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我的一畝三分地經典散文

我的一畝三分地經典散文

我的一畝三分地經典散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問題。你知道寫散文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一畝三分地經典散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一畝三分地經典散文 篇1

  離開那片土地,不算太遠,也不算太久,可是,我已經開始忘記許多故事。

  時常,總想寫一寫,想一想,努力拼湊著點點記憶的碎片,任手指一遍遍觸控著心底最柔軟的鄉愁。因為我是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孩子,所以,一生都在戀著那黃土的味道。

  婆婆今年離開了村子,家裡的地無人照管。

  我說:咱種了吧,省得租給別人。夫先是不同意,因為在縣城和村子裡來回跑,加上還要上班照顧孩子,中間總怕有些力不從心。偏我就是一個固執的人,一旦成立了某種想法便難輕易更改。最終,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卻還是堅決地接下了這個夢。

  是啊,這也或許可以說成是一個夢,用文藝一點的方式來渲染現實的艱辛,也不失為一種苦中作樂了。一直懷揣著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夢,一直想把兒時在父輩的辛勞中刻下的酸澀演繹成一種陶淵明式的田園情趣。

  如今,大片的土地歸了我所有,任我設想,任我栽種希望,心情,有些小小的激動。

  清明剛過,村裡的親戚就打來電話,告訴我們該是準備春播了。他幫著聯絡好了旋耕機,讓我們瞅個星期天回去先把地耕了。我是帶著滿心的迷茫跟隨他回去的,儘管兒時的印象中還殘留著一些與此有關的章節,卻早已模糊不堪。還好,現在的農業發達得很快,基本全是機械化,那個旋耕機來來回回幾下就把一大片的地給弄了個平整,我們也沒費多少的力氣。然後我們又去找了村裡那個親戚,實際是想和他諮詢下一步該做什麼。

  那位親戚給我們一步步交代著,我腦子裡開始把整個春播的程式明朗了起來。因為不在村裡,故而也不知道賣化肥的幾時會去,即便買了,也不能放在自家院子。偌大一個院子自從公公去世,便沒了當初的熱鬧,加上婆婆今年也住到了城裡,曾經牽掛的家,便像一座空城般寂寞地立在歲月裡。

  我說:化肥,薄膜你就看著幫買吧,我們也不懂用什麼肥,用多少,買了以後就放在你家院子,我們用時過去拉。親戚滿口應了下來。我知道這除了平時我惦記著他的父母,把關係處到了一定的份兒上,還有就是農村人的那份淳樸與熱情。這一項工作安排好以後,就等著這位親戚打電話通知我們澆地了。

  澆地,可能是種玉米最繁瑣也是最累人的活兒了。夫家的村子算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地方,那裡的人靠種菜和種玉米發家致富,基本每塊地的地頭或是附近都打了一口小井,這樣方便灌溉,而那井當然有專人負責,誰要澆地得先和人家打好招呼排好隊,任何事情無論大小輕重,無規矩不成方圓,有個制約總是好的。

  想想當初,為了這個地的事也是想了許多,種菜的話,澆地次數那就無法計算了,像我們這類在城市與鄉村間周旋的人斷然是無法周全,更何況即便有時間,那也不是隨便就能種好的,要付出相當的辛苦,也要加倍呵護。我自以為是地認為我們這樣不入流的農民只能種玉米,但這一切也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種玉米一年之中也要澆上好幾次,春播前的一次灌溉尚可,到了夏天,頂著毒辣辣的太陽在密密麻麻的玉米苗裡徘徊,那份辛苦不言而喻。如果老天爺憐惜,風調雨順了,自是能少澆一次,倒是省了錢也省不少力。因為每澆一塊地至少得整整一天時間。這還不說播種、鋤草,再加上秋收,脫粒等等環節,哪一項都需要付出。

  過了兩天,親戚打來電話,他說已經排好了隊,星期日的時候我們可以回去澆地了。星期六晚上我們一家三口便簡單收拾了一下匆匆趕回了村子。北方的春天,四月依然泛著一陣陣的清冷,屋子裡也是涼意陣陣,一進門我便忙著取了柴禾準備生火曖家,還要收拾打掃一下。一切就緒後已是夜裡十點多,不敢再浪費時間,敢緊上床入睡,因為第二天早上要很早起來準備去澆地,本來是瞅著星期日這個休息天的,故而想在一天內把工作做完。

  可是,天公並不作美,它彷彿故意要給我們一個下馬威,早起時便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鋪天蓋地的黃沙飛舞,天空上一朵朵灰暗的雲也顯得猙獰萬分。此時,感覺到的是陰森與恐怖,感覺不到的半點田園閒情的愜意。

  我緊緊抱著雙臂,感覺一踏出那個院子就走進了水深火熱般的煎熬,恨不得把整個人都蜷縮排衣服裡,我知道自己生起了退縮的心。

  我說:用我去嗎?

  他說:不用了,外面太冷了,你在家好好照看“可可”就行了。“可可”,是女兒的名字。

  我問:那你一個人能行嗎?能鋪開那些水管子嗎?(澆地的時候,在水井處必須要接一些水管延伸到地裡,如果水井離地遠的話,要接很長一段的管子,一個介面一個介面必須要好好吻合,這個準備工作一般也得一個小時左右)

  他穿了棉襖,然後慢慢說:能。

  就這樣,我生起的退縮被他的這番話輕易賦予了一個合理的理由,於是,又鑽回被窩想要曖曖睡上一會兒。可一想到在這狂風肆虐的寒冷裡他一個人作戰,便輾轉反側,躺那裡也不踏實。索性起床,給女兒做了飯,又給他拿了點麵包和水一類的就要去地裡。還沒等我走,那親戚就跑了回來,說他擔心風大我們會鋪不開管子,所以跑到地裡幫忙。正好,看到夫一個人在折騰,狂風一次次將水管捲了起來,手還冷得伸不開,他是顧了這裡顧不了那裡,不是親戚幫忙,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辦。那位親戚還笑著說村子裡有一對夫妻也出去澆地了,但因為天氣太冷風太大,最後收拾了東西跑回家去了。我只能無限感慨地咒罵一通老天爺。然後問他:現在,開始澆了嗎?親戚說已經開始,一切正常了,就是天氣太冷。

  心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了,急著要去地裡,怕他一個人忙不過來。於是,把女兒反鎖在家我便走了。寒風,像針一樣紮在臉上,不時還嗆得人出不上氣來,看著滿天的烏雲,心一陣陣地惱怒。好不容易到了地裡,他正一個人忙活著。我問他冷不,他說還好,反正忙著。可我站在那裡不停地發抖,雖然走時穿了婆婆放在家裡的棉襖,還是抵擋不了老天爺這一臉的兇相。

  他說:你到車裡去吧。我說我給你拿了飯,你去車裡吃吧,我看會兒水。此時的他已然忘記了飢餓,說算了,不吃了。

  我以為的澆地就是把管子放在地裡讓水自由自在去流吧,直到流滿一塊地。可夫還算是比我能幹些,往年在父母的影響下略懂一二,他在地裡壘起了很多的小渠,把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來澆,這樣既省水又省時,倒是有模有樣,感覺有點專業的味道。

  我看了會兒水,他又去別處修築了幾個小水渠,等到開始順溜,他一個人可以照應過來的時候,我便起身回家,準備做午飯。

  一進門,也顧不上歇息,忙活著做好飯,匆忙吃了幾口,又把女兒鎖在了家裡,提著飯開始再次出發。下午,老天爺的脾氣雖然緩和了一下,但還是狂風大作。那時我就想如果是在城裡,我一定是躲在家裡打死也不出去,可現在,就算冷得瑟瑟發抖也得堅持著,撐著。鞋子不時陷在了泥濘中,要麼是風沙眯了眼,整個人髒兮兮的,滿嘴都灌進了黃土。

  鄉村、田野在此刻還哪有半點詩情畫意,全是令人生厭的天氣,還有艱苦。

  不過,看著水管中嘩啦啦的流水自顧自奏著悅耳的樂聲,喜滋滋地在田野裡那麼歡欣的樣子,我倒也感覺到了心頭漾起了一絲興奮。忙裡偷閒拍下了許多的照片,還給流水拍了一小段影片,然後再回頭翻閱看看,又或是與夫逗趣幾句,感覺這天氣也沒那麼可惡了。

  不覺,天黑了。井邊的水滴都結了冰,母親打來電話詢問,說一定是凍壞了吧?我直說沒事沒事,但手裡已經凍得有些伸不開。說了幾句就告訴母親我還在忙著,就急急掛了電話。就這樣,忙活完已是夜裡七點多,等回到村裡,他要給管井的人送鑰匙,可我有些等不及了,擔心家裡的女兒,便下車自己先跑著回了家,一推門,她笑眯眯地在看電視,我的心便放了下來。顧不得換下滿身是土的衣服,先忙活著做了飯,吃完,我們還得趕回城裡,因為第二天上學的上班的都得繼續。

  回到自己的家,疲憊不堪,洗了澡便倒床上睡覺,渾身疼痛難言。

  生活的節奏變得好快,好快。夫說今年都沒時間領女兒去放一次風箏,眼看著夏天就來了,放風箏的最好時光也過去了。我笑笑,然後對他說:帶她回農村體驗生活,接近大自然不也是一種快樂嗎?

  一個星期,眨眼間就過了。又到星期日,那片澆完的地也幹了,該是要灑肥,然後再進行一次旋耕,把土翻下去,接著就可以播種了。

  站在地頭,我手足無措,不知要從何下手。他問我:灑過肥嗎?我說沒有,又反問他灑過嗎?他說他也沒有。我大笑起來,笑他這個二流農民帶著我這個不入流的農民,居然還要種這麼多的地。最後,還是他端起一盆肥就大步走進了地裡,說:這還有什麼,灑唄。看著他那樣子,我小心翼翼也拿起一把灑了出去,結果越灑越痛快,越灑越有感覺,不一會兒,半塊地就灑滿了化肥。

  我說:這灑的不是化肥,是人民幣啊!可又何曾不是希望?在春天,播灑下這一粒粒的希望,只等秋天的號角一吹響,便讓豐收綻滿了大地。可是秋天,那掛滿枝頭的沉甸甸總是要用數以萬計的艱辛換來。

  從起始到結尾,每一個步驟都浸滿了汗水與辛勞。種地,並不是簡單的播種到秋收,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唯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中,很多的路,只有一步步走著,才能真切感受到其荊棘。雖然現在農業現代化相當發達,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農民,但很多細微處的地方還是要親力親為。譬如在播種的時候,還需要在地頭兩端跟著機器裁斷地膜,然後壓土,蓋好。這看似並不繁重的勞動,卻讓我腰疼了好幾天。

  回來聽婆婆說,在玉米苗兒尚未出來之前,最好不要下雨,我問多久才可以長出苗來?婆婆說二十天內不下雨最好,要不然雨把泥皮摔到薄膜上,蓋住了嫩苗,上得時候就辛苦了,還得去地裡一點點把土層攤開。再有,蓋地膜播種的時候也一定要檢查好有沒有蓋好的地方,再加點土,不然會漏氣,不保溫,或是把下面的土層風乾,種子不容易發芽。還有夏天澆地時候的細節、鋤草的細節等等,我不得不感慨種地原來也是技術活兒,土地也需要百倍的呵護。

  每次回城裡時,已是華燈初上,女兒躺在那裡睏意難消,便睡著了。看著她的樣子,我的心難免會湧出一絲酸澀來。可,這路既然選擇要走,又怎麼可以回頭呢?

  前幾天回去種另一塊的時候,為了等播種機,中午飯也沒顧上吃,黃昏時分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裡時,心裡不免有點悵然。想想這才剛剛開始,待到秋收還有整整一個季節的距離,這一季,要把一顆幼小種子長成肥碩的希望,是何其艱鉅啊?我不得不承認當時心裡確實有些犯愁。

  夫和我的嘴上都起了兩個水泡,村裡的人看到就笑,說看樣子也是沒受過苦的人,才澆了兩天地就把嘴起了那麼多泡。我們笑笑,不語。每次在地裡幹活的時候彼此看著笨拙的樣子也好笑得不行,但我偏就認為一個能在城裡打拼的人,怎麼就種不好這一畝三分地?一年不行,兩年,我也許就會成長成一個出色的農民。不會,並不是我笨,只是缺少了實踐的機會。

  農活,苦,也累,還髒。可是,能把人生的每一個角色都演繹得出色了,何曾不是一種成功?

  每一場夢的實現,必將要跋山涉水,千辛萬苦,不是嗎?這夢,無論樸素也好,華麗也罷,終究是需要付出,才能企及。這一生,走走這路,嚐嚐那味,未曾不是一種快樂。

  每次回去,母親就會不時打過電話,說她做好了飯等我過去,雖然婆婆村子離母親家並不遠,幾十分鐘的車程就可以了,然而一般情況我還是不願去,怕她的忙碌,也怕她的勞累,她總是不知道要用多麼豐盛的飯菜來接待我們,也總是不知道要有多少的東西給我帶上才算夠。或許,正是因為了母親,我才更愛了那片黃土地。

  鄉土,是我離不開的牽念,是我忘不掉的溫情。那一縷縷黃土的味道已然在靈魂的深處繾綣不去。每每在地裡感覺到辛苦時,我就望望遠處母親的家,用兒時那些溫暖的記憶輕輕撫慰著一沓沓煩躁。告訴自己,如此走近土地,自己的人生才更加真實,也接近了厚重;還告訴自己,離土地近了,離親情也會更近,那些在時光中被擊落的碎片終會以重生的'姿態躍然生命之上。

  繁重也好,田園式的恬靜也罷,就在我的一畝三分地上,我倔強地耕種著一種別樣的人生,只等,秋天一來,豐收便勢不可擋。

  我的一畝三分地經典散文 篇2

  自打1998年暑假去廣東後,屈指算來,不經意間,竟然在外面已是呆了10多年。2012年下半年,由於兒子要上小學了,不得不離開早已呆習慣了的廣東,回到家鄉陪伴兒子上學。

  有時候,不禁會質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忘本的人。出去10多年後,回到養育了自己的故鄉,竟然會極為不適應。

  2012年8月份,經筆試和麵試兩重考試後,被我們鎮中心小學附設的幼兒園聘請為幼師。在離開了10多年之後,再次回到家鄉任教,心裡的感觸很多。有一點點的小激動,一點點的期盼,一點點的親切感。

  9月1日,正式開學了。當我開啟自己所在班級的教室門的那一剎那,有一點點的失望,一點點的不可思議,一點點的悲哀。儘管在心裡已經告訴自己,家裡的教學條件會比廣東差很多,但是差距這麼大,卻是我萬萬沒有料到的。除了教室比我離開時寬敞了一點,教室的牆壁比之前白了一點之外,其他的依然和以前一樣,教室裡除了一塊黑板,幾十套課桌椅之外就沒有別的了。而老師,除了一套教課書和幾盒粉筆之外就沒有別的可以運用的東西,甚至教參都是兩個老師共用的。

  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在經濟條件發生如此大的鉅變的家鄉,在辦學條件上卻這麼的吝嗇?大家捨得吃,捨得穿,開名車,四處旅遊,到處顯擺,卻唯獨對於孩子的未來卻如此的不上心。難道大家嘴裡所說的“為了孩子讓我做什麼都願意”都只是說說而已?我悲哀的發現,大家都給予孩子優越的物質生活,無微不至的照顧,卻獨獨不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相對於在廣東的一切,我心裡的落差感真的很大很大。這裡連最基本的電子琴和DVD都沒有,那裡卻已經在每個班級配備了多媒體教學;這裡連一臺風扇都沒有,那裡卻在每間教室都安裝了空調;這裡看不到一件,哪怕是毫不起眼的小積木,那裡卻為孩子預備了各種材質,各種型別的大、中、小型遊玩設施;這裡是來著不拒,那裡每個班級的人數卻是按標準限制死了;這裡不管多少孩子都只有一個老師,那裡卻每個班級配有兩教一保……我為我們的孩子感到冤屈,為我們的家長感到悲哀。儘管如此,我卻無能為力,我只能為自己的渺小和無奈而落寞,深深的落寞。

  或許環境能夠改變一個人,但是,作為一個人,我們更應該努力的去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人生有很多的人和事,是我們所無法左右得了的。但是,我們絕不能放棄自己去改變自己世界的權利和能力,那怕只能做到那麼一丁點的改變,我們也要盡到自己的能力和心力,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力求改變。

  當一切都已成為既定的事實的時候,我收起了自己的落寞,接受了一切,並在心裡思索著該如何來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們的未來盡到自己一點綿薄的心力。我想其他的都不是我能夠左右的,那麼我就只能憑藉自己心中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來經營我的一畝三分地了。

  要想改變之前的老套的教學方式,讓孩子能夠儘可能的接受到新的教學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首先要改變的是家長們那陳舊的老思想、老觀念。而要改變這些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事情。我知道,這是一次馬拉松賽跑試的拉鋸戰。我在心裡埋下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開學半個月後,我為家長召開了第一次家長會,家長們都覺得很新奇。但是,在我和孩子的一再要求下,班上絕大部分的家長還是按時來參加了家長會。我很高興,因為我的第一炮已經打響,不管家長們是因為好奇,還是因為我之前在家鄉的好聲譽的影響才來的,都已經不重要,他們能來,這就是我成功的最好的開端。

  在家長會上,我先對班上各個孩子上學半個月的情況作了一個簡單的概括,也對一些尚存在大問題的孩子作了一個特別的提示。然後,將我需要家長配合的各項事項作了公佈,並就各事項需要家長配合的原因,及對孩子的成長所起的作用作了一個詳細的解說,讓家長能夠真正明白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根據我在外面工作的經驗知道,和家長交流,你只要把每件需要家長配合的事情,對孩子的教育教學所起到的作用告訴家長,家長會無條件的、欣然的接受,所以解釋工作是一定要做到位的。 透過這次家長會,家長們受益頗豐,有很多家長都高興地說,“今天的家長會來得很值。”

  經過長達一個小時的交流,我才把自己要和家長說的事項都說完,也當場對家長提出來的一些令他們疑惑的問題進行了現場解答。家長們都很開心的帶著孩子回家了。但是,我知道,這項工作得在平時的溝通中和家長及時進行多種方式的交流、溝通,並且做得越細緻越好。因此,在後面的工作中,我抓住了一切的機會和家長進行了交流和溝通。但是,說起來容易,僅僅幾句話而已,真正做起來真的極不容易。有個別沒怎麼上過學的老奶奶,有時候那根筋沒有轉過來的時候,我也會覺得很無語,很惱火,好在都是鄉里鄉親,再加上有很多年輕家長和明事理的家長主動幫忙解答和規勸,問題還是在逐漸的得已解決。取得了家長們對我的信任,真的很不容易,我也做過了很多的努力和嘗試。不管如何,事情能順利進行,就是自己的成功。

  在慢慢的轉變家長老思想、老觀念的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使出了自己渾身的解數,將自己之前在外面所學到的經驗、技巧全都不遺餘力地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盡力讓孩子們在愉快、新穎的氛圍中開心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多家長都對我這種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多家長都早早的來到教室外面,隔著窗戶,聽我給孩子們上課。於是,我靈機一動,讓孩子們每天回家做小老師,把每天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挑一樣自己最喜歡的拿回家去教家裡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樣不僅對孩子所學的東西起到了一個複習和加深印象的作用,還鍛鍊了孩子用普通話表達自己意願的能力 ,並且鍛鍊了孩子的膽量。家長們都很喜歡孩子們回家為他們演示老師上課的情景,有好些個家長都當面和我說了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和孩子上學後的進步。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家長們都向親朋好友推薦,讓他們將孩子放到我所帶的班級來上學,以致我班的孩子每學期都在往上攀升。中班第一學期,我班才39人,中班的第二學期就上升到了51人,大班第一學期我班是55人,而在大班的第二學期我班就飆升到了70人。能得到家長的認可,我當然很高興,但是這樣無節制的增加孩子,給老師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也曾向校領導說了此事,但是,校領導的回答,讓我無話可回,“家長願意把孩子放在你班,那是對你工作的認可,你不能拒收。至於分班的問題,暫時是解決不了,因為學校還沒有修建好新的幼兒園,現在學校沒有教室,也沒有老師,所以你只能能者多勞,等修建好新幼兒園後,這些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了,堅持吧!”

  事已至此,我也只能硬著頭皮想辦法,解決掉目前存在的問題。於是,主抓班級的日常常規就成了刻不容緩的工作。經過一個月的辛苦,終於班上的常規抓上來了,我上課也感覺輕鬆了許多。看著70個孩子,在我的調控下能夠安靜有序的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我有點小小的自豪感。說實在話,開學的時候,我自己都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把他們調控好,畢竟70個孩子已經高高超出我以前所帶的班級最高的人數標準。但是,我知道,我必須要把他們調控好,否則,不僅我自己會難受,家長面前我也不好交代。曾經有家長多次和我抱怨班上的孩子太多,怕老師到時候管理不好,但是一個月之後,家長們就再也沒有和我說過這個問題。只是,有不少家長由衷的和我說,“唐老師,辛苦了,唐老師,真厲害!”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夠挑戰成功,只是,自己背水一戰,所發掘出來的潛能還是有很大的威力的。

  本學期已經接近了尾聲,在創新班上教育教學新理念的同時,我還和同事們一起商量,由我主抓,帶動大家,在全園開展了幼兒集體大練舞的活動,只要天氣允許,我們每天都帶孩子開展一個小時的集體舞的活動,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身體和體能,還讓孩子們在無形中提升了舞蹈基本功的訓練。也正因為如此,在今年全鎮幼兒園“六·一”文藝匯演中,我園參賽的4個節目,分別取得了“一個特等獎、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的好成績。這讓孩子們、家長們都很開心,讓校領導們很高興,也讓我們這些老師們很自豪。

  回家已快兩年,在我那窄窄的、薄薄的一畝三分地裡也耕耘了兩年,付出的艱辛自然不在話下,但是收穫的驚喜和喜悅,信任和尊敬也頗為豐盛。孩子們馬上就要從幼兒園畢業了,會步入一片嶄新的天地,踏進一個全新的世界,而我依然會堅守在自己這平凡而並不寬闊的世界,在我這一畝三分地裡,繼續我的勞作與耕耘。我的地盤聽我的,我的一畝三分地,我會一如既往的精心耕耘。窄小的世界,將呈現怎樣的一片精彩紛呈,我不得而知,但我在期待著,我在蓄勢待發,我在拭目以待。

  我的一畝三分地經典散文 篇3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了篇作文,好像叫做《月》吧,也可能叫做《月亮》,總之是篇寫月亮的,竟得了滿分,不但如此而且老師在課堂上將它作為範文來讀。好多年前的事了,聽著老師的誦讀,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早已忘記了,但我想一定很激動,對於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來說也一定在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漣漪吧,於是我從此愛上了文學並試圖將其作為一生的奮鬥目標而去堅持麼?倒不至於,如果真要如此去說,那便有些假了。

  從小到大我喜歡讀書,這卻是事實。不管是逢年過節走親戚或是平常日子去人家裡玩,也總是要想方設法翻尋出一本書來,如果這家實在沒有,或者是沒有我所喜歡的,頓感無聊,迫於無奈方才會去和小夥伴們玩耍打鬧。那時還小,熱衷的自然都是些連環畫,我們稱之為“娃娃書”,帶圖片,帶精短的文字解說,橫64開,裝口袋裡也挺方便。識字稍微多點便開始蒐羅一些神話故事,乃至大部頭小說,沒什麼固定目標,逮啥看啥,但也似乎與寫作還扯不上半毛錢關係,不曾專門、自覺地提筆寫過文,也只是做做老師的作業,好使自己不至於在教室後被罰站。

  上了初中,不知怎麼就忽然迷上了寫詩,自己釘個小本,精心設計了封面,並給我的所謂詩集取了個文雅的名字,倒還真寫了些七言或五言的東西:懷念逝去的奶奶,懷念小時候在老家的生活。文筆稚嫩,詩詞規則啥都不懂,自然做不出好文章,這個本也早已不知丟哪兒去了,有時候忽然想起還真是可惜,雖然從文字水平來說確實沒有儲存的價值,卻終歸是一份記憶,一份生命中難以抹煞的美好記憶。

  除此之外還寫了篇小說,似乎挺長,卻也是老師佈置的作業,寫在作文字中上交了。那時候武俠小說風靡神州,章回體特別的流行,看了那麼幾部,忽然便有了寫作的衝動,模仿也是必然。文章的標題早忘了,只記得是孟姜女和萬喜良的故事,每個章節的開頭還加了首自個寫的不記得是五言還是七言的詩,不過沒有得到老師的認可。如今想起這或許應該是我比較自覺地,也是較認真地完成的第一篇的所謂的文學作品。初中之前的我文字表達能力一般,滿分40的作文一直在30分左右徘徊。

  確切地說喜歡上作文並且每每讀書之後總有寫作的衝動當是瓊瑤女士的作品在大陸風行之後,那個時候我已經在讀高中。緊跟著席慕蓉、張曉風、洛拜、汪國真等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湧進了校園。書讀多了,文字能力自然有所提高,也寫了幾篇像樣點的東西。並且還有幸擔任了校文學社副社長。

  其後從軍,工作,閒暇時也會偶爾動筆,斷斷續續寫了點小東西,自娛自樂,如此而已。沒有遠大的理想,也沒想著成為一個作家,甚至有十年之久可說是一個字沒寫。書倒是在讀,也基本上沒偏離純文學的主題,當然偶爾消磨時間,快餐文也是看的,但終歸不是太喜歡。

  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和同學們也很少聯絡,因為嘴笨語拙的緣故,聚會之類的活動本是不願去的,卻忽然間心血來潮,參加了那麼一次,如此有幸見到了我的一位同學,在其鼓勵下使我忽然萌生了成為作家的念頭,其實說“忽然”,說“萌生”似乎也不大確切,因為這個所謂的念頭它最早應該追溯到高中時期,也就是說在讀高中的時候我已經就“忽然”了,已經就“萌生”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而最終放棄了。

  作家這個稱呼對於我本是遙不可及的,不過我可以夢想,我完全可以憑著我不是很敏捷的思維無所顧忌地再做一次我美麗的夢。卻已扔得太久,詞語生疏、句式生疏、乃至小小的標點也需思量半天,終於點上卻也不知是否正確,筆底笨拙,自然鴨行鵝步,又加之瑣事繁多,如此愈加緩慢,卻也沒見慢工出細活。

  人們常將做文章稱之為寫作,我卻從沒將我的所謂寫作稱之為寫作。我總覺得寫作它應該是神聖的,那是應淨手素箋,雖然不至於要焚檀香製造怎樣的氛圍,但是那種境界卻是我很難達到的;我也從沒將我所寫的東西稱之為文章,文章應該是篇篇錦鏽、字字珠璣,我卻也是做不到的。離開學校已經二十餘年,但我依然頑固地將我所寫的東西稱之為作文,當然已經沒有老師再為我挑燈修改、斟酌評點了。寫作似乎也只能是一種自娛自樂的行為,偶爾我也會鼓勵自己一下,我是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一個作家的,有朝一日我的行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稱之為寫作,我的東西可以名副其實地稱之為文章。

  我時常將沒事寫點小東西比作侍弄莊稼,這種比喻是否恰當,我是懶得深究的,猛然心中蹦出這個想法時,我是莫名其妙地笑了一下的,這“笑”我自己都無法判斷它的感情色彩。我想象我是一個掮鋤下地的農人,我的筆無異於農人肩上的鋤頭,那一頁頁被我塗滿各種文字元號的紙張便成了我的一畝三分地,我在這潔白的紙張上耕作,但若真要如此來比喻,我卻是一個懶散的農人。我沒有四時的觀念,沒有搶收搶種的緊迫感,雖然有時也渴望得到那秋後沉甸甸的收穫,我想那掛於枝頭鮮紅的果實一定是討人喜歡的,那因自己的努力而生的果子一定有著香甜可口的味道,即使只是捧著,即使只是靠近鼻端,不必張口品嚐也可以沉醉其中。

  鋪開一頁紙,太陽略有暖意的光從玻璃窗外怯怯地輕撫著我,我便有些醉了,我擺弄著手中的筆,同樣怯怯地寫下一行字,而後我的思緒催動著我的筆尖,我的筆尖引導著我的思緒,我可以寫點自個經歷的,也可以寫點自個渴望經歷的;我可以寫點真實的故事,也可以憑空虛擬一個,或者信手將其合而為一,穿插交錯。我不受約束,也沒人約束我這小小的筆尖,它在紙上隨意地走著,當然它展開的是我的思維翅膀。不管這種行為是在寫作還是寫字,不管如何去定義它,它的整個過程都是使我開心的,令我感到愜意的,是的,這是一種使我感到愜意的行為!

  當那一個個簡單的詞彙被有規則地串起,一行行排列在潔白的紙張之上,它們本是毫不相關,沒有生氣、沒有活力的,卻在我精心地組合之後開始講起了一個結滿哀怨的故事,可令自己為之落淚,可使他人為之傷感;也或者我開心了,那麼我的故事也就開心了,故事中的人物快樂著他們的快樂,我也快樂著我的快樂,讀到我的故事的人因著我的快樂故事而快樂。

  一篇文字起了頭,便想著儘可能地將它寫好,儘可能地使其趨於完美。我的快樂就來自於這不斷地追求完美的過程中,相同的詞可以用同義詞或者近義詞去替換,這樣也就沒了重複之感;而沒有波瀾的行文則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語氣去改善,一句話這樣說也行,那樣說也不錯,它們各有各的效果,各有各的妙處。往往在如此的替換與改善中驚歎於漢語言文字的美麗,也便愈發熱愛了寫字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寫作吧。

  文字真是個奇妙的東西,這種奇妙不喜歡文學的人他是永遠都體會不到的。我在我的一畝三分地裡忙碌著,體會著這種美妙,沉醉於這種美妙,或許我的耕耘還不能稱之為寫作,或許我那微不足道的收穫也不能稱之為文章,卻也無妨,我撩起衣襟揩一把額頭上的汗,在我的一畝三分地的地頭快樂著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