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一單元]腳踏一方土> 腳踏一方土作文合集3篇

腳踏一方土作文

腳踏一方土作文合集3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腳踏一方土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腳踏一方土作文1

  小時候常常做一個夢,在一大串彩色的氣球下有一隻方形的籃子,我和我的貓就那隻籃子裡,隨風飄蕩,海角天涯。

  夢醒的時候,總髮現自己還穩穩當當的地躺在柔軟的被窩裡,而我的貓在床前“喵喵”地朝我叫,似乎是心電感應。

  門前有一顆小樹苗,是我出生的月份爸爸栽下的,說是比著長的孩子會健康一些。可是我總是不明白,我每天也有乖乖的吃飯可為什麼總沒它長的快,小樹苗汲取著大地的營養茁壯成長起來,在夏天到來的時候它已經有了一片濃郁的樹蔭,那是我的樂園。

  童年比較獨立。爸爸長年在外函授,媽媽獨自經營著一個小賣部,哥哥每天很早起床步行到很遠的地方去上學。通常,媽媽會把我放在門口的一個大盆子裡,然後丟一堆玩具在裡面,陪伴我一天又一天。沒有被大人常常抱在懷裡的待遇,不能感受到俯瞰大地的滋味,我坐在我的大盆子裡面翹著腦袋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喜歡每一張經過的笑臉,他們也是跟我一樣腳踏大地的人,享受不到俯瞰大地的待遇。

  乘氣球飛入雲霄的夢從來都沒有停過,我在我的大籃子裡時常幻想著。扭頭看見那棵小樹苗正汲取著大地的營養“岑岑”地成長起來,我揮揮圓鼓鼓的小胳膊,笑嘻嘻地重複著我的白日夢。

  蹣跚學步的時候正值冬天,家裡生意很火,媽媽給我裡三件外三件地穿得象一臺笨重機械,我欣喜地在雪地裡撇著小腳歪歪扭扭地前進,摔倒後再慢慢爬起,不哭也不鬧,如果看見有微笑的姐姐走過便睜大眼睛向她笑,姐姐自然會抱我起來。也是在這樣不斷地跌倒中,在與大地的零距離接觸中,能夠穩妥的走路。

  9歲,看著門外的那輛腳踏車心裡直癢癢,於是我推著腳踏車從學校大門口的小滑坡上一遍一遍地往下衝,看著親切的水泥地我從不害怕,因此也沒怎麼摔過跤。一天夢裡突然發現自己會騎車了,第二天早晨慌忙去操練,輪子“唧唧”地轉動著,如同我的夢繽紛閃耀。

  成長中已搬過好幾次家,童年的大盆子,小樹苗早已不知去向,膝蓋和胳膊上的傷痕也早已淡去。不久前看巖井俊二的電影,女主角向著大山高喊“你好嗎?”然後輕輕地倒在雪地裡,一片白色,一片悽迷,那一刻我的夢似乎又開始灼放起來,像滿天的`焰火,明亮而耀眼。

  俯下身去聞見一陣泥土的芬芳,疼會繼續,傷也不會停止,只是在與大地的一次次親密接觸中已慢慢學會淡然與微笑。

  腳踏一方大地,我會努力撐起一方藍天。

腳踏一方土作文2

  一粒種子,衝破土壤,茁壯成長;一隻雄鷹,擊破長空,展翅飛翔;一艘輪船,乘風破浪,到達彼岸;我們自己,耕種土地,收穫未來。

  當山風拂過臉龐,河水淌過腳底,荊棘荊破手掌,我們依然執著,耕種屬於自己的土地,最後聞到的是一陣遙遠的暗香我們狂奔在撒哈拉的沙漠中,將夢想放飛成太陽,越過沙漠,翻過山嶺,耕種出一份無與倫比的豐收土地。

  書是山,卷是海,筆是船,考是風,耕種著那個叫“高三”的土地我們一路打拼,用筆作槍,朝著自己勝利奮勇前行或許每每在書山卷海中折騰得精疲力竭的時候,總不得不長嘆一聲:“唉—”,有時我們“急行走八百里”,但又在不經意間一個跟頭翻出了十萬八千里,又是幾聲感慨,幾聲悲鳴,但這一切,我們都不悔,因為我們在編織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耕種屬於自己的那方土地。

  耕種自己的土地,如夸父逐日的激情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偉岸,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年輕的我們揚起激昂的生命風帆,向心中的聖地遠行。

  耕種自己的土地,有精衛填海的意志天道酬勤在堅強的倔強的意志下,金石可鏤;在不懈的努力下,岩石可穿馬丁·路德金迎著白人仇視的目光,讓自由之聲在加利福尼亞的每座山崗歌唱;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穿越幾十年的滄桑,讓28聲禮炮在天安門廣場上響起只有堅強的意志才能煉就堅硬的翅膀,載夢飛翔。

  耕種自己的土地,要有自然、坦然的胸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平如鏡,波瀾不驚,淡薄功名利祿,輕視褒貶榮譽,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世事的風雲變化、起起落落,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有“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有“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要有看門前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耕種自己的土地,難免有一些羈絆,但走到現在,似錦前程你已實現了一半這條土地上,隨時播種,隨時努力,隨時開花、結果,將這一徑土地點綴的無語倫比,是我們唯一“拼搏”的選擇我們迎著朝暉,送走夕陽;我們兵不解甲,夜戰更酣;我們無怨無悔,耕種土地。

  看那天邊,晚霞環抱的夕陽又一次紅著臉向我道別,我期待著朝陽,期待著我的那一徑土地,明天又會是啥樣……

腳踏一方土作文3

  水是生命之源,而土地是生命之根。

  我常胡思亂想:一個新的生命降生的時候,人們會用“呱呱墜地”這個詞來形容,而不是“呱呱墜水”,想必生命之初源於土地。如果沒有土地,不知水又常以何種形式存現?

  當一個人遠離故鄉,都會思念故土。正如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雖然我還未曾遠離生我養我的地方,但我知道為了夢想,終有一天我將去遠行,也不知要去多久,何時才能歸來。我會想這土地如同想著我的母親。

  我常想,歲月經不住流逝,而土地卻能喚起記憶。每次週末回家,我經過那有很多“金剛泥”的地方就會想起童年和童年的玩具。童年的玩具大多是“金剛泥”捏成的,捏娃娃,捏車子,還可以捏鍋碗瓢盆“過家家”……記憶中的溫馨來自泥土。這不是我的生命之初麼?

  我和父母親住在太平鄉的一個山村裡,屋邊多山多樹,每天都能享受來自林間那無比悅耳的蟲鳴鳥叫,這應該是一種恬淡的幸福。大城市五彩斑斕的霓虹燈很美麗,令很多人嚮往。於我,家裡的一豆燈光就足以照亮我的心房。我想走出山村,是遠方有一種力量在召喚,但我知道根就在這裡。

  記得一個夏日的夜晚,母親在燈下做著針線活,我望著母親,突然問:“媽媽,你為什麼會嫁給爸爸?”。母親微笑著說:“這地方好,旱澇保收,天旱乾不了,天澇淹不了”。我以為會跟我看的電視劇一樣,會有一連串浪漫的事情呢!誰知道答案如此簡單。

  睡在床上,回想著母親的話,有點睡不著覺,心裡似乎悟出了一點什麼,卻又說不出來。我望著窗外婆娑的月影,聽著青蛙的鳴叫……書上不是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麼”?母親愛這土地,也應該包括這土地上的人和事,至少應該包括這寧靜的鄉村夜晚。我小時候在泥土裡打過滾,父親還在泥土裡流汗,爺爺在泥土裡開始睡覺。這土地延續著生命,交織著白天和黑夜。

  在這土地上生活那麼多年的鄉親們以及父親母親,他們又該有多少故事呢?

  頭頂一片天,腳踏一方土,生命的精彩和豐富都來自深邃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