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與夢天鑑賞

夢遊天姥吟留別與夢天鑑賞

夢遊天姥吟留別與夢天鑑賞

  從主題看,《夢天》中詩人求生的意志、對天國的嚮往與人生的短促、現實的困厄構成尖銳的矛盾,困擾詩人的心靈。這首詩是詩人苦悶的象徵。而《夢遊天姥吟留別》有“人生如夢”的消極方面。為大家分享了夢遊天姥吟留別與夢天的賞析,歡迎欣賞!

  夢遊天姥吟留別

  作者:李白

  夢遊天姥(mǔ)吟留別(也作《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1) ,一作《別東魯諸公》。選自《李太白全集》)

  海客談瀛(yíng)洲,煙濤微茫信難求;(2) 越人(3)語天姥,雲霞明滅(4)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5),勢拔五嶽掩赤城(6)。天台(tāi)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7)。

  我欲因之(8)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9)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謝公(11)宿(sù)處今尚在,淥(lù)(12)水盪漾清(13)猿啼。腳著(zhuó)謝公屐(jī)(14),身登青雲梯。(15)半壁見海日(16),空中聞天雞(17)。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8)熊咆龍吟殷(yǐn)巖泉(19),慄深林兮驚層巔(20)。雲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煙。列缺(22)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23)青冥(24)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25)。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26)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luán)回車(27),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huǎng)(28)驚起而長嗟(jiē)。惟覺(jué)(29)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30)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31)。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qí)訪名山。(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鑑賞

  這首詩中的夢遊奇境,並非偶一出現,在其他遊仙詩中也曾有過。如《遊泰山六首》(其一):洞門閉石扇,地底興風雷。登高望蓬澐,想像金銀臺。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玉女四五人,飄颻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兩個幻境何其相似。《遊泰山六首》這一組詩中所寫仙境更多,更為絢麗多彩,而且泯滅天人之界。那些美麗的童話般的詩歌,優美而富於抒情意味,變化多端,神奇莫測。有的藉助於古代傳說加以想象發揮,如“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明晨坐相失,但見五雲飛。”如果據以製成動畫片。那些旖旎風光,將有助於啟迪少年兒童,會給他們幼小的想象插上飛翔的翅膀。然而,《遊泰山六首》一類遊仙詩,不及《夢遊天姥吟留別》的感慨深沉,抗議激烈,只是單純地描繪神仙世界,離開了塵世,離開了和現實的聯絡。《夢遊天姥吟留別》卻不一樣,只是中間部分幻出人間,並非真正依託於虛幻之中,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於現實,這是李白的一大覺醒。同時描寫了榮華富貴也是瞬息即逝的幻夢,這又是一大覺醒。在李白來說,能從思想上解脫這兩種羈絆,也是他的精神世界某種程度的解放。

  《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所寫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是為了證實詩人一個牢固的對於人生的想法:人生如夢。但他更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告訴人們,無論夢中的世界多麼神奇美妙,多麼引人入勝,也只是空幻的,不可靠的。詩人終於在驚悸中返回現實,夢境破滅後,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蓆之上。“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起訪名山”。徜佯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後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鬱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於名山仙境的嚮往,是出之於對權貴的抗爭,它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間”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詞出之於東晉的陶淵明,他由於不願忍辱而賦“歸去來”。李白雖然受帝王優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訊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君臨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人的尊嚴。李白在這裡所表示的決絕態度,是向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於這樣想敢於這樣說的人並不多。李白說了,也作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和它的形象的輝煌流麗,繽紛多采,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並無消沉之感。

  夢天

  作者:李賀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溼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鑑賞

  浪漫主義詩歌的突出特點是想象奇特。在這首詩中,詩人夢中上天,下望人間,也許是有過這種夢境,也許純然是浪漫主義的構想。

  開頭四句,描寫夢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說,古代傳說,月裡住著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陰雲四合,空中飄灑下來一陣凍雨,彷彿是月裡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雲樓半開壁斜白”是說,雨飄灑了一陣,又停住了,雲層裂開,幻成了一座高聳的樓閣;月亮從雲縫裡穿出來,光芒射在雲塊上,顯出了白色的`輪廓,有如屋牆受到月光斜射一樣。第三句“玉輪軋露溼團光”是說,下雨以後,水氣未散,天空充滿了很小的水點子。玉輪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輾過,它所發出的一團光都給打溼了。以上三句,都是詩人夢裡漫遊天空所見的景色。第四句則寫詩人自己進入了月宮。“鸞佩”是雕著鸞鳳的玉佩,這裡代指仙女。這句是說:在桂花飄香的月宮小路上,詩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這四句,開頭是看見了月亮;轉眼就是雲霧四合,細雨飄飄;然後又看到雲層裂開,月色皎潔;然後詩人飄然走進了月宮;層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兩段。“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是寫詩人同仙女的談話。這兩句可能就是仙女說出來的。“黃塵清水”,換句常見的話就是“滄海桑田”:“三山”原來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傳》記載說:仙女麻姑有一回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為陵陸乎?”這就是說,人間的滄海桑田,變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為“神仙境界”就是這樣,所以詩人以為,人們到了月宮,回過頭來看人世,就會看出“千年如走馬”的迅速變化了。

  最後兩句,是詩人“回頭下望人寰處”所見的景色。“齊州”指中國。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所以詩人感覺得大地上的九州猶如九點“煙塵”。“一泓”等於一汪水,這是形容東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樣。這四句,詩人盡情馳騁幻想,彷彿他真已飛入月宮,看到大地上的時間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義的色彩是很濃厚的。

  李賀在這首詩裡,透過夢遊月宮,描寫天上仙境,以排遣個人苦悶。天上眾多仙女在清幽的環境中,你來我往,過著一種寧靜的生活。而俯視人間,時間是那樣短促,空間是那樣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表現出冷眼看待現實的態度。想象豐富,構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