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讀《紅樓夢》有感 (15篇)

讀《紅樓夢》有感

讀《紅樓夢》有感 (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紅樓夢》有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紅樓夢》有感 1

  她年紀輕輕的便於家中親人分離,隻身一人進入皇宮大內。高大的皇宮城牆將她的青春,她的思家之情牢牢地囚禁於回憶中。她想恨,只可惜她是一痴人,不敢恨任何人。賈元春,你的淚水就是你的恨吧!

  元春身為賈府的長女,犧牲了自己太多的東西,換來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政壇的地位與家中的榮華。她的痛苦卻換不來自己親人的可憐,也換不來自己父母的悲憫。她不敢奢求有任何人懂她,她只希望所有人平安健康。她寧可自己在皇宮裡煎熬受苦,也不願意讓家人失去富貴。而她也不曾怪自己父母狠心,不讓自己盡孝,因為她明白,自己在皇宮中的淚是報答他們養育之恩的最好方式。只有這樣,家中人才不會受苦。

  她承皇恩省親之時,讚歎了大觀園得美輪美奐,可她卻對這些美景不屑。因為這些建築是冰冷的,沒有她與家人之間的溫馨與溫暖。她與父母,親兄弟相見時,仍要隔簾相見,本是一家人,卻更顯生分。她想與眾人如普通人家般共敘家常,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她想帶領著自己的弟弟共讀《四書》《五經》,與眾姊妹們吟詩作樂。但她不能,只因她是貴妃!

  如果她不進宮,就能過著悠閒的日子,笑容掛在臉龐,而不是整日的以淚洗面。她是賈府的一隻鸞鳳,又怎敢恨世事無常呢?

  我多想讓她不進宮,這樣她就能再笑一刻了!

讀《紅樓夢》有感 2

  今日,天氣晴朗,萬里無雲,讓我原本緊張的心情好了許多。我閒著沒事做,便從書櫃裡拿出了一本《紅樓夢》坐在沙發上細細品讀。《紅樓夢》是我看過很多遍的,可每看過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它講述了四大家族的興盛衰敗。其中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還有薛寶釵三個人的感情故事為線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主要故事是從賈寶玉和林黛玉在賈府初試,在成長中相知,以“木石前盟”為信念相愛。但最終賈寶玉卻在半清醒狀態下被騙而娶了長輩眼中的“金玉良緣”的薛寶釵。而林黛玉終只有在落得焚稿斷痴魂,舊離恨天。當賈寶玉清醒後,發現所娶之人並不是林黛玉,便丟下懷孕的薛寶釵獨守空閨,離家出走當和尚。其它主配角皆紅顏薄命。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最終沒落。

  讀了之後,心頭覺得酸酸的,為四大家族的衰落而悲傷,為當時社會的黑暗而痛心,這本書還體現了追求個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並深刻而全面的揭示了賈、林、薛之間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

  我小心翼翼的把《紅樓夢》放進書櫃,看著藍天白雲,心情竟然舒暢了許多。

讀《紅樓夢》有感 3

  一本《紅樓夢》在手裡翻來覆去,最終還是停留在“香菱學詩”一節,大多讀過《紅樓夢》的人,總會對這一節留有印象。細細讀罷,閉目沉思,禁不住對林黛玉的教學藝術拍手叫好。

  黛玉教香菱學詩時,不是煞有介事地高談闊論一番,讓學生“聞”而生畏,而是頗為隨便地對香菱說,“作詩有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你看,黛玉短短數語,便總結出了作詩的基本常識,既強調了要領,又消除了香菱學詩前對詩的神秘恐懼,一下子就把香菱引進了藝術的門檻。

  聽了黛玉的話,似乎茅塞頓開的香菱輕鬆地言道:“原來這般規矩,竟是沒事的,只是有奇句為止……”針對香菱的話,黛玉又因勢利導,指出作詩立意要緊,倘是意趣真的,詞句修飾不妥,也使得的。在這裡黛玉強調了“立意”“意趣”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將香菱對詩的感悟引向深一層的藝術境界。

  教,是為了不教。堅持啟發式教學是黛玉教香菱學詩的基本原則。無論是詩歌理論的講解,還是指導香菱閱讀欣賞,她都始終貫徹了這一原則。

  一次,香菱對黛玉說:“王維的五言律詩看似無理,實則有理有情。”黛玉聽後,首先對香菱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予以肯定,接著又結合具體作品進行分析,使香菱完成了從抽象理解到具體感知的學習過程。

  如果說,在引導學生探求新知的過程中,不故設屏障,善於撥開迷霧,探幽發微的教師才是優秀教師的話,那麼,林黛玉一步一個腳印地引領香菱步步步入詩歌藝術殿堂,則不愧為一名頂尖的優秀教師。

讀《紅樓夢》有感 4

  今日,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紅樓夢》。這本書講了賈家興亡的故事。賈家是一個大家庭,可是最終為什麼滅亡了?因為王熙鳳放高利債,最終鬧得家破人亡。賈寶玉出了家,王熙鳳死了,賈母也死了。

  雖然賈家滅亡,可是我也喜歡林黛玉,剛強、冷漠,但最終含恨離世。為什麼呢?因為她喜歡賈寶玉,但最終賈寶玉嫁給了薛寶釵她本來身體就不好,一聽便昏了,不久含恨離世。

  林黛玉是我在《紅樓夢》喜歡的一位人物,因為她剛強、冷漠。因為她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

讀《紅樓夢》有感 5

  在《紅樓夢》第十三章——《秋爽齋結海棠詩社》中,我明白了大觀園中各姐妹平日裡都喜歡寫詩作樂,看見一些新奇的東西就忍不住吟詩。可是從林黛玉的《詠菊》、《問菊》、《菊夢》這三首詩中,我又能夠明白林黛玉並不只是一個喜歡哭泣的女孩,還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孩。這使我有點佩服她聰明過人。

  在本書第十六章——《慧紫鵑試探寶玉情》中我明白了聰明的紫鵑想讓黛玉和寶玉的這門婚事早辦成,就發揮了她的聰明才智,用一句假話去試探寶玉。寶玉卻將假話信以為真,就很悲痛。看來,我預料的沒錯——寶玉對黛玉的情是真心的,沒有半點假意。

  寶玉這種純真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看了後,我十分激動,不知不覺熱淚盈眶,久久不能忘懷。

讀《紅樓夢》有感 6

  讀了《紅樓夢》不禁感嘆文字的力量和作者—曹雪芹對文字強大的駕馭能力。可以說,閱讀過程如一部精彩的偵探小說,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讀者認真品味、深入挖掘。大到一個人物、一場盛宴,小到一個人名、一盤菜餚,都無一不掩埋著作者的深厚寓意。過程是充滿樂趣的,卻也是艱辛的。

  全書如一部百科全書,作者透過書中不同人物之口向讀者傳遞著各種資訊。革命家說:《紅樓夢》是階級鬥爭;政治家說:《紅樓夢》是“掛羊頭賣狗肉”;史學家說:《紅樓夢》是家族興衰。;社會學家說:《紅樓夢》是“三教九流”;經濟學家說:《紅樓夢》是管理全書;紅學家說:《紅樓夢》是衣食父母;道德家說:《紅樓夢》是“奪命三郎”;小說家說:《紅樓夢》是“黃山歸來不看嶽”;大畫家說:《紅樓夢》是濃墨重彩亦相宜等等,真乃見仁見智。

  對《紅樓夢》評價很多,個人見解也不同,可以說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用曹翁自己的話講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讀《紅樓夢》有感 7

  一襲道袍,飄飄曳曳,宛如天外之人,高潔而不沾染一死凡塵,她就像那年盛開在她庵外的紅梅,美麗而孤傲,妙玉的美麗是上天造就的,但她的孤傲卻是命運使然的,自幼多病的她在父母雙亡之後孤身一人流落至此,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落得如斯之地步!她就像那一枚明珠卻被誤投於深海之中,賈府的放蕩風氣與藏圬納垢,讓她不得不因為保護自己而對別人冷目三分,甚而讓別人覺得她“可厭”!無非就是因為她的無權無勢與身份低微,讀紅樓夢有感350字。

  也許如果沒有讓她遇到玉賈寶,也許她沒有愛上他,甚而為他走火入魔,也許她便會擁有一個完整的一生,即使一輩子面對清燈古佛,獨自老去,她也不會覺得有一絲一毫的空虛,但她見到了他,這個第一個待她平等之人,第一個值得她為之傾心之人,第一個知她甚深之人,在妙玉心中,他是特別之人。

  從受到寶玉稱讚時的故作正經到一時真情流露時的面紅耳赤,她難道真的是一個心如死灰的道姑嗎?不,她也是一個普通的十八歲的少女,僅僅是被封建禮教荼毒了思想,她有勇氣愛上世俗所不容之人,卻沒有勇氣去衝破那層束縛,她清楚的知道,一但自己不循規蹈矩地做尼姑,她便會與寶玉見面機會也沒有,憑藉了賈府的勢力,豈能容忍此等傷風敗俗的事情出現!她只能小心地收拾起所有的心緒,戴上副不可侵犯的聖潔面具。但她真的能如此度過餘生?

  雖然紅樓夢中有暗示,妙玉會這裡獲得幸福,但我覺得高鄂的續書不無道理,在續書中,妙玉被強盜掠走,生死不知,乍看,很悲慘,但我覺得,讓她在賈府中受心痛煎熬一輩子是更殘忍之事,也許此後的她有了一些轉機也未可知。

  正如妙玉在給寶玉的帖子中寫到:“檻外人妙玉遙祝芳辰”,檻外人”三個字大有深意,妙玉無疑是聰慧的,她用三個字向寶玉表明心跡,體現她不願讓自己涉足於這紛擾的塵世間,保護自己也保護自己所愛之人,人人都說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是千古悲歌,從來沒有人注意到妙玉對賈寶玉苦苦思戀,黛玉無疑是幸福的,她畢竟還有一段美好的憧憬與愛情,但妙玉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會有結局,讀後感《讀紅樓夢有感350字》。

讀《紅樓夢》有感 8

  這尤三姐何等剛烈人,在這回中可著實體會到了。

  先是之前,賈璉偷娶了尤二姐,又想撮合尤三姐和他大哥賈玲,誰知尤三姐壓根不吃這一套,跳起來站到炕上指著賈璉就是一通大罵,還不帶髒字的那種,句句犀利,把事情看了個明白,也不避諱,叫那賈璉嚇得酒都醒了大半——因為根本想不到是這麼個“潑辣戶兒”。

  “這三姐索性卸了妝飾,脫了大衣服,鬆鬆的挽個纂兒,身上只穿著大紅襖兒,半掩半開,故意露出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綠褲紅鞋,鮮豔奪目。”又說那一雙秋水眼,再吃了幾杯酒,越發橫波入鬢,轉盼流光。“這描寫的尤三姐可真是風情萬種。她是少有的潑辣直率和性感撩人結合,讓那賈珍賈璉看得欲進不敢,欲遠不捨,真是被尤三姐握於掌中,動彈不得了。那尤三姐也”任性“得很,酒足興盡後她便攆了賈兄弟二人,自己關門睡去了。

  尤三姐在用情方面也是一往情深,她相中的是那五年前有一面之緣的柳湘蓮。“他是那萍蹤浪跡,輕易不見人影。“可尤三姐說了,這人一年不來,她等一年;十年不來,等十年;若這人死了,再不來了,她情願剃了頭當姑子去,吃常齋唸佛,再不嫁人。尤三姐就有這般痴情,為一段可能永遠等不到的情,她就能說到做到。

  但可惜,痴情兒最終等來的是個悲劇。

  柳湘蓮有願定要一個絕色的女子,雖然他後面又說“任憑定奪,我無不從命“,但他到底心裡始終有這個念想的。賈璉讓他留下個定禮,他倒是十分了解柳是個心不定的人。柳湘蓮答應得爽快,將他傳代之寶”鴛鴦劍“交去做定禮。”弟縱系水流花落之性,亦斷不捨此劍。“這番誠意,看起來貌似挺信得過。三姐看到此劍”冷颼颼,明亮亮,如兩痕秋水一股“喜出望外,大概不敢相信幸福來得如此突然,連忙收了,掛在自己繡房床上,每日望著劍,自喜終身有靠。尤三姐喜這把好劍,更喜她終於找到了依靠、哪怕還並不瞭解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柳湘蓮後來從寶玉那兒得知賈璉偷娶尤二姐的事,又猶豫了起來,他說:“路上忙忙的就那樣再三要求定下,難道女家反趕著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來,後悔不該留下這劍作定。所以後來想起你來,可以細細問了底才好。”看起來柳這番話有點渣,但仔細想他說出這些話也情有可原。對於這樁“天降的婚事”,他總不能傻樂著就接受了,也知道賈璉不會無緣無故來給他張羅這些。他一個平日常不見影兒的人,怎會隨便就交代了自己以後的去處。但他是現在又後悔起來,只能說為人處世還有些青澀,輕易就應下了,還交出了傳家寶。又比較天真,想著去要回鴛鴦劍,以一個“家姑母於四月訂了弟婦”的看起來就知道是藉口的理由想走。那尤三姐哪裡聽不出來這其中的意思,好不容易等了心上人來,今忽見反悔,又覺得他可能在賈府中聽了什麼話來,把她當成了淫奔無恥之流,不屑為妻。

  若真是這樣,尤三姐自然是無法接受的,便將鴛鴦劍親自交還給柳湘蓮,交付一瞬間竟用那鴛鴦劍的雌劍自刎了。

  尤三姐恨柳湘蓮嗎?大概不是,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五年的盼望以為終於要開花結果,可到了卻不了了之,反倒要被心上人誤會成淫奔無恥之流,既然這一朵痴情已碎,倒不如一死了之來紀念,也要叫那柳湘蓮看清,自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那柳湘蓮見此,驚得大哭,萬萬想不到是這等絕色、這等剛烈的女子。連哭幾場,昏昏默默,告辭而去了。

  最後是一個有些“傳奇”的結局:柳湘蓮看那尤三姐一手捧著鴛鴦劍,一手捧著一卷冊子向他哭道:“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報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仙姑之命,前往太虛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千情鬼。妾不忍相別,故來一會,從此再不能相見矣。“柳湘蓮不捨,忙於上來拉住問時,那尤三姐一摔手,便自去了。

  自此柳湘蓮驚醒,似夢非夢。睜眼看是一座破廟,旁邊坐一道士。柳湘蓮掣出那股雄劍,將萬根煩惱絲一揮而盡,便隨那道士去了。

  或許是對尤三姐的愧疚,又或是對情的困惑,柳湘蓮,這個本是萍蹤浪跡的人,在為尤三姐的痴情所震撼之後,又消失於天地之中,飄然而去了。

讀《紅樓夢》有感 9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用優美細膩的文字描繪出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人物,讀過一遍我就記住了寶玉和黛玉的名字。

  賈寶玉在他父親的眼裡是叛逆,不喜歡讀書的"壞孩子",他尤其是厭惡八股文,從內心鄙視和牴觸所謂的功名利祿,所以父親認為他是不求上進的孩子。我卻不這麼認為,他和朋友開設海棠社吟詩作對,一步一步地壯大詩社,到後來他們一起重建桃花社,我發現寶玉是一個愛學習、有上進心的人,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我也喜歡林黛玉這個角色。她很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覺得,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必須全面發展,將來才能立足於社會。我們都是中國好少年,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未來的棟樑之才,要有青松一般堅韌不拔的高尚品格,不要像林黛玉那樣動不動就暗自垂淚,應該做一個樂觀、堅強的孩子,將來才能適應複雜的社會。

  讀完《紅樓夢》我感到一個好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希望我們都能生活在好的環境中,都爭當那個近朱者赤中的“朱”!用自己的積極的思想去影響別人。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一部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自從我看了《紅樓夢》以後,我非常佩服曹雪芹,他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學習,從今以後,我要博覽群書,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紮實,力求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讀《紅樓夢》有感 10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紅樓夢這本書帶著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

  在這本書中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作者曹雪芹透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賈府,漸漸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來這是一段美好的姻緣,但卻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的故事。他們兩人的愛情詩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著<<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著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讀完這本書後,我不禁潸然淚下,這本書中的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最後還陰陽相隔。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在封建社會中只知道門當戶對,甚至連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對他們來說權利和利益十分重要,重要到連自己親人也要出賣!所以才導致了封建家族的沒落。這就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權利有什麼用?金錢亦有何用?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封建社會的人總是自己為中心,嘴上說是為了別人好,其實利益都在站自己一邊!我思想過後,拿起紅樓夢再次感受,這次卻覺得書中已沒有爾虞我詐,各自算計的大觀園裡彷彿總是春天,最初的暖意,最純的感動,最無邪的詩情,風露清愁,衡芷芳菲。年輕美好的生命,是那部書中最華彩的篇章。少年遊,杏花插滿頭。

  一曲紅樓人嘆息,如花美眷自凋零。

  賈寶玉和林黛玉可說是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告訴了我們封建社會的黑暗!用淚水來告知自己的愛情!如果有來生,希望他們能有情人終成眷屬!望向放在書桌的<<紅樓夢>>,好似靜靜地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著狂熱的內涵;它,傳承著深刻的思想;它,透散著醉人的感傷……

讀《紅樓夢》有感 11

  《枉凝眉》中有這麼一段話: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紅樓夢》書寫了多少書中人的悲劇?曹雪芹不僅體現出了一個封建權貴家庭走向衰敗和榮枯,而且從側面彰顯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愛情。一邊是功名成就,一邊是金玉良緣。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讓我們看到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與林黛玉兩人無比淒涼憂傷的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讓人有時似乎至於千里煙霧之中,琢磨不透這裡面的一切,書中共900多名人物,而最讓我能為其流下辛酸淚的也只有她——林黛玉。

  在《紅樓夢》中有一段,講“黛玉葬花”,我閱盡《紅樓夢》,卻唯獨對這一章情有獨鍾,令我魂牽夢繞。這一段將黛玉的自卑、自尊、自憐展現無遺,尤其是那一首《葬花詞》:“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著這首詩,我的心彷彿震動了一下,她把自己的渴望、夢寐、生活的苦澀,全都埋入土中,卻埋不掉孤獨,如影隨形的孤獨,與生俱來的孤獨……

  她與寶玉相愛,卻只留下悽苦。本是兩對打不散鴛鴦,情投意合、情意綿綿,可是天不由人,不愛說話、性格內向、人緣不好,卻成為她最大的絆腳石。所有人都離她遠去,不願搭理她。由此,命運的天平加速傾斜,傾向了城府頗深的薛寶釵這邊,鳳姐的一出偷樑換柱使寶玉與黛玉二人錯失摯愛。黛玉含淚而終,含恨而去,而寶玉也變得瘋瘋傻傻,看破紅塵,削髮為僧,可悲!

  黛玉的慘劇,正是因為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輿論導致的,作者塑造了這樣一個讓人傷懷的人物,也許是想告訴我們:“還有更多的古代女子和黛玉一樣飽受折磨,在苦難中掙扎。”曹雪芹是否也將自己的痛苦寄託在“黛玉”的身上呢?這只是猜測,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紅樓夢》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幾本書卷,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次次讀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讀《紅樓夢》有感 12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只是一首紅樓,讀罷口齒沁芳;竟是一曲紅樓,看畢其樂無窮。歌盡了簾外海棠,錦屏鴛鴦,也畫絕了窮困潦倒,歲月滄桑。鋪開人世的畫卷,可我卻回味無窮,樂在其中。

  初讀紅樓,只是七歲的小不點兒,才讀幾回,便覺有趣:“青埂峰在哪兒呢?我若去了,會不會撿到補天石?三生石畔真的有絳珠仙草……”之糾結於寶黛釵三人的微妙關係,甚至還著急於黛玉的“柔弱”、“多愁善感”、“體弱多病”……但大體還是看不懂的,滿紙的“賈這賈那,”眼花繚亂的名字,聽不懂的弦外之音……卻讓我隱隱覺得好玩,比什麼“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在一起”有趣多了。

  一本紅樓,幾縷芬芳,樂在其中,樂在“稀奇古怪”的詞句中。

  又飲紅樓,便是十歲的少先隊員,是從媽媽在聽“蔣勳細說紅樓夢”的評書中的隻言片語中起了興致,諸如“甄士隱”實為“真事隱”,“霍啟”實為“禍起”等等。還有絳珠草和神瑛侍者便是黛玉與寶玉……一瞬間,我覺得這書其樂無窮又其妙無窮。我反覆再度,可她就像解不開的九連環,非得黛玉的柔荑來“點石成金”,可我沒有黛玉的機敏,自是不懂,可總是快樂的,畢竟只有解那解不開的九連環才其樂無窮。

  一曲紅樓,幾多玄妙,樂在其中,樂在“環環相扣的情節”中。

  再品紅樓,已是十三歲的清雅少年,那日,我正熱情洋溢地大聲朗誦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媽媽卻笑我:“這寫盡紅塵的詩,你竟讀得慷慨激昂,服了你了。”我大惑,何為“寫盡紅塵?”帶著問題,我再次被這紅樓灌得酩酊大醉。可是“酒入歡腸千杯不醉”我繼續“暢飲”,閉關修。終於,在脂硯齋老先生的幫助下稍有起色:“大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空。”世間不過是一場空,起起落落,誰盛誰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初心未改,是否問心無愧。於是我帶著渾身“酒氣”,出關雲遊,手上一罈罈酒罐子,裝滿了快樂。

  一夢紅樓,幾許興亡,樂在其中,樂在“起落無常的紅塵”中。

  紅樓一夢夢難終,字含冷香樂滿舟。我載舟飄去,載滿歡樂,樂在其中,在紅樓難以言喻的玄妙中。

  我載舟,繼續遠遊,在一卷紅樓中,樂而忘歸。

讀《紅樓夢》有感 13

  暑假裡我拜讀了許多書:《紅樓夢》《三國演義》《羅賓遜漂流記》……但其中我還是最喜歡讀了《紅樓夢》。

  因為它的故事情節生動描述出主人公的長相,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榮國府的興衰,我以後再我的文章裡也要用到這些描述手法。

  我喜歡文章的故事情節,更喜歡故事中的人物。比如:愛生氣的林黛玉,內心寬廣的賈寶玉,愛出主意的鳳姐和貧窮的劉姥姥……

  我把書裡的資料總結出了一句話: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紅樓夢》主要表達的意思是榮國府的強大到最終的衰敗。

  我最喜歡讀的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

讀《紅樓夢》有感 14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一段青澀的奇夢。它並不只是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榮化走向衰敗的生活,也是在控拆封建社會貴族階級的無恥與墮落,《紅樓夢》展現的是一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邊是金玉良緣,一邊又是木石前盟,這聲為愛的較量讓寶黛釵三人落下了終生遺憾。

  “閒靜時似姣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拂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透過寶玉的眼睛為我們展現了聰明多才,美貌休弱的絕代佳人——林黛玉。在黛玉葬花中,她哭泣地吟誦《葬花吟》,“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有誰知道她此時此刻的痛苦,有誰能夠明白她的思緒,那是一個世俗人所體會不到的',她不願混濁之水汙染了美麗的花。說話尖酸刻薄的她含有一個脆弱善良的心,有著她對生命的珍惜。

  “肌骨瑩潤,舉止嫻雅。“這就是工於心計,精於世故的薛寶釵。在《訴肺腑心迷活寶玉,含恥辱情烈死金釵》中金釵因冤枉,恥辱跳井而死,一朵開放的花就這樣凋零,十幾歲少女的死在冷漠的薛寶釵眼裡並不算什麼,她說:”據我看來,她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是她下去住著,或是在井邊貪玩,失了腳才掉進去的,她拘了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玩玩逛逛。豈有這麼大氣的理!縱然有這麼大的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一朵鮮花的凋零在她眼裡只是芝麻大的小事,外表端莊穩重的她含有一顆冷漠無情的心。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忘兩不知。“林黛玉就在賈寶玉的婚慶敲鑼中離開了人世,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經歷了痛苦的離別,林黛玉離開了那個鍾愛她,她也鍾愛的人,帶著那“甜蜜”離開了人世,離開了她夢中的伴侶。寶玉是她永遠的遺憾,永世的傷痛《紅樓夢》一場淚與血的愛情悲劇,一段夢之奇緣。

讀《紅樓夢》有感 15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迷離虛罔間,清人曹雪芹作了一個夢。夢裡,

  有個叫做“大觀園”的女兒國,是清白女兒的 伊甸園。溫柔的女兒,多情的女兒,善良的女 兒,聰慧的女兒,俱婷婷地立在這裡,歡喜著,憂愁著,撫掌而笑,默默垂淚。

  黛玉跟著進士賈雨村讀書,會識字斷章,嬌怯羸弱的身子隱不住逼人的才氣和多情。進了大觀園,這一切都自然地顯現了出來。自是立著,便是一番別樣嬌美,及見了別樣風流的寶玉,竟都有一種宛若隔世而相識的感覺。猛然,寶玉看著她:“可也有玉沒有?”黛玉有些疑惑,卻也乖順地搖搖頭。不料這竟引來痴狂的寶玉摔了被視為命根的佩玉。夜闌人靜,黛玉暗自垂淚。冥冥中,她找到了自己命中註定的這個人。註定,她一輩子的眼淚都是要給他的。

  黛玉是平凡的,亦是不俗的。周身是純然的靈氣,寶玉引其為唯一的知己。在共同的成長過程中,兩個情趣相投的人都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靜靜地愛著,單純地以為一切都可以如此這般地平靜下去。即便有“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的憂慮,也只當是有生之年,知己長相伴了。葬花的林妹妹,詠月的林妹妹,抹淚的林妹妹,俱在寶玉的心裡了。那樣的善良、多情,尤其是別樣的純淨和靈氣——在寶玉心中,她是無人能及的。即便是她的愛耍小性子,他都體諒了,包容了。

  可是這樣的一段情,經註定沒有好的結局。自平靜的生活里加入了一個懷著“金玉良緣”的薛寶釵,寶黛一段情便風波不定。寶釵的深明大義、恪守禮制,都是林黛玉所不及的。又由於黛玉終日抱病,賈母斷是再疼她,也不願讓寶玉娶了她。愛誰,寶玉是可以選擇的。但是娶誰,卻由不得他作主。便縱一個想得心力憔悴,一個哭得柔腸寸斷,也只被當作少年無知而已。

  任雲淡如許,玉色悽悽,都只為風月情濃。舉案齊眉,胸意難平。寶黛相愛著,愛得蕩氣迴腸,驚心動魄。但是世事並非他們所能把握的。作為一個名門旺戶,事事都須循著禮制。身居內苑,初涉世事的他們都未嘗意識到這一點。直到使自己愛著,賈母寵著,卻不料寶玉命中是“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虛無縹緲,人生在世,難免風雲流散”。淚淹沒了誓盟。

  黛玉的一生都是在夢裡的,正如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失父喪母,孤苦伶仃的黛玉在賈府找到親人,找到知己。她把自己的一切感情,一切的眼淚,都灑在了這裡。

  瀟湘妃子的多才是大觀園裡人盡皆知的。滿身的悽苦,滿心的惆悵,卻只念些“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竟應了自己一句“是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痴痴的寶玉以為自己娶的是林妹妹,歡喜萬分地急著搬離了怡紅院,坐立不安,只待新娘的到來。張燈結綵,喜氣非常。

  但他滿臉堆笑,揭開新娘紅蓋頭的那一刻,卻不知朝思暮想一心期盼的林妹妹竟在悽清冷靜的瀟湘館“香魂一縷隨風散”。她的淚確是為他流盡了:“寶玉,你好……”言未盡,命先絕。

  寶玉說,“我有一顆心,前兒已交給林妹妹了。她要過來,橫豎給我帶來,還放還我肚子裡頭。”他沒有等到林妹妹,因此便沒有那顆心了。

  前前後後,大觀園的女兒們,連同寶玉,都四散了。遠嫁的探春,出家的惜春,跳井的金釧,自縊的鴛鴦,觸壁的司棋,被劫的妙玉……失了凡心的寶玉則“俗緣已畢”,頓悟出家。他做到了對林妹妹唯一的誓言:“你死了,我當和尚。”只苦了寶釵帶著尚在腹中的胎兒獨守空閨,一生無依。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人俱散,夢已了。往後多少的故事,皆與這些夢中的人無甚關聯。有溫柔的,善良的,多情的,都化成一抔土,一縷香。千紅一“哭”,萬豔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