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智慧課堂班心得體會範文

智慧課堂班心得體會

智慧課堂班心得體會範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智慧課堂班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智慧課堂班心得體會1

  任教九年來,經歷的培訓不少,可這次縣初中歷史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訓已過半,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因為每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教師,每一天都能看到不同型別的亮點展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在這裡,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學習,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是擴充套件自己的舒展空間,突破自己:此次培訓中我發現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專業技術知識不足,上哪個年級看哪個年級的教材,現學現賣,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要充實:主要指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講來源,講用處,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同時教學過程中做到三個"延伸"。一是由傳授知識向傳導方法"延伸"。二是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延伸"。三是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慧"延伸"。

  透過培訓,我進一步確定了自己的方向,並且有了日後工作的指南:

  1、作為一名教師,我要向馬玉梅老師學習,要讓教育具有“親和力”。我們有責任找到一種方法,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並以一種積極的方式生活。讓他們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每一位學生,以微笑面對學生,努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2、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博覽群書,不斷進取,善於總結反思。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用心上好每一節課。

  透過這次培訓,我學會了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審閱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我會時時警醒自己的素質和修養。今後的工作中,我定會更加努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書寫出燦爛美好的未來。

  智慧課堂班心得體會2

  在人們印象中低年級的語文教學無非是識字、寫字,而閱讀方法的指導那是中高年級老師的任務,與低年級的老師似乎沒什麼關係。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低年級的孩子如果只會識字、寫字,那麼在考試中一定會一敗塗地的。分析一下低年級孩子的語文試卷,你不難發現,識字、寫字固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但,讀和寫也非常重要,孩子們不僅僅要會寫一些字、詞、句,還要會簡單的閱讀,瞭解短文的意思,完成相關的練習。如果說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是閱讀,那麼閱讀教學就應該滲透在各個年齡階段,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也同樣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滲透。那麼如何在低年級教學中進行閱讀方法的的引領與滲透呢?

  一、重視課前預習,給予閱讀方法

  低年級孩子剛剛進入閱讀課的學習,他們對於閱讀方法可以說是毫不知情的。所以,在教學第一篇課文時,我就給予了孩子們六個字:讀、標、圈、劃、描、查。讀,就是引導孩子拿到一篇課文後至少讀五遍。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所以讀是學習一篇課文的前提。標,給課文標上自然段。這是閱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為課文分段的必要前提。圈,圈出課文中的一類字,二類字。使學生明確課文中自己所要學習的生字。劃,劃出生字所能組成的詞語。劃詞語也是幫助孩子豐富詞彙,識記詞語的一種好方法。描,描紅所要學習的生字。讓孩子看懂生字的筆順後描紅,這樣孩子能更好的掌握生字的筆順,為生字的書寫做好一定的準備。查,結合課文內容,查查自己有疑惑的東西,或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這樣既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也能讓孩子在查閱資料中逐步學到很多課本中沒有的知識。六個字,就是課前預習的六個要點。第一篇課文的學習,給予孩子們六個閱讀小方法,使孩子們知道每拿到一篇課文,就要僅僅圍繞這六個字,去預習課文。在這六個字的引領下,逐步滲透了簡單的課前預習方法,為以後的閱讀指導做好了鋪墊。

  二、總結提煉規律,學會有效閱讀

  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源於成功的學習實踐。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回顧學習過程,幫助他們從成功的學習中總結出有效閱讀的規律,以便今後自覺運用這些規律去閱讀更多的內容。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我們經常要讓孩子們理解詞語,而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很多。看圖理解,聯絡上下文,換一個詞語,結合以往所學------等等都是引導孩子理解詞語的好方法。那麼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就不能僅僅使用這些方法,而是在使用後,要歸納,要總結。在總結中逐步滲透閱讀的方法。記得在教學《東方明珠》一課時,理解“美麗”、“非常”兩個詞語時,我讓學生讀了相關的句子後,引導他們分別換一個詞語來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意思相近的詞語,也就很好得理解了這兩個詞語。在孩子們理解詞語後,我及時的總結:用找近義詞的方法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方法。在我的總結引導下,孩子們就會慢慢明白理解詞語時可以找相近的詞語,使孩子習得了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在教學《誰的本領大》中,理解“得意”一詞時,我引導孩子們想想:自己什麼時候最得意?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說了很多得意的情景,這時理解“得意”一詞,就水到渠成了,此時,我總結:“是呀,結合我們的生活情景,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方法。”在教學《蘑菇該獎給誰》一文時,我出示了課文中的有關詞語:“參加”、“蘑菇”、“練習”。讓孩子們讀一讀,隨後問道,你是怎麼知道這些詞語的。有的孩子說:“我是在電視中看到的。”有的孩子說:“我是在書中看到的。”有的孩子說:“是爸爸、媽媽告訴我的。”聽了孩子的話,我及時總結到:“看電視,看書,聽故事,都是識字的好方法。”這樣的總結語,能使孩子們明白識字有很多途徑,也能使孩子們更好的去主動識字。因此,真正有效的閱讀,就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規律讓學生找、方法讓學生悟。我們老師負責總結提煉有效方法,有效規律,使有效閱讀的方法成為學生主動獲得的一種寶貴財富,一種完美引領。

  三、提供遷移機會,運用閱讀方法

  任何一種學習方法的掌握,孩子並非能做到一教就會、一點就悟;掌握有效閱讀方法,形成學習能力,也需要有一個逐步領悟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學習方法的基礎上,還要給他們創造學習遷移的機會,引導他們將已經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於類似的學習情境中,進而領悟到閱讀方法的真諦。

  1、圈圈畫畫法。

  圈圈畫畫是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古人讀書講究“不動筆墨不讀書”。說的就是圈圈畫畫,摘摘抄抄這種閱讀的方法。在我們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但是我們低年級的小孩子把握不好該圈什麼,畫什麼。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引領孩子們去尋找,去發現。《看菊花》第二自然段是一小篇很好的閱讀教材,教學中,我引導孩子們用多種形式朗讀這一自然段後,想想: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麼?用筆劃出相關句子。孩子們在多形式朗讀後,很快找到了相關的句子:公園裡的菊花好看極了。“那菊花到底好看在哪?”讓孩子們結合圖片接著回答。“顏色好看”“菊花很多”“那菊花有些什麼顏色?那些詞語寫出菊花的多?”讓孩子們繼續圈出有關的詞語。孩子們很輕鬆的都能找到。“菊花是什麼時候開放的?從哪個詞語中讀出來的?”大部分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深秋”。在引導中,孩子們圈圈,畫畫,學的很輕鬆,很自然。閱讀方法在不知不覺中滲透於教學中了。

  2、半扶半放法。

  半扶半放,從字面不難理解,就是先扶著孩子學,再放手讓孩子獨立學。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也會經常使用這種方法的。這樣的閱讀方法既能使孩子有話說,又不會扯得太遠。《會走路的樹》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小鳥跟著小樹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教學時,我先出示圖片和句子“小鳥跟著小樹來到草地上,看到------”,“小鳥跟著小樹來到果園裡,看到------”,“小鳥------,看到------”。這樣半扶半放的閱讀方法,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口語能力也獲得的很大的提升。在理解感悟文字時也就輕鬆到位了。

  3、情景想象法

  為了拓展語文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也為了更好的理解文字,感悟文字中人物的內心,理解人物的所思,所想,我們在教學中就需要充分調動孩子的想象和聯想,讓孩子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形象和景象,再現逼真的情景,從而進入文字的意境,體會文字中人物的內心。《會“跑”的黑板》一文中的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以至於在散步時誤將馬車車廂的後壁當成了黑板,跟著黑板走起來,直到自己跟不上了,才發現那不是一塊黑板,而是一輛馬車車廂的後壁。在教學安培聚精會神的演算,情不自禁跟著馬車走的這一自然段時,我不僅抓住文字中對安培的直接描寫的句子,還藉助課文插圖創設情境,引導孩子發揮想象:“馬路邊散步的漂亮小組,悄悄地對身邊的女伴說------”、“戴禮帽的紳士看見了,心想------”、“馬路上的乘客發現了,自言自語地說------”這樣的想象,使語言表達得到充分的空間拓展,也積極調動、聯絡了孩子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透過仔細揣摩進一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對“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是一次走進角色內心世界的真切體驗。

  智慧課堂班心得體會3

  對於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幾年,我校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而且進行的有聲有色。讀完周仁康老師的《走向智慧的校本課程開發》開發的意義與目的認識更加深刻了。這本書,對校本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有三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特色形成。其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終極目標。下面針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這一點談談自己淺薄的認識。

  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活動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發展,從而使每個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和創造性。校本課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具體體現在課程的設定及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的多樣性、課程內容的可選擇性和豐富性。

  1、以人為本。傳統的課程強調學科知識,忽略了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真實體驗。校本課程的開發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學習經驗,課程實施中強調學生髮展的主體性、主動性。關注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差異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與眾不同的主體,滿足每一個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

  2、給學生留下空間。個性的發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學生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有課程決策的權利。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過程。課程內容和結構都在師生互動中完成。尊重學生的興趣與經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了一個空間。

  3、差異性教育:國家課程強調人才規格的整齊劃一,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校本課程開發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個性張揚的現實條件。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對自己要學的內容作系統安排,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形成具有獨特性的個別化課程。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與指導者,要研究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的可能性,注重個別指導,儘可能滿足學生不同的需要,從學生經驗出發,提供差異性課程,作到因材施教。

  4、課程以學生為中心。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生的的需要出發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存在的。學生實際需要什麼,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課程的開發主體之一就是學生自己,更能夠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