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詩詞中的意境美、語言美和情感美。(難點)
2、學習詩人將描寫、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重點)
3、背誦詩詞、積累相關寫雪景的詩詞名句。(重點)
【教學準備】
掛圖、課文朗讀及朗誦錄音。
【教學過程】
一、親詩人,導新課
1、談話:
(在《東方紅》的樂曲聲中)出示毛 澤 東巨幅掛像,地球人都知道。毛 澤 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大氣十足的詩人。著名的詩人臧克家說過:毛 澤 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詩言志,毛 澤 東的詩詞正是表現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首千古絕唱詞《沁園春·雪》。
2、板書課題並解題。
3、明確目標:
讀──思──悟──誦
二、憶歷史,知背景
(同學們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首詞的嗎?)1936年2月,遵義會議後,抗日戰爭爆發前,此時否定了原來錯誤路線,確立了毛 澤 東的領導地位,他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陝北的清澗縣,毛 澤 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皚皚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三、讀
導語:三分文章七分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1、學生試讀。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兩遍。要求:
⑴用筆畫出文中自己不認識的字。
⑵將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
⑶思考: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麼內容?
2、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讀標出節奏。(用“/”標出停頓,用“·”標出重音。)
3、學生揣摩讀,要求讀出感情和節奏(採用分組讀或男女生比賽讀的方式)。
4、全班練習配樂朗讀。
四、思
導語:孔子云;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
設定問題:
1、詞中聯結上、下闋的過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麼?
2、“江山如此多嬌”,在這裡用到一個“嬌”字,是褒還是貶?
(是褒義)那祖國有哪些可贊之景?
(引導分析寫法。)
3、你如何理解“封”和“飄”字?
(“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4、下面一個“望”字領起下文,詞人望到了哪些景觀?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引導理解比喻和擬人修辭,明確以動寫靜的方法。
過渡導語: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這樣的雪後初晴的景觀。)
問:現在晴了嗎?(沒有)這是一種什麼寫法?(聯想,即是虛寫。)
5、“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有哪些英雄為之折腰?寫這些英雄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明確:秦始皇(贏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成吉思汗(鐵木真)。
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這些這帝王形象,選取其中一位來說。
6、作者是怎樣評價這些英雄的?(學生讀出評論句。)你怎樣理解?
詞中作者評論,僅用了一個字是(等待學生回答“惜”),你怎樣理解這個詞的意思?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小組內進行討論,師生共同交流明確)
明確:“惜”蘊含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即是美中不足,這些封建帝王胸中雖然都有雄才大略,但是都始終缺乏“人治”。此處的議論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礎,使下文的抒情顯得水到渠成。
7、你怎樣理解最後一句?(引導學者談談個人理解。)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當今風流人物嗎?
(學生自己發言,各抒己見。)
小結:全詞上闋寫景,詩人先寫眼前實景,再寫想象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相襯,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下闋議論和抒情,對歷史英雄人物缺乏“人治”表示惋惜,抒發了對無產階級領導者和廣大的人民群眾的讚頌之情。
五、悟
導語:有一位智者說道:領悟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讀者與作者同呼吸。
設定問題:
1、詞中描寫了北國壯麗的雪景,請你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圖。
(順勢回顧有關寫雪景的詩詞名句。)
2、全詞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回顧所學的毛 澤 東詩詞。《長征》《菩薩蠻·大柏地》《卜算子·詠梅》。
4、引導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並說出理由。(見時機而視)
六、誦
1、學生練習背誦詩詞。
(男、女生比賽背,小組比賽背。)
2、配樂朗誦比賽。
(以小組為單位。)
七、友情作業
1、課外延伸:閱讀毛 澤 東的更多詩詞。
2、美術作業:根據本詩詞內容,畫一幅北國雪景圖。
【結束語】
(在《走進新時代》的音樂聲中)同學們,讓我們不忘偉人的大志,邁著新時代的步伐,一起開拓未來,走向新的時代,走向新的世紀。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2
一、匯入
四大文明的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員遼闊;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有洶湧澎湃的長江黃河;有“甲天下”之稱的桂林山水;有動物王國之稱的雲南;有肥沃遼闊的四大平原……這一切,無不如磁鐵般的吸引著每個炎黃子孫的衷腸,無不使多少巾幗英雄為之傾倒;也無不使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在這塊黃土地上爭名奪利;也曾引來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國主義者……那麼,究竟是什麼人才是這片黃土地的建設者呢?(揭示課文並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後一句。)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含義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提示:過渡句──承上啟下)
3、提出問題。(補充在後邊,此略。)
三、區域性品味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2”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既然祖國的江河山水如此的美麗嬌豔。那麼,詞中是如何來描繪這幅美麗如畫的江河山水呢?又是哪些“英雄競折腰”呢?討論回答這兩個問題板書如下:
實──────虛
||
||
總──────分
|||
|||
秦皇漢武……略輸
北國風光長城、黃河(靜)
冰封……雪飄(惜)
望|看……嬌──引:唐宗宋祖……稍遜──往……今……
山舞、原馳(動)
成吉思汗……只識
描寫───────抒情
注意:
⑴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並說說這是什麼樣的景色?
⑵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⑶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⑷按以上的板書內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佈置作業
1、給下列加粗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
數()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寫出採用比喻、誇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D、詞中押韻的字:;韻腳是:。
E、“沁園春·雪”中的“沁園春”是詞的;“雪”是詞的。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麼?
答:。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
J:我們還學過一首寫“雪”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歌是代的寫的《》,這首詩歌中名句是:。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多樣朗讀加深理解詞所描寫的意境;
2、透過朗讀更好的傳遞詞的磅礴大氣;
3、比較中理解詞的知識並試著填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問:“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句話同學們熟悉嗎?
學生:不熟悉!
解說:這是一首歌的歌詞,老師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輩們卻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會唱,不信就請某老師唱一段。
問:歌詞中有一句——“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這是對毛澤東的讚美,何以對毛澤東給以這麼高的評價?你能介紹一些毛澤東的革命事蹟嗎?(學生介紹毛澤東的光輝業績)
小結:毛澤東不光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帶領人民建設新中國。毛澤東還是一個文人,而且絕對是一個大氣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讓我們走進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親自感受一下他的詞風。(板書課題)
老師介紹寫作背景
二、自由朗讀全文
請同學們放聲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詞所描寫的內容。(思考:詞的上下闋各描寫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讀文,並能結合文章談自己的理解。
畫面一:繪北國壯麗雪景。
畫面二:評歷史人物,贊當代英雄。
師:剛才同學們能夠結合文章,介紹畫面,談得都很好,但是卻未能透過你的朗讀展示詞的魅力,將這首詞的磅礴大氣傳遞出來。
三、觀察畫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讀文章
要想把握詞的精髓,朗讀很重要。朗讀要收到成效,標準的普通話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適當的停頓、重讀則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請同學們靜心看下面的片斷,醞釀感情,再次朗讀全文。
1、放片斷
2、學生自由朗讀並對需處理的字、詞做好標記
3、個別示範朗讀,自評(你是如何處理重讀、停頓的);同學點評,穿插老師點撥。(把握關鍵處:如“冰封”和“雪飄”動靜結合;望領起七句寫景;山舞的“舞”、原馳的“馳”;競折腰的“競”;“惜”等)
四、個性創作(大組誦讀)
看!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和詞人溶為一體,也變的氣宇軒昂,意氣風發。老師是靈機一動,又有了一個新的提議,看看我們同學能否給詞配上必要的神態、動作等,更好地展示這首詞的魅力。(以大組為單位,進行個性創作,並加以展示)。
五、活學活用
我們很清楚:《沁園春*雪》是毛澤東一篇詠雪言志的文章,抒發了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偉大的抱負。老師手邊還有幾篇沁園春的詞,你能發現這幾篇在結構上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介紹詞的知識:沁園春是詞牌名,分上下兩闋,共114字。雪、長沙等是詞的題目,內容與“沁園春”無關。寫詞又叫填詞。
現在就讓我們來做小詞人,以《沁園春*勤中》為題,填一首詞。
當堂交流,課後潤色。
附1:學生作品
沁園春*勤中
七(1)班邵凱
金秋十月,
勤中初建,
震懾四方。
賞紅磚綠瓦,
金碧輝煌;
弧形樓宇,
環抱學子。
殘陽西沉,
紅樓斜影,
欲與名校比高低。
須寒冬,
看銀裝素裹,
格外清幽。
勤中如此多嬌,
引常州學子盡折腰。
觀藝術教育,
首屈一指;
創新理念,
獨一無二;
馳名老校,
東南西北。
只可仰嘆拜下風。
喜人矣,
尋明日之星,
就在勤中。
附2:幾首《沁園春*》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沁園春
詠北大百年
楊河
戊戌流年,
沙灘路斷,
紅樓初建。
望紫禁深宮,
殘陽西沉;
白塔斜影,
折線孤雁。
八旗煙雲,
燕山空晚,
清風無力百草怨。
途茫茫,
惜荷塘寒月,
圓明斷垣。
五四鐘聲風雨,
引主義文章乾坤換,淘博雅清泉,
未名春滿;
仰觀星宇,
俯究人間。
砥礪德業,
道說長短,
爭鳴自由問必然。
路漫漫,
覽天下長卷,
理論河山。
沁園春薩斯
佚名
首都北京,
千里病風,
萬里菌飄。
望長城內外,
人心慌慌,
京城上下,
頓失吵鬧。
吃板藍根,
服維生素,
欲與SARS試比高。
無寧日,
看口罩手套,
分外妖嬈。
病毒如此多焦,
引無辜良民競折腰。
惜胸透B超,
略輸文采,
西醫中藥,
稍遜風騷,
一代庸醫,
齊聚華夏,
喪心病狂亂開藥。
具枉矣,
究病源何如,
待看明朝。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4
教學重點
1、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2、把握詞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檢測背誦
二、出示目標
1、背誦下闋
2、指導學生透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
三、自學自測
(一)朗讀下闋
(二) 自測
1、提問: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哪些內容?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提問:上下闋是如何過度連貫起來的?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裡有讚頌、讚美的意思,而它比“讚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3、提問:“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麼共性?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4、提問:對於這樣傑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明確:“惜”(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於時代、階級侷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後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5、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傑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6、提問:作者在下闋為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7、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瞭主題。
四、討論答疑
五、小結
六、當堂達標
1、背誦全詞
2、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裡,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