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00字(精選6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00字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00字(精選6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後感14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00字 篇1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特別引人入勝的,讀之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了《平凡的世界》後,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相信自己能飛!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的第一個感覺。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鉅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 “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鍊與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的頑強與堅韌。小說廣泛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表達了昂首向上的奮發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壯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為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曾為嘗試著進行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而遭到縣委的嚴厲批評;最為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他就像一隻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著。

  真、善、美,永遠是人們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書中的一個個主要人物,那麼的真實,那麼的善良,這該是作家心靈的折射:路遙定也是那麼的一個人。然而,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幹出了點名堂,他賢惠的妻卻勞累至噴血;田潤葉終於明白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孫少平以他獨有的人格力量贏得了地位懸殊的田曉霞的愛,可田曉霞卻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潤生義無反顧地與郝紅梅結合,可郝紅梅畢竟還帶了孩子;金波呢,還不知要追尋那夢中女子到何時。這一切的一切,總令讀者有些惋惜。特別是少平與曉霞,地位相差那麼多,卻能夠心心相印,都願他們會有個完滿的結局,可作家偏偏那麼殘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們心理上總不願去接受悲劇,所以,中國戲曲倒多以大團圓結局。然而,生活中是沒有完美的。這應該就是作家昭示給大家的。他是那麼地真誠,那麼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著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體驗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動人的一種美。大家都明白維納斯正因為斷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那麼,路遙既從生活中,也從美學上理解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結局的安排也就不足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統一,使讀者唏噓不已。

  我們應該相信“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00字 篇2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中幾乎每個人都在不停的經歷苦難,但是從來沒有人向命運低過頭,一直在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少平求學時期不斷受到挑戰的自尊心,還是熱戀時期女友消逝在洪水中的訊息,又或是少安辛苦半輩子的產業付之一炬。兩兄弟都一直在默默忍受著痛苦,但是雙膝從來沒有跪倒在地。命運的殘酷讓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東西毀滅了,儘管他們不依不撓的在抵抗,世界還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因為,生活在繼續著。可是,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卻在不斷地失去自己最珍貴的東西。也許生活是美好的,只是人是痛苦的。

  人生的痛苦可以預測嗎?不可以,哪怕是下一秒,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因此人生既沒有永恆的痛苦,也沒有永恆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時是那麼平展,有時又是那麼曲折。但是每個人的人生都存在一個覺醒期,一個關於你對痛苦和幸福的理解的覺醒期,而覺醒期的早晚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在我看來,讀書就是孫少平的覺醒期,因為我也是這樣的。

  少年時期孫少平的自尊心挑戰就是相對別人來說匱乏的物質條件,我想每個人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人,這些人不一定會以比差的人優越而驕傲,但是很可能會以比不上別人而覺得自己不一樣,或許你我就是其中一個。但是生活的意義並不只是我們現在擁有什麼和得到了什麼,而是心靈的充實,這份充實則是來自於讀書和生活閱歷。世界上總會有人比我們富有,因此不必去在意這些,有錢就尋一醉,沒錢就尋一睡,與過無爭,隨遇而安。錢確實非常重要,但是除了錢人這輩子還要追求點別的。記得剛進大學的時候,社團,俱樂部這些組織我都沒有參加,就報了一個競賽,因為聽說搞競賽以後工資高;平日裡學習也總是先看一下學習的知識能不能賺錢再決定看不看;畢業找工作的優先順序就看工資。本以為青春是充實忙碌的,是有理想有奮鬥的,但是很可惜從來沒有看清過理想的本質。新褲子樂隊在《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中唱到“那些為了理想的奮鬥也不過為了錢”。也許,一個人的命運真不是自己想改變就能改變了的,至於理想,只不過是職業工資的代名詞罷了。所以說人身上的對於金錢的渴望真是可怕,當這種渴望以這樣的形式出現的時候,你站在精神生活的高度,可能看得清,甚至鄙視,所以不論你招架得住還是招架不住,你還是本來的你。可是,當這種渴望穿起華麗的外衣,擺出一副令人敬仰的姿態,你就會對這種渴望奉若神明,就會完全陷入其中,再也分不清好與壞。但是我們對於讀書的渴望是一定要保持的,讀書不一定能讓我們滿足渴望,但是可以縮小我們對渴望的追求。相對來說,也是提高了幸福感。然而不幸的是,有時候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便有了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人生就是這樣,即便是讀書也沒有永恆的幸福。

  讀書是一個人的覺醒期,確切的說是精神覺醒期。如果孫少平只是一個讀書人,那麼他並不足以震撼我們的心靈,但是對勞動的堅持讓他更有力量。而且我覺得認識勞動的意義才是我們現在年輕人真正的覺醒期。“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是默默無聞的。”這句話對90後來說真的是提醒的太好了,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用雙手創造生活的財富者。不管讀書會把我們變成一個時光旅行者,跟隨作者去不同的年代感受不同的環境,還是透過與眾多大師的對話,讓我們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意識的個體,但是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無法言語的,只有勞動才能把我們的壓抑釋放出來,只有勞動後的疲憊才能給我們一份真正的踏實。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00字 篇3

  路遙,一個看似平凡的名字;《平凡的世界》,一個看似平凡的書名,但當二者結合起來,其所發生的化學反應的能量卻是極為不凡的。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千千萬萬的農民在這裡世代耕作著。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黃土高原,這裡遠不及如今發達,無數的窮苦農民,居住在一孔孔小小的窯洞中,在生產隊劃分的一畝三分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在貧窮線與溫飽線之間苦苦掙扎……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塊土地上。

  兩條小河穿插之地名為雙水村,故事中的主角——孫少平,孫少安兄弟便生活在這裡。除去少平少安兄弟,路遙還為讀者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各類人物——金波、金秀、孫玉亭、田福堂、田曉霞、田潤葉……在各類人物的各個故事之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有意識的突出了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三個“階層”,而代表這三個“階層”的人——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均為路遙著重筆墨去描寫的。

  孫少安,出生在貧窮的雙水村中的貧窮的孫家。少年成熟,為減輕家庭負擔以全縣第三的好成績輟學務農,憑其任勞任怨的性格與過硬的務農本領當上了生產一隊的隊長,他肩負著養活一大家子人的重擔,他要供弟弟妹妹上學,他要照顧年老多病的祖母,他要照顧逛鬼姐夫一家,他甚至還要照顧他只知道“鬧革命”的無能的二爸。他因家境貧寒不得已放棄了與青梅竹馬潤葉的感情,他為了掙一點搬磚錢而走南闖北,他撿拾別人不要的爛菜葉充飢,他被騙子坑到破產負債……然而,這些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壓不垮這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正是這些天災人禍打磨了他,使他於絕境後生。他成為了農民實業家,他建立了一所新的小學……路遙所描繪的第一個“階層”是像少安這樣身處底層卻不屈服於命運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可以拼盡全力,為了未來而拼搏不息。

  孫少平,孫少安的弟弟,接受過高中教育。與哥哥不同,他渴望著知識,渴望著能在大地方大展拳腳。他的少年時期生活困苦,只吃得起幾個黑麵饃。他到過黃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明白若想出人頭地必須要走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為此他當過攬工漢,他當上了煤炭工人,他成為了班長……而在勞動之餘他也沒有忘掉讀書,從未停止學習。然而命運總是跟他開無情的玩笑:他的紅顏知己田曉霞在一次洪水中因救人而亡,他的師傅被礦中的鋼柱刺死,他自己也被鋼柱砸中,險些喪命。然而,少平知道生活還得繼續。他給上大學的妹妹送生活費,他給家中的父母寄送每月的工資,他照顧師傅的遺孀與孩子,他婉拒了金秀的愛意……孫少平是路遙塑造的第二個“階層”,這類人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有著較為開闊的眼界,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與一定的使命感,他們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孫蘭香,是少平少安的妹妹。年幼時就很懂事,有著極為過人的數學天賦,生活節儉,極為敬佩自己的兩位哥哥。潛心向學,以極為優秀的成績考入北方航天航空大學。而在生活上她也是極為堅強的女子,她曾為工地幫工,她關心少安的分家問題,她還寫信鼓勵失落期的少平……這是作者塑造的第三個“階層”,這類人擁有極高的學術水平和責任意識,他們擁有堅強的心性,擁有遠大理想,是國家的棟樑之才。

  “路遙知馬力”這句詩讓人感覺時光的漫長,而正是“路遙”用時間展示了那個年代的平凡的人與事。正如王小波所言“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而生活對我們的一次次錘擊卻是使我們成長的動力。我們不甘平凡,縱使人生平凡,世界平凡,我們也要以頑強的姿態去衝擊平凡的桎浩,成就不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00字 篇4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這是《平凡的世界》最讓人動容,又感同身受的一句話。

  初讀《平凡的世界》,是高中時期。第一次閱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就深深地被書中故事情節所吸引,同樣作為一個生在山村、長在田野的渭北人,第一次覺得文字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如此引人注目,反反覆覆地細細咀嚼,我驚奇的發現,路遙的文字無需模仿,無需刻意,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再普通不過的瑣事在他筆下竟然會如此生動有趣。

  之後,在我枕邊便常放一本《平凡的世界》,懵懵懂懂地讀了3遍,從中得到3次不同的感悟,3次不同的收穫,每一次廢寢忘食的讀完全書,內心都感覺甚為親切。高原上平凡的村莊,住著一群樸實的平凡人,他們平凡之中映射出生活的真切,雖貧困卻不卑不亢,雖艱苦卻不折不撓,書中忠厚朴實的少安、少平兄弟倆為了生活和理想不斷奮鬥,歷經艱難曲折。這種樸實與純真沉澱了我的高中乃至大學生活,也為我最後就業選擇埋下了種子。

  畢業後的我加入到了中煤鐵軍的隊伍裡,隨著工作角色的轉換,過了將近8年的半遷徙生活,經歷了艱苦的工地生活、頻繁地迎來送往、瑣碎的文字修改,我的人生逐漸完成了一名學生到一個企業員工的轉變。可不管生活的角色如何變化,《平凡的世界》始終伴我左右。這部曾獲茅盾文學獎的小說,是路遙先生用自己生命澆灌出的偉大文學作品,他將自己的偉大精神全部投入其中,也正是這種正視苦難,挑戰命運的精神,深深地激勵著我,促使我不斷戰勝自我,走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還記得初來企業,按照公司安排,我擔負起企業史志編修任務。當時的我對於企業情況瞭解甚少,對史志編修也完全不懂,面對一摞摞歷史資料、一堆堆泛黃老照片、一卷卷老檔案,內心焦躁不安、不知所措,可能是受《平凡的世界》影響,想到書中人物面對困難時,所表現出的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不屈不撓的人生態度,我咬咬牙堅持了下來。期間,透過不斷走訪、實地調查,在30多度的檔案室裡汗流浹背。300多個日夜,我和同事一起堅持在歷史中學習,在學習中還原,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中進行修改,在一遍又一遍修改中將志書不斷完善,最終順利完成企業志書編修。從那以後,每當遇到困難,書中孫少平那種堅守自我、無愧於心的生活態度,都會傳遞給我一種堅定的信念,一股強大的力量。

  而立之年的我,隨著閱歷和工作經驗的積累,自己也逐漸沉澱了下來,也變得穩當了些,慢慢地也開始有了緊張忙碌過後的靜坐思考。這時我還是習慣性地翻開《平凡的世界》細細品味,每每讀完一遍總會有所感悟。總之,《平凡的世界》讓我懂得:人,無論出身是卑微還是高貴,無論家境是貧寒還是富有,只要能擁有一顆火熱的心,只要能熱愛生活,生活對他總會是公平的。挫折和成功,都是生活給予我們的東西,我們應該笑對人生,笑對生活,在磨難中堅強,在逆境中成長。

  路遙先生用平實的筆觸、深沉的感情為我們描繪出了生活這本無字的書,其中的震撼與感動是說不完道不盡的。在這裡我只想用寥寥數語表達自己些許看法、些許感觸。

  《平凡的世界》譜寫了一代年青人壯麗的人生,也在我們眼前鋪就了一條平凡之路。我們建築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也是平淡的。工地上沒有林立的高樓大廈,沒有絢麗的五彩霓虹,有的只是平凡而簡單的生活。但正是這種生活,教會了我們在平凡中領悟生活的美、發現工地的樂。在這裡,哪怕只是一頓平凡的晚餐、一次平常的會議、一場日常的培訓,都因為我們的有緣相聚、有夢相守、有路同行而變得與眾不同,讓我們相約在這平凡中,用對本職崗位的忠誠、堅守,點亮人生的光芒,譜寫一段平凡但不平庸的精彩人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00字 篇5

  讀《平凡的世界》時,我在讀中專,有個週末,去了租書的地方看到了這本書,特別想看,就花了5毛錢租了下來。帶著書和一個麵包,在兒童公園看了一整天,晚上利用手電筒看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看完了。但是,時間原因,看的不夠細,但是被其中的故事深深打動著,故事中有很多的自己的影子。再後來,自己攥錢10元錢,在地攤買了路遙全集,《平凡的世界》看了好幾遍,又看了《人生》,《驚心動魄的一幕》《黃葉在秋風中飄落》《在困難的日子裡》。今天讀著《平凡的世界》依然有溫度。

  《平凡的世界》以陝北黃土高原為背景,以主人公孫少平的人生經歷為主線,以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再現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農村生活的面貌。作者將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和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慣細膩的描繪出來。讀完這本書,讓我對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凡的,但如果我們能保持一種積極、昂揚的態度,仍然能活出激情澎湃的人生。

  書中孫少平在給妹妹的信中寫到:我們出身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能看出在孫少平心裡,有著不平凡的人生理念,無論是少年時,在出身條件優越的同學面前,還是成年後在生活艱苦的煤礦裡,他沒有放棄自己對生命的追求,在他的一生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成就,但他始終用自己的獨立與自尊堅守著自己對知識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對責任的擔當。孫少平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主流青年,作者以孫少平為例,讓我們看到,在當時那個年代,還有很多出身卑微,但卻“熱愛”苦難,敢於在血與火中洗禮人生的中國底層勞動人民,這些人佔了中國人口的大多數,從他們身上,反映出中國人身上一種最樸實的人生信念。

  孫少平的經歷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也許不多,但他的`拼搏精神卻能激勵許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平凡的普通青年,鼓勵他們腳踏實地,憑自己的勞動去奮鬥,以實現自己崇高的人生價值,在面臨生活的困境時,不要一味抱怨,要在困境中重新認識自己,尋找思想上的新自己,達到自我覺醒的狀態,鼓勵自己追求更高意義上的生活。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為自己的人生選定一個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受自己的生命沒有虛度,這樣的人生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平凡,是生命的本色,每個人的生命對於這個浩瀚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在不斷地尋找生命的意義。我相信,一個充滿追求的靈魂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在於對自身苦難的嚴峻正視、深刻思考、透徹理解、不懈抗爭。人生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儘管我們不知道前行的路上還有幾多風雨泥濘,但我們能做的是有感面對現實,積極改變心態。無論我們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或者我們的生活多麼艱辛,都要有一顆火熱的心,熱愛生活,心懷夢想,腳踏實地,不懈追求,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不平凡的靚麗人生。

  路遙身上有許多精神值得現代人們學習第一,他對文學事業的那種神聖感,以整個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學;第二,他對普通人命運深刻、持久地關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孫少平等人物形象,給了社會底層特別是正處於奮鬥中的青年,以永遠的感情共鳴與精神鼓勵;第四,他儘可能地挖掘、表現了每個人本身潛在的樸素而又寶貴的精神。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00字 篇6

  “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平凡的世界》開場質樸而厚重、白描一般快速勾勒出黃土高原的風貌,簡練而有力的敘事風格就像一位老者坐在樹下給你講述一個遙遠的故事。

  作品講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黃土高原上一個普通村莊人們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和歡樂,描寫了他們在大時代所走過的艱難曲折歷程。

  一本好書,應該深刻地影響一個人,至少讓讀者讀後有所觸動。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它不華麗、也不晦澀,但總能吸引你讀下去。正如路遙先生所寫“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

  黃土地總讓人聯想到貧窮、落後、閉塞,但它也是每個人站立成長的地方,承載著你的歡笑和苦難。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是糙紅又蠟黃的面容,充滿裂紋的手掌和赤腳踩在田間的樣子。

  主角孫少平家境貧困,家裡拖累多、光景差,渴望用知識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走出小小的雙水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種種因素沒有考上大學,現實也打破了他的理想。他慢慢懂得,人活著,就要隨時準備經受磨難。他已經看過一些書,知道不論是普通人還是了不起的人,一生都要經受許多的磨難。後來,無論是在家裡幹農活、在原西縣打零工,還是在大牙灣下礦井,他總是倔強地幹好每一件小事,擠出時間去讀書,竭力讓自己的眼界不被束縛,孜孜不倦地探索生命和生活的意義。

  故事的開始,孫少平是個連“丙”菜都吃不起的窮困農村學生;故事的結尾,孫少平是個身有殘疾的煤礦工人。他沒有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甚至失去了更多東西,但他獨立於成敗,獨立於世俗的價值評判,獨立於他人的褒貶臧否,做到了自己說的——必須要去外面闖蕩一回,只是不願這樣過一生。

  哥哥孫少安像很多家裡的大哥一樣,早日扛起生活的重擔,要照顧老人,要供弟弟妹妹上學。他沒有離開過雙水村,卻終於也沒有過上那一成不變的生活。老父親孫玉厚,是一個操勞困苦一輩子的人,他就像土地一樣深沉,遇到事情,無能為力地蹲在牆角抽著旱菸,苦難是他一生的主題。

  還有“小市民”般的孫玉亭、衝破思想桎梏的田福軍、代表新青年的田曉霞。每個人在這片土地上越走越實、越走越沉。這樣的人物和故事並不新奇,但很容易會聯想到自己、父母和身邊很多人。在閱讀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不斷逼迫你去思考人生、人性,去重新審視自己,讓你對親情、友情和愛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有人說,這本書帶有時代侷限性,過去那種衣食匱乏的年代離我們已經遙遠,對於物質充沛年代的年輕人來說沒有吸引力,也難以理解。

  我倒覺得,恰恰相反,這本書所傳遞的在大時代下小人物不屈服命運、獨立追求精神世界,對於物慾橫流的今天來說尤為難得。滿足慾望獲得幸福是人的天性,追求物質佔有,追求感官刺激,追求精神上滿足都能使人感到幸福,但是隻有精神上的滿足才是長久的、高層次的幸福。精神上的滿足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並對自己的存在感到認同,是有意義的人生。正如書中人物一樣,對世界有大的視野,對自己的人生和困苦就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們並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把這一切上升到理論層面。對他們來說人生的意義是:不要像父輩一樣生活、是要走出雙水村、是可以彎腰幹活但脊樑骨一定不能彎的硬氣。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挫折、壓力和責任,無法逃避,波濤洶湧的內心才是每個人平凡而不平庸的世界。

  遍地都是黃土地,他卻抬頭看見了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