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勸學> 孫權勸學的文言文的翻譯

孫權勸學的文言文的翻譯

孫權勸學的文言文的翻譯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文題為後人所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的文言文的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

  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以卿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

  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白話譯文

  最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辯護說,不是他不讀書,而是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豈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典,去當教書匠?只不過希望你大略有個印象,知道從前發生過什麼事就夠。如果說沒有時間,誰能比我更忙,我還常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裨益。”呂蒙才開始求學。

  後來,魯肅路過尋陽(湖北省武穴市東北),跟呂蒙談論,不由大吃一驚,說:“你今天得才識智略,已不是當年吳郡(江蘇省蘇州市)時代得呂蒙。”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發現得未免太遲!”魯肅遂拜見呂蒙得孃親(“登堂拜母”,表示情義密切),結交成為好友,然後告辭。

  註釋

  1、初:當初,起初,這裡是追述往事得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如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吳國得建立者,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如今在江蘇南京)。229年稱帝。

  3、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

  4、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東漢末孫權手下 得將領。

  5、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得愛稱,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6、今:當今。

  7、當塗:當道,當權。當:掌管,主持。“塗”通“途”。

  8、掌事:掌管政事。

  9、辭:推託。

  10、以:介詞,用。

  11、務:事務。

  12、孤:古時王侯得自稱。

  13、豈:難道。

  14、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經,指《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等書。

  15、博士:古代專門掌管經學傳授得學官。

  16、邪(yé):後寫作“耶”,語氣詞,表示反問或疑問得語氣。

  17、但:只,僅。

  18、當:應當。

  19、涉獵:粗略地閱讀。

  20、見往事:解歷史。見,解;往事,指歷史。

  21、耳:語氣詞,表示限制語氣,罷。

  22、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23、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24、益:好處。

  25、乃:於是,就。

  26、始:開始。

  27、就學:指從事學習。就:趨向。

  28、及:到……得時候。

  29、過:經過;到。

  30、尋陽: 縣名,在湖北黃梅西南。

  31、論議:談論,商議。

  32、大:非常,十分。

  33、驚:驚奇。

  34、者:用在時間詞後面,不譯。

  35、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得)才幹和謀略。

  36、非復:不再是。復:再,又。

  37、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得沒有才學得呂蒙。吳下,指吳縣,如今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暱得意味。現指才識尚淺得人。

  38、士別三日:與讀書得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裡指“幾”。士,讀書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得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睛。待:對待、看待。

  42、大兄:長兄,這裡是對同輩年長者得尊稱。

  43、何:為什麼。

  44、見事:認清事物。見,認清,識別。

  45、乎:啊。表感嘆或反問語氣。

  46、遂:於是,就。

  47、拜:拜見。

  48、別:離開。

  《孫權勸學》賞析

  該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文章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文章篇幅小,僅11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該文以對話為主,其他內容均簡說或不說。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於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則隻字未提。後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麼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詳略的安排極其精當。 除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情節發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後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歎,呂蒙又緊承其嘆發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銜接自然,前因後果,井然有序。

  該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孫權勸學,先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讚歎,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呂蒙頗為自得的神態,呂蒙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長進,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歎:“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透過魯肅的與呂蒙的對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歎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呂蒙的謙虛好學, 魯肅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體,足顯作者的文筆功架之深厚。

  閱讀練習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選段,完成18-21題。(10分)

  【甲】[甲]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長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孫權勸學》)

  18.解釋下列詞語。()(2分)

  A.援疑質理:

  B.刮目相待:

  1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B.餘幼時即嗜學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

  C.以是人多以書假佘 蒙辭以軍中多務

  D.未嘗稍降辭色 蒙辭以軍中多務

  20.翻譯下列句子。(3分)

  嘗超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譯文:

  21.從甲、乙兩段所述讀書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讀書學習的道理?請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三條。(3分)

  答:

  參考答案:

  18.(2分)

  A.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B.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9.(2分)B

  20.(3分)(我)曾經跑到百里以處的方,拿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21.(3分)參考要點:(1)讀書要動手(手自筆錄);(2)要大量閱讀(遍觀群書);(3)借書要講信用(計日以還;不敢稍逾約)(4)要質疑問難,虛心請教(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5)要有名師指點(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 尊,門我弟子填其室);(6)學習要謙虛、恭敬(未嘗 稍降辭色;立侍左右);(7)學習要有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