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彙總七篇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彙總七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動與靜》是冀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七課。是“位置與運功”單元中的一課。下面將從教材內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在學習瞭如何確定物體的位置之後,本課開始進入本單元的另一個重要內容—運動。在本課中,將解釋什麼是運動,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根據本課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和難點如下。

  1、探索目標:使學生能利用參照物判斷某一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2、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1)學生願意對物體“運動和靜止”的問題進行探究。

  (2)學生能意識到對一些物體狀態的描述是相對的。

  3、知識目標:學生能舉例說明物體的位置和運動需要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 位置來確定。

  4、重點和難點: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參照物的選擇是很重要的, 所以如何選擇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的動與靜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質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本課以學生生活中的科學為學習的起點,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瞭解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秘,只要我們能主動探究,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就能認識科學的真面目,因此我採用了探究法、觀察法、歸納法。

  三、教學設計

  (一)、設計特色:

  圍繞“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這一主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進行師生交流。

  (二)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入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開始,我首先由問題匯入,提出一個學生很熟悉的問題,“我們坐在行駛的車上觀察車外的景物,會有什麼發現呢?”聽到這個問題後,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課堂上,於是回憶起坐車時的體驗,“坐在車裡看見地面上原來不動的房屋和樹木都往後走”,“實際上是車在地面上行駛”等。然後從這些疑問入手,接著提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假如你站在路旁,你認為那些房屋和樹木還是運動的嗎?”激發起學生探究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興趣。接著我又播放一段坐在汽車裡遊覽的影片,讓學生觀看。看完影片後,學生探究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興趣更濃了。

  2、自主合作,討論交流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後,我安排了讓學生默看課文中“盪鞦韆”這一部分內容,並引導他們進行分析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從鞦韆上女孩的角度來看,鞦韆上的男同學和她自己的位置關係沒有改變,所以她認為鞦韆上的男同學是靜止的;而對於地面上的女同學來講,鞦韆的男同學對於自己來講位置在不斷改變,所以認為鞦韆上的男同學是運動的。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課文中判斷鞦韆上的男同學是否是靜止的,是將鞦韆上的男同學和判斷者自己作比較,看兩者的位置發生變化沒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作出判斷一個人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方法:說一個人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是相對於一個參照物來說的,人或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改變了就說這個人或物體是運動的;反之,位置沒有改變就是靜止的。接著在播放一次坐在汽車裡遊覽的影片,讓學生再次熟悉判斷物體動與靜的方法。

  3、實踐應用,鞏固知識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情感各個方面得到發展這才算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在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之後,我就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影片《奔騰的駿馬》,讓學生判斷影片中物體的運動情況。然後又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分析課文中自動扶梯上、公共汽車上、旋轉餐廳裡戴帽子同學的運動情況。最後讓學生分析電風扇工作時各個部分的運動情況。透過分析解決問題,發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板書:

  七、動與靜

  鞦韆上的女同學 靜止

  鞦韆上的男同學 鞦韆下的女同學 運動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豐碑》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寫的。文章記敘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課文魅力:首先是課文中著力渲染的神態描寫和側面描寫,以及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這一點有助於學生學習寫作。其次,這篇課文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芒:課文塑造了兩個幹部形象,一個是對戰士無比關懷的將軍;一個是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士的軍需處長。用這種忘我精神去打造學生的情感、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第三,全文以將軍思想感情的發展為線索,透過對將軍的側面描寫來烘托軍需處長的品質。

  全文可分四部分:先寫將軍對行軍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考驗的思索,為下文所發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鋪墊和暗示;接著寫將軍看到一位老戰士凍僵在雪地上時的激怒和對軍需處長的責備;然後寫將軍得知凍僵的老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的震驚和對軍需處長的崇敬;最後寫在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將軍率領紅軍戰士繼續前進。

  本單元訓練重點: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注意體會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注意體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有條理地將思想內容表達清楚的。

  結合課文實際、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制訂以下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晶瑩、豐碑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技能目標:

  感悟課文側面描寫比直接描寫更加感人和留有回味餘地的表現方法,學習神態描寫的方法。

  情感目標:

  1、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讀懂課文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敘述順序。

  2、引導學生初步領會課文先抑後揚及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

  3、理解豐碑一詞深刻的含義顯然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本文宜用兩課時教完。

  二、說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裝置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表演採訪法:課中讓學生表演將軍發怒的形象,讓學生採訪將軍,從而探明將軍發怒的原因,領悟人物品質。

  課中實踐法:用給軍需處長設計碑文的方法,讓學生領悟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可貴品質。語文學習的特點是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語言,運用語言。情能補拙,用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品質去激發學生練習之情,發揮情感因素在課堂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醞釀情感

  首先匯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聽過長征途中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觀看一段錄相,去回顧那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出示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媒體,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這樣貼近課文,貼近學生理解能力的導語,為引入課文做了鋪墊,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達到課伊始,情即發的目的。)

  2、揭題質疑自主定標

  有名言說道:問號是開啟科學大門的鑰匙!教學時適時啟發學生質疑,會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品質。課題揭示學生書寫後,教者便可激發學生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麼問題?

  學生可能會問:豐碑的含義?據此引導學生自主明確學習目標,教師相機點撥補充。

  生自由泛讀課文,透過交流討論,弄明豐碑在課文中的特定含義。

  3、直入重點,閱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1)、出示圖片,透過仔細觀察,在頭腦中建構豐碑感性形象。

  (2)、抓住關鍵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反覆品讀,領會課文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說出心中的疑問:老戰士為什麼穿這麼少?為什麼不發給他棉衣?

  (4)、討論弄明原因,體會軍需處長的感人品質。

  4、課中表演,昇華情境,學習將軍發怒部分。

  (1)、反覆讀將軍發怒部分,體會將軍神態的變化及這種神態變化所體現的思想感情。

  (2)、激發興趣挑戰朗讀:有誰覺得比他讀得好的就站起來讀!讀後引導學生評價。

  (這樣有感情地朗讀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正如孟子所說以意逆志,同時讓學生經歷了語言。)

  (3)、安排採訪實踐,表達自己領悟到的感情。

  推薦一名讀得最好的同學表演將軍,然後讓全班同學採訪:

  將軍,你為什麼發這麼大的怒?

  將軍,我發現你的眼睛溼潤了,為什麼?

  將軍,你為什麼向軍需處長敬一個軍禮?

  (排演和採訪使得閱讀變成了一種目的明確的自覺任務,一種其樂融融的活動。排演和採訪又使學生設身處地當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說話,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體驗。有助於讓他們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中,更深刻地體察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豐富自己的情緒經驗,形成相應的積極情感,提升道德資訊貯備。)

  5、再讀第七自然段,練寫碑文。

  (1)、讀,點劃出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詞語結合圖片進行品讀。讓學生從軍需處長那坦然自若的神態體悟軍需處長的堅韌剛強和捨己為人的品質。

  (2)、為軍需處長的豐碑設計碑文。

  同學們,面對軍需處長這座豐碑,你想寫些什麼呢?

  學生寫完後交流,概括成簡短的碑文,用毛筆寫下來張貼。

  6、品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質疑探究。

  重點指導理解反問句: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支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7、迴歸整體,領悟寫法,總結全文。

  8、課後延伸,能力遷移運用。

  讓語文作業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持之以恆積累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閱讀長征途中的另外的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

  一、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而且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教學獲得之中。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透過表演、採訪加強合作與探究,讓課堂成為學生合作交流的平臺。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22課《豐碑》第2課時。

  2、教材簡析:這是講讀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豐碑是第七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詳寫與略寫。學懂了這篇課文,落實了這一訓練重點,學生在今後的閱讀中不單是從文章的內容去理解文章,還懂得從材料的安排來理解文章的結構,從而也使學生知道在寫作中詳略得當地進行寫作,安排材料。

  4、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根據教學大綱,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個方面全面考慮,而且要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1)本課時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因此,可確認為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在教學時,我圍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領悟了理解人物品質的方法,培養了學習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質重點的語段作為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這是本課時的思想的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5、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最佳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練結合,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要使學生知道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從描寫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著的詞句中品詞、析句,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課文寫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段,實際上是為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偉大,在教學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去分析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他的心情,讓學生在想一想、劃一劃、議一議、讀一讀的過程中,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式設計

  (一)由題入文,設定懸念。

  一上課,讓學生齊讀課題後,便讓學生回答課題豐碑是指什麼?讓學生知道豐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或偉大的功績。緊接著我問課文中的豐碑指什麼?學生從課文中便能找出答案,這豐碑指的是軍需處長。這時我讓學生知道軍需處長在軍隊中是負責管理什麼的?這為體現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埋下了伏筆。於是我又問道: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這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這樣設定麼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剖析課文,理解中心。

  文章讚揚的是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也是教學中需要學生領悟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我抓住了最能體現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語段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描寫軍需處長的課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學這一重點段時,我首先利用媒體展現了被凍僵的軍需處長的畫面,以畫面來感染學生,再找出有關自然段讓學生學習討論這段話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的?並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學生不難找出安詳鎮定單薄破舊這些詞語用得好,然後我進一步誘導學生去分析。我問道:為什麼軍需處長穿得這麼單薄?這樣一點撥,使學生明白到這是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他們最缺的是棉衣。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我緊接著說:這麼嚴寒的天氣,軍需處長的穿著這麼單薄,他明明知道自己會被凍死,可他的神態為什麼這麼鎮定,這麼安詳呢?這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所以,他十分鎮定、安詳;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為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讓學生體會到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配樂朗讀,並進行配樂範讀,在讀中進一步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一股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文章對將軍的描寫,實際上是為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在教學這一重點部分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將軍看到老紅軍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變化。然後讓學生劃出這些詞語體會。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我讓學生填表分析將軍的情感變化。我問學生,當看到凍僵的老戰士時,將軍為什麼叫軍需處長來?當沒有人回答他時,他為什麼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這些問題讓學生明白這時將軍認為軍需處長沒給這位老戰士發棉衣,以至凍死。這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的嚴重後果。他要叫軍需處長來追究責任,這也為下文體現軍需處長的偉大作了個埋伏;當將軍知道這位犧牲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為什麼向這位軍需處長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這是一個較難的問題。這一個軍禮,包含了將軍複雜的感情。他為自己錯怪了軍需處長而內疚。這一無聲的軍禮,表達了將軍的千言萬語和對軍需處長的哀悼。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從中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同學們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這些句子的同時,我讓學生比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麼區別;抽動和抖動有什麼區別。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紮紮實實得到訓練,也學會在特定的句子中體會詞義。在分析清楚將軍的情感變化後,我讓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學生在讀中再一次被軍需處長的偉大感動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瀾。

  為了落實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我緊接著問道:課文為什麼詳寫軍需處長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衣著和詳寫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這一問讓學生知道:這都是為了突出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也讓學生知道和文章中心思想關係特別密切的材料應詳細些,為學生今後習作作鋪墊。

  (三)、深入體會,強化中心。

  透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能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時我便問: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我讓學生邊看圖邊回答,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分析問題,這時學生都能說軍需處長的外形,確實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他捨己為人、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遠銘記在戰士們心中,解決了這一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便由表及裡地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在講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腳步聲為什麼是沉重堅定的?讓學生體會到戰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為樹立了軍需處長那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因為受到軍需處長的鼓舞,戰士們一定能經受嚴峻的考驗,一定能戰勝重重困難。這樣,也使同學們從中受到鼓舞。

  (四)、總結課文,薰陶情感。

  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不僅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我便對學生說: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

  (五)、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為了鞏固堂上所學的知識,我給學生布置兩題作業:(1)用溼潤晶瑩造句;(2)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課題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中的第二節,本課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透過資料分析,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並透過學習認識到任何一種動物包括我們人類要更好地適應環境而不被淘汰,都必須具備學習能力,特別是我們人類要提高生存本領,認識世界,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在這一課題內容中,我認為應該分2課時進行講授,其中第一課時主要任務解決如何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及對二者關係的探討。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完成對“動物繞道取食”的探究,並對學生進行“人類的生存質量更多地依賴學習行為”的情感教育。今天我所講的是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二)教學地位及作用

  前面第一章學習了各種環境中的動物,學生對各種動物的行為也有所認識,但是,具體怎麼區分動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更沒有深刻體會學習行為的意義。本課時的重點是對這兩種行為的區分,初步認識動物行為的意義,為下一課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意識的情感教育打下基礎。所以學生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下一節課的教學及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地位十分重要。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①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②對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關係的探討。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動物行為的特點,識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瞭解二者關係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①透過對資料圖片的觀察,培養學生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

  ②認同學習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③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和進化的觀點。

  二、說方法

  (一)學情分析

  1、從學生知識結構來看,經過七年級的學習,再加之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所知,對於本節內容的學習來講,無疑已有了良好的基礎。關鍵是教師如何採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分析、歸納、自我學習,以期達到更佳的效果。

  2、從學生學習方法來看,儘管初中學生思維方式偏重感性,但經過不斷的訓練,也已具備初步的理性思維能力,這對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很重要。教師可提供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資料讓他們感知,再引導其理性思維,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至於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可以透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 二)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進行直觀演示,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參與法:透過參與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

  3.小組討論法:利用已有的資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三)學習方法

  本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啟示法、觀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動物世界》節目片段;經過整理的寵物行為觀察日記及關鍵圖片,並製作成課件;教材中“資料分析”中的圖文製成的課件;動物行為相關

  資料課件。

  學生準備:整理過的寵物行為觀察日記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展示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片段,以此情境匯入新課,啟發學生思維:這些動物在幹什麼,它們這樣做有什麼目的?在學生的回答中歸納:動物的這些有目的的活動就是動物的行為。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與學生的交流、問題的提出、對學生回答的評價等都努力在營造一種輕鬆、愉快、活潑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更多的馳騁的空間,讓孩子們體驗到學習是享受,樂學親師。

  (二)新課教學:

  1、知識聚焦:教師展示動物的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觀察,並根據行為目的不同推斷行為的型別。同時加以剖析、引導區分。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深入生活,認識生活,在生活的體驗中汲取成長的營養。

  2、生活拾趣:學生展示自己的寵物觀察日記,教師加以適當評價和鼓勵,並出示準備好的觀察日記,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有關行為獲得的途徑的進行分析,歸納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並透過圖片資料驗證鞏固,加深認識。

  3、快樂參與: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動物有過接觸,因此,同學們都能列舉出一些動物的行為。因此鼓勵學生分別舉兩個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例子,看誰舉的又好又準。聯絡生活實際,引導同學們完成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動物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如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許多行為都有較強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學生,但從本質上理解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更為重要。因此教師要以此為主線,精心設計,並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4、深入探究:透過對圖片、文字資料的探討歸納,使學生認識到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和學習行為的適應性。在討論過程中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透過小組討論,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探究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和實施個性化的探究方案,肯定符合科學性的自主性探究活動,倡導創新,合作交流。

  5、實驗再現:這是前蘇聯的生理學家巴普洛夫曾經做過的實驗,透過對這個實驗中狗的行為的分析,逐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行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和在環境因素的作用下逐漸形成的,但它需要鞏固,否則會逐漸退化,並讓學生思考這個實驗對學習的啟示。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的只是引導、點撥、協助、積極參與的旁觀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在體驗中感受,在感受中主動獲取,積極探索,提高能力。

  6、案例解析:這個實驗中有三個主人公:雞、狗、黑猩猩,它們對玻璃牆外的食物的有不同取食方式,在對現象的解釋中歸納出: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差。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強。那麼同種動物之間學習能力是否相同呢,下來的小遊戲:一槍打四個,學生自己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三)暢談收穫: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人類的學習行為對人類有怎樣的意義?你打算如何去做?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和進化的觀點。使學生認識到:我們人類要更好地適應環境生存而不被淘汰,都必須具備學習能力,必須提高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引導、點撥、協助學生為主。在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時都得到了老師的鼓勵、積極的評價和引導,或語言,或目光,或肢體動作,使孩子們有勇氣說,表現欲更強,更積極思考,更主動求知探索,這樣常常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教學反思:

  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安排二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我提前佈置“寵物觀察日記”,不但激發學生興趣,還為教學做好準備。

  2教學策略的選用:

  (1)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主動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基於此,本節課透過引導探究式學習,構建一個互動和探究的環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動物行為的有關知識。

  (2)運用媒體工具,向學生提供資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啟發、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3)課堂上、課前、課後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多動嘴、多動腦,更多地讓學生去發現、去總結、去歸納,摒棄教師教學生看的做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的學習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少評價他們的描述正確與否,讓他們自主發現,享受成功的喜悅。建立了新型的、和諧的、民主的、開放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知識的慾望才會如此強烈,真正做到了師生之間在進行心智的交流。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麥琪的禮物>>是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課教材篇幅較長、內容較多,不過作者在情節上的構思和人物刻畫上的技巧尤為突出。

  2、學習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時抓住了以下學習目標:(1)領會構思之巧妙。(2)學習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採取邊講邊討論,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學法: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相互促進活動。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能聯絡自己的知識積極主動參與。

  三、說課堂教學流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須透過教學實踐來實現。

  (一)匯入新課:同學們在聖誕節來臨之前,你是否在想送朋友一件什麼禮物?以及什麼樣的禮物最珍貴呢?剛好我這有一個發生在聖誕節前夕,一對恩愛但生活拮据的小夫妻互贈禮物故事,讀後你也許會從中受益。大家願意知道嗎?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

  (三)研習新課:

  1、概述故事情節(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2、探討懸念、巧合的運用。

  作者在情節安排上,一開始就給讀者以閱讀上的等待—— 懸念。簡要說說這篇小說的懸念在哪裡?

  1、德拉一定得給傑姆買聖誕禮物,可是,貧窮的她怎樣才能弄到錢呢?(懸念初起)後來德拉賣掉了夫妻倆引以為豪的頭髮,用賣發得來的錢,為傑姆買了一條錶鏈,並在家中期待著傑姆的到來。我們一定會以為傑姆回家後看到錶鏈很高興。可是傑姆一進門就盯著德拉,露出一種“摸不透的表情”,這是為什麼?(懸念再生)當傑姆聽到德拉剪了長髮而買了一件“美麗的禮物”後,多次向妻子發問:“你把頭髮剪掉了?”“你說你的頭髮沒有了?”讀到這裡,我們不免心生疑惑:難道傑姆不愛她了?(懸念接踵而來)繼續讀下去才知道,原來是傑姆給德拉買了用來裝飾長髮的成套髮梳,如今德拉的長髮卻沒有了,難怪他追問不休。傑姆哪裡來的錢呢?(懸念又起)直到最後,讀者方才明白:原來是傑姆賣了另一件引以為豪的東西心愛的懷錶,才給妻子買回了成套的髮梳。

  2、時間:聖誕節快到了,按照習俗,一對恩愛的小夫妻要互贈禮物。

  主人公的經濟條件:他們生活拮据,能夠換來錢的只有妻子美麗的長髮,丈夫祖傳的金錶。他們只好賣掉長髮和金錶,買來白金錶鏈和髮梳。結果兩人珍貴的禮物均變成了無用的東西。

  夫婦之間的感情:苦難的生活並沒有消磨盡他們純真的愛情。他們為了對方勇於自我犧牲,無私奉獻。所以才會賣掉自己珍愛的東西,給對方買禮物。

  四、析主題:

  時間上聖誕節要送禮物、夫妻感情相愛要送禮物表達心意,但經濟上拮据就只好賣掉了各自最珍貴的東西。(說明:透過探討分析,使學生髮自內心的感嘆作者在情節上構思巧妙,並且在自己的日常寫作中受到些許啟發。)

  小結:這是本堂課的一個學習重點。

  3、人物品德:

  雖然雙方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但讓人覺得這並不只是一個令人遺憾的結局,我們從“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痛苦中,分明還能感到些許心慰,這心慰是什麼?(夫妻之間真心相愛)小說是怎樣刻畫的?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人物句子來分析其中蘊含的意義。

  俗話說:語言是心理再現,找出28-44自然段的人物語言,搬上舞臺,分角色對話,再現文中精彩。

  小結:透過這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描寫,字裡行間我們分明讀到的是德拉、傑姆之間最純潔、最真摯的愛情。為了愛他們賣掉了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為了愛有的甚至可以犧牲生命。

  4、扣題:

  作者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中透過懸念和巧合的運用,主要是為了表達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呢?(他們二人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愛)

  小結:作者稱他們是聰明的麥琪,那麼這禮物無疑就是神聖的充滿愛心的“麥琪的禮物”了。

  (四)拓展:

  世界之所以讓我們感覺美麗、溫暖是因為有愛的存在那麼人世間的愛是否只有愛情這一種呢?若不是還有哪些?(母愛、父愛、師愛、友愛、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對大自然的愛等等)

  (電腦出示:知識積累和說話練習:

  說出體現“愛” 的詞語、詩句或名言。

  請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格式如下:“愛是冬日的暖陽,它使人感到無限的溫暖”。)

  小結:人生活在世上,不可能沒有愛,人始終生活在愛的海洋中。人世間需要你我共同付出愛,美好的世界需要你、我、他、我們大家共同來建立。

  切記:愛不在嘴裡,不在頭上,更不在腳下,它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時刻關愛他人的行動中。()

  (五)佈置作業:

  1.課下繼續閱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並體味語言。

  2、這篇小說的結局是傑姆賣掉了祖傳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全套的髮梳,發揮你的想像為本文重新設計一個結局。

  要求:1、不改變主人公之間的感情。

  2、字數不超過300字。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紀伯倫《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1、八年級的第二單元所選擇的都是散文詩,都是由尋常的事物激起心靈之聲,語言優美且貼近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並進而受到感染,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經過本單元前面散文詩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散文詩的基本學法,而這篇文章作為本單元的最後一課,負有總結歸納昇華的重要責任。因而這堂課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運用能力的重要一課。

  2、我的教學設想是:紀伯倫的《組歌》共有2篇,分別是《浪之歌》和《雨之歌》。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的《浪之歌》主要透過朗讀指導訓練,品味文中的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賞析課文,掌握散文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意象之間的關係,在賞析的基礎上鑑賞名家的及同齡人的作品從而指導寫作。本課只說第二課時《雨之歌》。

  3、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第一,朗讀課文,展開想象,領悟散文詩的思想內涵;

  第二,賞析課文,揣摩語言,在品味中享受審美樂趣;

  第三,透過賞析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定為兩點: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欣賞文章。

  2、透過模仿寫作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難點:品讀文章,體味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作品的藝術特點 。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用指導朗讀、合作探究、比較閱讀等方法進行教學。

  透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物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述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發共鳴。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

  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完成賞析文章的教學目標。

  除此之外,我還打算用進行比較閱讀的方法,選取了七年級語文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圖”和一篇同齡人的作品《春雨》進行比較閱讀。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加大課堂的容量,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三)說學法

  《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尋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程式設計:

  首先,用回憶什麼是“散文詩”進行匯入。

  第二步,進行朗讀感知,回憶朗讀應注意哪些內容

  第三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透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的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全班朗讀,在朗讀中進行整體感知。我設計了三個題目:

  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麼特點?

  2、這首詩從哪節開始出現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現有怎樣的作用?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賞析文章,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1、討論賞析一篇文章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2、結合所學方式賞析文章。

  3、教師進行小結。

  第七步:欣賞名家和同齡人的作品

  名家的作品主要選自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圖”選段,可以讓學生把《春》和同齡人的作品進行比較。

  第八步:隨堂練筆

  請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選取一物,以“xxx之歌”(如“小草之歌”“白雲之歌”“春風之歌”),模仿寫一首散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第九步:當場寫作,當場與學生評析作文

  第十步:佈置作業:1、摘抄文中你欣賞你喜歡的句子;

  2、欣賞《組歌》中的其他幾首。

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我說課的課題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本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一單元除法的第一課時。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首先教學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接著引導學生利用口算的方法進行估算,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嘗試進行筆算,將過去掌握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演算法遷移到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上來,它是以後學習較複雜除法的基礎,也是學習數與代數的基礎之一。

  教學目標:

  1、探索出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較熟練地進行口算,經歷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筆算除法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

  2、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養成估算的意識和驗算的習慣,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大膽嘗試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過渡: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

  教學重點: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過渡:下面,為了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制定瞭如下教法和學法,先說說教法)

  二.說教法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與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相比,計算方法的最大區別是要先除被除數百位上的數,即先算幾百除以一位數,教學中讓學生在探究中多體驗、交流中多總結、練習中多遷移。

  (過渡: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除了注重教法,還應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先讓學生呼叫已 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解決一個新的計算問題,經歷探 索過程,體會方法與步驟。然後在回顧、交流等學習活 動中自己總結演算法,形成算理。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探 索中體驗——反思中提煉——遷移中應用”, 給學生留出 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空間,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過渡)當然,一節好課,除了要有合適的教學方法外,對於課堂的結構設計也應是科學的,合理的。基於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其原有認知基礎上的主動建構,因此我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 5個環節:

  四、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課一開始,我利用學生喜歡去參觀喜羊羊村子的興趣,引出村長的計算考題,在計算中重點讓學生說一說80÷4是怎樣口算的,筆算75÷3時,先算幾除以幾?商“2”寫在何處,為什麼?十位上餘下的“1”,怎麼辦?

  這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抓住新舊知識的連線點。本課學習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是在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先進行一些口算訓練,這既是常規訓練同時也是為後面學習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服務的,在口算最後安排了一道“75÷3”口算,由於口算難度較

  大,讓學生去筆算,這樣既複習了筆算的計算方法,同時又能為後面新知的學習鋪平道路。

  2、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課件演示喜羊羊帶領參觀養雞場,出示例題情境圖,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600÷3之後,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商是多少,並交流演算法,學生可能出現這些演算法。第1種:因為200×3=600,所以600÷3=200,第2種,6個百除以3得2個百,2個百是200,第3種,因為6÷3=2,所以,600÷3=200,在反饋時讓學生比較不同演算法之間的聯絡。接著讓學生回答想想做做的第1題,對比6÷2,60÷2,600÷2的商,說說從中發現了什麼,從而鞏固理解算理。

  本環節在學生的知識基礎上,情境引出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演算法多樣,並交流想法,反饋中比較不同演算法之間的聯絡,並透過計算、觀察和對比,使學生在表內除法、整十數除以一位數、整百數除以一位數之間建立一種結構性的聯絡,同時為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提前作了準備,有效地分解了教學難點。

  3、先估後算,探究算理

  課件出示村長遇到的難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讓學生觀察對比列出的除法算式與以前學的有什麼不一樣,引出課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使學生突破難點,理解算理,我先讓學生估算商大約是幾百多,並說說是怎麼想的,引導他們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個百除以2得出來的,使學生能自覺地先除被除數百位上的數,為應該先算900除以2作鋪墊。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嘗試進行筆算,並討論:先算幾除以幾?4為什麼寫在商的百位上?百位上餘下的1怎麼辦?透過動手操作及合作探究,使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的前兩題先估後算,透過對比練習及反饋讓學生小結筆算的順序,強調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餘下的數要與下一位的數合併起來繼續除。

  這個環節主要是借估算來幫助學生理解筆算中商的定位問題,因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與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相比,計算方法的最大區別是要先除被除數百位上的數,即先算幾百除以一位數。解決了被除數百位上的數除以除數這個難題,新舊知識就溝通了。因此採取“先估計、後筆算”的策略,透過估算讓學生明白986÷2得商應該是4百多,所以商4要寫在百位上,接著引導學生把掌握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方法,遷移到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上來,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4、鞏固練習,應用提高

  首先是筆算的練習,想想做做第2題後兩題,其次,結合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完成想想做做第4、5兩題,最後是拓展訓練,根據不完整的豎式,估計被除數百位上可能是幾。

  這個環節,透過基本的筆算練習,鞏固了筆算方法,讓學生應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熟悉的問題,可以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解題時,先估一估,再算一算,體現了估算的實用性,筆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鍛鍊了學生的能力。

  5、回顧反思,總結提升。

  思考: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要注意什麼?

  總結:透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嗎?

  思考題的設計,有利於學生在筆算中認真計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課堂總結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提出疑問,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積累數學經驗,獲得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五、練習設計:

  練習是鞏固新知,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課的主要練習都是結合上面各知識點的教學中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透過探索,靈活運用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綜合了本課的計算內容,深化了對算理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六、板書設計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簡潔直觀便於學生理解,用逐步書寫和演示的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學習的知識重點上來,從而使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學好數學知識。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600÷2=300(只)986÷2=493(個) 豎式

  總之,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注重聯絡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力求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當然,說課僅是紙上談兵,鮮活的課堂還需我們有足夠的教育智慧。面對課上新的生成,我將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三冊30課《我是什麼》,這是一篇科普短文,全文共五段,重點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水的變化;水的形態;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整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的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與弊。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透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係的描寫,讓讀者去猜,這樣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說教法】

  我考慮到低年級閱讀教學要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的精神。所以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直觀演示法。

  是為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參與訓練,啟用思維,讀懂課文的詞句。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3、鼓勵欣賞法。

  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學習的信心。

  【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以上兩種學法的指導。透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

  下面我說說這節課的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一下子就調動起了他們的興趣。所以一開始我就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然後從孫悟空會七十二變這個話題引出“有個朋友也會變,想知道他是誰嗎?謎底就在30課《我是什麼》這篇課文裡。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猜猜“我是什麼”,並說說是怎麼猜出來的。

  2、然後將最感興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全班交流,之後我又隨機指導認讀生字、新詞,指導書寫三個生字。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交流,整體感知課文,達到生生互動。

  三、師生合作,小組研讀全文。

  1、我初步設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向小組的別的同學提問。但是,提問的學生必須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這個答案必須在書上。

  2、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由讀課文,準備問題。然後進行小組交流活動。

  這時,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仔細地讀每一句話,精心地設計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集思廣益,完善問題,進一步達到生生互動。

  4、當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問答時,我根據學生問題隨機重點指導。

  我在教學中始終貫穿三種教法,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如:利用直觀演示法理解關聯詞“一……就……”;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區別“落下來、打下來、飄下來”,理解“暴躁”等詞語;透過想象和聯絡生活實際,學會用“溫和”說一句話。並將鼓勵欣賞法貫穿始終,如:你聽得真仔細;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

  在這一環節中,從始至終我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充分體現了小組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師生互動。

  5、梳理全文,完善板書。

  6、學到這裡,你還想了解哪些課文裡沒有的有關水的知識呢?學生自由提問。

  此環節,教師並不急於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將問題延伸到課外,並教給學生尋找答案的方法,達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擴充套件練習。

  出示三項作業,學生任選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舉例子說說,再寫下來。

  2、收集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和帶來災害的資料。

  3、說說人類想出了哪些辦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你還有別的辦法嗎?

  學生在學習上是有所差異的,此選擇性作業涉及到“說”、“寫”、“收集”三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板書設計:

  30、我是什麼

  睡、跑、跳↖↗汽

  ?→雲

  利與弊↙↘雨、雹子、雪

  節約水源,注意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