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蘇州散文三篇

蘇州散文

蘇州散文三篇

  蘇州散文篇一:蘇州散文閱讀(含答案)

  蘇州散文練習

  (一)

  城市與文化

  ①到紹興遊沈園,純因為陸游與唐琬悽豔動人的愛情悲劇所誘使。這座800年宋代私家園林,格局景緻皆不出眾,欣賞過蘇杭精緻園林,沈園像尋常小公園,雕飾簡樸的亭臺水榭,有待修整的荷花池,乏人問津的茶鋪,燦爛陽光下顯得格外冷清。

  ②然而,讀過陸游《釵頭鳳》和《沈園》詩詞,走在園林每一步都有了不簡單的感受。跨過放翁橋,凝視宋池裡翠荷田田,腦際閃現陸游名句:“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謐靜無人的冷翠亭,紅鯉悠遊自在的葫蘆池,殘垣叫人心驚的孤鶴軒,沒有暗香紅影的問梅檻,不期然低吟“桃花落,閒池閣”;望著入夏以來鬱鬱蔥蔥的“宮牆柳”,歷史長年徘徊不去,陸游的黯然長嘆縈繞耳際,唐琬的悽愴淚痕重現眼前。於是,不起眼的園林有了歷史文化滋潤,處處讓人感動,再三流連,不捨離去。

  ③歷史文化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一個平淡無奇的地方經它輕輕點染,竟能散發歷久不衰魅力。只要讀過宋詞,只要懂得陸游,只要曾經在感情道路上有過遺憾,便會不自禁地為沈園故事一再注入新元素,漫步寂寞花樹間,黯然神傷。

  ④出了沈園舊入口,眼前是一座填平湖沼地興建的新園林,進入觀賞,都是仿古建築,放眼盡屬“假”山“假”石“假”池,形式上洋溢宋代風采,卻是一具缺了靈魂的軀殼。沒有了文化意味與歷史感受,再華美園林也不過一個主題娛樂公園,僅供人拍攝婚紗外景彩照,激不起心靈共鳴。

  ⑤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個失去靈魂的城市,宛如高價商店陳列品,以一組無意義的數字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而文化其實就是生活,遺棄根與泥土般的血緣聯絡,城市將是一座空中浮城。

  ⑥土生土長的紹興人懷念著老紹興城,水道縱橫,划著烏篷船行遍全城,生活內容如同魯迅筆下的“故鄉”。二十年來天翻地覆的變化,河道萎縮,多已成了臭水溝,“橋鄉”裡竟已難得見到像樣的橋。魯迅故居前的街道遭截斷圍堵,建成流行步行街,築起收費亭,門票一年內漲了一倍。魯迅故居被妥善保護起來,卻也從此與大眾生活隔絕了,進出的只有到此一遊的觀光客,故居左右湧現的是一間間販賣魯迅文化品牌的旅遊商店。

  ⑦中國有“古城衛士”之譽的阮儀三教授曾大聲疾呼:城市建設中瀰漫著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請不要再讓城市失去記憶,不要再千城一面!他指出,人們經常誤解保護古城就是恢復歷史遺蹟,重建古建築,熱衷於蓋廟修塔,新建傳統特色街,以至於拆了真古董,去做假古董,一味追求經濟回報。他們保護古城不是為了儲存珍貴的歷史遺存,而是用作展覽旅遊,這無疑是反文化的短視行為。

  ⑧生活在這一座失憶的城市,或許最不需要的東西就是文化。

  ⑨城市文化須要百年千年的沉澱積累,有一群具備人文素養的居民生活其間,繼承它,維護它,滋養它,豐富它,最終形成文化名城。然而,毀滅這些文化幾乎是彈指間工夫,一個錯誤行政決定,辛苦鑄建的基業頓時灰飛煙滅,萬劫不復。

  ⑩紹興回來整理數碼相簿,印象最深刻的仍是魯迅童年樂園--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一角的魯迅小書桌,以及鬧市中心的古軒亭口,車輛人潮熙攘的秋瑾紀念碑。仔細重看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藥》,紹興在心中又增加了重量。

  20.文章開頭兩段用大量的篇幅敘說到紹興遊沈園,從文章結構與內容兩方面來看,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2分)

  21.說說第⑦段中提到的“反文化的短視行為”具體表現為哪些?至少寫出三點。(3分)

  22.文中第五段首句說“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你認同這種觀點嗎?說點理由。(3分)

  23.綜觀全文,作者認為應具有哪些特徵才能稱得上是“文化城市”?至少說出兩點。(3分)

  24.根據全文內容,請你談談我們蘇州在大跨步建設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注意些什麼?(2分)答案:

  20、結構上,引起下文,為下文論述作鋪墊;內容上,說明“歷史文化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一個平淡無奇地方經它輕輕點染,竟能散發歷久不衰魅力。”

  21、(1)心態浮躁,急功近利。(2)理解錯誤,認為保護古城就是恢復歷史遺蹟。(3)做法荒謬,重建古建築,熱衷於蓋廟修塔,新建傳統特色街,一味追求經濟回報。(4)結果悲哀,保護古城不是為了儲存珍貴的歷史遺蹟存,而是用作展覽旅遊,是反文化的短視行為。

  22、因為文化中有歷史,文化中有傳說、有故事,所以,有文化的城市才耐人尋味,才具有生命活力,才會讓人留戀忘返,才會讓人感動,產生共鳴。

  23、(1)需要百年千年的沉澱積累,有歷史文化的滋潤,有歷史傳說的薰染。(2)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一群具備人文素養的居民生活其間。(3)需要有文化素養的人來繼承它,維護它,滋養它,豐富它,最終形成文化名城。

  24、大發展的同時不能忽略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維護與發展,做到古城與文化同步飛躍,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古城。意對即可。

  (二)

  山塘走筆

  已經很久沒有去那個可以代表蘇州的地方了。還記得那兒有一個飯館叫“七里香”,於是你一定知道它的名字了——七里山塘。

  朋友說,總有一個印象。山塘在蘇州的下面,就象小孩窩在父母的臂彎裡。然而山塘的延伸絕非孩童般的青澀與單純,那是一種淡定,還帶有稍許的清高。它,有這個資格。這是一個滿載回憶的地方。於是,風雨之後,燦爛之後,它依舊如故。哪怕破敗,哪怕被忽視,它都有它生存的軌跡。那條河一面臨屋,一面臨街,你偶爾的一抬頭便會看到簡陋中曾經的精緻,破舊中曾經的華美。那些依舊鑲在斑駁牆面上雕刻精美的木紋裝飾,不知道是激起了心中的哀傷還是慶幸。

  這七里路,喧鬧和寧靜比鄰。甚至在菜場集市,每隔三五步,定會有個攤,木桌上擺著幾個玻璃的大茶葉罐,罐子前面是用青瓷的小碟盛著的一小撮茶葉。於是,各種的茶香就夾在菜市場的腥味中,我行我素地飄散著。攤主從不吆喝,因為他知道,但幾喝茶之人定會從喧鬧中找到這個攤,然後,安靜地坐下品飲。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就像山塘河流動那麼自然。

  彈棉花,修棕繃,這些我從未見過的行業竟然深藏在這裡,留著最後一點舊事物的殘存,它們躲進了這裡,或者說這裡才是它們真正的歸宿。

  這樣的天,沒有陽光撒進巷子,也沒有雨浸潤著石板路。走進一條支弄,窄得只能一個人透過。抬頭,兩邊的飛簷只給天空留了一小條縫。然而即使陰著天,那條縫依舊很亮很亮。你可以感覺到它身後的寬廣和深邃。走過它,前面又是一片天地。於是,小小的地方就變得很大很大。

  依舊住在山塘的人,大多是些蒼蒼白髮的老人了。這些真正的老山塘,或許把一輩子都留在了這裡。這些老人因為留在山塘太久了,甚至不能稱之為蘇州人,而只能稱之為山塘人。於是“家”的含義對於山塘,對於老人就更為深刻了。每當和老人們談起山塘,他們總是帶著份驕傲,昂著頭,用略微上揚的手勢,指著這個家中的一切美好。留在這裡,他們心裡踏實。

  走過一段安靜的街區,看見在一扇陳舊的木門前,一把小木板凳,一張小小的、已經有點搖晃的木桌,桌上有一隻紅紅的蟹,還有一小杯白酒。一位50多歲、壯壯的男子,獨自坐著,不緊不慢地享用著。那份閒適和自得其樂讓人羨慕。當我返回時,再次經過他,桌上原來完整的蟹已經化為了一堆蟹殼,再看那男子,正專心地一絲絲挑著手中最後一塊蟹殼中

  的肉。一種儒雅和平靜,一種女子的細膩和老人的淡定居然表現在這男子身上。這樣的場景,換作是北方人,定會驚訝不已,一個大男人,竟然靜坐在巷中,在一段近乎奢侈的時間裡,用一種與世無爭的心情,品味著的,僅僅是一隻小小的蟹,然而.因為在江南,在蘇州,在山塘,我想,他的舉止或許只是屬於這裡的一個內在部分而已,他品味著的.是山塘中的無憂和山塘的清高。

  伸向山塘河的石階上依舊有婦女在洗衣服,衣服從水中撩起時嘩嘩的聲響盪漾在河道上。人踏著的小木板車依舊滿載著熱水瓶,瓶中灌滿的熱水隨著小板車的顛簸,透出股股的熱氣。

  磚瓦依舊,飛簷依舊,木色依舊,人也依舊。這裡的居屋擠得很緊,好象相互擁在一起,很溫暖,而且永遠都不會冷,哪怕天陰著。

  21.歷代文人都曾經為美麗的蘇州放歌,下列詩句哪一項與文中5、6段所描繪的情景最吻合?()(2分)

  A.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橫塘》宋范成大)

  B.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登閶門閒望》唐自居易)

  C.陽羨(注:宜興)時壺烹綠雪,松江眉餅炙雞油。(《憶江南》清沈朝初)

  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楓橋夜泊》唐張繼)

  22.“就這樣,鋪滿一切古老的山塘.安靜地一直彎轉到了虎丘山腳。”這是文中的一句話,你認為放在哪一段末尾最恰當。(2分)

  23.品味“山塘在蘇州城的下面,就像小孩窩在父母的懷裡”。你認為這句話寫得好不好?請說明理由。(3分)

  24.文中第九段具體描寫了一位50多歲壯壯的男子獨自酌酒品蟹的場景,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嗎?把你的看法寫出來。(4分)

  25.作者認為“山塘是那個可以代表蘇州的地方”。請你另外舉一個也可以代表蘇州的地方,並簡要說說理由。(4分)

  答案:

  21.D22.第四段末尾。

  23.好。山塘象孩子那樣偎依在母親的臂彎裡,“窩”字形象地寫出了山塘和蘇州的關係,只有蘇州這個“中國文化寧謐的後院”才能孕育出這樣淡定、清高的山塘。(意思對即可)

  24.這一獨特場景正是山塘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很形象地詮釋了山塘的淡定、儒雅、無憂和清高,這是蘇州文化的一種體現。(意思對即可)

  25.略

  (三)

  水城王劍冰

  很難想像海拔數千米的高原上會有一個極像江南水鄉的地方,潺潺湧湧的流水,老舊的石橋,灰色的民居,古樸的人家,許多景象與江南的同裡和周莊都驚人地相似。中國幅員廣大,相隔萬水乾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習性,如何相約一般造就兩個水城?無疑,都是利用了水。同裡和周莊利用了泱泱太湖水,湖水穿巷過廊,纏繞於小鎮的生活裡;麗江則利用了汩汩山泉,長年噴湧的黑龍潭水依地勢被人們框在一條條溝渠中,順著這些溝渠建構成一條條小街和廊坊。

  在我的感覺裡,江南小鎮展現出十足的秀意、麗江古城則帶有更多的拙樸。小鎮構屋多用磚,古城建房多用石;小鎮的水柔而軟,古城的水涼而硬;小鎮人性情溫和,古城人野膽火熱;小鎮四面環水,古城八面圍山;現在想起來,風都是不一樣的,太陽都是不一樣的。因而我說,麗江古城是男性的,江南小鎮是秀女型的。

  相同的是,這兩個地方都過多地來了旅遊者,過多地來了外國人。讓人想起一首叫《蝶戀花》的歌子,讓人想起“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諺語。在麗江,我甚至看見“老外”開起了“茶吧”。“茶吧”都不大,十幾平方米的一間小屋,鄰水鄰街,“老外”懷抱一個吉他,很客氣地迎你光臨。“老外”在傳說中的香格里拉,靜靜地品味東方的古樸與神秘,相對於西方一片紛擾繁雜,無異於脫胎換骨後的幸福。麗江城內,悠閒自在的“老外”隨處可見,他們在不慌不忙地利用時間,或者說在享受時間。國內的匆匆旅人,大多走馬觀花,吃上一頓小吃,買上一點特產,照上幾幀照片就滿足而歸。而很多“老外”的手裡卻拿著有關古城的書籍在夕陽中細細翻讀,印得精美的地圖也被揉爛了。

  許是交通的緣故,不管是國人還是“老外”到江南水鄉都十分方便,到麗江則艱難得多。更多的人是透過鐵路或公路去的,有的“老外”則騎了一輛山地車。正因為如此,同裡和周莊的夜來得很早,很早就不見了什麼人影,旅人們不是在當天打道回府或轉到別.處去了,就是尋了旅店早早安歇了。”麗江古城則不然,由四方街輻射出去的小街,幾乎整夜地亮著燈光。燈光都不很亮,幽幽恍恍的,像古城惺忪的目光。人們相聚於各色各樣的酒吧或茶吧,無需什麼名貴菜餚,只要一壺茶,便可坐到夜的深處去,直聽著吧前流水淙淙,流露些逝水流年的眷戀,離人懷鄉的愁緒,世外桃源的感嘆。沒有大分貝的音箱,各小吧裡飄出的有納西古樂,也有西洋音樂。小吧設計都不相同,個具特色,土得樸拙,洋得大氣,象形的古東巴文字和西洋文字交相輝映。

  在麗江也遇到了一場雨,清新溫潤的雨掠過灰色的屋頂,像誰在播灑音韻,屋簷下是再美妙不過了。滿街的石板都光光閃閃,陣陣笑聲從那裡飄出,帶著水音。一道道溪水更純淨了,細雨裡聽出另一種水聲。雨,對於兩地倒是一樣的韻致了。

  18.江南的同理、周莊和雲南的麗江古城都是“水城”,兩者在利用“水流”建城這個方面有什麼不同?(2分)

  19、作者認為“麗江古城是男性的,江南小鎮是秀女型的”。對此你是否贊同?請簡述理由。(2分)

  20、為什麼麗江城內隨處可見“老外”,而且他們大都流連忘返?下面的理解哪一項最恰當。(3分)()A麗江城內有“老外”的茶吧,西洋的音樂,西洋的文字,“老外”在那裡不會覺得陌生。B去江南水鄉十分方便,到麗江的路途卻艱難的多,去一次不容易,因此“老外”不急於離開。

  C麗江古城充滿東方古樸和神秘,在那裡可以享受自然的悠閒寧靜,調整人的心態。D麗江古城別具風格,再加上“老外”時間充裕,住的時間長了,才能有世外桃源的感覺。

  21、文章最後一段說“細雨裡聽出另一種水聲”。聯絡全文,談談你對“另一種水聲”的理解。(2分)

  22、無論是江南小鎮,還是高原上的古城,都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他們沒有現代都市的紛擾喧鬧,因而吸引許多人前去遊玩。可紛至沓來的遊客又難免會打破那裡的寧靜、和諧。如何才能讓這些文化遺產的魅力永存,請談談你的看法。(2分)

  (四)

  神秘的越王古劍

  ①春秋五霸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演出了歷史上春秋爭霸的最後一幕。歲月的流逝,使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靜靜沉睡在歷史的長卷裡,忙忙碌碌的後人幾乎把它遺忘了。

  ②然而,1965年,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卻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

  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人們眼簾。拔劍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無鏽蝕,刃薄鋒利,20餘層紙一劃而破。這把劍全長為55.6釐米,其中劍身長45.6釐米,劍寬5釐米。劍身滿飾黑色菱形幾何暗花紋,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柄以絲線纏縛,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但是,更加轟動的訊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鏽呢?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

  ③為解開勾踐劍千古之謎,1977年12月,上海復旦大學靜電加速器實驗室的專家們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組及北京鋼鐵學院《中國冶金史》編寫組的學者們一道,採用質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法對越王勾踐劍進行了無損科學檢測,得出了劍身青銅合金分配比的準確資料表。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成分是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組成的青銅合金。劍身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過硫化處理的,劍刃的精磨技藝水平可同現代在精密磨床上生產出的產品相媲美。因劍的各個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銅和錫的比例不一。

  ④劍脊含銅較多,能使劍韌性好,不易折斷;而越王勾踐劍青銅合金配比刃部含錫高,硬度大,使劍非常鋒利;花紋處含硫高,硫化銅可以防止鏽蝕,以保持花紋的豔麗。⑤透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鏽的原因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4000℃。

  ⑥此外,越王勾踐劍出土時緊插於黑漆木製劍鞘內,在劍鞘的保護下,又處於含氧量甚少的中性土層中;並且它所處的環境與外界基本隔絕,這也是它沒有生鏽的重要原因。⑦這把越王劍,無論從它的外形研製,還是質料搭配,都無疑是我國青銅短兵器中罕見的珍品。中華文明中曾有過太多的秘密,現代的科學發明,竟會出現在2400多年以前,在我們禁不住讚歎的同時,也不得不敬佩祖先的智慧。

  16.科學家們對2400年後越王古劍仍能保持原狀的原因進行了檢測,檢測的結果主要有哪三個原因?請簡要概括。(3分)

  ①②

  ③

  17.第④段能不能去掉?為什麼?(2分)

  18.文章最後一段,“無論從它的外形研製,還是質料搭配,都無疑是我國青銅短兵器中罕見的珍品”,其中的“罕見”一詞能否去掉?為什麼?(3分)

  (五)

  蘇州的識者

  對於嚮往已久的大好河山的古蹟,逐漸就形成了三種態度。一種是死心死意的迴避。衡陽的石鼓書院已經變成了歌舞廳,我可以不去,打死也不去。廬山上已經建滿了橫七豎八的房子,挖得滿目瘡痍;可以,我此生不必“見廬山真面目”。

  另一種是想去而怕去,譬如蘇州河。對蘇州河的聯想是幽幽的水光映著月色,溫柔的櫓聲裡有輕輕的人生的嘆息。到了上海,人們說:“蘇州河,臭來兮!”臉上作出噁心的表情,使我膽顫心驚。走到黃浦江畔,知道再走一段轉個彎就是蘇州河,但我停住了腳步。第三種,就是想去、怕去,而又不得不去,譬如虎丘。

  虎丘為什麼一定得去呢?不是因為吳王闔閭葬在那裡,下葬三天,有白虎蹲踞其上;不是因為梁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上講道。我不能不去虎丘,是因為兩個前輩曾經用最美麗的中國文字對我描述虎丘的中秋夜晚。

  袁宏道說,平常“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虎丘已遊人如織,到中秋,蘇州人傾

  蘇州散文篇二:散文評論:陸文夫《蘇州菜藝》

  陸文夫(1928—2005),江蘇泰興人,當代著名作家。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集《榮譽》、《二遇周泰》、《小巷深處》等。小說《美食家》曾獲全國第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陸文夫的散文和小說一樣,清雋秀逸,含蓄幽深,淳樸自然,展現了濃郁的姑蘇地方色彩。

  陸文夫對吃喝之道是十分在行的,他既非蘇州人,也不是膏粱子弟,卻成為蘇州的美食家,真能算是個異數了。正如他在《吃喝之道》中所說的那樣:“我大小算個作家,我聽到了‘美食家陸某某’時,也微笑點頭,坦然受之,並有提升一級之感。”所以對於蘇州美食,正如他的著名小說《美食家》中展現的那樣,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裡面,其實是對蘇州文人生活的一種展現,充分展示了明清數百年飲食文化的積累。明清文人的詩文,出於性靈,特別注意日常生活的情趣。這種生活情趣不僅是琴棋書畫,飲食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本文就是這麼一篇充分展現姑蘇文化特色的散文。雖然名為“姑蘇菜藝”,表面上看是在介紹蘇州菜,但實際上卻把蘇州的文化、蘇州人的性格展現在了讀者面前,充滿了民間市井的色彩,讀來令人覺得十分親切。

  本文開門見山,開篇就說到蘇州菜,每個人的評判當然不一樣,並因此得出結論:“這吃和各人的環境、習性、經歷、文化水平等等都有關係。”這樣,就自然而然把話題引向了和蘇州菜相關的環境、習性等等。所以,作者就介紹了蘇州菜的三大特點:精細、新鮮、品種隨著節令的變化而改變。而這三大特點是由蘇州的天、地、人決定的。於是,本文就進入了蘇州的天、地、人中進行敘述了。“蘇州菜中有一隻綠豆芽,是把雞絲嵌在綠豆芽裡,其精的程度可以和蘇州的刺繡媲美。”從這樣的菜中可見蘇州菜的精細之處了,而這又源於蘇州人的性格;蘇州向來是魚米之鄉,蘇州菜的新鮮就有了保證,蘇州人對新鮮食物是嗜之如命的;而頭刀(或二刀)韭菜、青蠶豆、鮮筍、菜花甲魚、太湖蓴菜、馬蘭頭??這四時八節的時菜對於蘇州人來說更是不容或缺的。但蘇州菜的真正精華卻是“所謂的蘇州家常菜”,蘇州菜藝的根源是在民間的。蘇州人日常飲食和飯店的菜有同有異,另成體系,即所謂蘇州家常菜。家常菜雖然比較簡樸,可是並不馬虎。雖然經濟實惠,但都是精心製作,而又樸素近乎自然的,如炒頭刀韭菜,清炒蠶豆,薺菜炒肉絲,醬麻油拌香乾馬蘭頭等等,都是蘇州的家常菜,很少有人不歡喜吃的。去飯店只不過是去“嚐嚐味道”,末了還是要回家吃青菜的。這是蘇州飲食文化的特色所在,也是蘇州文人生活中的飲食品味。所以在作者看來,名貴的菜不一定都是鮮美的,只是因其有名或價錢貴而已,烹調藝術切忌熱衷於原料的高貴和形式主義。就如雪裡蕻燒桂魚湯,雖然不如松鼠桂魚那麼名貴講究,但也充滿田園和民間的風味。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雖然蘇州菜館益發興旺了,但卻已失卻了原有的風韻和味道。吃

  喝的境界,本來就是環境、氣氛、心情、處境等等組合而成的。但現在燈火輝煌的宴會,烹飪就不得不採取工業化的方式了,來點兒流水作業,服務小姐匆匆分食,盤子端上換下,一條松鼠黃魚不見頭尾,也不知色香,更別提其味如何了。往日的飲食情趣盡失,宴罷出門,記得的都是些盤子杯子,也不知到底吃了些什麼。但變化又是必須的,所以作者建議不妨把家常菜搬進大飯店,畢竟民間菜藝才是烹飪藝術的源泉和基礎,更何況蘇州的民間食品是那麼的豐富多采,新鮮精細。此處不僅表現了本文民間市井氣息,而且也融入了作者對藝術的真正思考:一切藝術源於民間。

  本文語言樸實平淡,自有一股清新質樸的民間氣息,與本文的主題相得益彰。作者對民間飲食文化的記載和思考,頗能抓住讀者的視線。畢竟,人間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開飲食這樣的“俗事”。

  蘇州散文篇三:江南美文集錦

  江南(一)

  徜徉在宋詞的意境裡,很古典地品味江南,在“杏花春雨”的氛圍裡,身心讓黃鸝婉轉、燕子啁啾的軟綿綿的江南緊緊纏住。周太王的長子泰伯自願放棄王位遷居被稱“荊蠻之地”的江南墾荒,在今天的無錫梅里建吳城,轉眼三個春秋,曾經滄海之後,“荒蠻之地”竟成“夢憶之境”,令無數英雄競折腰,令無數文人魂魄銷。

  江南的風是輕的,只撩人表面,只讓人感到它掠過而已;江南的雨是疲憊的,倦怠的,無法爽快,彷彿不想從寂寞和沉睡中醒來;江南的山是靈性的,雖無質感、缺霸氣,但能聚人氣,育一方深沉;江南的石是女性的、柔軟的,年久日長以後,光潔如玉,裸露出一種性感和佔有慾;江南的田野總是滋潤,但卻害羞,拒絕展示赤[和諧]裸的胴體,故難見肌膚與剛毅,所有的隱私化為色彩斑斕;江南的橋是裝飾,是風景,是理念,是哲學,欣賞和被欣賞都在其中;江南的河是氣量、是心胸,拒絕所有的不公,氣勢洶洶的官船,富綽豪華的商船和簡陋寒傖的夜航船均被無私地承載;江南小鎮清一色的青石小街,精品深藏於小巷,老底子叫做“弄堂”,弄內偶爾的門樓是一個鎮的猜想或秘密,古鎮的神秘由此生髮;江南的古井直通曆史深處,井不管深淺,只要常用,定有碧水,只要細究,必有經典,井的傳說與故事,屢屢驗證江南小鎮為何藏魂隱魄。

  在江南看生活,只有美醜,無所謂對錯;從生活看江南,依舊魅力無限,風情萬種;從世俗看生活,還是江南的好。

  江南(二)

  石板小街作為一種文化,是汽車時代以前和帆船以後的事。人在這裡適合過閒雲野鶴似的生活,一定不是他的本意或初衷,長袍馬褂、青面布鞋並不昭示著博學,是一個生存方式。馬致遠鍾情“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安逸生活,張志和神往“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隱逸日子,杜牧不忘“十年一覺揚州夢”的風流往事,李煜長嘆“一江春水向東流”,落難君王夢江南。即使是布衣少女,“採蓮南塘秋”,即使是匆匆旅人,“路長夢短無處尋”。邱遲看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江南旖旎的風光在清麗的詞句中躍然而出。陳寅恪學貫中西以後,回眸江南,宛若依門之少女,綢繆鼓瑟之少婦。張大千眼裡,江南生活在水裡,煙霧飄渺。

  西湖太湖秦淮,一條鮮豔的血脈,流淌出了江南精華,流到宋人那裡,江南成為一種人生正規化,一種天堂式的境況。我呱呱墜落在江南小鎮,一生未曾離開,卻幾乎訪遍所有小鎮發現江南小鎮們一個模式,平靜如太古,碼頭醬坊、藥鋪煙店、酒樓茶館、小橋石岸,組合成江南小鎮的基本格調,小鎮上屋簷不敞,住家不多,不遠便見田野,農舍儼然,依稀耕種人家,在江南過日子,調理得好,很有些神仙味,不會有侷促悒鬱之感。

  牽一根柔腸在小巷裡轉悠,擺脫不了一水幽遠。江南文章永遠的不能做完,即使想做。江南的城鎮倘若要作細品,內涵不能覓得,石拱橋、石駁岸、踏級入水的石階、依水而立的宅第、沿河而去的街巷、柱廊翹簷的街樓,高牆深院與沿街騎樓連成一體,高低錯落有致。大戶人家一般藏於深巷,青石板將華貴鋪進,雕花門庭,石柱石階庭院中透著古樸秀美之氣。住宅高敞寬大,木質長欞窗扇,廣漆樓梯地板,主人不管有無學問都有附庸風雅的愛好,舊書字畫、雅緻古董、盆栽小景,直往悠閒上靠。風景遠逝以後,追憶起來,會起一種莫名的沉鬱的懷舊幽思。在這樣的地方養性,可以深藏虛谷,可以不偏頗也不逃避,不焦躁也不頹唐,可以做些懷抱清曠的事體。再貧寒的人家,日子照樣過得滋潤。

  江南(三)

  江南河湖的煙水芳草,依湖古城的迤邐氣韻,傍水青山的松風幽徑,修竹清池,構成江南山水的傾情之美,構成這溫柔富貴之鄉、大雅與大俗共融之地。

  江南的古村落,行走得慢的,與時代失去了聯絡,作為一種標本存在,但居住者卻是鮮活的,現代的,與外界的關聯是隱藏的,用一種不敞開的開放姿態欣賞著自足。江南的樹木不乏千年以上,樟、槐、榆、松、銀杏、黃楊,都喜歡成群結隊地遮掩著大地,將古典呵護。

  江南的水散發在空氣裡,溼潤的氣息讓男人不能為英雄,女人極易為狐狸精,令世界銷魂鑠骨。順著江南小鎮的小弄走進時間深處,會發現青苔都很古典,蒼藤的長莖盤根錯節在歷代生靈裡,人類所有的輪迴被高高掛起,讓後人欣賞嬗遞。

  江南老婦人信奉王母娘娘、觀世音、張天師,不指望奇蹟出現,時不時敘說些遙遠的、老掉牙的動人美妙的故事,只痴想著來世投好胎。

  江南的老男人季節,不問時辰去未來,飲個煩南的茶館低簷、彈、煙霧、水汽活中順從老婆、尊的生存方式。

  江南園林,置身假山石徑、池塘水榭、亭廊樓閣之中,雅賞寺塔幽巷、煙柳魚橋、戶盈羅綺古韻,江南園林那種雅緻堂皇,宏深富麗,迴環繁複,吐納近遠,剔透玲瓏的文化流韻迷人之至,比起水鄉小鎮,另是一番天地,江南園林洋溢的濃重的文化氣息,令人忘俗。楊柳青青、蜜蜂蝴蝶、人面桃花、風流才子、外婆橋永遠搖不到、童年的阿嬌永遠不會長大,這大概就是江南情節。

  江南(四)

  江南的山雖沒有拔地橫空蓋世凌人的孤苦和傲氣,雖不能讓人虔誠讓人頂禮膜拜讓人誠惶誠恐。但江南的山是人性化的,溢著靈氣,遊江南名山不會有前路茫茫、孤旅天涯的`體悟,因為江南山重水複,移步換景,山不轉水轉。觀江上漁火,沐林間輕風,心境自然是不錯的。置身於這詩化的群山,很有些道骨仙風的體悟。山道彎彎,偶見山居人家,修竹繞屋,溪水邊草木滋潤靈秀。站在山頂看世界,小溪澄、小橋橫、小雨冥、小亭冷,重重疊疊山,曲曲彎彎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樹,零零碎碎河,隱隱約約屋,清清白白雲,朦朦朧朧霧。一江春水穿山而去,橫江泛舟,竹筏悠悠,青山古河,漁火遠樹,恍若漁人入桃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

  江南文化在整體上給人一種甜軟溫馨,男士文弱精明,女子嬌嫩柔美。音樂如春江花月夜,徐緩悠遠。歌舞如荷花仙子,採茶撲蝶,柔和清麗。輕歌曼舞、甜潤細膩的女子越劇只能在江南土壤成長。美學上講,江南文化太過秀氣,無不透出一種陰柔美,比起北國“駿馬秋風”的闊大氣象,江南的“春花秋月,暖雨薰風”顯得太過纖弱、細膩、委婉。

  沒有如泣如訴的塞外狂飆下如旗如歌的號角;沒有獵獵雄風下遮天蔽日的滾滾煙塵;沒有叱吒風雲扶搖直上的強悍之力;沒有沸沸揚揚的卷帙和榮枯跌宕的故事;沒有坦蕩從容的風骨;沒有瀰漫騰昇的蒼茫大氣。

  北方僅憑風的遒勁尖厲,便將北人的胸懷磨礪得更加粗獷寬廣,雄勁剽悍;任憑風的利刃刺破耳目,鏤刮臉面依然如故。北土是蒼鷹的故鄉,江南是靈鳥的窠穴。難怪魯迅不悅:“我不愛江南,秀氣是秀氣,但小氣。”“滿洲人住江南三百年,連馬不會騎了,整天坐茶館”。

  江南(五)

  品味江南,極易迷路。倘若在江南做文士,會被閒情逸致俘虜。在粉牆小院內掛只畫眉籠,種些葡萄石榴花草,或讀書作畫,玩棋賞桂,或手捧茶壺,落腳亭榭,或嚼曲含香,吹笙聘月,品茗談藝。這裡沒有聖朝氣象,連氣息也屬輕柔悠揚,頻出唐寅一類的才子:“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江南的固執在放浪、在纖巧、在落拓、在孤傲中散開。

  這樣的文化氛圍裡出大家怕是不能,只能出玩家。江南自古多名士,多狂客狷士,名士中多眉清目秀者,著白絹紡褲,舉止風流倜儻,飄逸如玉樹臨風,不善先鋒,只求逍遙、雅玩,士大夫階層腰間必佩美玉,以示氣節清高。

  山川英氣不屬於江南,出徐文長、祝枝山這樣的才子,也只能屬於水文化滋養的精靈,無法釀出氣候。即使當一介草民,偶爾也要圓一回風雅夢。江南土壤膏腴,遍地細糧,珍珠般米飯,瑩白噴香,百姓們自詡為人間天堂。民間崇尚虛無遺世,在那通幽的巷衢裡,那些自命清高的儒子們喜坐在古屋的陰影裡,透過格窗,看那古老垣牆上的斜陽,目送多少唐愁漢恨,多少煙雨濛濛,吟六朝芳草,憶一曲秦淮。在春光深鎖、滿園浮藻、濃陰匝地、陰氣逼人的深深庭院享受那份蒼涼,那份深邃的幽雅。

  江南(六)

  江南不只是綠色的角逐,這裡可以看到物化的主動,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臺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人之意外的觀照可以在江南見得。

  江南這塊靈地,是上蒼精雕細琢而成。因而太過精美,太過雅緻,太優越,便少了殘缺美,少了滄桑感。在這樣的文化感召下,使得江南文人隱士只求半隱半顯,生活逍遙,本性保持無憂無慮的快樂,倒是合了江南文化情調的。唐代名士張志和遭貶遇赦後浪跡江湖,隱居湖州西塞山,自號煙波釣徒,追求“菰飯薄羹”之生活,“上祀祓禊”之風流的自我形象,其《漁父歌》得顏真卿、陸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名士倡和,使人想起蘭亭詩人的綽約風姿和隱逸精神來。張志和獨釣寒江,“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很有些姜子牙和嚴子陵味道。“大隱隱於市”,如餘秋雨所說:“最佳的隱潛方式莫過於躲在江南小鎮之中了。”江南走出去的狀元、進士一般都活著,在太湖一帶古鎮的深巷裡,冷不丁就會遇上那衣袂飄飄,背影長長的睿智者。周莊的銀子浜曾是西晉文學家張翰棄官歸裡後垂釣之地,也是唐代曾任蘇州刺史的詩人劉禹錫遭貶後“優遊而攬勝”的去處。南宋大詞人姜白石為江南水韻浸染,求得“蓑笠寒江過一生”,在雲鶴滄浪煙雨間尋求寄託,那遺世獨立的出世之思悟得“幽韻冷香,清空精遠”的意境。靜住水鄉小鎮,悠閒倒是悠閒,能忘卻塵俗煩憂和得失寵辱,然人生志向也一同忘去。

  江南(七)

  江南的時間不太流動,孔子不宜在江南的河邊感嘆“逝者如斯夫”,江南的固態無所不在:城樓、牌坊、石板路、屋簷、井欄,甚至連河道的淤泥、屋簷的牆灰都有些唐宋氣味。江南的年代是河流,江南的日子是緩慢的,在江南遊走,只剩下韻律。

  江南早春的河面,常有飄渺的霧氣,如同妖氣,古有傳說江南是出妖精的地方。吳承恩在長興為官三年,“妖霧”倒是給了他靈感。然梅季的江南氣息是極不好聞的,是那種黴變、陳腐的氣味,極傷地氣的。江南雨,細碎的可以成霧,可以成汽,梅雨天把大地糟蹋得一塌糊塗。江南的雨下得很不乾脆,毛毛細雨一下幾天,遍地潮膩膩的,屋裡散發著黴熏熏的氣息,屋角、牆角生出一層層綠苔,瓦罐底出白霜,衣物散發一種懷舊的黴氣和陰氣。那種腐臭味久久不去,令人頭昏體酸,心煩意躁,想抽支菸也吸不出半縷青絲。天長日久,潮潮膩膩,滋生真菌,江南人因此得些極傷元氣的怪病,諸如皮癬、腳氣、溼疹之類,直癢到骨子裡。難怪人說:“習慣了這窩囊的日子,習慣了做窩囊的人。”

  這樣的文化積澱,使江南人成不了大氣候,成不了大家,不能達觀如老莊,習慣於依附強者翼下,精練於圓滑變通中和之中,精明練達,陰柔膽小,急功近利。這倒是應了郁達夫的說法“吳越國人一向好戰,堅忍刻苦,富於智巧,自從用了美人計,征服姑蘇以來,猜忌使計逐步發達起來”,做小人幹卑事始不覺恥辱。”

  江南人渴望沙漠,渴望乾裂,這樣可以爽快,可以豪邁,可以根治腳氣,可以去除黴變,可以輕裝上陣,即便血噴大地,頃刻間沒了,也走了大氣一路。

  江南(九)

  江南的歷史名城一個個風光遠逝,至今古風尚存的,屈指可數,南京算一個,杭州算一個,蘇州也算一個,她們歷盡滄桑,已沒有了古人眼裡的美感了。清朝三百年,江南重鎮南京是如此了得,三部歷史名著《桃花扇》、《儒林外史》、《紅樓夢》都記錄了這座稱之“金陵”古城的繁華,金(轉載於:www.hNNsCy.coM:蘇州散文)粉樓臺,畫船簫鼓,琳宮梵宇,碧瓦朱甍,七百酒樓,千家茶社,萬盞燈籠,燈影槳聲裡的十里秦淮河,香霧煙色一片,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而今十朝古都風景遠逝,王氣散盡,號稱十朝加起來不到四百年,時間跨度卻歷經十七個世紀,都是些短命的沒出息的小朝廷,來去匆匆,這裡更出名的是後主,什麼陳後主,李後主,詩文滿腹,書呆子一個,都是歷史的笑柄。沒有一個歷史名城如此充滿濃重的亡國氣息,亡國之恨是南京歷史永遠的痛。

  蘇杭是公認的江南文化韻味的濃縮之地,杭州太過精雕細琢,沒有了自然氣息,玲瓏

  剔透的環境,適合的只能是靈鳥,不會是雄鷹。蘇州兩千五百年的積澱營造出的那種文化氛圍,如今已是風景消失,現代建築將白髮蘇州打扮得反老還童,變得難以辨認。江南名鎮中,還有點江南味的只剩周莊、同裡、西塘、烏鎮和南潯,周莊和同裡“集中國水鄉之美”,不過那是一道殘存的水鄉風景,西塘與烏鎮是故事新編,無非是環水之中,粉牆黛瓦,小橋石駁。相比之下,南潯還有點內涵,除了碧水環繞,小橋流水,古風古韻的水鄉特色,這裡豪宅巨廈,富甲天下,是出“沈萬三”的地方。南潯一為絲,一為書,湖絲與茅臺酒在1915年巴拿馬同獲金獎,世人稱之“詩絲書之鄉”。清代三百年中,南潯出學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種,實乃壯觀,南潯以其“簪纓世第,蓬蓽名儒,相尚藏書,輝炳邑謀”風采雄稱“天下第一鎮”。可惜這座書卷氣十足的江南古鎮,能樹起大旗,成為撐得起門面的大家,寥若晨星。魏晉幽深的長廊中,走不出一個江南怪客,只見介然不群的山濤,狂放不羈的阮籍,高亮任情的嵇康,恣情肆志的劉伶,放達不拘的阮咸。江南人只配觀賞,不配表演。

  江南人成了大家的,也必定是離開江南才發達,魯迅兄弟、茅盾、王國維、徐志摩、葉聖陶、巴人等。江南文人寫不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樣的傳世之句,大氣之作。即使有被稱“江南才子”的唐伯虎、祝枝山、周文賓、文徵明等,也只能在“蘇湖熟,天下足”這樣的佳麗之地玩把戲,走不出江風水氣撲面生悲,秋風拂面落葉生悲這樣的怪圈,在腐草暮鴉、冷月夕陽、殘荷苦雨中感受蒼涼。曹操雖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李白也有“浮生如夢,為歡幾何”那樣的江南式的低吟,但仍具北方平原荒漠、蒼茫渾成、文氣奔放、大氣盤旋、沉鬱頓挫的氛圍下鑄就的英雄豪傑之氣。

  江南天生一種誘惑,塞外的剽悍與粗獷終被江南的纖弱所吸引,精工細作的美餚的確比馬血羊腸好吃,誰不喜歡錦衣華車,在春江花月夜的境況裡,學點繁文縟節算得了什麼大草原的雄渾不能當飯吃,成吉思汗的十三萬騎兵可以征服半個世界,卻不能征服一個江南,照樣乖乖地坐進江南的破舊茶館,眯起雙眼,去欣賞殘垣斷壁上的蓑草斜陽。

  江南(十)

  江山須有文人撐,才氣需有大氣支。文人推崇“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一點上,江南文人中強者有的是,可惜依附於別人,也是悲哀。三國時,有位叫陳琳的江南人替袁紹起草的《討曹操檄文》使曹操為之出一身汗。江南才子駱賓王的檄文,連被罵的武則天看後也拍案叫絕。清軍兵臨揚州城下,一股子書卷氣的史可法面對敵方的勸降書,起筆寫《復多爾袞書》,文章寫得十分了得,大有誓與揚州共存亡的氣概,並請書法高手謄寫,揚州雖被攻陷後屠城三日,然史可法傲骨不朽。一代鴻儒方孝孺竟敢在明成祖登基前的大喜日子裡,披麻戴孝行走於陛前,傲然抗旨,被滅十族,浩氣永貫。

  把氣節從一種文化監護上升為一種文化內涵,為官盪滌五臟六根濁氣,為文洗卻塵世骯髒,使書香千古,使皎潔永恆。氣節給江南以反思,江南何去,乃千古疑問,看來清一清江南水鄉千年厚積的淤泥,實屬必須。讓江南從深厚走向寬廣,讓文化在種種轉換中完成關懷。

  醉憶江南.....

  詩意江南

  守一方淨土,盈一袖水風,輕輕的,你我便夢落江南。行走其間,最愜意的就是春披一蓑煙雨,夏看十里荷花;秋賞三秋桂子,冬釣一江寒雪。蘸一筆閒情,醞一簾心事,靜靜地,你我棲居於小築。執手此時,最浪漫的便是詩寫風花雪月,詞填春夏秋冬,曲唱悲歡離合,賦染墨香古韻。

  夢落江南,一直奢望在小橋,流水的山澗,有一所青瓦石牆,竹籬小園,並依山而建,且面水而居的詩意小築。再在庭前栽幾排翠竹,園中種幾株臘梅,階前植幾朵陶菊,室內擺幾盆蘭香。屋裡置幾樣簡單的木製傢俱,牆上掛幾副素雅的山水字畫。如此雅閣,堪比天上人間。棲居於此,山泉沏茶淨禪心,樹下落棋添妙趣,好不樂乎;酣臥小築,借酒三分閒對月,偷香一枕和夢歸,豈不快哉。不要說這是桃花源,烏托邦,只要你願意,且把沉浮當茶

  飲,任隨功名和塵歸,此境便活在你詩中,此意就刻在你心裡。

  身在鬧市,心在南山:優雅如蘭,處幽谷而自芳,高潔似蓮,出淤泥而不染;淡泊如菊,臨嚴霜而獨立,孤傲似梅,迎風雪而盛開。正所謂人慾無求,便無憂,愛到無憂,自無求。棲身小築,醉依紗窗,輕敲檀板,低吟淺唱黃金縷,那管花開花落,還是雲捲雲舒;獨守寒舍,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佔盡風情獨暄妍,那管粉蝶斷魂,還是霜禽偷眼。自得處,引吭高歌而自樂,忘形時,吟詩作曲而自醉,長此以往,花前把酒朝與暮,月下聽風春復秋,一定勝卻人間無數。

  安之若素,詩意生活。掬一捧水風,把一盞佳釀,醉臥春江花月夜;拾一紙詞韻,醞一簾心事,閒聽芭蕉夜雨聲。他若有緣,閒做一朵梅花雪,在枝頭,為你等待春暖花開。偶遇一場杏花雨,在路上,與你一起執手到老。素守一顆玲瓏心,在紅塵,為愛相伴一往如常。兩小如此相濡以沫,白頭偕老。閒暇之於,一家幾口置身小築,親朋好友喜圍爐,話說家常把盞樂,哪管功名沉與浮。任爾窗外寒風苦,春暖茶香笑滿屋,快意人間勝梅鶴。

  行走紅塵,不是所有的旅途都是一帆風順,也不是所有的願望都能夢想成真,更不是所有的付出都可收穫結果。只願身落塵埃,心卻如蓮。哪怕身落梅花雪,心染陶菊霜,你我依舊抱梅而酣,枕菊而眠;就算行到山窮處,走到水盡時,你我依然談笑風生,坐看雲起;如此心境,無關悲喜,無關風月,只是一種超然的詩意迴歸。

  醉依紗窗,一季繁華,卻不與我有染。獨守寒舍,萬種風情,唯賦予落花知。待風華正茂,和著平仄交錯的韻律,輕彈琵琶語,淺唱採蓮曲,低吟浣沙溪,盡享空山鳥語的詩意生活;等流年老去,沾染風花雪月的柔情,醉臥山間雲,閒釣水中月,笑看霧裡花,品味雲水禪心的超然境界。

  詩意江南

  青苔覆蓋下的石板路古樸凝重,木刻雕鏤的窗軒早已斑駁下歲月悠悠的痕跡,悠長親切的弄堂裡不時傳來幾聲爽朗如歌的叫賣聲,這一切從江南誕生的那天起便已鐫刻成永恆,仿若一罈深埋於厚土下的美酒,愈久彌香,成為了中國最詩意的符號。

  青苔覆蓋下的石板路古樸凝重,木刻雕鏤的窗軒早已斑駁下歲月悠悠的痕跡,悠長親切的弄堂裡不時傳來幾聲爽朗如歌的叫賣聲,這一切從江南誕生的那天起便已鐫刻成永恆,仿若一罈深埋於厚土下的美酒,愈久彌香,成為了中國最詩意的符號。

  淺淺低吟,琴聲悠揚間心河水漣漪;默默凝眸,深情相望裡情隨輕舟盪漾,這便是江南的魅力,恍若一本簡單而精妙的詩集,使人甘願為其伏於青案,與孤燈相伴,謝客守窗也只為一探那“浮華落盡顯真純”的動人篇章。

  溫柔的春風渲染了蘇堤上楊柳嫵媚的倩影,灑脫的雨絲喚醒了西湖裡水波多情的漣漪;江南與浪漫相隨,和夢幻相伴,似水柔情間裝滿了如詩如畫的風景與故事,這柔是莫愁湖上的莫愁女,這柔是獨守沙汀一身才氣的蘇小小,這柔是懷抱百寶箱沉入湖底的杜十娘,這柔是“嗒嗒”馬啼聲中寧願是錯誤,也在春閏中無悔等待的情思;這柔是如丁香般撐著油紙傘偶遇而難忘的姑娘。柔美的江南,感性的江南,詩意的江南。

  吹著灑脫的唐風,沐著清新的宋雨,在千百年來流傳下的白紙黑字間,我聞到了江南亙古未變如花般的芳香,那是清照“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羞,那是溫筠庭“人燕兩雙飛”的哀腸,那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愛戀。

  河風習習,楊柳依依,絲絲細雨中迎面而來的便是一場桃花雨;西湖泛舟,我心悠悠,舉目投足不知不覺便墜入一段愛的童話,一把雨傘,一座斷橋,一千年的苦苦追尋,只為換來今生一次愛的邂逅,千年的傳奇已註定化為記憶的貝殼,可江南卻從未停下她的腳步去為後人譜寫一曲新的篇章,一切只因為一個愛字,何等詩意而浪漫的江南。

  古鎮安詳,山水相依,不在乎名利的喧囂,不追逐權貴的腳步,天邊的雲捲雲舒早已安然處之,海處的潮起潮落也已瞭然於心。江南把虛懷若谷如蘭的本真融在了那一鳥一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