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關於寫回首故鄉的散文

寫回首故鄉的散文

關於寫回首故鄉的散文

  如今回家,鄰里親戚,沒有人問我考試成績,也沒有人幫我分析形勢,待我畢業之後,何去何從?“大學生博士額。”這是對我的定義,我聽到,感到很羞愧,趕緊回駁,可是對於我的解釋,似乎他更迷茫啦。其實我能理解,因為在他們的認知範圍內,是分不清碩士和博士的。同樣,為什麼那位媽媽會炫耀她那成為大老闆“二奶”的女兒,並不是她沒有羞恥之心,而是她根本不懂什麼叫“二奶”,當別人在討論時,她沒有插話的權力,更別說知情權。人們在“評頭論足”中,對於她的“穿金戴銀”,雖投以豔羨的眼光,卻也以鄙視的態度來描繪。

  大家知道我讀了很多年的書,雖然是自己一路耽擱而至今仍未畢業的,但是在他們的心中,我應該是可以謀得一個好“工作”的,從而吃上“國家皇糧”,有保障,能按月拿上“俸祿”,無論是颳風下雨,農作物顆粒無收;還是病症肆掠,經濟作物毀於一旦。

  與其工作相比,大家更關心我的個人問題。“你談朋友沒?”這幾乎是彼此話題展開的“殺手鐧”。當我的回答是“沒有”時,於是乎各種建議紛至沓來。

  “你要找個近點兒的,免得回趟家,要花掉你好幾個月的工資。”

  “你要找個有穩定工作和單位的。”

  “你要找個家庭條件好點兒的,但也不可太好。”

  “不要找個長得太好的,現在這樣的男娃兒管不住。”

  “你不要找個單親家庭的。”

  面帶微笑,“嗯”對一切。大家的建議實在,是婚姻中必須考慮的,其實也許要考慮的還遠遠不只這些,不過沒有人建議應該找個“愛人”,略顯遺憾。

  我調侃性地問大姨:“你好幾年前不是就打算要我嫁到您那邊嗎?”

  大姨有點兒不好意思,“那會兒你說你還在讀書撒。”

  “那現在呢?”

  大姨說:“他孩子就幾歲啦!”

  我知道我是個“大齡剩女”,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嫁人”也成為了我的一個難題。盤算一下,兒時的`小夥伴,幾乎都是一個孩子或幾個孩子的爹或者媽了,即使不是孩子的爹媽,也都踏入了婚姻的門檻,只不過另一隻腳還沒有進門而已,而我,呵呵…就不說啦!說了,只能證明我不是個“常人”,哈哈……我真的希望我就是個“神”。

  聽到“××跟××離婚了”“××跟××在鬧離婚”的“傳言”,總是會讓我覺得人活著實在是折騰,一味地瞎折騰。婚姻是一種陪伴,而大多數男人不得不離鄉,掙取昂貴的生活開支費用,留下的一些孤男寡女,造成了太多家庭的破裂,這應該是個社會問題。社會造就了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對社會造成的影響,還得社會來承擔。這是一個方面,解決這個問題,有待治理社會的決策者。另一方面,彼此不瞭解,沒有考慮好,匆匆結婚,又匆匆離婚,害了孩子,也累了自己,與其結而離,倒不如未充分準備而不踏入婚姻的殿堂。當然你選擇了誰,就得始終如一,也許是固執,也許是妥協,但沒有這份“軸”的決心和寬容,又怎麼走過一輩子的風風雨雨?

  每次回家,姥姥家是必須去的,看到兩個姥姥依舊健康,是最大的欣慰。由於不同的環境,她們的愛,分別鑲嵌於那一頓飯和那一句關懷中。在家的時候,想著去住一晚,多玩兒一天,但是又想只要大家不在家,姥姥不需要我幫忙做任何事,讓七十幾歲的姥姥“服侍”我,於心不甘,故而不忍打攪,終究也就是來了就走了,不過至少我來過。

  對於媽媽的“零食”,我和爸爸投以“指責”,可是姥姥卻“全力支援”,“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是,我也是。媽媽的愛,就是盡力為我做各種好吃的,這是她最大的禮物和愛的表達;爸爸的愛,就是津津樂道於《產科醫生》中的周護士長,我揣測這是他為了瞭解他小女兒的生活,也是寄予她的期望。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向身邊的人表達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愛,但我們往往是不懂,或是懂了也不在乎。

  最近,村裡沸騰起來了,像炸開了鍋一樣,那是因為番茄的事。小小番茄的生長,有人情的冷暖;有利益的爭奪;有無端的排擠……

  “大爺爺,您家秤糖是不是回去醃番茄吃啊?”

  “是啊,沒人要就自己吃羅。”

  番茄採摘,而無人問津;電話催促,仍杳無資訊。從番茄苗芽到果實成熟,歷經風吹雨打、日曬夜露、農藥救命,終於修成正果。鮮紅的果果,亮彤彤,以大紅配大綠傲然立於世!

  在回家的路上,還得意地說:“回家可以天天吃番茄。”司機大哥諄諄告誡:“那個番茄別吃,我們栽了幾根,沒有打農藥,全死了,那個番茄就是一包農藥。”不過我回家還是吃了,我們“強大”的身體,什麼不能吃,區區農藥又算啥,是吧?

  這是一個“被遺忘”的村落,沒有顯赫的成績,故而無法受到重視;沒有嚴重的災難,故而也無法受到關注。村落裡的人,也是“被拋棄”的“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