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劉禹錫> 劉禹錫《始聞秋風》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劉禹錫《始聞秋風》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劉禹錫《始聞秋風》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原詩】: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回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註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弟。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詩風受民歌影響,平易活潑,自然質樸。

  【翻譯】:去年欣賞黃菊的時刻與詩人你分別,而今一聽到秋蟬的鳴叫,我便又回到了你的身邊。五更時分,涼風颼颼,一聽到著熟悉的聲音,就知道是“你”回來了,一年不見,“你”還是那麼勁疾肅爽,而我那衰老的顏狀卻在鏡中顯現出來。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拳曲的毛;鷙雕睜開眼睛,顧盼著萬里青雲。遼闊江天,山明水淨,我就是抱著這衰病之軀,也要登上高臺,放眼四望,為“你”――勝過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

  【賞析】:賞析一:

  這首《始聞秋風》不同於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現了獨特的美學觀點和藝術創新的精神。

  開頭兩句“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就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個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詩題中的“秋風”,亦即“秋”的象徵。當她重返人間,就去尋找久別的“君”──也就是詩人。她深情地回憶起去年觀賞黃菊的時刻與詩人分別,而此刻一聽到秋蟬的鳴叫,便又回到詩人的身邊共話別情。在這裡詩人採取擬人手法,從對方著墨,生動地創造了一個奇妙的而又情韻濃郁的意境。據《禮記?月令》,菊黃當在季秋,即秋去冬來之際;蟬鳴當在孟秋,即暑盡秋來之時。“看黃菊”、“聽玄蟬”,形象而準確地點明瞭秋風去而復還的時令。

  讀到這裡,頗有點兒秋風依舊人非舊的味道,然而頸聯“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用力一轉,精神頓作。到了尾聯,由於有頸聯“馬思邊草”、“雕眄青雲”為比興,這裡的迎秋風上高臺,翹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為君”二字照應開頭,脈絡清晰,結構完整。“扶病”二字暗釦第四句,寫出一年顏狀衰變的原因。但是,儘管如此,豪情不減,猶上高臺,這就更表現出他對秋的愛,更反映了詩人自強不息的意志。可見前言“一年顏狀鏡中來”,是欲揚先抑,是為了襯托出顏狀雖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潛說:“下半首英氣勃發,少陵操管不過如是。”

  劉禹錫晚年寫的這首《始聞秋風》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跌宕雄健的風格和積極健康的美學趣味,正是詩人那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倔強進取精神和品格的藝術寫照。

  賞析二:

  首聯“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意思是說,昔日,在觀賞黃菊的時與“君”分別;今天,聽到秋蟬的鳴叫,又回到“君”的身邊。“看黃菊”點明瞭離別的時間。“黃菊”即秋菊。這裡代指秋季。據《禮記?月令》,菊黃當在季秋,即秋去冬來之際。“聽玄蟬”即黑色的秋蟬。據《禮記?月令》記載,蟬鳴當在孟秋,即暑盡秋來之時。這兩句,詩歌採用擬人手法,並從對方(秋風)的角度來寫,也就是代秋風設辭,匠心獨具地創造了“我”(即秋風)形象,及其“我”的老朋友(“君”即詩人)。詩人用了一個“惜”字和一個“今”字相聯絡,不但表明了時序的變化,而且也為詩歌營造了一個秋韻濃郁的審美意境。

  尾聯“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意思是說,秋風使長天澄澈,大地清明,正好可以登高四望,為感謝秋風的深情厚意,我就算抱著這殘病之軀,也要登上高臺,欣賞秋的美景,領略秋的情韻。其中,“扶病”二字暗合了“一年顏狀鏡中來”,不但更進一步寫出一年容顏衰變的原因,而且也表明了不減豪情,還要登上高臺。為什麼要登高呢?登高可以願望,可以暢懷,可以激發文思,更可以真切感觸宇宙,感悟人生。這正如陳子昂在《登幽州臺歌》中所說:“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裡,詩人在這極度的“扶病”中,也“為君”“上高臺”,不但表達了詩人對秋的愛,也表現了詩人頑強不息的意志和高遠的情懷。

  總之,這首詩歌形象而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劉禹錫在遭貶之後,仍然能保持著對“用世”的渴望和對理想的執著。從藝術手法來說,詩人變換視角,代秋風設辭,使情感的抒發得到更好的表現。同時,詩人還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更表現出詩人雖然衰老,但沒有消減“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

  【閱讀訓練】:

  一:

  1.首聯中的“君”是指____。“我”是指____。“看黃菊”“聽玄蟬”點明___的時令。

  2.詩中點題的詩句是__________。

  3.古人評價此詩“後四句衰氣一振”、“英氣勃發”。說說你的看法。

  4.簡析頸聯中“思”和“眄”,“動”和“開”這四個字的妙處。

  二:

  ⑴這首詩中哪兩個情境形象地點明瞭秋風“去而復還”的時令特徵的?(2分)

  ⑵結合全詩內容,請用一個恰當的詞語表現鏡中詩人的“顏狀”;並說明為何會有如此“顏狀”。(4分)

  ⑶詩中頸聯“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除對偶外,還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對錶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4分)

  (4)首聯中哪一個物象暗釦著題目?第二聯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蘊涵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5)前人稱劉禹錫“英邁之氣,老而不衰”,三、四兩聯是如何表現詩人這一特點的?請簡要分析。(4分)

  三:

  1.與詩題中“秋”字直接照應的意象有“黃菊”和“ ”。(1分)

  2.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是一首悲秋之作,表現了由此生髮的`人生易老之感。

  B.首聯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個有情有意的“秋風”形象。

  C.頷聯是詩人從自己的角度來寫,正面點出“始聞秋風”。

  D.尾聯中的“天地肅清堪四望”表現出跌宕雄健的風格。

  3.賞析“馬思邊草拳毛動”中“動”字的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詩人 秋風 秋風去而復返

  2. 五夜颼飀枕前覺

  3.評得對。因為第四句“一年顏狀鏡中來”寫自己始聞秋風時為自己顏狀衰變而感嘆,而頸聯借馬和雕表達自己對用世的渴望,尾聯又描繪了自己登上高臺翹首四望的形象,直接抒發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進取精神。

  4.頸聯的意思: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拳曲的毛;鷙雕睜開眼睛,顧盼著萬里青雲。正是秋風,使駿馬心動,使鷙雕睜眼。“思”和“眄”為因,“動”和“開”是果,這四個字,不僅寫出了駿馬和鷙雕內心馳騁疆場和搏擊長空的渴望,還顯示了一種潛藏的力量。似乎只要時機一到,它們就可以或奔赴疆場,或搏擊長空。詩人透過這兩個形象,描繪了秋風的魅力,展現了自己振奮昂揚的精神面貌。

  二:

  ⑴看黃菊(1分);聽玄蟬(1分)。

  ⑵衰老(衰憊、衰弱、衰頹)(2分);生病(扶病)(2分)。

  ⑶比喻(2分)(如僅答“擬人”則不給分;如既答“擬人”,又答“比喻”則給1分)。

  以馬、雕自比,具體形象。表現出作者渴望馳騁疆場、搏擊長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2分)。

  (4)①玄蟬(或“蟬”)。②對比(或“襯托”“反襯”),蘊涵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年華老去的感慨。

  (5)①駿馬思念邊塞秋草而抖動拳曲的毛,大雕盼顧萬里青雲而睜開雙眼,詩人筆下的駿馬和大雕蘊涵著生氣和力量。②詩人就是抱病也要登上高臺放眼四望,身老有病卻豪情不減。

  三:

  1.(1分)玄蟬

  2.(3分)A

  3.(4分)駿馬因思念邊塞秋草而抖動著拳曲的毛。這裡駿馬的“動”應和著內在的“思”,透過駿馬的形象有力地從側面渲染了秋風秋色的魅力。表達了詩人十分坎坷人生經歷和遠大政治抱負,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