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讀後感彙編10篇

駱駝祥子讀後感

駱駝祥子讀後感彙編10篇

駱駝祥子讀後感1

  寒假我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伕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於是他辛辛苦苦的攢錢每天沒日沒夜的賺錢想買一輛洋車,終於有了自己的愛車。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因為貪小便宜自己的車被搶走了。但他沒有灰心喪氣,經過一年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可憐他實在太倒黴了,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的積蓄又被便衣偵探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祥子從此失去了鼓起生活的勇氣。他開始遊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

  這故事是一個悲懼,真真切切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辛苦但有著自己理想目標的人最後卻淪落為了社會的垃圾、敗類。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著像駱駝一般忍耐力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想改變命運,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鬥,他寧願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駱駝祥子讀後感2

  說起《駱駝祥子》,相信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它是老舍先生的經典代表作之一,同樣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本文講述了人力車伕祥子,他是個堅強、勇敢、頑強和誠實的人,就如駱駝一般。為了買到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吃苦耐勞,不斷奮鬥,終於在三年後用自己的血汗錢買到了。可悲慘的命運還是不肯離開他,沒過多久,軍閥的亂兵就搶走了他的車,的偵探又搶走了他少的可憐的積蓄。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使他的身心收到了無比的折磨,即使想要掙扎,也只是徒勞而返。在多次的挫折與失敗之後,祥子終究還是喪失了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開始自甘墮落,吃喝嫖賭,最後逐漸成為一個墮落的,無恥的,麻木的,狡猾的人。

  祥子的結局使人心痛,同樣也發人深省。他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周總理曾經說過:國家沒有前途,個人會有什麼前途!其實也不以為然,縱使現實社會的環境再怎麼黑暗,個人的壓力再怎麼大,也不可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人生的價值就在於努力,時刻保持著一顆樂觀的心是多麼重要,海霧只是一時的,陽光總會到達的,只要我們不放棄,始終奮鬥著,黑暗終將會過去,迎接我們的將會是燦爛的陽光與光明的未來。

  站在新世紀尖端的我們,沒有黑暗的陽光與社會的摧殘,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奮鬥呢?

駱駝祥子讀後感3

  老舍—一個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一個讓後人敬佩的文學巨匠,一座永恆的豐碑。他的一生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但其中最著名的要算《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車伕祥子的坎坷生活便是主要情節。

  小說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祥子是位車伕,正直善良,他希望有一輛自己的車。於是他省吃儉用,三年後終於如願以償。但抗戰時,祥子被抓去打雜,他的車也被奪走了。千辛萬苦逃出來,回到廠子,但廠主劉四爺的女兒虎妞看上了他,使了千方百計讓祥子娶自己。祥子上了當。不久虎妞難產死了。

  從此,祥子墮落了,他憎恨任何人,染上了惡習。小說,真實展現了黑暗社會,特務等他們的醜惡面目,如果不是他們,祥子會墮落嗎?會淪為社會垃圾嗎?

  這就是祥子的可悲人生的現實,殘酷與無可奈何。對於主人公—祥子,我替他無奈與惋惜。

駱駝祥子讀後感4

  老舍,我國當代作家,一生中創作了許多許多文學鉅作,提起他,我們最瞭解的應該就是《駱駝祥子》了吧。

  《駱駝祥子》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講述了祥子的悲慘遭遇——由充滿希望逐漸走向墮落,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批判了這個黑暗的社會,充分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祥子是京城裡的一個普通車伕,家境困苦,生於舊中國北京的三十年代,他本是一位堅強、善良、老實而又健壯的人,可是最終卻變得懶惰、自私、狡猾和無賴,上帝對他很不公平,因為他的命運真的是個悲劇。

  祥子的夢想是擁有自己的車,為了這個夢想,他每天省吃儉用,三年之後終於湊夠了錢,買了一輛新車。他以為自己的幸福生活就要開始了,可是其實開始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那時正逢抗戰時期,城裡十分混亂,連他最愛的車也被搶走了。他不知為何被抓去打雜,好不容易逃出來了,便到劉四爺的“仁和廠子”繼續拉車。可是好景不長,劉四爺的女兒虎妞喜歡上了他,千方百計地誘惑他,最終祥子不得不娶了虎妞,然後,一切都來得太快了,他的妻子虎妞因難產死了,他所愛的小福子也上吊而死了,絕望的他終於墮落了,墮落到了行屍走肉的地步。

  幾十年前的老北京,真是難以想象,我彷彿看到了祥子在烈日下跑過一條條大街,他健壯的身影,矯健的步伐,可是周圍的一切都實在太恐怖了——臭罵、暴打和剝削,這就是當時的黑暗社會。

  讀到這裡,我覺得我們應該把握今天的大好時光,不讓當年那種悲哀延續到我們身上。

駱駝祥子讀後感5

  《駱駝祥子》這本書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它的作者是老舍,他自幼喪父家境貧寒,深受舊北京下層貧民社會生活即思想觀念審美情趣的影響。1930年他創作了《駱駝祥子》等作品,榮獲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這本書寫祥子辛苦的勞作生活,祥子來自農村,他老實、健壯、堅韌如駱駝一般。來到北京後,他選擇了拉車,可是三起三落的買車經歷的挫折使祥子失去了信心。到小說結尾,祥子已經變成了一個麻木、潦倒、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透過祥子這個人物變化,老舍無情的批判了這個社會:不讓好人有出路。

  小說同時還寫了其他人物,比如:殘忍霸道的劉四爺,大膽潑辣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小福子,以及不給僕人飯吃的楊太太,詐騙祥子的孫偵探等等。

  這本書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觸目驚心的老北京風情的人物畫與世態圖,我很喜歡這本書。

駱駝祥子讀後感6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爾

  貝蒂曾經說過,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戰勝的。在老舍的筆下,祥子詮釋了這句話。他只是一個北京胡同中的人力車伕,長得五大三粗,被人叫做傻大個。但他那年輕的充滿激情的心中卻裝著一個“偉大的夢想”,陪伴他走過十幾年的拉車生涯。

  祥子每日穿梭於大街小巷之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拉著車。他日益成熟的心中卻默默懷著一個信念——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為了這個信念,他甘願吃苦流汗,用幾年的省吃儉用換來了他人生中第一輛屬於自己的車,這使他歡喜。但老天卻與他開了個玩笑,他的車被士兵們強行奪去,但這卻更加堅定了他買車的信念。後來,他拿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又因虎妞的死而被迫賣掉以安葬虎妞。隨著歲月的流逝和那社會中滋生的黑暗,祥子漸漸走向了人生的滅亡。他變得貪婪奸詐,不斷地去攻擊,去壓迫他人,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當年他買車的信念,早已隨著他的變化而泯滅,祥子成為了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

  祥子對自己信念的執著,令我不住地嘆息。有人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信念而奮鬥。祥子的.那一百元可以隨心所意地揮霍,但他卻義無反顧地買下了那輛車,他為實現自己的信念與理想而感到滿足和快樂,為了今後能拉著自己的車奔跑於大街小巷而自豪。可無情的現實讓他最終背棄了自己的理想與信念,墮落成行屍走肉。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信念,但真正能實現自己信念的人卻寥寥無幾,一個誘惑、一個打擊都會削弱我們的信心,讓我們放棄。追求信念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條路常常充滿了坎坷與艱險,而只有對自己的信念忠誠、永不放棄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信念,到達成功的彼岸。祥子的命運是悲慘的,起起落落的人生打擊,令他早已失去信心,無力面對自己的信念與黑暗的現實,當時的社會從不給予善良的人一條生路,悲憤,傷感,祥子的信念隨風而去。黑暗不斷侵蝕著他心中的光明,無聲地改變了祥子的內心,讓他失去了最初的自己。

  黑暗讓許多人迷失了方向,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變得落寞。但也有著這樣一些人,他們能在黑暗的打擊下堅持自己的信念。創造出一個個奇蹟:明朝大臣于謙,在國運岌岌可危之時力挽狂瀾,死守京城,以懸殊的兵力擊敗瓦剌大軍。在生死關頭,于謙選擇了堅持自己從小到大唯一的信念:殉國忘身,捨生取義;寧正而斃,不苟而全!他站了出來,為自己的國家而戰,更為自己的信念而戰。最終,信念因他的堅持而變成了現實,他在黑暗中用堅持點燃了信念的火焰,照亮了他的人生。

  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財寶永遠只留給那些對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永不放棄的人。祥子在黑暗中遺憾地與它擦肩而過,而於謙卻因堅持成為了最後的贏家。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對信念的抉擇是成功與否的關鍵。當我們面對生活的挫折與磨難時,我們是否能堅定自己的信念,永不放棄呢?只要我們堅定自己的信念,我們就有足夠的勇氣前行,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成為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者!

駱駝祥子讀後感7

  讀完《駱駝祥子》已三日有餘,讀罷,心中感慨萬千,總想輕輕寫下自己的觀點,但卻遲遲沒有下筆,冥冥中有一個聲音在不斷地告訴著我:“這本書並不膚淺,並不膚淺……”我只好又靜下心來,細細研讀。

  小說寫作背景為20世紀30年代,作者老舍,以他“語言大師”獨有的細膩、樸實的筆調,講述了一個起先淳樸老實、懷著發家夢想的健壯小夥子———祥子,來到北平拉人力車,他勤儉、善良,惟一的夢想就是買上一輛屬於自己的車。他奮鬥,堅持,但終經過三起三落,心中最後一點良知和希望,也隨著自己心愛女子———小福子的死亡而徹底磨滅,變成了一個遊手好閒,滑頭小氣,吃喝嫖賭,專為人出殯打幡的一具行屍走肉的故事。正如文中所寫,失去希望後的祥子,“只剩下那個高大的肉架子,等著潰爛,預備著到亂死崗子去。”

  讀罷全文,有惋惜,有怨恨,也有悲哀。我的手輕輕摩挲著一頁插圖上的祥子,那樣健壯,那樣朝氣的祥子,在經過了這個黑暗社會的不斷打磨,也終究消極自棄,成為了這個社會的犧牲品。以小見大,在北平,在中國還有多少個像祥子一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他們是否也有同樣的遭遇,同樣的苦衷?答案是毋庸質疑的。曾記得,在暴雨裡狂奔的祥子,那樣酣暢的迎接著上天的恩賜,面對怎樣的困難,似乎一想起自己的願望,什麼都不足掛齒。還記得,他面對小馬爺孫倆,那樣毫不猶豫的接濟,是如此善良,如此可愛,但為什麼,又變成了後來的無賴、混混呢?這樣的天地懸殊,又是什麼所致呢?

  我痛心疾首,反覆追問,在同樣貧窮的其他車伕的交談中,我終於明白了罪魁禍首———黑暗的社會。一個黑暗的社會,足以毀掉一個人,而且很快,快到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就鬥志全無,快到如踏馬飛燕般迅疾。“經驗是生活的養料,有什麼樣的經驗便變成什麼樣的人,在沙漠裡養不出牡丹來。”作者就以祥子的變化,無情的批判了那個黑暗的社會,那個不讓好人出頭的社會,那個毀掉無數壯志青年的社會。這就像科舉制之前的舊中國,富人官僚一代比一代富,窮人難民一代比一代窮。真正有才華的人食不果腹,難見出頭之日,而宮廷莊園裡卻養了一隻又一隻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我願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在“層層濃雲”下,又有誰聽見這徹心徹骨的吶喊?當今社會,雖有光明的政治革新,但一些“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卻還自覺高人一等,“我爸是李剛”“我爸是李雙江”“我爸……”這一句又一句略帶自豪和驕傲的公子小姐,似乎總光鮮豔麗,但那些基層階薪父母的兒女,又似乎低人一頭,這是整個社會明顯的變化趨勢————貧富差異。

  對於那些寒門學子,只有苦學,才有可能“鹹魚翻身”,改變命運;但對於那些“特殊”孩子來說,成功的道路又似乎很多很多,“知識改變命運”在這裡好像成了悖論,不只是在中國,世界各地的人們還存在有“種族歧視”“民族歧視”“性別歧視” ……同樣身為人,都有獲得權利和自由,為什麼要傷害他們呢?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絕對優秀的人種和民族!正因有了缺陷,才有了交流、學習和合作,才使得世界大花園奇異芬芳。文中也不乏有曹先生、左先生等自由民主戰士,他們善良、平易近人,但他們的處境也並不一帆風順,文革、內亂,讓那些原本就沒有希望的人更加渺茫,但也有孫偵探、林先生等在風口浪尖卻得了勢的人,老舍在文中悲哀地寫道“愛與不愛,窮人得在金錢上決定,‘情種’只生在大富之家。”

  但是,能全部責怨社會嗎?生逢其時,是一輩子的幸運,而生不逢時,難道我們就不能奮鬥一把嗎?奮鬥同樣也應該有希望,有目標。才有驚喜,有堅持!文中的祥子,就是因為有了一個買車的夢想,所以他勤儉、努力。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落讓他徹底失望,後而沒有了希望,沒有了鬥志。毛姆說“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透過努力實現願望。”的確如此,我是一個沒長勁兒的人,經常爆發力強,持久力弱。總是在開學前的計劃中說得天花亂墜,但堅持兩天也就過了,結果自然大失所望。所以,這更加啟示了我要堅持奮鬥,更要懷有希望,感夢感拼,有長勁兒,有幹勁兒,方能成功。

駱駝祥子讀後感8

  祥子給我的印象很深:一個實實在在的車伕,勤勞、堅忍。但是他的結果卻是悲慘的。

  他帶著自己的希望來到北平,認準拉車這一行,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買上自己的車。但是在兵荒馬亂的時代,不到半年,祥子的車被大兵搶去,牽回三皮駱駝。祥子沒有灰心,更加努力賺錢。還沒有買上車,錢卻又被偵探搶去。在他與虎妞的婚姻中,他付出了許多代價,但是終於再次拉上自己的車。虎妞死了,祥子人車兩空。生活的打擊,小福子的逝去,使祥子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變了,吃喝嫖賭,樣樣都幹,以出賣人賺錢,徹底成為城市垃圾。

  故事悲哀的結局,不禁讓我想到當時社會的慘狀。祥子——一個樂觀向上,堅持不懈的車伕,被可惡的社會折磨成了社會的垃圾,象行屍走肉一樣,只有一個驅殼。當然,這——不僅僅是社會的問題。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是也感到敬佩。我敬佩他那樂觀向上、堅持不懈的精神。只可惜最終他沒有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最終還是被打敗成為了社會的累贅。對於這個社會,我感到悲哀,感到痛苦,感到恥辱。祥子在社會的影響下經過三起三落成為垃圾。這個社會,在排除垃圾,卻又在大量製造垃圾,這個社會又有什麼本事?我只能說:這個社會是一個腐敗的社會,是一個沒有能力的社會。而那些促使社會腐敗的人,卻壓迫著那些勤勞的人,那些努力的人,那些堅持不懈的人。這就是這個社會的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這本書的諷刺性很強。諷刺了當時黑暗的社會使人們經受生活中過重的壓力,讓人不得喘氣,不得翻身。而我確認為這不僅僅是社會的問題。雖然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如果祥子最終戰勝了自我,就算他的生活不是他理想的那樣,有自己的車拉,但是至少能讓自己安心生活,有一點收入,不去偷,不去搶,能保持自己原來有理想、有目標的心態,不成為社會的垃圾。

  一個人,不管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如果沒有目標有理想,輕易放棄,永遠報著消極的心態,不去闖,不去拼,最終只能容易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甚至墮落。所以,我們應該有理想,有目標,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立足於社會。

駱駝祥子讀後感9

  大自然以山水風光展示著它的美,音樂中以流暢歡樂的音符傳遞著它的美,語文中以一個個文字構造著它的美,美術中以絢麗的色彩搭配著它的美,科學中以每個小實驗的奧秘詮釋著它的美,數學中以巧妙顯現著它的美……由此可見,生活中處處都是美。

  雖然這些美有著各自各種各樣的風韻,但是,一顆純潔善良的心是最美的,難道不是嗎?閱讀了《與美同行》這本講述著美的故事的書後,帶我認識了周圍的美,使我對美感受頗深。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與美同行》裡的這篇小故事——《替子還債的誠信老爹》。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吳乃宜的老人,XX年8月10日,超強颱風“桑美”登陸浙江蒼南,老人的三個兒子消失在茫茫大海里,只有二兒子在滔天巨浪裡死裡逃生,而且還有買漁船欠下的80多萬元“天價”債務,如此沉重的債務,這對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來說,是個多麼巨大的打擊啊!可是,吳乃宜很堅強地面對,透過三個兒子的人身保險和變賣漁船,共計得款54萬元,他全部用來還債,自己一分一毫都沒有留下來。6年來,吳乃宜和他的老伴想方設法的攢錢,攢的細碎的零錢湊成了50元或100元后,馬上讓兒媳替自己還債,然後繼續幹農活,織漁網,一張漁網賣不了多少錢,但吳乃宜依舊辛勤如故的織漁網、賣漁網。

  有人不理解他們的行為,紛紛問他:“兒子們都死了,你為什麼還要辛苦地替他們還錢呢?”

  我帶著疑問,迫不及待地翻到了下一頁。“兒子們借來的都是鄉親們的血汗錢,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我活著,一定一分不少的還。”多麼震撼人心的一席話哪,震撼了我,相信也震撼了不少的人吧!我覺得吳乃宜的這一生是非常值得的,因為他做到了誠信這一點,很多人都難以做到,所以他被人們敬稱為“誠信老爹”,這是生活中的“誠信美”。

  我上網查閱了吳乃宜的個人資料,原來他是溫州蒼南縣霞關鎮三澳村人,生於1929年1月,現已84歲高齡的吳乃宜被評為“XX年感動溫州十大人物”。失去兒子的痛,化為替子還債的願。他一生清貧,但也是十分富有的,誠信,便是吳乃宜平生最大的財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意思就是人如果不誠信,不知道他還有什麼事可以做好。從古至今,留下了多少關於古人誠實守信的佳話。誠信很簡單,可有時也恰恰是最難做到的。

駱駝祥子讀後感10

  讀完了《駱駝祥子》這本書後,我心中的感受又是欣賞,又是氣憤,又是惋惜。

  老舍筆下的祥子來自鄉間,失去了父母與幾畝薄田後,十八歲就獨自一人來到了城裡,他帶著鄉間小夥子的足壯、誠實、善良與勤勞,當他決定拉車時,便成了“車迷”,憑著自己三年的省吃儉用,他終於買上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成了上等的洋車伕。可好景不長,當時的社會情況是兵荒馬亂的,終於在一次拉車時被逃兵擄走,失去了一切,但幸好牽回了三批駱駝,在回北平路上的一個鄉村,祥子把三匹駱駝給賣了,原以為能換到一百塊錢買一輛新車的,結果只換了三十多塊錢。回北平後,因為一連串的是非祥子與虎妞成了婚,可他並不高興,幸好虎妞用他自己的錢給祥子買了一輛車,可不久虎妞死於難產,加上他又失去了喜愛的小福子,祥子終於被這個殘忍的社會,被折磨他的生活給害得鼓不起信心了,從此他開始了遊戲生活,他吃喝嫖賭,出賣甚至害死他人賺錢,祥子徹底淪為了城市的垃圾,徹底成為了一句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

  祥子的悲哀結局讓我們惋惜,也值得我們深思,他為什麼不 早轉行呢?如果是在那種惡劣的社會環境下也就原諒祥子這類人吧。可在無戰亂的21世紀的今天,為什麼仍有“祥子的影子”出現呢?也許是社會沒有充分關照最底層的人們吧。我們是多麼希望能迎來古時候的那種大同社會啊——人們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男有分,女有歸……

  我們應吸取祥子的教訓,關愛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我們是一個和諧的大團體,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