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芻議高初中語文教學銜接論文

芻議高初中語文教學銜接論文

芻議高初中語文教學銜接論文

  【摘要】: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人生的一次大飛躍。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做好高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使高一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高中語文學習,是促使語文教學的必要條件。教師應注重這一環節的教學,並把它作為初中教學的充實、概括、強化和高中教學的匯入、起點和開拓。

  【關鍵詞】:初中語文銜接教學高中語文

  初中語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基石。初中語文課程改革中的成功之處將極大地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但其中的不足之處也將影響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銜接,是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當前要認真對待的一件事。

  一、什麼是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

  說到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除了知識上的銜接,更重要的是學習機制上的銜接。因此,可以這樣說,所謂“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是指保持和強化學生已有的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進一步發展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要求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最終建立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規律的學習機制。總之,就是要讓學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儘快適應高中語文學習,保證學生語文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意義

  首先可使高中學生們主動了解高中語文的學習特點,做好思想、心理、學習上的準備,儘快適應高中生活;並在此基礎上,每個學生更容易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式方法,把握高中語文學習的主動權。其次是這個問題的解決,必然會帶動大批高一新生的語文學習更早進入正常有序的軌道,從而推動高中階段語文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進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再次是初高中語文銜接問題的研究與分析,是初高中連貫模式學校的整體工作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完善教育教學的連續性和系統性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三、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對策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統一思想,加強理論學習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主導者,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其銜接意識的強弱直接關係到高中語文教學能否順利地完成與初中教學的銜接,直接關係到高中語文教學效率是否真正提高。從調查的情況顯示,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和銜接意識不容樂觀。大多數教師備課、上課關注的還是教材、教學內容本身,而對教學的主體——學生關注不夠。

  同時,教師對所任班級學生的原有語文基礎、學習狀況的瞭解程度很低,造成教學上沒有注意學生的差異,不瞭解學生的原有基礎,不能因材施教。 許多教師課堂教學方法還比較陳舊,與學生所希望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學生自學為主)有很大的差距,教學方法的陳舊從客觀上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教輕學、教學脫節,客觀上阻礙了教學銜接問題的順利解決。

  對教師個體而言,首先要強化自覺銜接的意識,其次要善於分析銜接三要素即教材、課標、學生和教師自我,最後要注重銜接的科學性,變感性為理性。只有這樣,才能在紛繁蕪雜的變化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教法、學法的緊密銜接。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高中語文教學應著眼於未來,建立適合學生身心特點和教學規律的語文學習機制。在初中階段,教學的重點是疏通知識,講清要點,因此常採用講讀方法;到了高中階段,教學的重點已由過去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轉變為對課文的閱讀、分析,因此,就必須多用一些分析、討論、比較、啟發的方法。高中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本學科知識與社會生產的聯絡,並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注意各學科之間的滲透和交叉,同時還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技能的提高,把過去的學會與現在的會學銜接起來。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經常閱讀初中教材,熟悉課文,爭取在授課中能時常聯絡初中教材中的某位作家作品、某篇文章的語言風格和藝術手法等,以對現階段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點撥、啟發,這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可使初高中知識上下貫通,前後聯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三)及時瞭解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確立明確的階段性目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我們要教好學生,做好語文教學的銜接和過渡,就要了解他們。瞭解他們什麼呢?瞭解他們的學習、知識、能力和智力,他們的家庭、思想情感,他們的過去(學校、老師),他們的態度、興趣、學習方法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如果不瞭解學生,就無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教學就會失去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銜接與過渡教學中,教師要儘快的瞭解學生、適應學生,不能延長這個期限,否則溝壑難填。我校高一語文備課組就對新生做一次全面的調查瞭解,從各方面來看,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大部分農村學生語文學習問題嚴重,所以我們就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在聽說讀寫方面一一下功夫。如,學生不大願開口朗讀,便在讀的基礎上有意識的讓學生聽;學生書寫不工整、不規範,週記中發現標點符號使用不規範、無意識,就在默寫詩詞時,強調標點符號。

  高一新生經歷了嚴峻的中考,學生對學好語文普遍缺乏信心,這就要求教師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信心來源對達到既設目標的一種自信,所以,信心的樹立還決定於目標的確定,在銜接與過渡教學中,階段性目標的確立很有價值的。階段性目標的確立要明確、適宜,反之,沒有任何意義。

  總之,只要我們平時多反思自己的教學並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我們就一定能夠成功而富有成效地開展高初中英語的過度教學,就一定能為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