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郭沫若> 課文郭沫若詩兩首教學設計範文

課文郭沫若詩教學設計

課文郭沫若詩兩首教學設計範文

  篇一:課文郭沫若詩兩首教學設計範文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歌的意象和作者感情。

  3.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歌的意像和作者感情。

  2.難點:

  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裡,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我們跟隨著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詩人所追求的那份美麗,那份新奇。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家。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戲劇《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女神》是中國新文化運動詩壇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1914年赴日本留學,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後,被選為全國文聯主席。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是繼魯迅之後中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1978年6月12日病逝於北京。

  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苦悶感傷,但他並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這一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檢查預習情況(注音僅僅一個,其它意思也較為簡單)

  (1)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2)定然:必定。

  (3)珍奇:稀有而珍貴。

  (4)閒遊:閒暇時到外面隨便遊玩。

  (5)籠罩:像籠子一樣罩住。

  (6)疏星:稀疏的星星,形容星星很少。

  四、朗讀課文《天上的街市》 朗讀要求

  (一)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輕鬆、柔和、舒緩。

  (二)把握這首詩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憂鬱的感情。

  (三)劃出詩歌的節奏並標出重音。

  遠遠的/街燈/明瞭,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五、正課

  1、詩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是個怎樣的世界?

  光明、美麗、富饒、自由、幸福的世界。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2.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與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在詩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為阻隔牛郎織女的障礙,他們自由來往,無拘無束,過著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

  3、詩人這樣的想象合理嗎?他為什麼要作這樣的改造?

  他是依據星象來想象的,因為淡淡的銀河,看上去確是淺淺的,也不很寬廣。作者這樣寫是借想象牛郎織女過著自由幸福的生活,來反襯當時人間社會的痛苦,表達了詩人對人民大眾苦難的同情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

  4、詩中反覆出現的“定然”“定”有什麼作用?

  詩中的“定然”、“定”表現的明明是想像的內容,卻用斷定的語氣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使讀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5.全詩共四個小節,哪些是寫實,哪些是寫想象的?

  (聯想:第一節; 想象:第二、三、四節)

  6.請你概括出詩人所想象的內容及想象過程?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兩事物之間或具有因果聯絡或具有相似關係。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1)、詩人由街燈聯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街燈,順著這一聯想,詩人進而想象空中有美麗的街市。

  (2)、詩人首先想象天上的街市怎樣美麗,進一步細緻地想象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有街市再想到人,想象牛郎織女過著自由自在幸福美滿的生活。

  聯想 :街燈——明星

  陳列的物品

  想象: 街燈——街市

  人(牛郎織女)

  7、讀出情感美:詩中描繪了星光閃爍的夜空迷人的圖景,抒發了怎樣的一種情懷?

  (透過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了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嚮往,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從背景理解。

  六、小結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較能代表郭沫若早期詩歌浪漫主義創作風格的詩作,全詩藉助豐富的想象

  和聯想,並透過對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的再創造,描繪了一幅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含蓄曲折地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匯入

  古代有一首詩跟我們今天所要學的詩的題目相近,叫做《靜夜思》作者是李白。在靜靜的夜晚,在皎潔的月光下,作者思的是什麼?是故鄉和親人。郭沫若的《靜夜》與李白的《靜夜思》同樣都表達了一種在靜謐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詩又表達了怎麼樣的情懷呢?

  二、朗讀這首詩

  要求分清節奏,念準重音,讀出感情。朗讀時要把握好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鬱的感情基調,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鬆、柔和、舒緩 月光/淡淡, 天河/何處?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遠遠的/海霧/模糊。 白雲/團團, 怕會有/鮫人/在岸, 漏出了/幾點/疏星。 對月/流珠?

  第一小節寫景表現 的特徵。

  第一小節的“淡淡”“團團”“點點”表現了作者 的感情。 第二小節作者發問的“天河”是指

  三、正課

  1、這首詩具體寫了那些景物?哪部分寫實?哪部分想像?寫實與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麼特點?

  詩的第一小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小節屬想像。無論寫實還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透過詩,讀者彷彿看到詩人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踱出屋外,眼前是淡淡的月光籠罩下松林,何等的幽清。作者由月光向天上望去,白雲團團,漏出了幾點星星,何等的靜謐。

  2、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麼內在聯絡? 第二小節開頭的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象已經像脫韁的野馬穿過茫茫海霧,想象著有“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留下串串珠淚??多麼奇瑰的想象

  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3.作者由什麼聯想到“天河”?這是什麼聯想?

  由星星聯想到天河,這是接近聯想。

  4.作者為什麼會聯想到天河?

  因為此時的郭沫若在異國他鄉的日本。詩人望著遠方模糊的海霧,這海不就是天河嗎?它隔斷了牛郎織女的往來,隔斷了詩人的祖國和親人,但隔不住思鄉、思親人,思念祖國之情。

  5.鮫人是指誰?它為什麼流淚

  鮫人不僅指神話傳說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也可能指詩人自身。在這異國他鄉的靜夜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流的是思鄉之淚,憂國之淚,也可能指對岸的親人,在對月思戀遠在東瀛的親人。

  詩人描繪了一幅奇妙而美麗、和平而寧靜、輕柔而溫馨的夜景,寄託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在這美好的生活中,為什麼要加上“鮫人泣珠”這樣淒涼的畫面?

  因為對時代的失望,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念而表達出哀傷、無奈和惆悵。

  6。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麼? 這首詩的語言精煉,含蓄深刻表現在哪裡?

  像“籠罩”一詞,寫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朧而又神秘。“漏出了幾點疏星”的“漏”,寫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團團白雲,而白雲之間的空隙裡,有隱約可見的閃爍的幾顆星星。

  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兩個疊音詞“淡淡”“團團”,形象地勾勒出景物的特點,使讀者感覺到淡淡的憂愁。第2段“天河何處”詩的境界突兀而起,使人產生不盡的聯想。末兩句借用典故,含蓄地寫出自己的思鄉之情。

  四、對比閱讀

  1、這兩首詩有哪些異同?

  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像。

  不同的是《天》在寫景部分由“街燈”、“明星”的聯想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靜》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像的。

  2.比較閱讀:

  (1)結構相似兩詩在結構上有相似之處:都是在前面寫景的基礎上,轉而進入想象的世界。

  (2)意境相似這兩首詩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夜空明淨的世界,極空靈、美麗、優雅,帶有浪漫主義的全新色彩,真切、新美,了無陰翳,更能有力地鞭笞現實,引人向上。

  (3)音律和諧這兩首詩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

  五、小結

  兩篇詩歌都選自《星空》,《天上的街市》表現出對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靜夜》寫出對時代失望和對祖國、家鄉和親人思念的淡淡的哀傷。總的來說這兩首詩都表現出詩人對現實的失望、不滿和對前途感到渺茫,表達出詩人朦朧的理想和追求。

  篇二:課文郭沫若詩兩首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兩首詩。

  ② 瞭解這兩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③ 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① 有感情地朗讀。

  ② 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投影儀、錄音機、磁帶(提琴曲《梁祝》、鋼琴曲《星空》)

  學生:瞭解有關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有條件的查閱這兩首詩的創作背景。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裡,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我們跟隨著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詩人所追求的那份美麗,那份新奇。

  一、朗讀課文,先從整體上了解詩歌內容

  ① 教師範讀,提醒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並出示投影(朗讀節奏與重音),播放背景音樂:提琴曲《梁祝》部分,創設一種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課文錄音帶)

  ② 學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讀課文,並思考以下問題:

  a.全詩共四個小節,哪些是寫實的,哪些是寫想像的?

  b.請你概括出詩人所想像的內容及想像過程。

  ③ 全班討論以上兩個問題。

  因為這兩個問題都比較簡單,所以很快老師可以明確:

  a.第一節是寫實的,第二~四節是寫想像的。

  b.詩人想像了牛郎織女在天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想像過程(板書):

  街燈

  } →天上的美麗街市一街市上陳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二、探究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品味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①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學生小組討論,然後轉入全班討論。

  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麼不同?是透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b.詩人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這麼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c.詩中反覆出現的“定然”“定”有什麼作用?

  這個環節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所表達的主題。討論時老師可以透過提示幫助學生,如討論為什麼要對傳統的神話故事情節加以改動時,可讓學生想,神話中的牛郎織女被分隔天河兩岸不得相聚的悲劇是誰造成的?王母娘娘為什麼硬要拆散他們?王母娘娘象徵的是什麼?這樣就可以很自然地讓學生了解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三、結合小組代表的發言,教師可以明確:

  a.神話故事中牛郎織女被無情地分隔在天河兩岸,而在詩歌中,他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富足;“閒遊’’表現了牛郎織女生活的自在、舒適、幸福;“淺淺的”說明了牛郎織女可以自由地往來,已經不是神話傳說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見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於花,花是美好的象徵,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b.上世紀初,中國還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運動呼喚人們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運動結束後中國依然處於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沒有到來,許多人因此感到絕望無助,但是詩人沒有因此而放棄希望。他改寫了神話,想像牛郎織女在天上過著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他對理想的嚮往和執著的追求。

  c.詩中的“定然”、“定”表現的明明是想像的內容,卻用斷定的語氣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使讀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討論中也可以穿插介紹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後的時代背景,但是要簡略,不能涉及得過多過深。

  ①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詩歌,注意聲音不要太高,語氣舒緩,要帶出輕鬆神往之意。 瞭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

  ② 引導學生討論:可不可以刪去第一小節的街燈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為什麼?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讓學生明確這首詩運用了聯想與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節運用了聯想的手法,詩人看到“遠遠的街燈”,星星點點,時隱時現,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燈與明星聯絡起來。“遠遠的街燈明瞭,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這就是聯想,這種聯想既描繪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對現實的不滿,對光明的追求,把內容由人間轉到天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基礎。

  第二~四小節,詩人描繪天上街市的美麗,街市上陳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走的幸福,都是詩人想像出來的。這種想像,又是以在人間看到的街燈、明星為基礎的。人間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與追求,體現了詩作的浪漫主義風格。 以上內容,學生討論時可能說不全面,教師可以提示,要幫助學生明白產生聯想要有一定的基礎,要有可以產生聯想的那個相接點,而想像則是以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② 學生討論:舉例說說,這首詩的語言好在哪裡?

  學生可以從任意角度說,如:

  a.詩句押韻、和諧。例如第一小節的韻腳“星”、“燈”;

  b.用詞準確。例“珍奇”、“淺淺的”;

  c.語氣親切。例“我想”、“你看”;

  d.表達信心很堅定。例“定”、“定然”。不要對學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麼理論化,學生能結合詩歌把體會說出來就行了。

  四、學生自由背誦課文

  五、小結

  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用優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裡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

  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誦一遍這首詩,感受詩人的美好情懷吧。

  六、佈置作業

  ① 背誦這首詩,會默寫。

  ② 發揮想像,將這首詩改寫成散文,要注意具體情節的描寫。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靜夜》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與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遊仙境。今天,我們再面對月光淡淡的《靜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產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一、朗讀課文

  ① 教師範讀,可配背景音樂:鋼琴曲《星空》,並投影出示朗讀節奏、重音。

  學生邊聽邊注意老師朗讀的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節奏的強弱和語氣的輕鬆舒緩。

  ② 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然後再集體朗讀。

  二、探究學習

  ①討論,理解內容與寫法。

  a.這首詩哪部分寫實?哪部分想像?寫實與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麼特點?

  b.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麼內在聯絡?

  c.這首詩的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異同?

  d.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麼?

  ②透過討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

  a.詩的第一小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小節屬想像。無論寫實還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b.第二小節開頭的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叫咱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像已經像脫韁的野馬穿過茫茫海霧,想像著有“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留下串串珠淚??多麼奇瑰的想像。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c.兩首詩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寫景部分由“街燈”、“明星”的聯想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而《靜夜》則是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像的。

  d.第4小題屬於開放性題目,可重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如喜歡第一小節的詩句,可扣住寫景的細膩形象,像“籠罩”一詞,寫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朧而又神秘。“漏出了幾點疏星”的“漏”,寫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團團白雲,而白雲之間的空隙裡,有隱約可見的閃爍的幾顆星星。如喜歡第二小節的詩句“天河何處”,則可以抓住詩人跳動的思緒,由普通的鄉間夜景一下子把讀者的思緒帶到了廣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但緊接的“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飛的心緒往回收攏,模糊的海霧中有什麼?使人想到什麼?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歡後兩句的則又可以把思維轉換到想像的角度,為什麼流珠?喜極而泣?傷心落淚?抑或無窮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③指導學生練習,學習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

  a.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

  牽牛花開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這個練習很簡單,是學生學習聯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礎性練習,學生說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輕柔地、舒緩地、帶點神秘味的反覆朗讀最後兩句,再討論翻譯“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然後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詩的想像世界。可讓學生對鮫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選擇《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話加以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