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關於團結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團結的心得體會

關於團結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團結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團結的心得體會1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大國家,在這個大家庭裡,56個民族團結一心,互幫互助,誰也離不開誰。正所謂“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不一樣的民族雖然有著不一樣的語言、不一樣的生活環境、不一樣的宗教信仰,但卻有著同一個信念:維護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昌盛成為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著內在的聯絡。民族團結的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周恩來總理說過:“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老舍先生也曾說過“大家語言不一樣,心但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無數的名人曾被民族的團結所感動,無數的名人曾被民族團結的力量所震撼!

  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程序中,中華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構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密切關係。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這天,56個民族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這一關係,團結一致,構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程序。

  一個祖國的建設不可能只靠一個人,要靠全國人民的智慧和雙手來建造,“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嗎?連三個臭皮匠的智慧都能夠頂一個諸葛亮的智慧,就別說民族團結的力量有多大了?我國的經濟正在飛速發展,我們少年兒童在建設祖國和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的潛力也增強了。每一個時代,都有自我的精神象徵,每個人都在悄悄的為民族團結貢獻出自我的微薄之力,在每個人的心中都默默的放飛著一隻和平鴿,全國人民友好團結是每個個人心中最渴望的事。只有民族之間團結一心,祖國的明天才會更加完美;只要民族團結一心,祖國昨日的悲慘現象才不會發生;只要民族團結一心,祖國才會走向國際社會,走向真正的輝煌!56個民族用不一樣的語言,說著一樣的話:中華民族團結一心,互幫互助,永遠向前。

  團結的心得體會2

  在這春意盎然的4月,我們新疆大學各族師生迎來了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我們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位於祖國邊陲的新疆又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地域最大、地處邊疆的自治區。新疆不僅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寶地,而且又享有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盛譽。同時,新疆不僅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又是祖國邊防,擔負著鞏固邊防、守衛邊疆、維護祖國統一的歷史使命。因此,新疆的13個民族必須團結在一起,搞好民族團結,集中力量狠抓經濟建設。在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活動中,作為建設新疆、開發新疆的一份子,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下是我在本次學習中的點滴感受:

  要充分認識到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充分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進一步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的有力抓手,著重解決好渡河的“橋”與“船”的問題,為加強民族團結搭建一個平臺、找到一個載體;充分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必然要求,要讓各族幹部群眾透過

  手拉手、心連心、交朋友,消除隔閡、加深瞭解、增進感情,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充分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推進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要透過一對一結對子,千方百計幫助群眾擺脫貧困,讓群眾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更加堅定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充分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轉變幹部作風的現實需要,要推動各級幹部走出機關大院、走進田間地頭、深入牧場帳篷,與各族群眾融為一體、打成一片,養成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

  要把貫徹落實總目標的這一重要舉措堅決落到實處。要始終堅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做,要堅定不移地長期堅持下去,實現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要認準民族團結這個根本,在任何時候都決不動搖;多做有利於民族團結的事情,堅決反對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團結的言行,各級領導幹部要在思想感情上更加貼近各族群眾,常去基層一線走一走,常到群眾家裡坐一坐,常同各族群眾聊一聊,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多瞭解群眾的期盼,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要透過開展結對子等各項活動,讓民族團結的種子植入各族幹部群眾的心田,生根、開花、結果,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做到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隨著“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我們就能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天山南北,為新疆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提供堅實基礎和不竭動力。

  團結的心得體會3

  經常幫助別人的人是快樂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幫助他人,實際上也是在幫我們自己,當我們把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搬開時,或許正好給自己鋪平了道路。兄弟倆都為手中的行李箱苦累,但哥哥把兩人的行李一起挑之後,反而覺得輕鬆了。他在幫助弟弟的同時,也解脫了自己。因此,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我們不妨伸出援手,微笑著對他說:"請讓我來幫你!"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玫瑰,手留餘香。”生活中常是這樣,對人多一份理解、寬容、支援和幫助,其實也是善待和幫助自己。在當今這樣一個合作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助的關係。只有我們先去善待別人,善意地幫助別人,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使自己所做的事情獲得成功,從而獲得雙倍的理解與快樂。同志們,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請你記住一句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當你給予的時候,不要索求回報,否則就變成一場交易了。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被幫助的事情總被人掛在嘴邊,那就儘量不要炫耀自己幫助別人的事。不要讓被你幫助的人感覺欠你一輩子人情債!

  我們當有同事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協調溝通,解決問題,不要坐視不管,更不要看熱鬧甚至背後還說三道四。受幫助的人會感激的,甚至會感激你一生。當你有事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會義無反顧地幫你。我覺得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的有處於尷尬和困境的時候,想想自己,在想想別人就都能理解了。

  給大家講個“石頭做湯”的故事;

  一次戰爭過後,有三個士兵從前線回來。他們來到一個村莊,想留下來,卻發現村民們都在哀嘆戰爭使他們缺衣少食,難以度日。三個士兵商量了一會,其中一個士兵說;“我們有一個生存的訣竅,想讓大家分享,那就是用石頭做湯”村民們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們就點起了一堆火,架起了一口鍋,士兵們往鍋裡放了三塊光溜溜的石頭,一個士兵說:“一會就能煮成美味的湯”另一個士兵說,“不過要是放上點鹽,再來點芹菜,它的味道就更鮮美了”一聽這話,一位村婦說,“太巧了,我正好想起來什麼地方還剩下一點鹽呢”於是村民們一個個都想起了什麼東西,不一會,蘿蔔,牛肉,乳酪紛紛添到了鍋裡。實在是什麼都拿不出來的村民,就主動去拾柴,或者去挑水,或者負責熬湯,在大家的努力下,湯終於熬好了。在準備做下來喝湯的時候,有人還拿來了一桶酒。村民們歡聚在一起,喝著美味的湯,忘記了戰爭帶來的苦難。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願意與他人分享,只是我們可能像故事中的村民一樣,擔心沒有什麼像樣的東西能夠拿出來,奉獻給他人,“石頭做湯”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積極參與合作,就可以取長補短,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東西,在眾人的奉獻和分享下,也會發揮出讓我們為之驚奇的作用。

  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表明.在現實中的城管是一個接觸人群最廣的職業,但是,隨著時代快速發展城市建設已完成了全面轉型,從當初的城市市容的表面管理發展成深入全面細節化的嚴抓細扣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大多數的城管人

  員無法在一時之間不可能隨著時代變化隨之轉變,這就要在日後的工作中開展以人帶人互幫互助的辦法來逐步完善城管人員的工作轉變。

  同志們,我們想一下,如果在一個團隊裡,人人都那麼自私,為自己各行其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感覺很痛苦,如果我們大家密切配合,相互團結協作,我們就會很快樂,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擁有戰鬥力的堅強集體,無往而不勝。

  團結的心得體會4

  燦爛明媚的陽光,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一眨眼,我們就迎來了嚴酷的軍訓。依依不捨地告別了父母,踏上了軍訓的路程。終於踏入這個夢寐以求的基地,巍巍紅樓,莘莘學子,心中感慨萬千。我很期待。伴隨著洪亮嚴厲的哨聲,邁著歡快的而有力的步伐,開始我們的軍訓生活。

  軍訓對我們來說必然是充滿著艱難、勞累和痛苦的。但正所謂“流血流乾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即使我們以疲憊不堪,即使我們的腿到站下一秒就要彎了,即使飢餓得感覺正在一點一點吞蝕著我們的意志,我們也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因為這是軍營,有鐵一般的紀律。我們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認真完成交給我們的任務,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國家所需要的棟樑之才……在這五天之內,點點滴滴都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我們彷彿已經離不開這樣的生活了。

  雖然許多道理,我早已懂得,但是在這短短的四天軍訓裡,我發現,那些我曾經以為耳熟能詳的道理,原來有了真正的意義,有了真正的詮釋,直到今天,我才赫然覺得,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它們的真諦——一個人,你可以是矮小的,你可以是瘦弱的,但你絕對不能沒有精神!一個集體,你可以不是最優秀的,你可以不是學習最好的,但是你絕對不能失去團結的力量!在一個部隊裡,在一個班級裡,你代表的不僅僅是你個人,你的言行舉止還代表了整個集體!人不僅要向前看,有時還應該向後看一下,看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不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因為這個世界不只是你一個人……就要告別這曾經灑下過我們的淚與汗的地方了。而當車子駛出營門時,我們依舊戀戀不捨的望著那曾經帶給我們苦澀而美好的軍訓生活的地方,教官們昔日嚴肅而此刻和藹可親的臉變得越來越模糊,當我再也望不見那一抹綠色,淚水頓時奪眶而出。而在淚眼朦朧中,五天來所經歷的酸甜苦辣竟不可自已地在眼前閃現……

  “一連一連,奮勇爭先。拼搏進取,力爭第一”這句口號在我耳邊久久迴盪。

  團結的心得體會5

  團結就是力量,相互協作構建和諧團隊,發揮團隊精神,共謀發展大業。是充分展示天安企業為了共同利益這一核心價值觀的需要,更是體現我們忠誠拼搏、艱苦創業企業精神的一個基礎和保障。團結是我們做好工作,開拓進取的基本要求,一團散沙,各自為政難成大業,與我們天安的發展大計背道而馳。

  拉幫結派,相互拆臺的做法更是徒增內耗,勢必會將企業的良好發展態勢消耗殆荊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拋棄到荒漠裡不可能生存一樣。”叔本華也曾說過:“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賓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這充分說明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求“以和為貴”的文明古國,我們悠久文明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儒家文化,古語有云:民齊者強,二人合力,其力斷金,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團結進步的歷史。

  不容諱言,從古到今,合久必分的鬥爭史也反映出利益之爭而造成的相互爭鬥,內戰不斷。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有人說我們中國人一個人是條龍,一群人是條蟲。說我們最擅長“窩裡鬥”。當然這都是別有用心的人的肆意詆譭,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這個民族在精誠團結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在做人做事上都要自覺地克服這些民族劣根性,改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和偏見。我想我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奪取四川汶川、青海玉樹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等事例已經充分證明我們這個民族在遇到重大事件時是空前團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