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琵琶行> 琵琶行讀後感3篇

琵琶行讀後感

琵琶行讀後感3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琵琶行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琵琶行讀後感1

  其實在眾多詩人之中,我並不喜樂天,無關才情,只因他薄情冷酷,不善體貼人心。將文人的架子擺了個十足,雖有鴻鵠之志,仲永之才,卻終難擺脫世俗的枷鎖,窮有一身酸臭的腐儒氣息。全然不似易安、李白等人。其詩詞名篇之間,是難得的真性情。我卻獨愛這首他這一首《琵琶行》,猶愛那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雋永直白,點破人心。落寞灑脫之意不加渲染便透紙而出,令人心悸。

  但其實樂天一生大都富貴安樂,並無戰亂流離之苦,老年更是坐享美酒佳餚,比起柳永、杜牧的半世漂泊,重光、杜甫的國仇家恨,他簡直太幸運了。一生當中的苦難屈指可數,其中最為嚴重的大抵就是那次貶官潯陽,但也正是因為這次貶官,他才寫下這首《琵琶行》,讓千年後的我輕吟淺誦,心中大慟。這樣悲涼真切的詩句出自他之手,實在讓我啼笑皆非,讓人頓感意料之外。

  但靜下心來,細讀《琵琶行》,卻又覺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茫茫月色,清清江水,悠揚飄渺的琵琶聲涉水而來,宛如一名幽怨的閨閣女子悽婉一笑,動人心絃,驚動了這一江瑟瑟的荻花,亂了詩人一片漂泊的心。然後,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歌女身世淒涼,詩人遭遇可悲,可憐人見可憐人,惺惺相惜之感自然應運而生。低沉的絃音掩映著歌女悲傷的情思,好似在哭訴平生的不幸,斂眉低頭,琴音傾斜而下,又似說盡心中無限的惆悵。區區二十八字,使我似乎又重回那個清冷的秋夜,淡淡的月光,如煙如霧,就像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絲絲縷縷,伴著琴音,扣人心絃。也就難怪詩人一個七尺男兒,也潸然淚下,淚溼青衫了。同是天涯失意之人,且讓我縱筆揮灑,寫下一曲《琵琶行》略表同情,也不枉這一番“良辰美景”。也算是對自己這樣天涯淪落之人的一種告慰和抒發,只是不知樂天這一貶,是幸,亦或不幸?

  我無法評說,只覺得通篇誦讀下來,從開始的送友離別到後來的對酒聽曲,我最愛的亦還是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是啊,詩人從貶謫此地之時,一切便有了開始的理由,不必相識,更不必相知。相逢,便是緣分,相惜,便是幸運。但願那輪江上的明月,能永照大地,照盡天下失意之人,淪落之人,讓我也能有幸在某一天,某一地,相逢一位與我同樣失意的天涯遊子,把酒言歡,暢訴衷情,共同感受那蒼涼月色之下的絲絲暖意。

琵琶行讀後感2

  前不久讀了關於唐代一位非常偉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琵琶行》是我國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長篇樂府詩,也是很多人非常喜愛的一首詩。甚至有許多人都將這首詩改成了一首歌曲。初讀《琵琶行》,能夠感受到雖然在被貶時期偶遇琵琶女的`故事和感受。透過琵琶女的故事,讓作者自己感同身受。其中琵琶女的遭遇和作者是大同小異的,基本上都是比較困難的遭遇。在剛剛學習的時候,我的老師就問我們琵琶的聲音該如何去描寫?

  也許是自身文化素養比較低的原因,並不知道該用如何優美的詞句去形容這種聲音。所以他看到《琵琶行》中關於對音樂聲音的描寫,感受非常深。用文字來形容音樂來形容聲音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很考驗作者本身的功底。詩人用簡潔明瞭的詞句對琵琶聲音的描寫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但是又能夠通俗易懂,非常具有畫面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開始的學習只是為了學習任務而已,但是深入瞭解之後,也逐漸變成了欣賞和學習。在這首詩裡面能夠給我們學習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比如說側面襯托的描寫。詩人的側面描寫是貫穿全文的,而且還是有層次,有結構的去側面描寫。整首詩寫完之後,給人的構思是一清二楚的。比如說在吃了開始的階段,就先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交代完故事背景之後,雖然就開始進行記錄以及抒發自己的感慨。在作者的創作之中在這首詩裡面,我們彷彿看到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白居易和琵琶女這兩個沒有絲毫關係的人,再相逢的時候,彼此遭遇又是那麼的相似。一個是因為懷才不遇遭到貶,壯志沒有得到抒發,另外一個是技藝高超,卻沒有舞臺。雖然說他們之前沒有相遇過,也彼此不熟悉,但是因為這種相似的境遇,竟然產生了共鳴。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於音樂聲音的精妙描寫,不僅能夠讓我們感同身受,更讓我們森林前進,也讓我們充分的感受到了來自作者的真實情感。也充分理解了為什麼是裡面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詩句能夠廣泛流傳。想必許多身處困境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吧。雖然說我沒有遭遇過這樣的經歷,但是我覺得這首詩裡面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欣賞的地方。

琵琶行讀後感3

  一千一百九十八年前,即公元(816)年,唐玄宗元和十一年,深秋的一個夜晚。一位失落的詩人,一個淪落的商婦,在潯陽江上神奇的相遇了。而正是這千年難得的相遇,才演繹出了一段動人心絃的悽美故事,一篇穿越千年的優美詩篇《琵琶行》。

  因“越職言事”而被貶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送客至潯陽江邊時,忽從江上停泊的船裡,傳出了嘈嘈切切的琵琶聲。那樂聲悲切淒涼,牽動了詩人的情思。於是,“移船相近邀相見”。聽著琵琶女技藝精絕的演奏,聞著琵琶女幽怨悲切的身世訴說。詩人聯想到自己的悲慘遭遇。深感自己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詩人不禁淚溼青衫,感慨萬千。熾烈的激情在詩人心中翻湧。於是,他提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絕唱《琵琶行》詩。

  當年那個悽情的夜晚,已離我們遠去。商女和詩人也早已化為塵土,化為雲煙,不知飄落何方。但這一曲幽幽的琵琶聲,那憾人心魄,催人淚下的琵琶詩魂,卻依依不散地縈繞在我們的心頭,迴響在歷史的天空。

  是啊,那一個悽情的秋夜,永遠成了人們心中依依流連的千古情結。歲月正如那潯陽江水,在匆匆地流逝著,不知多少個如此相同的秋夜過去了。也不知有多少個春秋更替了。一切的一切,早已成了過往。但人們仍在尋找,尋找一個能使自己的心靈溫暖的家,尋找一個能使自己的心靈得以安慰的歸宿。來潯陽江邊的人走了,走了又來了,來了又走了。江邊的一切終歸於寂靜。但那些白居易的追隨著在潯陽江畔的失落與同感。卻依然不斷的在秋風裡輕輕的嗚咽。久久的不肯散去,使人聽之,不禁淚灑江天啊。

  後人為紀念白居易與琵琶女的奇遇和美詩《琵琶行》,在她們相遇的潯陽江頭(今九江市北長江一段),修建了琵琶亭。琵琶亭,歷經歲月滄桑,幾經毀壞,幾經修建。一千多年來,上至帝王將相,宮廷王候,才子雅士,下至貧民百姓,潦倒書生,一提到白居易,就會提到《琵琶行》;一提到《琵琶行》就會想到琵琶女。白居易和琵琶女那“燈影幢幢,悽絕暗風吹雨夜”裡,不知有多少人灑著同情之淚。,琵琶曲和《琵琶行》在這“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繞船時。”,不知有多少人嘆息失眠。

  琵琶女“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琵琶曲,還在琵琶亭邊的潯陽江上悽清地響著,可我卻要走了,因為我不願在悲情中再過一天,不用說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