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徵文> 科學徵文700字(通用10篇)

科學徵文

科學徵文700字(通用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徵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徵文700字(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徵文1

  記得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來到上海科技文化館旅遊,經歷這次旅程後,我才感受到了科學對我們生活的意義非常重大。

  當我們來到第一間房間時,裡面的情景就讓我們大為讚歎,金色的水龍頭貧空懸掛在空中,這是多麼的神奇哪!從水龍頭裡流淌出來的水就像清澈的湖水般清澈,甚至比這還要清澈!隨後我們又轉入來到天文館,我來到天文望遠鏡前,蹲下來望向太空中的事物,裡面的景象神奇魔幻,這讓我無比的激動和喜悅,我當時是多麼想要把這奇幻的景象給拍攝下來,留此當作紀念!

  當我們來到第二間房間時,這也是我特別喜歡的房間,因為有我最喜歡的機器人,這裡的機器人可不是我們小時玩的遙控機器人,這可是我們人類的科學傑作之一——自動式機器人。

  他們會和我們聊天、玩耍、講笑話給你聽。甚至有的機器人都當上服務員了,他們會自動端一杯咖啡或一杯果汁送到你的面前,直到你喝下去,他就會咧開他的嘴巴對你微笑,然後自行回去,看!他們就是這麼可愛!但我們走到隔壁房間時,忽然聽到很大的搖滾音樂,抬頭一看房間的標牌“機器人音樂會”。哇!走進房間,你才真的明白科學是多麼的神奇,舞臺上幾個機器人跳動著自己笨重的身體配合著搖滾音樂的節奏,雖然舞姿不怎麼樣,但是房間裡卻充滿了歡樂的笑聲和劇烈的掌聲!

  最後我們來到3D影院《冰河世紀》,剛進去時,門口的服務員奇怪地給了每人像眼罩似的透明眼帶,當坐到觀眾席中,看到每個人都把那個透明眼帶戴在頭上,一邊觀看一邊驚叫,我想:有聲麼好驚叫的呢?那麼誇張!爸爸敲了敲我的頭,對我說:你這個小傻瓜,他們這樣做就像身臨其境一般,很有意思的,戴上試試看!我把眼罩戴上去,哇,簡直是太逼真了,怎麼這麼真呢!我不由得驚叫出來,一下引來別人的注目,我害羞的地低下了我的小腦袋。此時,我正想大喊一聲:科學你真是太神奇了,你就是我們人類發展的開端!其實,科學本身就是十分富多彩的,只要我們去探索、去研究,就會發現其中的奧秘!

  科學徵文2

  科學是深奧的,在科學的海洋我們自由的成長遨遊,有些人認為科學離我們生活很遠很飄渺,其實生活不光就在我們身邊,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今天就來做一個最簡單的——黃豆發芽的小實驗吧。

  黃豆生芽看起來簡單,做起來才知道這看似簡單的實驗也很複雜。我先取來一些黃豆,它們圓圓的,黃豆的顏色好像是土黃色,又有點接近膚色,似乎還帶點淡黃。表面有些皺皺巴巴的皮,像是水的波紋,又如老人臉上的皺紋。原來黃豆是這樣子的,還有這麼多的特點哦,第一次如此親密的觀察黃豆,真是挺有感悟的!

  我找來一個透明的杯子,把黃豆放進去然後加入水後,我就在一旁靜靜的等著。大約半小時過去了,我都有些不耐煩了。黃豆的皮真的那麼難蛻嗎?等了這麼半天,一點動靜也沒有。就這樣想著想著,不知過了多久,等我不由自主的把目光轉向那杯子。“終於退皮了”我皺著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好多呀!黃豆變得比開始更大更飽滿了,很多的黃豆的皮都裂開了一個小嘴,杯子裡有一股清香,豆子變得更光滑圓潤了,真希望它能快快長大呀!

  泡豆芽需要時間,所以耐心的過了兩天,我習慣的跑到杯子前一看,黃豆的頭上出現了尖尖的、短短的嫩白的芽,像黃豆的小辮子,十分惹人喜愛。芽兒又經過了四天,開始變得卷卷的,彎彎的,十分俏皮,十分可愛。

  時間一天天過去,在我期盼的.目光中,芽兒還在一點點長粗,已經發了芽的豆子皮開始爛掉了。它脫下那難看的大黃睡衣,露出了一層綠油油的、光滑的身體,一個個胖胖的黃豆芽終於展現在我的面前,看著自己的試驗成果我很滿足。雖然需要耐心的等待和仔細的觀察,但我最終成功了,這是我最高興的事情。

  科學其實就在身邊,只要細心的觀察思考,我們就會發現許多科學的秘密,所以我現在要更加努力的去學習,只有知識淵博了,才能更多的解開科學中的奧秘。

  科學徵文3

  我看到了科學,在古代書籍那泛黃的書頁中:我看到了科學。在翠綠的草坪間蠕動著的細小生命裡,我向科學招手問好。回應我的,是山呼海嘯般的巨響,是整個世界的靈魂之音……

  ——題記

  從小時起,我就深深迷戀著牛頓的蘋果,伽利略的望遠鏡。古人總是能用富有哲理的眼光看待一切再平常不過的事物。這讓我驚奇不已,還躍躍欲試想要學會這種眼光。一日間偶然看到小土堆旁螞蟻密集起來,想起媽媽講過的螞蟻搬家要下雨,忽然一躍而起,張開雙臂興奮大叫:“要下雨啦!螞蟻搬家啦!”當知道這種規律就是傳說中“科學”的一種時,我稚嫩的心靈不禁微顫,不由發出了呼喚:“你好,科學!”

  後來,我上了科學課,參加了小發明班。當電流第一次從我指尖過時,我彷彿感受到了科學的心跳,那是一種持續的、幹穩而又緩和的運動,像一位老者低沉的訴說,又像一頭猛虎沉睡中的鼾聲,潛伏著巨大的動力。電,從電池到馬達至風扇,力,從風扇到空氣至小車,若是單看車,總是看不出門道,可動動手,簡簡單單幾根電線,就使電流的流動路線一清二楚,這便是科學實踐的奧妙了。我這才瞭解到,從前那觀察中的科學,不過為冰山一角,不由重新細細端詳這位熟悉而陌生的朋友:“你好,科學!”

  而今,我經過無數次探究後才明白:科學其實早已走進千家萬戶,遍佈整個宇宙。古往今來,那些曾被無數人崇拜的科學家們,也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從簡單的科學原理走進複雜的科學機械,從片面的科學理論走向廣闊的科學天地。如今,幾十億人都在沿著科學之路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尋找那個可以“撬動地球的支點”!

  科學,你看到了嗎?人類正在何等執著地追求你,何等努力地探尋你!時代不斷挺進,探索的隊伍將會注入新鮮的血液,不斷重新整理對你的認知,揭開你無數張的面紗,用震天撼地的聲音呼喚你:

  “你好,科學!”

  科學徵文4

  科學,會使黯淡無色的白紙添上五顏六色的光芒;科學,會使一地枯黃的樹葉變成美麗生動的蝴蝶;科學,會使無用的垃圾變得更加劉人賞心悅目;科學,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有一次,家裡的牛奶喝完了,當媽媽正要將牛奶箱扔到垃圾桶時,我想起了科學書上說的“變廢為寶”,於是連忙對媽媽說:“等一下,媽媽,牛奶箱不是沒有用的,它可以變成一個漂亮乾淨的小垃圾桶!”媽媽聽了,會心一笑,把牛奶箱放到我面前,溫柔地說:“好吧!那就用你辛勤的雙手和機靈的大腦將它變成一個垃圾桶吧!”我聽了,連忙開始我的工作。首先,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在牛奶箱的“耳朵”上各刺了一個洞,然後用繩子穿起來,垃圾桶就可以提了;最後,再將牛奶箱繪製出許多美麗的圖案,一個牛奶箱就變廢為寶成為一個人人都需要的垃圾桶了!每當我扔垃圾時,都會知道,是科學為我們創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記得有一次教師節前夕,家裡的幾個瓶子被丟在雜物間,我看見了,眼睛一亮,腦子裡不斷浮現出科學課上老師教我們做塑膠花的方法。我歡蹦亂跳地跑進去撿起瓶子,找來需要的工具,迫不急待地動起手來:首先,我將瓶蓋剪下來,做成花芯;然後,將瓶身有規則地剪成一條一條,“花瓣”就好了;最後用雙面膠把它們粘成玫瑰花的形狀,再塗上清麗的顏色,一朵嬌豔欲滴的玫瑰花就美美地展現在眼前了。我將這朵親手做的“鮮花”當作教師節禮物送給了老師,老師眼裡流露出了讚賞的目光。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時,都會明白:是科學給予了我們美麗,是科學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如果世上沒有科學,天空會黯然失色,永不湛藍;如果世上沒有科學,小草不再堅強,變得枯蔫焦黃;如果世上沒有科學,溪水不再清澈,不再倒映出藍天白雲;如果世上沒有科學……科學造就藍天,科學造就英才,科學造就美好生活!

  科學徵文5

  不知大家有沒有嘗試過捏雞蛋,可能有的人會覺得這沒有好處,因為誰都明白雞蛋薄薄的殼,一碰就碎,有多少人明白這其中鮮為人知的奧秘。

  那時我在家上網查資料,看到了一個搞笑的故事,上面說:“一個大力士能徒手打碎一塊磚,但是有個人叫他把雞蛋捏破,大力士拿起雞蛋使勁捏了半天,卻怎樣也捏不破。”我看了半信半疑,決定找個機會試驗一下。

  這天,媽媽答應中午給我做我最愛吃又最有營養的番茄炒蛋,想到那甜甜的番茄,滑滑的雞蛋,我便口水直流。到了中午,我主動請纓要去幫媽媽,媽媽答應了,讓我去打兩個雞蛋。我先從冰箱裡拿了兩個雞蛋,然後拿了一個大碗,看著雞蛋,我心想:試驗的好機會來了。第一個雞蛋,我按平常的方法打到碗裡去,一敲就破的雞蛋讓我對那個故事產生了更多懷疑。第二個雞蛋,為了防止捏碎雞蛋時蛋黃灑一地,我刻意把雞蛋對準碗中心。這時,我的心“砰砰”直跳,手心都冒出了汗。雞蛋破碎那一幕彷彿出此刻我的眼前,我雙眼一閉,然後等待雞蛋破裂的聲音響起。但令我吃驚的是,當我睜開眼睛,雞蛋竟然沒破。第一回合的“失利”沒有讓我氣餒,我準備進行第二回合。第二回合,我吸取了“教訓”,我這次用兩隻手把雞蛋緊緊握在手裡,然後咬緊牙關,瞪大眼睛,使出全身力量去捏雞蛋。儘管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可在我認為這回雞蛋“必死無疑”的時候,它卻安然無恙地在我手中。這讓我又懊惱又驚奇,我只好去問在旁邊的媽媽。

  媽媽聽了我的話後,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孩子,這其實是一個科學原理。雞蛋殼雖然很薄,但它是一個橢圓形,當你去捏它時,它就會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勻的分佈在雞蛋各個地方,所以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一些建築物就是運用這個原理建成的。”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

  其實這個世界真的十分奇妙,我相信只要大家愛發現,愛觀察,愛勞動,就能與科學邂逅。當今社會能夠說已經離不開科學了,相信我們明亮的眼睛能發現許多奇妙的事物。

  科學徵文6

  當我們捧著裝訂漂亮的書籍孜孜閱讀的時候,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收看豐富多彩的節目時,當我們手按滑鼠暢遊於網路世界時……我們可曾想過,是什麼給我們生活帶來了那麼多的變化?是科學,是科學這股巨大的力量,無形中改變了我們身邊的一切,改變了整個世界。

  在二十一世紀裡,科學將會成為人類的生命。你不懂科學,就無法在這個社會里生存。如果你有了科學的種子,精心培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就會不斷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而“諾貝爾科學獎”,就是用這樣一種獎勵,來激發人們熱愛科學,並用科學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有20多個國家,466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當他們走向“諾貝爾獎”的領獎臺時,他們代表自己擁有了科學創造的巨大財富。

  食物是離不開種植。繼20世紀60年代農業綠色革命之後,在全世界範圍內興起了一場不用土壤而用營養液或固體基質加營養液栽培作物的“栽培革命”無土栽培。無土栽培技術的出現,改變了農業生產依賴土壤的傳統種植方式,使農業生產擺脫了時間,空間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向自動化,機械化和工廠化的生產方式發展,對於緩解地球日益嚴重的土地資源問題和淡水資源短缺問題,有著重大的影響。這正是科學的貢獻,而我們是最大的受益者。愛之深,責之切。無土栽培具有土壤栽培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也有著投資大,成本高,技術要求高,管理難度大等缺點。專家認為無土栽培的蔬菜與土壤種植的蔬菜相比營養略差一些。畢竟農作物的母親是大地,因此,人們又有了新的方向:如何提高無土栽培技術,讓無土栽培的營養成分趕上甚至超過土壤成分。科學就是這樣,她並不會把她最完美的一面瞬間展現出來,她始終充滿著那獨特的魅力與神秘,讓人無可救藥的迷戀她,愛上她,永不停息的探索。

  科學徵文7

  生活中,我經常與同學談話。我們互相交換有關科學的內容,自從看了《我們愛科學》之後,就有更多有關科學的話題想與同學分享。課間的時候,我拿出《我們愛科學》看看,就不會覺得無聊。

  《我們愛科學》這本書不僅讓我懂得了很多關於科學方面的知識,還豐富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快樂!

  科學在哪裡?在我們生活的各個地方。科學是什麼?科學是那些其妙的東西。如果沒有的科學,生活將會變得多麼無趣啊。

  我讀過許多有關科學的書,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在遊戲中學科學》。真本書不是講那些非常難懂的科學,它講的是在一次次遊戲中體驗科學,學習科學。它的語言非常風趣,而且每個實驗都非常好玩,每一篇文章後面都有解釋和圖片,非常易懂。《在遊戲中學科學》這本書中有10大科學欄目,218項實驗遊戲,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讓我們瞭解身邊的趣味科學。它裡面都是我們平常可以做的小實驗,不過很神奇,會讓我目瞪口呆。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項實驗是,“蒙上眼睛會偏左走”,剛開始,我還不相信,我認為蒙上眼睛後,我還是一樣可以自己控制方向,為了證實我的說法,我在家長的幫助下,用布蒙上了雙眼,開始小心翼翼的走路,我慢慢的往前走,突然,媽媽大聲說了一句“你怎麼老往左走啊!”我立即不相信地摘下了蒙著我眼睛的布條,奇怪了,我明明是一直往前走的,可偏偏我一點點地往左邊偏去,我和媽媽很是驚訝,我也有一點點失望,畢竟事實證明我的說法是錯誤的。我迫不及待地看起了書上的解釋。原來,認得左右腿並不是完全對稱的,一般右腿較長一點,所以我們會向左傾斜。怪不得當我們在沙漠、森林等地方走路時,不久後又會回到原地呢!

  這本書讓我在一次次實驗或遊戲中,學習到了許多科學知識,這可比枯燥的看科學大道理好玩。

  科學徵文8

  我非常喜歡《我們愛科學》這本書,他內容豐富。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以及我看完幾期《我麼愛科學》的讀後感吧!

  《我們愛科學》是一本豐富有趣的科學雜誌。裡面介紹了好多形狀各異的植物和微生物,還寫了一些動物的故事。裡面訴說了主人公嘟嘟和他的夥伴,教授一段奇妙之旅。情節生動有趣。還有漫畫,裡面講的是一些生活的小實驗,最後還總結了實驗後產生的現象和原理,而且還挺幽默!會讓讀者輕輕鬆鬆學到了知識。由於它的豐富有趣,使得讀者一直喜歡在科學知識的海洋裡遨遊,讓讀者越來越喜歡科學。

  讀了這本書後,我受益匪淺。每當我看到書裡面講做小實驗的漫畫時,都忍不住跟著做實驗。有一次我根據漫畫做了一個噴霧器,步驟很簡單。首先,把一根吸管折出一個直叫,在那個直角上橫著剪一下記住不要剪斷,要剪出一個小口。在一個紙杯上倒一些自來水,不要超過小口,最好在小口下面,然後將吸管的一頭放進去,對著吸管的另一頭向玻璃吹,啊!還真的有霧了呢!後來,我查詢了有關的網站,才知道原理是這樣的:空氣從小口迅速流出,小口附近的壓強小,容器裡液麵上方的空氣壓強大,液體就沿小口下邊的吸管升上來,從吸管的上口流出後,受氣流的衝擊,被噴成霧狀。裡面還講了一些有毒的植物,還帶有圖片。我出門時,仔細的觀察了周圍的植物,發現沒有這些有毒的植物,才鬆了口氣。我最喜還看的還是一些動物的生活,以及宇宙中的奧秘。那些動物的生活就像探險一樣,有時驚險,有時又好像平安無事,還有的時候令人感到傷心,某些動物吃了某些比較弱的動物時,覺得那些動物十分兇狠,不過這是自然界的規律。

  生活中,我們經常與同學談話。我們互相交換有關科學的內容,自從看了《我們愛科學》之後,就有更多有關科學的話題想與同學分享。課間的時候,我拿出《我們愛科學》看看,就不會覺得無聊了。 《我們愛科學》這本書不僅讓我懂得了很多關於科學方面的知識,還豐富了我的生活,使我跟快樂!

  科學徵文9

  這幾日閱讀霍金的《時間簡史》,宇宙是一門古老的科學專案。

  古代人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面,但在公元前340年,希臘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北斗七星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可他卻錯誤的創立了“地心說”,後來在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的探索下證明亞里士多德“地心說”的錯誤。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是靜止的,但牛頓定律推翻了這一假說。之所以造成亞里士多德的錯誤,是因為亞里士多德只是一味的空想並沒有去證明,但牛頓等卻相反。這個事例告訴我們科學是要去論證去探索的。

  19世紀法國拉普拉斯根據牛頓因理論推測宇宙是完全被決定的,但後來發現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乘上粒子質量再乘以速度的不確定性不能小於普朗克常數它試是世界上的一個基本的不可迴避的性質。為此我們可以知道科學不但要學習前人的成果,同時還要不斷的加深研究。

  亞里士多德相信宇宙中所有物質是由土、水、火、空氣。在這些元素之上有兩種力:引力、浮力;引力:指土和水往下沉的趨勢;浮力:指空氣和火往上升的傾向。亞里士多德認為物質是連續的,但德謨克利特堅持物質的固有的顆粒性。爭論一直持續了幾個世紀,任何一方都沒有任何實際的證據,直至1803年,約翰提出化合物總是以一定比例結合出來的,使爭論以原子論成立告終。這告訴我們科學成果是由幾代人的深入研究得來的,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在1970年以前,霍金關於廣義相對論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是否存在一個爆炸奇點。且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本身語言了;空間—時間在大爆炸奇點處開始,並會在大擠壓奇點處(如果整個宇宙坍縮的話)或在宇宙中的一個奇點處(如果區域性區域,比如恆星要坍塌的話)結束,所以任何拋進黑洞的東西都會在奇點處毀滅。這樣我們可以明白我們要繼承前人的意志把科學發揚光大。

  宇宙是無限的,科學的世界是無限的,我愛科學!

  科學徵文10

  四年級的暑假,爺爺曾給我買過一頂帶有太陽能電風扇的遮陽帽。為什麼戴上帽子在太陽下走動,帽子上的電風扇就會轉動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不把電風扇拆下來,探個究竟!

  找來拆卸工具,我就忙開了。我一手拿著螺絲刀,一手按著小電扇,把上面的螺絲一顆顆地擰了下來,然後把小電扇小心翼翼地取了下來,可細電線還把電扇和太陽能電池連的緊緊的,我拿來剪刀將線剪斷。咦,我定睛一看,這不是玩具賽車上的馬達嗎?我仔細地瞧了瞧,又有一個想法在我的腦子裡冒出來。我把小賽車裡的電池取了出來,用那兩根剪斷的電線,一根貼在電池的底部,一根靠在電池的上端,“嗚——”,馬達前端的小電扇呼呼地轉了起來,我嘗試著再加電池。呵!它轉得越來越快,就好比車輪一般,雖然我不知道這是怎麼一會事,但是覺得非常有趣……

  現在我已經上六年級了,掌握了更多的新的科學知識。以前我所認為是馬達的小玩意兒名叫小電動機(或小型發電機),這種電動機由外殼、轉子、後蓋三部分組成。外殼裡有兩塊小磁鐵;而轉子的結構是由鐵芯、線圈、換向器組成的;後蓋的構造即是電刷。別看電動機大小懸殊,它們構造各異,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呢!它也是小型發電機。我再次試驗,將線纏繞換向器,再把兩根細電線連線小燈泡,將其用力一拉,小燈泡發出微光,可馬上就熄滅了,發電成功!

  這種神奇的小電機的原理是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轉動。我在科學的世界裡獲得了新的知識!哈哈,有趣的科學——生活中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