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公開課教學案例

《蘭亭集序》公開課教學案例

《蘭亭集序》公開課教學案例

  教學設計

  《蘭亭集序》是東晉時期王之的一篇書法作品,文筆很美,但思想略顯消沉,其中以學生現有知識積累和閱歷,很難深層次地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學習中往往覺得枯燥無味,加之要求全文背誦,學生不得不囫圇吞棗地背,興趣索然。我設計的這節課是在認真學習魏書生教育教學模式之後的大膽嘗試探索,意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採取的具體方法有:

  1、用文學語言講授美文。為學生營造一種文學氛圍,使學生入情入景,走入文中,走到作者內心中去。

  2、引導學生美讀。誦讀訓練中採用教師範背、男女生賽讀、個人朗讀、學生齊讀和聽讀相結合的方法。真正做到“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3、知識點的講解採用師生互相提問的方式構建開放式課堂,培養學生質疑、疑、解疑的能力。

  4、力求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5、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尤其注意給學生個人提供表演的機會,使其獲得成功感,從而激發他們自我表現的慾望,提高其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教學流程

  一、逐層鋪墊,創設情境

  1、 課前交流

  師:上課之前老師想知道大家是**中學哪個班的同學?

  生;**班。

  師:聽說**班的同學都非常聰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生:(笑)是真的。

  師:那大家今天有沒有信心在各位專家老師面前展現一下我們**班的風采呢?

  生:有。

  師:好,那我們大聲齊喊三遍“我有信心”,好不好?

  生:(聲音洪亮地喊)“我有信心,我有信心,我有信心。”

  石:今天老師還要給在座的同學提個要求,那就是——所有的同學都要動腦、動嘴,你可以想錯,但是不能不想;你也可以說錯,但是不能不說,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師:好,我們正式上課。起立!

  2、 匯入課文

  師:(以輕柔的鋼琴曲為背景音樂,淡雅的古典畫面為背景畫面)

  浙江紹興的蘭渚山是個美麗的地方,越王勾踐曾經在這裡種過許多蘭花。雖然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很難尋覓,不過自從有了王之和41位名士在這裡的集合,於是蘭渚之亭就流芳千古,大大超過了蘭花的清香。當年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紛紛記下了各自的千古風流,而王之為這些詩所寫的序《蘭亭集序》更以其文采書藝雙絕而炙人口,按下來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幅書畫作品。(多媒體展示書法作品)

  生:(集中精力仔細看)

  師:這幅書法作品精美嗎?好在哪裡?

  生:從這幅作品中我讀出了中國象形文學的古雅與優美。

  生:我看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

  師:然而今天我們不僅要欣賞其書法的美,更要欣賞其文章的美。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入《蘭亭集序》這篇美文。(展示課題)

  師:這篇文章是要求全篇背誦的。是不是難了點?

  生:(齊聲)嗯。

  師:那好,今天老師就給大家示範背全文

  (配古箏音樂,配相關畫面,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生:(鼓掌)

  師:老師今年都三十多歲了,尚且能夠完整地將全文背下來,大家說,同學們應不應該背下來?

  生:(齊聲)應該。

  師:有沒有信心背下來?

  生:(齊聲)有。

  師:那麼背誦的基礎是什麼?

  生:多讀 生:理解

  師:今天我們就以朗讀和理解為準則學習這篇文章。

  請同學們齊讀全文。

  生:(齊讀)

  3、解題

  師:到這裡,老師就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了:

  …………

  二、 (精彩片段) 師生互動 疏通文意

  1、 學生朗讀

  師:文言文的學習離不了朗讀,今天老師今天想給大家組織一次男女生朗讀比賽,看看咱們班究竟是男生實力強還是女生實力強。

  師:全體男生起立,齊讀第一自然段

  男生:(精神十足,大聲朗讀)

  女生:(鼓掌)

  師:非常棒!同學們在自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難懂的字詞句?請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

  2、學生自由提問

  生:(默然)

  師:同學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要敢想、敢說、敢做,敢於提問題,我們只有具備了質疑的能力,才會培養出答疑的能力。如果能提出把老師難倒的問題,你可就太了不起了,誰來?

  生:(遲疑,站立)老師,“茂林修竹”的“修”字如何理解?

  師:哪位同學幫他解釋一下“修”的意思?

  生;老師,我認為“修”在這裡是“長“的意思。

  師:很好,那麼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有沒有見到過這種用法?

  生:(思考)

  師:上學期我們學過——《鄒忌諷齊王納諫》

  生:(七嘴八舌)“鄒忌修八尺有餘”。

  師:對,這兩個“修”是同一個用法。大家還有不會的字詞句嗎?

  師;抓緊時間提問 ,如果你沒有問題,老師可有問題要問大家呀。

  生:紛紛提問。

  師:(同學給予解答或教師解答)

  3、教師提問

  師:同學問完了,老師也有幾處處疑問,需要向同學們請教,請大家看大螢幕(出示就重點字詞設計的問題) 生:(有人躍躍欲試)

  師:(鼓勵)不要怕出錯,今天老師就是要給大家一個說錯話的機會,想想看,從小到大,有誰給過你這種機會?好,有同學勇敢地站起來了。

  生:我想“所以遊目騁懷”的“所以”是“用來……”的意思。

  師:對,以前我們也學過這個用法,想想看——

  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師:很好,那麼哪位同學試著為我們譯“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這句話。

  生:(默然)

  師:試試看,答錯沒關係。

  生:(猶豫)“強大的秦國不敢對趙國出兵的原因是我們兩個人在。”

  師:(讚歎地)你好厲害,要知道這可是高中第六冊的內容呀

  師:(補充)這就是我們在高中階段要學習的“所以”的第二種用法——表示原因。找找看,本文中還有沒有這種用法?

  生:(認真找)“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師:非常好,一定要記住這兩種用法。下一個問題……

  生:(搶答)

  師:(適當點撥補充)……

  (對高中生來講, 文言文的知識點既難懂又枯燥,所以如何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環境中自主的.探究學習就顯得很重要了。這個教學片段採用了師生互動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質疑、疑、解疑的能力。課堂中,既有學生向學生提問,又有老師向學生提問;既有學生回答學生,又有老師回答學生;既有解決新問題,又有複習舊知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知識點的,並且教給了學生學習文言字詞的一般方法。)

  三、 (精彩片段) 精雕細琢 賞課文

  1、鑑賞第一段

  師:請全體女生起立,齊讀第一段,我們一定要超過前面男生的朗讀。

  女生:(大聲齊讀)

  男生:(鼓掌)

  師:我想先請一位同學括第一段的主要內容。

  生:記敘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相關情況。

  師:(板書)簡練點,就是“記敘集會盛況”。

  師: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是一個怎樣的集會?

  師:首先寫了時間,幾個四字短語?

  生:三個。 師:齊讀。

  生: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師:接下來寫什麼?

  生:地點。 師 :怎麼寫?

  生:會稽山陰之蘭亭。

  師:在遍地蘭花的蘭亭集會真是讓人興奮的一件事情,那麼集會的目的是什麼呢?

  生:修事也。

  師:對,舉行消災祈福的儀式,那麼來者均為何人?

  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師:來者都是高雅之士,接下來如何描寫集合的環境?

  生:“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師:(出示相關畫面)作者僅僅用了16個鏗鏘悅耳的字眼就寫了宴集之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淨明朗;湍急流小,飛花濺玉。

  想一想,這些美景給我們怎樣的感覺?

  生:賞心悅目

  生:心曠神怡

  生:神清氣爽…………

  師:如果你是詩人,置身於如此美景中,你會做什麼?

  生:做詩。 師:還有呢?

  生;飲酒。

  師:所以接下來寫到的是——

  生:(齊聲)活動。

  生:(齊讀)流觴曲水,一觴一詠,暢敘幽情。

  師:(出示“流觴曲水”畫面)請大家描繪此情景。

  生:(沉思)

  師:(引導)文人都是高雅之士,他們的聚會自然免不了酒與詩……

  生:他們流觴曲水,詩興大發,紛紛臨流賦詩,雖然沒有絲竹管絃之勝,仍然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

  生:看到這幅圖,似乎時光倒流,回到了當年的蘭亭盛會上,我彷彿看到了這些雅士們儒雅的風度和其詩意人生。

  師:(忘情地)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後成為千古美談。直到今天,每年的三月三日,還會有許多書法家、文學家、畫家彙集此地,流觴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現代人的豪情。

  師:如此美的環境,如此美的聚會,還有如此美的——

  生:天氣。

  師:怎麼寫的?

  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師:接下來,作者定會乘著快意,信步登上蘭亭的最高處。仰看,天地是如此的廣闊,宇宙是如此的浩;俯視,大自然萬物是如此得茂昌盛,生機盎然。王之縱展眼力,開暢胸懷,要把大自然的美景盡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盡享人生的快樂。於是作者發出由衷的感嘆——

  生:“信可樂也”

  師: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也是來自於蘭亭集會的暢快。大家說,文章寫的美不美?

  生:美。

  師:美在哪裡? 生:景色寫得美。

  生:天氣寫得美。

  師:還有呢? 生:人物美。生:活動美,也就是風流美。

  師:語言美不美? 生:美。

  師:哪位同學括一下語言的特點?

  生:優美。 生:節奏感強。

  生:清新。 生:樸素易懂。

  師:這一段寫的資訊多不多? 生:多

  師:字數多不多? 生:不多。

  師:語言的什麼特點?

  生:簡練。

  師:所以我們可以用八個字括語言特點:精練優美,樸素清新。

  師:接下來就請一位同學化身為集會的詩人,為我們有感情地誦讀第一段。

  生:(自告奮勇)抑揚頓挫地讀。師生共同鼓掌。

  師:請同學們看著大螢幕,按照上面的思路試著背這一段。

  生:(齊背)

  (大螢幕展示全段寫作思路:)

  時間: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 樂

  目的:修事

  人物: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環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活動:一觴一詠,暢敘幽情 精練優美

  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感受: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 樸素清新

  (賞美文,就要營造一種學習美文的氛圍。本教學片段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和文學性語言將學生帶到了蘭亭集會的場地,讓學生入情入景,幻化為集會主人,設想當時的情景,談論自己的看法,從而順理成章地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並深切地感受到了文章的語言魅力和作者蘊涵於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時在賞的基礎上加強誦讀,有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2、 鑑賞第二段(略)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內————倦於涉獵遊玩 (靜)

  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 ()

  欣於所遇,曾不知老之將至

  情隨事遷,令人感慨

  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死生亦大矣

  痛

  人生短暫

  世事無常

  四、授之以漁,學以致用

  1、學法指導

  師:如果說文章第一段可以用一個“樂”字括,第二段可以用一個“痛”字括,那麼第三段又可以用哪一個字括呢?

  生:(在段落中找) “悲”。

  師:那麼作者麼悲的是什麼,又因何而悲呢?請同學們課下自學第三段。注意自學古文的方法,括一下有幾個步驟?

  生:(七嘴八舌)

  師:(總結)反覆朗讀、疏通文意、理清思路、加強背誦。

  2、課外拓展

  結合歷史人物,談談你怎樣認識王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麼新的體驗?

  (下課鈴響)
 

【文學網小編推薦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