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學校心理教育與素質拓展訓練分析論文

學校心理教育與素質拓展訓練分析論文

學校心理教育與素質拓展訓練分析論文

  素質拓展訓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與演變,如今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戶外體驗式教學模式,然而,在素質拓展過程中,卻很少有學者深究這一模式,直接制約著素質拓展訓練的科學、健康發展。在理論研究層面,現有研究主要從素質拓展訓練的外在形式切入,指出其對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意義,而極少有針對素質拓展訓練的理論內涵進行深度思考,研究深度不夠。本研究基於學校心理教育的視角,得知素質拓展訓練的精髓是心理素質的培育與提升,而這一點恰恰受到忽視,鑑於此,本研究試圖用學校心理教育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對素質拓展訓練的內涵與外延加以詮釋,以促進素質拓展訓練的深入開展和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提升。

  1素質拓展訓練的核心:心理素質

  素質是人們先天具有與後天習得的一系列特點與品質的綜合,可以劃分為自然素質、心理素質、社會素質3類,而心理素質是在自然素質的基礎上產生和形成的,它又是產生、形成社會素質的基礎。在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佔據著重要地位,它既是素質的核心,又是素質的中介。燕國材教授認為:“人的心理十分紛繁複雜,因而相應地,人的心理因素也是形形色色的。但不論人的心理因素多麼紛繁複雜,總可以一分為二,即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應地,不論人的心理素質多麼形形色色,也總可以一分為二,即智力素質與非智力素質[1]。”由此,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注意力等保證人們有效進行認識活動的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與性格等保證人們有效進行意向活動的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促進心理素質的提升是素質拓展訓練的核心,首先,從素質拓展訓練的起源來看,德國教育家哈恩最初實踐素質拓展訓練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海員們的心理素質,進而增加生存的可能。其次,從學校心理教育的視角來看,學校心理教育是以發展人的心理素質為旨向的一種教育,“素質拓展訓練”中的“素質”指的是心理素質,素質拓展訓練是對“心理素質”的拓展訓練,素質拓展訓練的核心是心理素質的提升。最後,從當前學校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形式來看,筆者認為,素質拓展訓練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重要而有效的環節,素質拓展訓練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年級的不同發展需求,而且素質拓展訓練中所進行的各種活動都是體驗性的實踐活動,是採用一種“先行後知”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所以,在學校中它可以與各種有不同理論背景的指導方法相結合起來,對於心理素質的提升是綜合的,既有智力因素素質,也有非智力因素素質,並且素質拓展訓練是一項兼具體能和實踐的綜合素質教育,既有個人的挑戰專案,也有分組挑戰類、集體挑戰類,既有室內、模擬場地,也有野外專案,既有空中專案、陸地專案、水上專案,也有軍事專案及定向越野等,多樣的組織活動形式能夠提供多樣的情境,給心理素質提升以充足的空間,所以,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會觀察、會記憶、會想象、會思維、會注意等智力方面的能力,且使學生們願學、好學、樂學、勤學、獨立學習,培育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責任心等非智力方面的能力。正因為如此,心理素質的提升應當滲透在素質拓展訓練的每個過程之中,我們必須牢牢地抓住心理素質這一核心。促進心理素質的提升是素質拓展訓練的核心,然而當前,在學生素質拓展過程中,有些專案常常侷限於某種智力的或非智力的`考量,而不是從整體著眼,這種方式不符合拓展整體心理素質的要求。因此,有意識地設計拓展專案,做到既促進智力素質的提升,又利於非智力素質的發展是學校心理教育的首要問題。心理素質不是某種單一素質的機械相加,而是整體素質的有機融合,體現為心理潛能、心理能力、心理動力、心理品質的完美統一。

  2素質拓展訓練的基礎:心理體驗

  在心理學中,體驗是指一種由諸多心理因素共同參與的心理活動。體驗中不僅有認知的參與,而且還有情感的投入,最終生髮出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領悟,也就是說,體驗是在與一定經驗關聯中發生的情感融入和態度、意義的生成。從學校心理教育的視角來看,心理體驗是指在素質拓展訓練中,透過情境和活動,學生體驗到內在生命的流動,本真生命的能量,瞬間高峰體驗帶來的幸福感,如自我挑戰類專案,它能在個體的內在體驗中,激發個體的心理潛能,超越先前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完成自身的一次超越。心理體驗是素質拓展訓練的基礎,素質拓展訓練的成效不是依據認知水平的高低,而是取決於主體內在是否產生了真切的體驗以及體驗的程度。心理體驗不是指向訓練的結果,而是指向訓練的過程,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言“如果每個人的陶冶道路最終是指向一個基本問題,那麼就用不著像盼望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解答一樣地期待著答案。其實,真理就蘊含在自身的本質之中,這裡敞亮了本源的空間,實現了存在意識,其表述本身就是答案”[2],體驗不是獲取成長的手段,體驗過程就蘊含著成長。在素質拓展訓練中,只有有了心理體驗,心理訓練才能有效展開,心理成長才能最終落實,心理素質才能逐步提升,否則,沒有心理體驗作為基礎,那麼素質拓展訓練的其他要素是無法進行的。其次,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透過在戶外設定一系列新穎、刺激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面對挑戰,在體驗的過程中,去交往、對話、成長,由此可見,注重體驗是素質拓展訓練的活動性質。最後,從學校心理教育的視角來看,心理體驗是心理內化的基礎,素質拓展訓練把心理體驗作為基礎,是使心理體驗成為心理建構的橋樑,從而激發心理的內化機制,在內化過程中澄明、生成與建構,達成心靈的變更。因此,心理體驗是素質拓展訓練的基礎,在素質拓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心理體驗,使學生感受到豐富的心理體驗,為素質拓展訓練的有效展開奠定堅實基礎。豐富多樣的心理體驗是素質拓展訓練的基礎,也是提升整個心理素質的重要過程,然而當前學校素質拓展訓練並沒有在這一環節上有更多的引導,使得學生體驗不深,出現“走過場”的思想。素質拓展訓練是體驗式學習的一種形式,是藉助戶外設定的專案,讓學生去體驗,接受個人潛力激發和團隊凝聚力的挑戰,因此,在拓展訓練中我們要遵循體驗式學習的規律。因此,在活動中首先應重視體驗的過程。體驗是拓展訓練取得成功至關重要的方法和途徑,它不能僅僅流於形式,而是一個過程。因此,在實際活動中要讓每個學生充分地體驗過程,並且一定要體驗到位,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其次要合理地設計體驗內容,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習的連續性和學生與環境的互動性,這首先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掌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明確體驗環節,合理設計活動流程,從而促進學生的豐富體驗。

  3素質拓展訓練的方式: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是提升心理素質的基本方式和途徑,有的學者認為“心理訓練是在心理學的指導下,透過從事有組織、有系統的心理活動,增強並保持心理機能,培養心理技能,養成良好的心理活動習慣,最終提高心理活動的效率”[3],接受心理訓練的人實際上是在進行一系列的學習,包括認識的突破、情緒和情感的調適、行為的轉變和人格的改善,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個人在整體上獲得成長,心理成熟起來,生存的質量得到提高。心理訓練的特殊性體現在它不同於一般的教育是以外在的影響力為主導,而是以投身於心理訓練當中的個人的內在力量為主導。它的著重點不在於改變人的某些心理與行為本身,而在於幫助個人自己改變自己,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訓練的過程。素質拓展訓練中的心理訓練主要包含認知訓練、情意訓練和行為訓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心理行為訓練,它是一種磨練人的意志的訓練方式。透過挑戰一些極限的訓練科目,使受訓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後,激發出潛能,從而超越過去無法超越的事情,從而提高受訓人員的意志力。心理訓練是素質拓展訓練的方式,素質拓展訓練從最初的起源到當今的發展,都是以心理訓練作為其方式的。每一種心理品質的形成都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得到增強,當採用心理訓練這種方式時,個體真真切切在體驗心理的變化,在面對種種特殊情境中挑戰自我、熔鍊團隊,透過訓練、感受、分享、總結、應用,促進自信、團結等優良品格的形成。其次,從提升心理素質的方式來看,心理訓練最為適宜,心理訓練不僅貼合素質拓展訓練的基礎,突出主體的自我體驗,注重主體的自我發展,參與性強,可遷移性強,而且接受程度快,契合當下體驗教育思潮,又與營地教育、大自然教育理念相吻合,這種方式令當下許多人所稱道。從活動效果來看,參加過心理訓練的學生大都有較強的感受,這無疑都是對心理訓練這種方式的肯定。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訓練,能夠磨鍊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當前,素質拓展訓練在活動形式上型別多樣,既有集體類專案、小組類專案,還有個人的活動專案,具體主要包括體驗創新類、團隊構建類、合作競爭類、激烈挑戰類、溝通合作類、活躍氣氛類、增強信任類、團隊建設類等活動型別,多樣的活動型別使心理成長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在活動內容上新穎刺激、富有一定挑戰性,既有突破自我極限的個人專案“空中抓杆”“信任背摔”等,又有集體專案“穿越電網”、小組專案“無敵風火輪”等,多彩的活動內容能夠感受不同層面的心理成長。在活動基本形式上,林林總總,既有集體活動式、又有小組活動式、個人活動式,集體活動式集中表現在團隊建設等活動專案中,小組活動式集中表現在合作競爭類等活動專案中,個人活動式集中表現在激烈挑戰類等活動專案中,形式上的多元也帶來不同方式的心理成長。藉助素質拓展訓練多樣的活動型別、多彩的活動內容、多元的活動形式,心理訓練這一方式能夠得到有力的開展,然而,心理訓練後的踐行才能促使心理行為的養成。當下,心理訓練方式大都追求多樣化,卻漸漸忽視了心理訓練的最終目標是身體力行的踐行,以促使心理行為的養成,從而提升心理素質,促進心理的成長,而這恰恰是學校心理教育的最終追求。

  4素質拓展訓練的歸宿:心理成長

  心理成長即個體在心理上的生長與發展,心理成長是素質拓展訓練的歸宿。在素質拓展訓練中,一個人在心理體驗一項活動後,最終還必須轉化為心理成長,素質拓展訓練才會有效、穩固,近半個世紀素質拓展訓練的發展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為什麼許多人參加完素質拓展訓練一進入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偶爾有困境與挑戰,便會不知所措呢?主要還是心理成長不夠,因此,在心理教育中,我們必須注重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以便促使心理成長能夠體現在行動中。從素質拓展的起源來說,其訓練的最終就是要能夠透過訓練,提高心理素質,將其在訓練中的所思所感所獲帶入到生活之中,從而轉化為其內在的生長力。沈貴鵬認為從心理教育的視角來看,心理成長的本質是一種自主成長,雖然它要藉助一定的外在條件和外力作用,但外部因素只有轉化成學生的內在動力才能真正推動心理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說,心理自助是心理教育的目標歸宿,人只有過渡到“自助”的境界才標誌著心理的真正成熟,才能在眾多的人生抉擇中取得主動[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提出“學會生存”教育命題時曾指出“人的發展從生到死是一個辯證的過程,從認識自己開始,然後開啟與他人的關係。從這種意義上說,教育首先是一個內心的旅程,它的各個階段與人格不斷成熟的各個階段是一致的[5]。”其實質就是要使學生認識自己,把握自身,學會自我選擇與規劃,而不是一味地在盲從與跟風中漸漸丟失了自我,這其實就是要求我們“自助”,擁有獨特的想法,成為獨立的人,過有意義的人生,心理成長是人存在的核心和主導,素質拓展訓練是以心理成長為歸宿的,其最終目標就是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去開發心理潛能,發展心理特點,促進心理成長。心理的成長是素質拓展訓練的最終歸宿,在學生素質拓展訓練中,當前素質拓展訓練在很大程度上漸漸偏離了這一目標,其目標的設定僅僅限制在團隊合作、個人挑戰等表層,而不是深入到素質拓展訓練的最終歸宿,這種偏離顯然不符合素質拓展訓練的初衷。因此,素質拓展訓練的目標是要達到“助人者自助”的層面,素質拓展訓練不能僅僅侷限在某些心理能力、心理品質等的培養和提高上,而是最終要達成學生心理的自我成長。心理成長不是經訓練出的某些心理能力、心理體驗、心理品質等的表層提升,而是主體整體全部方面的深層發展,體現為心理潛能、心理能力、心理動力、心理品質的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燕國材.論心理素質及其教育[J].雲夢學刊,2000,21(3):72.

  [2]雅斯貝爾斯.什麼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91-97.

  [3]鄭軍.心理訓練:成就一生的心靈加法[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5.

  [4]沈貴鵬.學校心理教育活動課程探微[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1(3):57-62.

  [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