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課堂實錄

《歸園田居》課堂實錄

《歸園田居》課堂實錄

  一、匯入:同學們還記得《桃花源記》的作者是誰嗎?陶淵明。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的什麼願望?生答:作者嚮往一個沒有戰爭,沒有壓迫的社會,人民能過上幸福安定的日子。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兩首田園詩,繼續瞭解這位文學家的思想。

  二、明確學習要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歸園田居》這首詩2到3遍。

  2.點名一生朗讀。正音。

  果然學生有讀錯的音

  強調穢(huì)長(Zhǎng)荷(hè)師板書

  聯想:哪首詩中也讀hè?

  提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師:是什麼意思?

  生:戴著

  師:這裡的是什麼意思?

  生:扛著

  3.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應該掌握什麼?學什麼?

  生:會讀,意思

  生:思想感情。

  師板書

  音、義、思想感情

  師:除了黑板上的應該掌握還有什麼應該特別注意?

  生:荒穢是雜草的意思。還有帶月。

  師:(有些不明白學生所指。)板書:帶月?

  生:不是這個帶,是戴著帽子的戴,譯的時候應該寫成那個“戴”。

  師:原來是這個意思,不過我想起現在我們也可以說“帶著月色回家”,這又是一種很浪漫的境界了,也是可以用這個帶的,可以說“帶著月色”或者“帶著月光”。預習的很細,還有嗎?

  學生搖頭。

  師:今天我們重點了解詩的思想感情。

  三、分思想感情。

  師:歸是什麼意思?

  生:回來

  師:從哪裡回來?

  學生遲疑

  生舉手:是從田裡幹完活回家。

  師:讓我們瞭解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跟附近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就近交流。

  師: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很自信舉手:“……”(拿過參考書讀)。

  師:合上書,能說出你記得的內容嗎?

  生很無奈,答不上。

  師:交流的目的就是讓你把書上的話變成自己的話,哪怕是一句也好。坐下。

  生2:陶淵明這時候是辭官回家了。

  師:對。說的好。所以這首詩其實是陶淵明從官場歸來。板書:官場。回到哪裡?

  田園。板書:田園

  那麼,具體官場給他什麼感受呢,為什麼回來呢?

  生:他不願意做官。

  師:為什麼不願做官呢?

  生:……

  師:聽老師介紹。陶淵明29歲時,作過江州祭酒。不久,辭官而歸。36歲時,做過荊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不久又辭官。後來又做過一些小官。最後一次是出任彭澤令,任職八十天。那是因為郡派督郵來巡視,縣吏告訴他“應束帶見之”也就是要著裝整齊,表示恭敬。陶淵明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小兒!”當天便辭官回家。所以我們可以說東晉時候官場是什麼樣的'呢?

  生:黑暗汙濁的。

  生:壓迫百姓的官場。

  師:壓迫百姓的官場?官場上就不是百姓了。可以說欺壓百姓的官,在官場上是以權壓人。

  板書

  官場田園

  汙濁世俗

  師:那麼田園生活帶給他的是什麼感覺呢?自己讀讀。

  未讀,生齊答:快樂的。

  師:怎麼知道的?

  生: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這裡詩人覺得自己的心願實現了,所以很自由,很快樂。

  生:他其實不喜歡在官場上的是是非非,願意過農村的生活,雖然很辛苦,但是也是平淡而快樂的。

  師:田園的生活辛苦嗎?那裡看出來?

  生:道狹草木長,草都很高了。說明活挺多。

  生: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出去都一天了。

  師:是啊。挺辛苦的。板書:辛苦、平淡快樂。

  所以我們可以說,陶淵明的心願是?

  生齊答:離開渾濁世俗的官場,回到寧靜的田園。

  師:補充一下。不被官場沾染,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我們前面學過的哪些文人也具有這種思想?

  生:周敦頤。齊背“出淤泥而不染,清漣而不妖。”

  生:還有劉錫。斯是陋室,惟吾德。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師:很好,陶淵明就是這樣一位淡泊名利的人,寧願遠離官場,也不為“五斗米折腰”。人們稱他是一個“隱士”。他的思想影響了很多人,劉錫、周敦頤以致蘇軾等文人在失落的時候,期望能像陶淵明一樣,擺脫官場是非,沉醉於山水田園之間。這是一種境界。

  下面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老師昨天佈置的以第一人稱改寫的練筆,看誰的陶淵明符合他淡泊名利的形象。

  學生小組交流,推薦朗讀

  生1:清晨,人們都睜開了雙眼,開始了耕種。

  他們把豆子都耕種在南山腳下。放眼望去,野草長得非常茂盛。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大自然像一幅美妙的風景畫。

  微風在我不經意間悄悄走過,不然這窗外的山怎會如此綠呢?這樣的美景使我頓時心曠神怡,田園生活真好!

  我與農人扛著鋤頭來到了山腳下,想要在這種些豆苗。瘋長的草兒使我無法耕種,只得先將雜草除掉。不一會,我的額頭上溢位了汗水,但我心裡很高興,也許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直到天黑了,我才頂著月亮扛著鋤頭回家。在歸來的路上,兩旁的小草長的很茂密,行走不便。草上的露珠像調皮的娃娃,跳到我的衣服上,將我的衣服打溼了。衣服溼了不要緊,只要我能夠天天這樣,過著自由的日子,那我就會十分滿足。累點又算什麼?至少我離開了那陰暗、紛紛擾擾的官場,過起了我夢寐以求的田園生活。就算每天這樣辛苦我也很開心!

  師:有什麼感受?

  生:挺美的,那裡的月色挺美。

  生:用了比喻的手法。

  眾生:擬人!

  師:是春天的景色嗎?道狹草木長?

  生:秋天的吧?

  師:至少詩中景色不是春天。有點象夏天,或者秋天。應該遵循自然規律,不能想當然的以為是春天。

  生2:南山的山腳下種下一些豆子,草長的非常茂盛。風一吹,彷彿進入綠色的海洋。豆苗卻少的可憐。早晨起來,我來到田裡清除野草,天空藍的彷彿透明,白雲絲絲縷縷,太陽將雲層照耀出燦爛光芒。鳥兒在枝頭歌唱。我的心情也如這景象一樣快樂。晚上,月亮向大地灑下一片銀光,我扛著鋤頭回來。雖然我不善於種田,但我還是早出晚歸,不辭辛苦的勞動。道路很狹小,草木叢生,在回家的路上,露水沾溼了我的衣裳,然而我毫不在意,只要不違背自己的心願就好了。這才是真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會有樂趣。我不會在汙濁的現實生活中失去自我。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師:很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很像陶淵明的口吻。

  四、拓展閱讀

  看另一首陶淵明的詩《飲酒》,這也是陶淵明辭官回家後寫的一首詩。

  師:先自讀2-3遍明白大意。

  生讀。

  師: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感情?

  生:辭官回家,隱居自由自在的生活。

  師: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看出,很悠閒。

  師:欲辨已忘言什麼意思?

  生:想要說去不知道說什麼。

  師:那你替他說幾句吧。寫在紙上。

  學生寫作。

  五、總結

  學生總結今天學習了什麼。

  課堂反思:

  不滿的地方:《飲酒》的詩意學生掌握的不是很透徹,影響了寫作;對學生的寫作評還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優點沒有完全說到,沒能很好的鼓勵這批發言、寫作的學生。小組合作開展也許能更有效一些。

  比較滿意的是:學生思維比較積極,對出現的問題都能及時發現。

  未解決的問題:為什麼是長Zhǎng不是cháng?現在還沒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