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潮> 古言《觀潮》說課稿

古言《觀潮》說課稿

古言《觀潮》說課稿

  引言:南宋文人周密觀錢塘大潮後寫下的著名文章《觀潮》,《觀潮》這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以下小編整理的《觀潮》的講課稿,希望可以對你們有幫助。

  一、 說教材。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透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使學生透過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為了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並透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農村中年級學生的特點:知識內容廣泛了,很多事情都處於好奇,似懂非懂,開始有獨立性,自尊心逐漸增強,思想從單純走向複雜,開始有自己意向。根據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我認為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應該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 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絡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地3、4自然段。

  4、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要突出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這個重點,突破體會課文中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這個難點。

  二、 說教法。

  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朗讀法進行教學。

  三、 說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是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我將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法進行學習。

  四、 說教學過程。

  根據我對農村學生的瞭解,我認為本課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體講了什麼,引導學習生字,並且學習第3、4自然段。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透過聯絡上下文讀懂重點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受到美的薰陶,同時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由於時間關係,我著重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 質疑匯入,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我就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潮嗎?因為我們這裡遠離大海,可能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所以我就以課件的方式播放錢塘江大潮的畫面,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教師解說:我們剛才看到的就是錢塘江大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想知道為什麼嗎?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找出答案。

  板書:觀潮 (齊讀課題)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問、矛盾的心理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是啟發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有效途徑,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前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預習的基本內容是這樣的:1、大聲朗讀課文,邊讀課文邊畫出本課的生字,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2、遇到不認識或不懂的詞語, 透過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還不能解決的做個記號請教老師或同學。3、思考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過渡語:昨天老師已經佈置預習了,預習得怎麼樣?老師來檢查檢查。

  1、採用多媒體的形式出現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學生讀一讀,當讀到“罩”時教師強調翹舌音讀到位,讀到“鼎、崩”時強調後鼻音讀到位。接著,讓學生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說說那個生字記起來有困難,如“鼎”字,筆畫複雜,字不常見,我用字理來講,“鼎”是古代煮東西的鍋,上部裝東西的部分演變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變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來講的話學生很難理解。

  3、讓學生透過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進行鞏固生字詞。這樣,多種形式的讀,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師真高興!接著讓老師看看你們更棒的表現,好嗎?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因為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

  2、學生模仿老師朗讀的方法進行朗讀,要求讀出正確的節奏、停頓和速度。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聽,然後評一評同學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裡,不足在哪裡?

  在這評價的過程中,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為了評價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