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景與情淺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景與情淺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景與情淺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景與情淺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景與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著名詩人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從教十餘年來,常教常新。豪放的情調,奇異的雪景,悲壯的離別,反覆品析,回味無窮。

  攝景入畫。詩的開篇就奇突不凡,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狂風怒作,大雪紛飛的獨特畫面:狂烈的北風捲地而來吹折白草,還在八月之際就猛然飄起了白雪!轉眼間,就像一夜春風吹開了千樹萬樹的梨花。多麼神奇的胡地氣候,多麼奇麗的胡地景象,多麼壯美的八月飛雪圖。這是詩人精心構思的第一幅畫面。接下來的四句,詩人筆峰一轉,視點由廣闊的北方曠野轉入軍中營地,十分細緻傳神地描寫了營地雪天的奇寒:雪花紛紛飄落軍帳,散入珠簾,打在羅幕上,將士們穿上狐裘,裹上錦衾,還是抵擋不住狂暴風雪的侵襲,覺得寒冷難耐,以致連角弓也凍住了拉不開。狐裘、錦衾、角弓、鐵衣,真切地再現了將士的生活,真是一幅形象生動的將士生活圖!後面的兩句,詩人從另一角度繼續渲染雪天的奇寒:廣闊的沙漠荒原一片冰封,低垂的天幕陰雲密佈。上句寫地上之景,下句寫天上之景,天下地上又構成一幅立體的凝重的生活畫面。這六句詩,圍繞奇寒,從室內到室外,從地面到天上,從動態的生活場景描寫到靜態的立體畫面展示,多角度全方位地描繪了邊關雪天的奇寒,這是詩人精心構思的.第二幅畫面。接下來的兩句詩,詩人巧妙地由寫雪景過渡到寫別情:在這樣的冰天雪地裡,在這樣的狂風大雪中,為了遠歸的朋友,他們 “中軍置酒”,吹奏“胡琴琵琶與羌笛”,為友人餞行。這是詩人精心構思的第三幅畫面:軍中餞行圖。酒盡了,曲終了,暮色緊逼,離別的時候到了。將士們緩緩步出帳篷,慢慢走向轅門,來到輪臺東門,與友人作別。一杆凍結的紅旗傲立無語。只見友人毅然轉身,飛跨馬背,揚鞭策馬遠去。詩人揮手目送,見友人消失在視線裡,消失在風雪中,消失在茫茫天際……這是詩人精心構思的第四幅畫面:雪中送別圖。

  全詩以“雪”為主題,層層推進,步步衍化,疊印出“八月飛雪”“雪天奇寒”“軍中置酒”“暮雪送別”四幅畫面,清晰、靈動,展示了這首詩特有的構圖美。詩人以流變的、幻化的眼光看取萬事萬物,不是注重雕刻事物的外形外貌、細枝末節,而是注重描繪事物飛動變化的態勢,攝景入畫,潑墨寫意,表現出事物之間的相映相承、此起彼伏的聯絡,構成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人物場景畫面。

  隨色賦情。作為邊關風情畫,僅有流變飛動的構圖美是遠遠不夠的,它還必須注意畫面的色彩、線條、明暗、映襯……詩作者岑參恣意點染,隨手為詩著色賦情,使讀者在解讀詩的過程中融合於雄奇瑰麗的情境裡,去體驗大自然豐厚的恩賜,感受將士們複雜的心靈。看,那隨風吹折,抵禦無力的白草;那紛紛揚揚、鋪天蓋地的白雪;那凝結萬里、悽慘暗淡的灰雲;那冷入骨髓、沉重壓抑的黑衣(鐵衣)……這諸多事物無不染上鮮明的色彩,表現出豐富的情感。尤其值得聚焦透視的是詩人對白雪紅旗的隨色賦情:“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漫天大雪中,鮮豔的軍旗為茫茫的雪原透視出一種生命的活力,充溢著詩人愉悅、激奮的感情,讓我們讀出了詩人對嚴酷自然的抗爭,對塞外奇麗風光的禮讚。

  情景交融。“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個“卷”字,寫出了北風來勢之猛,風力之大;一個“折”字,透過寫折草側面寫出了北風的狂勁有力;一個“即”字,透露出詩人心中的無奈――八月就下起了如此狂暴之雪,捲起瞭如此威猛之風。而“忽如”兩句,簡直就是神來之筆,使全詩平添了許多奇情異彩,詩人把滿天飛雪的西北邊關一下子變成了梨花怒放的江南勝景,喚起了讀者心中無盡的想象和蓬勃的春意。這絢麗多姿的梨花勝景是廣闊雪域風狂雪虐的客觀之景和詩人樂觀進取不畏艱苦的主觀之情水乳交融的藝術創造。情景交融的詩句,使人彷彿身入其境,景有限而情不盡,給人無限的享受。最後一句寫目送友人騎馬歸去的情景,尤覺迂迥曲折,意境深遠:當友人消失在山迴路轉的茫茫雪域之後,詩人將視線停留在雪中留下的馬蹄印上,佇立凝望,依依惜別的悵惘之情與思鄉之情交織在一起,言盡而意未盡,讓我們不禁想起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深情和《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的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