查文庫>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2、感知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品讀語言,欣賞桃源之美;

  4、探究主旨,領悟豐富意蘊。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欣賞桃源之美。

  教學難點:

  探究主旨,領悟作者情懷。

  教學創意:

  本課教學以語言品析為重點,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文章語言的詩意之美、韻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同時,設計精巧的主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深入文字,探究文章的主旨,領悟陶淵明美好的理想和情懷。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出示課件】。請同學們齊讀螢幕上的一段話,說說“他”是誰。

  他從亂世紅塵走來

  追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寧靜

  他向桃花深處 山的那邊走去

  將青山綠水 男耕女織化作一首詩

  千年已過 桃花依舊

  留給後人一個溫暖而神秘的夢

  2.學生髮言,交流陶淵明有關資料,老師適當補充。

  二、課前熱身。

  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

  【出示課件】

  1、讀準字音

  屋舍儼然( )便舍船( ) 阡陌交通( ) 黃髮垂髫( )

  便要還家( ) 邑人( ) 詣太守( ) 劉子驥( )

  2、古今異義

  交通 古:交錯相通 今:指運輸事業

  妻子 古:妻子和兒女 今:專指男子的配偶

  無論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連詞,不管

  3、一詞多義

  舍:便舍船,從口入(捨棄)

  屋舍儼然(房子 )

  志:處處志之(做標記)

  尋向所志 (標記)

  尋:尋向所志( 尋找 )

  尋病終(隨即,不久)

  三、感知課文

  1、概述故事內容【出示課件】。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請同學們用一句話簡要概括。

  2、學生回答,明確:文章講述了一個打漁人發現桃花林、探訪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後再次尋訪而不得的故事。

  四、品讀課文

  (一)驚豔桃花林

  1、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桃花林的語句。

  【出示課件】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作者描寫桃花林的句子整齊,節奏鮮明,朗朗上口,請同學們畫出節奏,自由誦讀,讀出韻律美。

  3、這是一片怎樣的桃林?請同學們一邊朗讀一邊想象,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桃林美景。

  示例:這是一片十分美麗的桃林。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豔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隻只飛舞的粉蝶……

  4、看到這樣一片美麗而又奇特的桃林漁人有什麼感受?

  “忽逢”一詞體現了漁人的驚喜之情。“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體現了漁人十分驚異,急切地想探尋桃花林的心理。

  5、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桃林之美和漁人之驚喜。

  “忽逢”要讀出驚喜,速度稍快,“數百步”三字要強調著讀,以體現桃林的範圍之廣。“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要以二二的節奏斷開,但前後之間要以語氣貫連,讀得似斷實連,語速要稍慢,將一幅幅畫面呈現出來,就像放電影一般,以體現漁人此刻的痴迷沉醉之情。

  (二)探訪桃花源

  1、請同學們找出描寫桃花源景象的句子。

  【出示課件】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

  並/怡然自樂。

  2、請學生結合課文,用下面的句式說話。

  桃花源是一個_____的地方,你看(聽、聞)___________。

  3、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在朗讀中品讀課文,讀出寧靜祥和的氛圍,讀出和睦幸福的感覺,感受桃花源的環境優美、生活甜美、民風淳美、心靈的善美。

  4、小結:桃花源是一個環境幽雅,風景秀麗,資源豐富,民主平等,和平安定,

  民風淳樸,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的戰亂的理想世界。

  五、研讀課文

  學生自主探究以下問題,深入理解文章是主旨。

  1、這樣美好的桃花源在當時社會是否存在呢?請大家結合課文內容來回答。

  2、陶淵明為什麼要虛構這樣一個理想的桃花源呢?

  3、連結背景【出示課件】

  太元,東晉孝武帝年號(公元376-396年)。期間,政治極度腐敗,統治集團內部生活荒淫,互相傾軋,賦稅徭役繁重,戰爭頻發,短短21年就爆發大小戰爭60場,結果是: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

  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杜甫《羌村·其三》)

  4、小結:作者虛構這樣一個理想的世界,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嚮往。其實世外桃源的生活,不僅是陶淵明的追求,更是當時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種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也只能是一種空想罷了。

  六、延伸拓展

  1.桃花源是理想的世界,精神的家園。其實,桃花源離我們並不遙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麼呢?

  2.學生思考後,交流發言

  七、課堂贈語

  桃花源是用心靈和精神釀造的一罈美酒,它是人們精神荒漠裡的一滴甘露,給人們以心靈的慰藉。無論現代科技如何發展,無論在成功的路上走得多遠,青山綠水、平和快樂、簡單樸實的生活都是我們心中的桃花源。讓我們心存美好,微笑向前!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2.賞析桃源的美。

  3.體會作者描寫“世外桃源”揭露黑暗社會現實和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賞析桃源的美

  教學難點

  瞭解作者的社會理想及理解作者所寄託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啟發點撥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展示一組桃花爭豔的圖片,桃林美不美?東晉時期有位作家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描繪了一方奇妙的樂土,請問這位作家是誰呢?(生答:陶淵明)這節課我們攜手再進桃花源,感受桃源之美。

  二.感知桃源

  朗讀課文,欣賞圖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賞析桃源

  教學形式:我是小記者

  角 色:1名學生——漁人

  5名學生——桃花源村民

  3名學生--記者

  1、採訪物件:村民

  採訪問題:能介紹一下你們這裡的自然環境、生活狀況、風土人情嗎?

  你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

  你們這裡繳稅嗎?

  你們人與人之間關係如何?講誠信嗎?

  你想出去嗎?為什麼?

  2、採訪物件:漁人

  採訪問題:你覺得這裡美嗎?美在何處?

  這裡的人和外面的有何不同?

  你為什麼要把這個地方告訴太守?

  四.讚美桃源

  請桃花源的“村民們”用優美的語言描繪自己家鄉之“美”,抒發心中的感受。

  多媒體展示幾幅有關桃花源自然美、人情美的圖片,僅供學生參考。

  學生再讀課文,體味桃源之美。

  五.探索桃源

  問題:

  1.這個社會在當時存在嗎?找出相關依據,說說自己的想法。

  提示: 可參閱“預習提示”;

  可從課文中找相關依據;

  也可與背景資料結合起來理解。

  2.作者為什麼要虛構這一世外樂土?你怎樣看待這種思想?

  提示:寄託作者的政治理想;

  追求幸福、和平,嚮往美好生活;

  大膽地向黑暗現實挑戰,批判現實;

  不願干預,消極避世。

  3.聯絡我們的生活、學習實際,說說桃花源的社會狀況與我們今天和諧社會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提示: 國家對西部農村中小學生實行“一免一補”政策。

  農民不但不繳農業稅,還有糧食直補款。

  新農村道路硬化“村村通”工程等。

  合作醫療

  六.課外練筆

  假如在21世紀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來到外面的世界,面對現在人類富足而幸福的生活,他將會怎樣?請發揮想像寫一篇不少於300字的作文。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誦讀的基礎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繪桃花源的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桃花源”的理想社會的描述,認識其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教學重點

  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繪桃花源的美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及作者寄託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看PPT欣賞圖片。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腦海中會想到哪個成語?(引出“世外桃源”這個成語)“世外桃源”這個成語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分享交流——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因其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本文大約寫於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的徵召,又復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合作,而以《桃花源詩並記》寄託了自己的社會理想。

  2、字詞正音

  豁然開朗huò 屋舍儼然shè yǎn 阡陌qiān mò

  黃髮垂髫tiáo 便要還家yāo 詣太守yì

  3、朗讀感知

  範讀課文,清楚、流暢。

  清楚: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速適中。

  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4、瞭解文章

  文章是的敘事線索是什麼?

  明確: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尋找桃花源

  三、細讀課文,質疑探究

  第一節:發現桃花源

  1、漁人怎樣發現桃花源的?

  2、桃花林裡的自然景色如何?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為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氣氛,也為寫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3、如此奇異幽雅的環境,假如你來到這裡,你會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明確:有山有水,人傑地靈。 或,心情舒暢、愉快、愜意。

  推斷:A、有人。B、那麼,這裡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

  第二節:進入桃花源

  1、漁人入山後,看到了怎樣的圖景?

  2、這裡的人生活的好嗎?何以見得?

  3、討論:如此之美的環境,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嗎?

  第三節:訪問桃花源

  1、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麼?

  明確:大驚——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

  設酒殺雞作食;鹹來問訊——熱情、好客,民風淳樸

  2、桃花源人來到這個地方的原因?

  3、討論: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何“皆嘆惋”?

  明確:A.陶淵明所處時代。B.作者寄託的美好理想社會。

  4、為什麼“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明確:怕世人找到,破壞他們安寧的生活。

  第四、五節:離開桃花源,尋找桃花源

  1、漁人離開桃花源怎麼做的?

  2、他為何沒有答應桃源里人的要求?

  明確: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漁人也想讓大家都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3、結果如何?作者為何這樣寫?

  明確:遂迷,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境界,同時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討

  為什麼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麼評價?

  明確: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裡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裡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五、課堂小結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再一次感受桃花源的美麗與神奇。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閱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詩》《歸園田居》《飲酒》等作品。

  3、寫一寫或者畫一畫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象和本文出現的成語。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容。

  2.透過討論、交流,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託的理想社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作者透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練朗讀課文,並能準確地背誦、默寫全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特別是出自本文的幾個成語如:世外桃源、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怡然自樂、無人問津等,以及本文出現的幾個古今異義詞如:交通、妻子、絕境、鮮美、無論等。

  【教學難點】:

  1、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2、理解作者寄託的思想感情,並正確評價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安排

  一、檢查預習匯入新課:

  聽說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吧?我們只是大體知道那是形容美好的地方,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世外桃源”到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美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長久以來一直令我們嚮往?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晉代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來一一揭開這些謎題,並探尋一下文章寄託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理想。

  二、明確學習目標:

  1、熟讀背誦、默寫全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感受桃花源的美境,

  3、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第一步: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完成教學目標中的“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讀準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儘量讀出感情。)

  2、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並結合註釋、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解決。

  3、讀給同桌聽或在小組內交流,互相指證。

  4、隨機抽查學生朗讀,以檢查對目標的完成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等方面進行評價。

  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中的“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字詞句一一落實,儘量做到對譯;2、儘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2、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高山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透過朗讀討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標

  從中獲得審美情趣,提高文學鑑賞水平。

  教學重點

  1、疏通課文,理清結構。

  2、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美的環境和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

  3、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再現桃源,理解陶淵明創作目的。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學生準備:

  1、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根據註釋,試著翻譯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疏通課文,理清結構。

  2、感受桃花源美好社會生活,討論陶淵明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出示“桃林”圖片(播放PPT1-6),讓學生欣賞,問:大家有怎樣的感受?聯想到一個什麼成語?(世外桃源)它有什麼含義呢?投影明確: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不遭戰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出示課題目和作者。(播放PPT7)

  二、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點選“陶淵明”連結到PPT13);

  2、寫作背景(點選“桃花源記”連結到PPT14-15)。

  三、明確本文的學習內容(播放PPT8)

  共六方面:課文朗讀、字詞釋義、課文結構、思考討論、寫作特色、文言知識。

  四、課文朗讀

  點選播放“課文朗讀”課件,學生跟讀,注意重點字詞的讀音,領會語氣節奏。

  五、字詞釋義

  點選播放“字詞釋義”課件,結合學生課前預習,對各段中的重點字、詞、句進行解釋。(學生彙報)

  六、課文結構

  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結構。

  課文以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開端)

  第二部分(第2、3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裡做客及辭去的經過。(發展)

  第三部分(第4、5段):寫漁人離開桃源後,太守派人先後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結局和尾聲)。即: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七、思考討論

  1、漁人怎樣發現桃花源的?(曲折、隱蔽、幽深)

  2、漁人看到什麼景象?(所見:環境優美寧靜;生活安樂幸福)

  3、桃花源人為什麼來到這地方?哪些語句寫出了桃花源人與世隔絕的久遠?

  (所聞:厭惡戰爭、不滿外界生活與世隔絕)

  4、在與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語句寫出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所歷:民風淳樸)

  5、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可是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這些說明了什麼?(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6、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是虛構的一個風景優美、民風淳樸、寧靜安樂的理想社會)

  7、作者為什麼要虛構這麼一個世外桃源呢?(聯絡寫作背景理解)

  8、我們今天應如何看待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討論歸納)

  八、總結全文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後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迴環,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照的美好社會,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

  九、佈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翻譯全文。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歸納文章的寫作特色。

  2、總結並積累本課的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課文(課文的結構、主題等)

  二、寫作特色(點選“寫作特色”連結到PPT24)

  (1.詳略得當;2.語言優美,通俗易懂;3.想象豐富,曲折迴環; 4 .虛實結合 )

  三、文體知識(點選“文體知識”連結到PPT25-31)

  (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文言句式、精華集萃五方面舉例說明。)

  四、課堂總結(播放PPT32)

  這節課,我們走近了陶淵明,瞭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嚮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侷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於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 原來自認為遙不可及的願望,經過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同學們,讓我們為建設自己心目中和諧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

  五、課外拓展(播放PPT33)

  想象訓練:(任選一題)

  1、我來到桃花源;

  2、 今日桃花源;

  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