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幼兒園語言說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關於幼兒園語言說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活動《小兔採蘑菇》。準確地說,這個語言活動應該是看圖講述,這個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透過幼兒喜愛的小兔形象,讓幼兒更好的發揮想象,理解故事的內容;透過自己的理解講述故事,豐富孩子的詞彙,在老師的引導下完善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老師創設一些情景,讓幼兒初步學習創編故事,培養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與創新能力。

  二、目標設定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我把目標定位如下:

  ⒈完整的、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主要內容,豐富相應詞彙:“採了一個又一個、背、挎”等。

  ⒉運用討論、表演等方式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⒊能安靜的傾聽同伴的表述。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能大膽講述故事內容,豐富孩子詞彙:“採了一個又一個”等,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難點:

  A.幼兒能夠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

  B.幼兒仿編故事。小班孩子年齡小,語言尚處於發展積累階段、知識儲備很少,針對這些特點,我把小班的仿編故事定位於改變故事中的人物,改變故事的背景等等簡單的內容,來解決這一難點。

  四、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1.教具:《小兔採蘑菇》的圖片,小籃子一個。

  2.花型積塑片若干。

  五、活動流程

  1.教師透過“拼圖”的方式,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教師創設這麼一個情景:教師將圖片疊成一摞,準備給幼兒講故事,這時,老師故意將“圖片”散落一地,接下來與幼兒一起邊拾圖片邊討論,進行集體拼圖。在拼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以下問題:“圖片中講了誰的故事?”“怎麼知道是小兔的故事?”“小兔到哪裡?”“去幹什麼?”透過這些問題,讓幼兒初步感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內容,從而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2.幼兒自由講述環節。

  教師把圖片按正確的順序放在黑板上,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講故事。這時老師到幼兒身邊,運用插話、傾聽、提示的方式,瞭解幼兒已經知道了什麼和想知道什麼。然後請幾位幼兒面對集體完整連貫地講故事。

  3.教師完整、連貫地講故事。

  教師完整地講故事《小兔採蘑菇》三遍。教師講第一遍的時候,邊看圖片邊完整地講述,在講第二遍的時候,可用眼神暗示或者說一半句子讓幼兒接著說等方式引導幼兒學講故事,使幼兒積累完整、連貫講故事的經驗;這一環節就能有效地解決本次活動的難點。教師在講第三遍故事的時候,就用故意將故事內容說錯的方式,讓幼兒辨別,進行糾錯遊戲,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六、活動延伸

  教師創設情景,讓幼兒仿編故事。我把仿編故事這一環節作為延伸活動;

  老師將花型積塑自由地散落一地。(綠色的是草地、其他顏色是野花)發揮孩子的想像力,讓幼兒自由仿編,大膽講述故事。

  在以後的自由活動時間,老師可以創設其他情景,讓幼兒繼續仿編故事。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2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

  一、說教材

  我今天執教的是中班語言活動。這個活動選自朱家雄主題式課程中班春期主題活動《小小廚房》裡的分主題活動之一《碗屋》。這是一個充滿童趣的的故事。綱要指出教育活動需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感興趣,有助於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故事的主人公小老鼠活潑聰明愛動腦筋解決問題,狗熊大叔寬容大量,故事情節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貼近幼兒生活實際,教育意義深刻。因此,此活動源於幼兒生活又服務於幼兒生活。

  二、說目標活

  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就是要創造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大膽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我把這節課的目標設計為語言領域,目標如下:

  1.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的的趣味性。

  2.鼓勵幼兒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看法。

  3.明白狗熊大叔對別人的寬容和小老鼠遇到困難愛動腦筋的事。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學會寬容的對待別人。

  本次活動緊緊地圍繞目標,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幼兒大膽設想猜測,大膽講述。

  三、說活動準備。

  依據《綱要》要求我做了如下準備:1、相關圖片、課件、頭飾、碗等。2、經驗準備:幼兒對故事中的情節有相似經歷。

  四、說教法、學法。

  《剛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採用的教法有:1、直觀教學法,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了幼兒探索的慾望。2、問題析疑法,讓幼兒對故事有更進一步的理解。3、遊戲體驗法,遊戲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和創造性。在小老鼠和狗熊的對話時,我就用了遊戲法。課外延伸,課件播放在這一環節中發揮了傳統教育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整個活動我遵循了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題,採用瞭如下學法:直觀解疑------嘗試法----遊戲體驗法。

  五、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我是以直觀引起興趣進行匯入,並用來析詞,用梳理問題的方法理解故事,圖文結合突破難點,用遊戲體驗法鍛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而課外延伸用課件播放方式加深幼兒的理解,為幼兒理解和創造服務。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上學期,《我能幹》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為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 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的確定非常重要。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故事教學的特點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為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瞭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遊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 "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二)學法主要採用了"角色遊戲法"、"討論談話法"、"觀察法"等。採用角色遊戲法是因為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趣味遊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趣味遊戲法恰恰是實現綱要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願望的最好途徑。觀察法是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透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

  過程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教師邊敲擊圓舞板邊有表情的說:"我是一隻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為什麼,好嗎?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1、第一次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2、演示多媒體教學軟體,第二次欣賞故事。

  提問:"故事裡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體,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為什麼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裡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透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 、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1、再次透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六、說活動延伸

  為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他們又去哪了?以"又有誰來啦"為題讓幼兒續編故事,教師啟發幼兒大膽想像,積極動腦。引導幼兒續編小動物安安靜靜傾聽故事的故事,看誰編出的故事最新奇好聽。

  表演區--表演遊戲:小青蛙聽故事幼兒透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佈置環境,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語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邊聽故事、聽錄音故事、聽老師給大班哥哥姐姐講故事、集體欣賞、小組欣賞、故事區域裡欣賞。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點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黃色的、藍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雲,那綠色的、紫色的傘兒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雙雙紅雨鞋象一艘艘小紅船,這些生動的比喻構成了一組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韻律美。同時,散文中把構成彩色的雨的雨衣、傘兒、紅雨鞋在雨中的動態都描繪的有聲有色,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音樂性,即樂意躺幼兒欣賞彩色的雨的美麗景色,又可以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在這同時又能激發幼兒動手製作彩色的雨的強烈願望,因此這篇《彩色的雨》適合大班幼兒進行教學。

  2、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如《雲彩和風兒》、《叮咚叮咚的琴聲》等,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習散文有一定基礎,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的精練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我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為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也書記了動手操作的內容,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會恰當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來符合散文優美的意境,因此我設計了這節綜合教育活動課。

  3、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動韻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成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

  4、教學目標

  a.幫助幼兒學習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b.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為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c.透過講講、做做的活動,會恰當的運用各種草料製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體驗同伴相互合作的快樂。

  5、教學準備

  a、教具;《彩色的雨》圖片一幅,錄音機。

  b、學具:油畫棒、紅豆、綠豆、黃豆、掛曆紙、皺紋紙、臘光紙、火柴棒、膠水、剪刀等。

  二、說設計

  1、教法

  我採用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透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內容,透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透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透過動手操作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2、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透過"晴天、雷雨"的天氣變化來到如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願望——大膽製作"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鬆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3、教學程式

  a、匯入活動

  師生律動出場

  1)教師:小朋友們,美麗的春天到了,我們一塊去郊遊吧!你們聽什麼聲音,呀,下雨了,我們趕快找個地方坐下來躲躲雨吧。(放音樂進場)

  2)教師:外面下雨了,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雨嗎?雨是什麼樣子的?雨又是什麼顏色的?

  教師總結:雨是透明的、無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b、請幼兒欣賞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教師: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別,你們想知道嗎?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娃娃眼中的雨是什麼顏色的。

  幼兒欣賞散文,教師提問。

  (1)這篇散文的題目叫什麼?(《彩色的雨》)

  (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聽到了些什麼?

  (讓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內容)

  c、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師:雨衣、雨傘、雨鞋它們象什麼呢,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彩色的雨》這篇文章。

  (2)幼兒欣賞散文。

  (3)教師提問

  *教師:雨衣象什麼?為什麼說雨衣象雲?

  *教師:雨傘象什麼?為?麼說雨傘象花?

  *教師:雨鞋象什麼?為什麼說雨鞋象船?

  (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優美的句子來回答)

  *教師:雨衣、雨傘、雨鞋還象什麼呢?

  d、教師:小朋友,你最喜歡散文中的.哪句話?

  e、再次完整的欣賞一遍散文,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教師:《彩色的雨》這篇散文很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散文,大家一邊聽一遍跟著錄音機朗誦。

  4、幼兒動手操作,會恰當的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彩色的雨景圖,體驗合作的快樂。

  (1)教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用你們那靈巧、能幹的小手相互合作把彩色的雨和美麗的雨景做出來、畫出來吧。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生共同對作品進行評價並展示作品。

  (4)請個別幼兒紡編《彩色的雨》這篇散文。

  教師:小朋友做的雨景圖真漂亮,誰願意來學著《彩色的雨》這篇散文來說說你做的美麗的雨景圖呢?

  (教師請個別幼兒紡編散文《彩色的雨》)

  5、活動結束

  教師:小朋友做的"彩色的雨"真漂亮,把我們教室佈置的美麗極了,我們去請別的班的小朋友來看看我們做的"彩色的雨"好嗎?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月亮姑娘做衣裳》是大班上冊主題二《我是中國人》次主題一《歡騰的節日》裡的一節語言領域的教學活動。本次活動透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巧妙地引發幼兒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這一自然現象,同時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並且讓幼兒初步地瞭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本次活動故事內容生動有趣,人物對話簡潔鮮明,故事情節層層遞進,能充分地激發大班幼兒豐富的想象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非常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因此我選擇了本次活動。

  (2)目標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對大班幼兒提出的教育目標是"提高幼兒用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同時告訴我們"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變化的。

  這是一個知識目標,幼兒透過傾聽故事的內容,就能瞭解月亮會不停變胖這一自然現象。大班的幼兒喜歡聽故事,所以我們要不斷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

  2、學習故事中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初步瞭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學習故事中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因此我設定了這一目標。

  (3)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月亮是不停變化的。

  教學難點:嘗試用故事中的用詞形式,描述一下月亮,嘗試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4)學情分析

  大班幼兒言語發展能力很快,模仿力強。詞類範圍擴大,詞彙掌握不斷增多,對詞義理解加深,連貫性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有較大提高,此時的幼兒能用清楚的、連貫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和別人交談時,用詞較恰當,能夠完整地複述較長的故事,能看圖編故事,還能圍繞一個主題編故事。此時的幼兒對於說話這件事情很感興趣,也有很強的語言表達願望,思維的邏輯性也不斷的展現,因此在活動中和幼兒討論有關月亮的變化,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話題,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5)活動準備

  活動前:請家長帶領幼兒,有意識的觀察夜晚的天空,並引導幼兒觀察月亮。

  活動中:1、教學掛圖2、表現也玩寧靜的背景音樂3、課件4、月亮不同時期的圖片

  二、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教材我運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的開頭,我利用優美安靜的音樂和夜晚星空的動畫,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溫馨的、真實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把幼兒順利的帶入了本次活動。

  2、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主要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第一遍故事講述完畢後,運用提問的教學方法,引領幼兒回顧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梳理了故事的情節和內容,對幼兒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三、說學法

  1、操作法:本次活動我運用和故事情節非常貼切的4幅圖片,讓幼兒親自操作排序,更好的瞭解月亮的變化過程,圖片形象直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能引發幼兒的積極思考。

  2、自我糾正法:幼兒操作4幅圖片後,透過老師的額再次講述故事,自己判斷,糾正4幅圖片的排序,讓幼兒變成自己的學習的主體,不依賴老師。

  3、模仿法: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幼兒透過學說故事中的比喻的手法,從而模仿,創編比喻的語句。幼兒正是透過模仿他人的語言而不短積累和進步的。

  四、說教學流程

  一、匯入

  一節吸引幼兒的教學活動,好的開頭往往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我選擇了播放優美安靜的音樂同時,出示夜空的動畫,()結合幼兒觀察夜晚天空的經驗,以一次輕鬆的談話開始本次活動。我以溫馨,甜美的語言這樣對幼兒說:小朋友聽說你們晚上跟爸爸媽媽一起觀察了夜晚的星空,你都看到了什麼?你看到的月亮像什麼?自然的匯入本次活動的主題。

  二、基本部分

  教師運用掛圖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為了更好的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的條理,我在講解故事後會提問幼兒這樣幾個問題。1、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裳?2、裁縫給月亮姑娘做了幾次衣裳?為什麼3次都沒有做成?3、 月亮姑娘是怎樣變得呢?請幼兒操作4幅圖進行排序。

  三、教師利用圖片再次講述故事,幼兒看自己排的順序是否正確。

  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再次理解故事的內涵,體會月亮不同時期的變化。並且根據教師的再次講解,判斷4幅圖的排列順序是否正確?幼兒經過再次傾聽故事,自己判斷故事的順序,而不是老師簡單、直接的告訴幼兒,這樣使幼兒在無意中覺得是自己完成的,有助於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理解故事的內容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因此透過再次講述故事和操作月亮變化的4幅圖片,能幫助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做到重點突出。

  四、介紹故事中比喻的手法,引導幼兒描述故事中描述月亮變化的詞語。用比喻來對某某事物的特徵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因而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並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這個故事中的比喻運用的也比較多,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幼兒瞭解比喻的手法,對以後的寫作、交流溝通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好處。因此讓幼兒學說故事中的比喻的用法,並且嘗試用比喻來描述一下月亮,我把它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和提升。因此在課堂上我會提問:故事裡說月亮彎彎的細細的像小姑娘的眉毛,請你也像故事裡那樣,說一說月亮吧。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此環節中幼兒可以暢所欲言,教師要給與及時的鼓勵支援和肯定,相信當每個幼兒都能發揮自己的想象,並能運用自己的語言儲備,說出不同的比喻,一定會是本次活動的高潮。

  活動延伸:播放月亮變化的課件,讓幼兒完整的瞭解月相的變化。

  五:說活動亮點

  本次活動流程設計思路清晰,對於重點和難點的處理得當,把握準確,語言設計簡練、易懂。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進步。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6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小馬過河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馬過河”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透過小馬過河時與“老

  牛”、“小松鼠”的對話,以及“老馬”的提示。最後,小馬安全過河,並懂得了,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說,還要多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夠增長才幹。

  2、幼兒情況分析中班小朋友年齡都在4—5歲之間,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能根據老師的提示,完整的複述故事。

  3、重點、難點

  瞭解故事內容,知道為什麼“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最後懂得其中的道理。

  4、教學目標

  a.引導孩子們熟悉故事內容。

  b.根據故事中的動物“小馬”“老牛”“松鼠”學會比較高矮。

  c.透過故事的講解與分析,讓孩子們知道遇到事情應該怎麼做。

  5、教學準備

  a、五幅故事圖片、語言書。

  b、“老馬”、“小馬”、“老牛”、“松鼠”動物頭飾。

  二、說設計

  1、教法

  我採用直觀教學法、提問法、表演法來進行教學,透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故事的內容,透過提問法,幫助幼兒加深故事中的對話情節、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透過表演法培養幼兒的表演力和想象力。

  2、教學程式

  A、運用小客人來做客的遊戲匯入活動

  B、依次出示故事圖片,將故事生動完整的講述一遍

  C、引導孩子一邊觀察圖片,一邊和老師一起復述故事。加強對

  話部分的複述。

  D、教師提問教師:老馬對小馬說了些什麼?

  教師:小馬最後過河了嗎?

  教師:聽了這個故事,小朋友以後遇到問題應該怎麼做啊?(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子來回答)

  5、活動結束

  教師請小朋友戴上頭飾進行表演,讓孩子們在表演中結束本

  次活動。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7

  一、說活動內容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透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吸引著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該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潔明瞭,但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故事中再三描寫了青蛙看到房子不佔為己有的無私精神,後又描寫了青蛙與小動物們一同分享快樂,繼而描寫了小兄妹樂於幫助別人。步步深入主題,而又在小青蛙與同伴分享住在漂流屋的快樂達到高潮。故事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幼兒受到很好的教育,生動淺顯的語言,又便於幼兒理解、記憶和模仿。顯然的,故事的主題就是體驗分享的快樂,這與大班幼兒社會性發展是相一致,適宜大班幼兒。

  二、說幼兒

  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大班的幼兒積累了不少的童話故事知識,富有觀察力、好奇心,探究慾望強和富的想象力,喜歡把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透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他們對文學作品,特別是童話故事較感興趣,也能接受和理解內容較豐富、表現手法較複雜的故事,並具有一定的傾聽和語言表達能力。

  但由於幼兒成長環境的影響,幼兒經常出現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而故事是運用兒童文學作品向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基於以上兩點分析,我選擇了故事主題明確、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淺顯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漂流屋》。

  三、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指出: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精神、故事文字的分析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作品的人情美和意境美。

  2、能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講述自己的看法,並學習詞語:漂流、擱淺、甜美。

  3、透過活動,體驗與同伴分享帶來的快樂。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體驗與同伴分享帶來的快樂”。因為,現在的社會居多都是獨生子女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與同伴分享。所以,我將本活動的重點環節放在分享這一環節上,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活動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相適應,所以我為活動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

  (1)幼兒在常識活動中已熟悉青蛙、螃蟹、烏龜、小鳥的生活環境。

  (2)已認識過許多兒童文學作品,初步瞭解了擬人和比喻的概念。

  2、物質準備:

  (1)優美音樂背景的錄音帶,錄音機,教育掛圖《漂流屋》。

  (2)請每一位幼兒自帶一份小禮物。

  五、說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因此,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直觀形象法、討論法和環境體驗法。

  1、直觀形象法:觀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透過鮮明、生動的形象,容易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兒童理解和記憶。而且,我有效地將語言與教育掛圖聯絡在一起,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講授法:是教師透過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進行教育的方法。在第二環節中,透過口頭語言講述故事,幼兒進行完整的欣賞故事內容,對故事有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在第三環節中,我是採用分段講述故事。讓幼兒進行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作品的人情美和意境美。運用語言的直接講授,能夠讓幼兒直接的接觸到故事中的情景、人物。便於幼兒理解、掌握故事內容。為後面交流討論故事,做一個有利的鋪墊。

  3、討論法:討論法是兒童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活動中,我首先揭示或引發討論內容,然後由幼兒進行補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我多次讓幼兒討論自己對故事裡人物的看法,以“為什麼”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並讓幼兒提出自己與別人不同看法,甚至讓幼兒反過來向老師來發問。討論法結合了《規程》的要求,為兒童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其發展,而不是單一的教師講解,避免了兒童因說教、指導過多而產生的膩煩、牴觸心理和行為。

  4、情境體驗法:兒童因為年齡小、知識經驗少,對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很難理解。現實生活中很多幼兒是獨生子女,他們一直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體驗到什麼是分享,分享又能帶來什麼快樂。於是,活動中採用了情景體驗法,提供了一定條件,讓幼兒透過自身的禮物交換、分享,從而感受和獲得體驗。這可以加身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思維和認識水平,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六、說活動程式

  活動流程我採用“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來組織本次活動,設計程式為:

  1、出示漂流屋圖片,引導幼兒進行初步想象

  在活動的開始環節,運用直觀的方式直接出示漂流屋,讓幼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幼兒直觀地看到了故事中漂亮的漂流屋。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更快地融入角色當中思考問題“這是哪裡來的”“撿到它以後要怎麼辦”。該問題把幼兒帶進一個思考想象的空間,創設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 語言環境,並讓幼兒初步產生拾金不昧、分享的意識,為下面的故事做好鋪墊。

  2、教師配樂完整朗誦,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對故事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對故事內容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概念。透過討論:你喜歡故事中的哪些人物或哪些情節?為什麼?有哪些詞語你覺得美?引導幼兒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這個環節仍然給幼兒留有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在剛才的想象基礎上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語言美。

  3、結合教育掛圖,理解故事的內容

  (1)出示教育掛圖一

  提問:青蛙剛開始的時候,是住在哪裡的呢?青蛙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這間漂亮的漂流屋像什麼呢?青蛙不知道這間漂流屋是誰的,青蛙都問了哪些動物呢?青蛙為什麼不好意思獨佔這間漂亮的屋子呢?邀請了誰來住呢?青蛙邀請了這麼多的動物住進了漂流屋,青蛙現在的心情感覺怎樣?透過提問,讓幼兒更進一步地瞭解故事內容,感受作品的人情美。瞭解與他人分享快樂自己也會快樂的心態。運用教育掛圖直觀的方式,讓幼兒直接接觸到故事中的事物,直接感知故事情節,更容易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出示教育掛圖二

  提問:漂流屋飄到了哪裡呀?這時出現了誰呀?哥哥和妹妹分別說了什麼呀!他們看到了什麼?最後又把屋子放在哪裡了呢?該問題把幼兒帶進一個思考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簡單的描述漂流屋飄到了哪裡?最後又到哪?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出示教育掛圖三

  此環節是故事的尾聲,透過提問“漂流屋裡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呢?小動物會覺得這間漂流屋是誰送給他們的呢?他們會知道嗎?”透過提問讓幼兒進行猜想,進行想象,留給他們一個懸念,讓幼兒有一個想象的空間。

  此環節結合了語言和教育掛圖,再次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以分段講述故事為主要形式,透過一個一個的問題,找出了故事的重點,引導幼兒不段思考、探索、層層遞進,從而達到理解和記憶故事內容的目的。而擬人、比喻手法的運用是本故事的一個亮點,為達到形象逼真的效果,作品中再三將漂流屋比喻成“宮殿“、”大雪糕”、“搖籃”。而對幼兒來說文學中採用的表現手法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我以問題“漂流屋像什麼”的提出加深有對比喻手法的理解。

  4、交流討論故事,引出教育意義

  提問:你聽完故事有什麼感受?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麼喜歡它?聽完了故事讓你聯想到了什麼?透過交流討論故事內容,讓幼兒明白故事中的 “小青蛙問遍所有的人尋找屋子的主人”、“不好意思獨佔這漂亮的屋子”“小兄妹看到小動物們時高興的心情”,意在教育幼兒懂得與別人分享。在這個活動環節中以“你喜歡故事裡的誰?為什麼?”讓幼兒直觀形象地感知,什麼是好的,該學習、模仿的是誰。這樣,他們很快就能弄明白道理了。而且,提出了“平時還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問題,讓幼兒將學到的道理延伸到生活中。

  5、分享小禮物,激發幼兒樂於與同伴分享的情感

  《綱要》指出:應以幼兒的情感態度的培養放在首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體驗中交換禮物、交朋友,感受到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心情。在這個環節中,引導幼兒與別人分享,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能使更多的幼兒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將活動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6、活動延伸

  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語言區、美工區讓幼兒繼續探索。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了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從第一、第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到最後互換禮物的情感體驗,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當然,培養幼兒懂得分享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累積過程的,因此,本次活動是先讓幼兒獲得情感體驗,是一個累積良好體驗的好機會,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易接受併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聽說能力。故事《龜兔賽跑》用淺顯的故事內容不僅能讓幼兒明白知道做事情只有不驕傲、認真、努力堅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裡的動物對話,會激發幼兒學習藝術語言的慾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教學目標

  1、喜歡欣賞童話故事,在傾聽與欣賞中體會出人預料的故事結尾。

  2、理解烏龜和兔子不同性格特點,懂得故事所表達的驕傲使人落後的寓意。

  3、能大膽連貫的講述。

  (三)教材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指導幼兒大膽連貫的講述。因為中班幼兒的語言還很不豐富,所以要教師引導和教授幼兒用藝術的語言表述故事作為難點。

  二、說教法

  充分利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引起幼兒注意,訓練聽說能力。主要採取直觀法、練習法和遊戲法(小品)。根據幼兒思維特點所決定的。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採用直觀看圖(有條件時看光碟)引起幼兒注意,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為幼兒的語言表達做充分的準備。透過練習法可以刺激幼兒的表達慾望。(有時間全讓幼兒參加小品演出和說圖片意思,沒時間就用活動區的語言區讓幼兒練習)又根據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在發展的特點,採用對話的形式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對話能力。

  三、說學法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與聽說能力貫穿始終。逐句學習打到連貫語言表達故事內容。

  四、活動準備

  示範掛圖、頭飾、小旗、花環、錄音機(或光碟)等

  五、說教學過程

  (一)示範法:教師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二)直觀法:看圖,說圖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印象幫助理解記憶。

  (三)(重點)說動物的話。

  (四)分角色幾人一組合作,表演故事。小兔子認識到自己錯了,改正了錯誤還是一隻可愛的小兔子,小朋友們要是做錯事要知道錯了就改,就是一個好孩子。看又一次龜兔賽跑。(結合實際進行教育)

  (五)準備延伸故事《好朋友》引起幼兒興趣。

  (六)佈置作業,回家講給家長聽。用激勵的語言讓幼兒舉手動起來符合幼兒好動特點。用獎勵小紅花引起幼兒興趣和高興地心理,有益幼兒健康。

  (七)小結:今天我很高興,小朋友們也很高興。我們知道了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並且你們會講故事了。如果還想表演小品老師就把頭飾和小電視放到語言區供小朋友繼續演出和講述。豐富了語言區,有利於幼兒練習。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活動《蘿蔔謠》。

  一、說活動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資訊科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小兔子是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歡的動物,而對於農村幼兒而言,蘿蔔也是他們常見的東西,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選擇了兒歌《蘿蔔謠》,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朗讀和記憶,幼兒很容易理解,在學習時不用刻意去記憶,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語言,同時還能透過活動將幼兒零碎的經驗進行整合,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二、說活動目標

  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獲得發展,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初步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演兒歌。

  3、培養幼兒願意學習兒歌的情感。

  本次活動的重點就是使幼兒能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初步朗誦兒歌,這在整節課的每個環節中都始終貫穿滲透。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拔、洗、切、炒、吃”這五個動詞,因為這些動作是本次活動的新授動作,所以在活動中以個別示範、個別練習、集體練習、強調複習等幾種方法來突破此難點,並用貼小紅花為獎勵,鼓勵幼兒積極表演,讓幼兒在表演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兒歌的記憶。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製作電腦多媒體課件。

  2、玩具小兔一隻,小紅花貼紙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提問引導法,課件演示法和示範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對於這三種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以啟發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演示方式,再現兒歌所描繪的景象,加以示範表演等手段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更直觀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科學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2、學法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表演法來獲得知識,透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用眼看、用嘴說、動腦思考,並能用動作進行表演,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

  五、說教學程式

  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首先,我對幼兒說:“今天有個小動物來做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好嗎?”請幼兒閉上眼睛,一起喊123,然後出示小兔,“看看,這是誰呀?”(小兔子),向幼兒提出一個問題,請幼兒幫忙喊出小兔,是因為小班幼兒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經提問後再出示形象生動的小兔,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2、理解兒歌內容。

  (1)先告訴小朋友:“小兔給我們帶來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然後演示課件第一部分,我引導幼兒來觀察這個畫面,讓小朋友看看圖上的小兔在幹什麼呀?小朋友回答小兔在拔蘿蔔,這時再向幼兒提出一個問題:“那我們來聽聽小兔是怎麼說的?”讓幼兒聽聽兒歌的第一句,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並請幼兒學說第一句“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

  (2)在幼兒初步學會第一句兒歌的基礎上,為了讓幼兒能加深對兒歌的理解、記憶,我又引導幼兒嘗試做一做拔蘿蔔的動作,在幼兒表演拔蘿蔔動作的同時,可以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對於表演得好的幼兒及時給予鼓勵表揚,讓小班幼兒能大膽參與活動。

  (3)同樣方法依次演示課件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及第五部分,讓幼兒跟讀兒歌,仿編動作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我利用分段教學讓幼兒學習兒歌,以小兔的口吻來吸引幼兒認真聽,並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學習兒歌,幼兒對於小兔說的都非常感興趣,不用刻意的去記憶,學起來也非常輕鬆,從而跟著老師順利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3、幼兒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

  向幼兒介紹“這是一首好聽的兒歌,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蘿蔔謠》,我們一起完整地來聽聽。”因為這首兒歌表現的是從拔蘿蔔一直到吃蘿蔔的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幼兒在觀看這個形象直觀的課件的過程中,讓幼兒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個過程的完整性,從而又進一步地理解了兒歌。

  (2)鞏固兒歌。

  這一環節我讓幼兒再一次觀看課件,請幼兒跟著課件一起朗誦,並配上相應的動作,這樣不僅使幼兒鞏固了對兒歌的記憶,還幫助幼兒加深對“拔、洗、切、炒、吃”這五個動詞的理解。

  (3)請個別幼兒邊朗誦兒歌,邊進行表演,透過幼兒的表演,既調動了他們學習兒歌的積極性,又讓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了表演的愉悅性。

  (4)教師小結:“小朋友們,你們這麼快就學會了一首新的兒歌,而且表演得也非常好,真棒!

  4、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進行拔蘿蔔的遊戲。

  六、說活動亮點

  本次活動我突破了以往兒歌教學活動中產生的環節單一,念多動少的弊端,整個活動始終圍繞小兔拔蘿蔔、洗蘿蔔、切蘿蔔、炒蘿蔔、吃蘿蔔的過程,配以動作的教學,將兒歌巧妙地應用於表演中,避免了學習兒歌時的枯燥無味。另外,我將五幅圖片以課件幻燈片的形式展示給幼兒,刺激了幼兒的視覺和審美觀,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兒歌的內容,更快的掌握兒歌。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10

  語言說課稿

  幼兒情況分析(學情分析)

  小小班(3歲以下)

  布娃娃(兒歌)說課稿6頁 小動物回家說課稿126頁

  小小班(託班)幼兒語言以模仿性為主,作品中描述性的語言比較押韻,比較適合幼兒學習。

  對於小小班幼兒來說,他們語言發展迅速,但是思維卻是非常具體的,而且只是在活動中進行,帶有明顯的直覺行動性,因此他們比較喜歡模仿成人的語言,創造成分極少,他們只能簡單地仿編、仿說。可以選擇一個幼兒熟悉的多次,根據生活經驗,在動詞的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名詞,組成一個新的短語說一說。

  小班(3~4歲)

  秋的畫報(詩歌)說課稿22頁 甜甜的雪糕水說課稿74頁 太陽和月亮說課稿131

  圖畫書: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由於交往經驗缺乏,對交往認識程度不深,所以,在遇到新環境以及陌生人時不能隨時注意到交往中應該有禮貌程度,所以不能產生主動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行為,或者說只能在家長的指導下產生被動的交往行為。但是,一旦脫離大人或許就手足無措了。根據這階段年齡特點,選擇了( )這一內容。這一內容的目標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觀思維方式,它主要結合圖畫,經過觀察理解單頁單幅兒童圖畫書,使幼兒能把內部言語轉化為外部言語,再轉換成語言表述能力, 這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視覺和認知發展特點。透過這階段的學習,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意識同語言乃至相應的行為能達成一致。

  故事:小班幼兒喜歡聽故事,但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規則意識,為了正確地認讀圖書內容,因此本教材引用了多媒體教學,但同時也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意識的培養。這一教學方法可將教育中高難度的小班閱讀目標巧妙地淺化。比如,透過螢幕上的一頁一頁的翻閱,告訴孩子在閱讀故事書時也需要一頁一頁的翻閱才能看清故事內容。 小班幼兒年齡在四歲左右,而3—4歲正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飛躍時期。與語言的發展密切相關的是自我意識的形成和諸多獨立性表現的出現。所以,在小班階段發展幼兒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小班的年齡都處於3~4歲之間,這個時期,幼兒的有意注意有了明顯改善,感知覺也逐漸趨向完善,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其思維也是在直接感知和具體行動中進行的,較多依賴於生動、鮮明的形象去認識和理解事物。這個教學內容是透過對兒歌的感知和理解,讓幼兒來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從而激發幼兒有朗誦兒歌的興趣。 隨著社會的變化,孩子們的社會生活與從前相比大不一樣了,生活條件也明顯提高,但孩子們卻漸漸淡薄了對身邊老人們的關心和尊重意識。孩子們普遍認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他們的救世主,自己永遠是他們的心肝寶貝,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一切都是孩子們說了算!在現在孩子們的腦海裡,從來都不曾想過去關心、尊重老人,相反,只見老

  人們為孩子的起居生活操心,可見這裡的愛並不平衡……因此,這篇語言活動教材將會用故事特有的內涵和寓意沁入孩子們的內心。對於小班孩子而言,這個語言活動倘若能順利地實施開展。可謂是一場難得的及時雨!

  小班的兒童有一部分比較內斂,不太敢接觸陌生人,倘若他們能真正關心周圍不熟悉的老人,相信在家也一定會愛自己的長輩,所以幼師借用鼓勵的口吻與兒童進行交流,樹立他們的自信很重要,有了這次成功的體驗。將會對他們今後生活和個人的性格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詩歌:對於小班幼兒來說,詩歌欣賞還是有些陌生的。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豐富,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並且常常伴隨著動作,因此,我們要為幼兒創設學習的情境,引導幼兒運用原有的知識、技能到新的情境中。嘗試將詩歌和表演相結合,動作與語言相結合,使幼兒多渠道地參與活動,自主地投入到看、想、說、做、讀中去,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及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

  中班(4~5歲)

  月亮(散文詩)說課稿29頁 微笑(散文)說課稿33頁 月亮姑娘做衣裳說課稿79頁 老鼠三兄弟說課稿135頁

  音樂遊戲:中班上冊的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最喜歡( )。但是由於詞彙貧乏,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道該怎樣說,既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透過這次遊戲活動,讓幼兒體驗到遊戲的樂趣,在遊戲中練習打電話,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詩歌:中班幼兒掌握詞彙的數量和種類迅速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但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詞理解仍有困難。同時他們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運用語言交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作品中出現的句型( )簡短有規律,易於被幼兒掌握,有利於發展幼兒的連貫性語言。另外,從社會領域層面看,小班幼兒行為意識以自我為中心,中班年齡段正式加速去除自我中心行為意識的時段,作品中( )之間相互關愛的情感氣氛可以促進幼兒社會性情感的形成,培養幼兒能關心、同情、體諒他人,與同伴友好、合作的行為。

  散文詩:幼兒到了中班後,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進步,願意欣賞形式優美的散文詩,知道作品藝術語言與生活語言的不同,能初步感受到散文詩語言所蘊含的美。散文詩《月亮》中許多生動優美的形象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生動逼真的情景中感受和體會作品的意境美,在理解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礎上能學習用較恰當的動詞、動作、繪畫等形式體現詩歌美的方面,並嘗試仿編散文詩,在優美的情景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為增加詩歌的意境感受,我精心設計、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烘托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

  中班幼兒思維具有直覺行動和具體形象性的特點,他們的情緒具有易感性、易轉移,藝術的存在非常符合兒童的認識特點和情感情緒特點。因此,他們無不喜愛與他們認識水平相適應的藝術品,如傾聽優美的作品,注視鮮豔的色彩和影象。他們會把周圍的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並會把自己的感情移向客體,該階段幼兒的想象情感特徵在此會充分展現,同時也使語言表達更為生動形象,從而獲得自由表現的愉快體驗。透過散文詩的欣賞還可以讓其生成一系列的活動,如,有趣的倒影等。

  故事:中班幼兒有意注意開始發展,複雜句發展較快,詞彙增加,能用完整、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想說的事,喜歡欣賞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用恰當的語言、動作、繪畫形式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擴充套件想象,嘗試創編。希望透過這個

  故事來提高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表現能力,並尋求不同角度的思維方式,鼓勵幼兒能大膽地想象,表現自己的情感。

  中班的孩子有意注意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決定了我們老師在活動中要巧妙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課件等多種教育手段來吸引孩子們。在引導孩子們欣賞、理解文學作品的時候我們要把握主線,透過講述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來發展孩子們的觀察理解、語言表達等能力,引導孩子們獲得情感上的共鳴。《綱要》中提出語言學科主要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發展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本活動以快樂情感體驗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快樂欣賞故事、快樂參與活動,培養積極的快樂情感。 大班(5~6歲)

  春雨的色彩(散文詩欣賞)說課稿62頁 故事《憫農》說課稿90頁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說課稿94頁看圖講述“小紅傘”說課稿97頁 秋天的雨說課稿138頁

  大班的幼兒已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交流習慣,能理解一些較簡單的故事內容,並會運用語言較清楚地進行講述。本語言活動,情節簡單、有趣,語言簡練,兒童化,適合大班幼兒教學。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情感是學習的內趨力,而玩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本節課,我設計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活動中學,拓展幼兒視野,豐富詞彙,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大班幼兒對生活有了一定的基礎認識,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且語言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有了初步的理解、表達能力和情感體驗,因此作品內容能給孩子們以美的陶冶和感受。

  寓言故事:大班幼兒大概在5~6歲之間,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比較突出的時期,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而寓言故事本身具有教育的特點,以及《綱要》精神:發展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透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提供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本次活動應當著重引導幼兒積極地與寓言故事相互作用,擬透過為幼兒創設學習的情景,引導幼兒多通道參與,自發地投入到看、想、說、做、讀中來,不僅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技能,而且也在學習的過程中瞭解怎樣學習,怎樣生活和怎樣做人,特別是重視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發展,情感的培養。

  對於大班幼兒來說,畫面上的故事似乎比較簡單,但幼兒不理解物品的多用性,也不能完整地講述畫面內容。

  大班幼兒的想象力豐富,在他們的頭腦裡有許多新奇的東西,他們會長時間蹲在地上看螞蟻搬家,說是想聽聽螞蟻是怎麼“開會”的,他們會和小兔“交談”,說小兔子聽得懂他們的話,他們還有許許多多想法,但這些想法畢竟不成熟,需要我們老師去發現、去引導,鼓勵幼兒把這些想法表述出來,為他們創造、表現提供良好的條件。

  散文: 大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習散文有一定基礎,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的精練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大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為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我設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