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說課稿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說課稿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說課稿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課文共7個自然段,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群島進行了介紹和說明。先講西沙群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了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最後講英雄兒女守衛著祖國的南大門。讚美了西沙群島的富饒美麗,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寶島的喜愛之情。

  一、課題引入:

  隨著現代高科技的不斷髮展,各種先進的傳媒相繼進入了課堂。運用現代的聲像視聽,三維動畫等手段匯入新課,對課堂教學是一次重大的變革。我在教學本文時,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象: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戲的魚群,蠕動著的海參,披甲的龍蝦,美麗的珊瑚,海灘上各種各樣的貝殼,龐大的海龜,不計其數的海鳥…學生一邊觀看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邊聽解說員的'解說,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繽紛的神奇世界之中,產生了新奇感,激起了濃郁的學習熱情。此刻,我抓住時機,說道:這就是富饒的西沙群島,同時板書課題,匯入新課。這種運用現代媒體手段,創設意境,由畫入文的匯入方法,促使學生產生渴望學習的內趨力,形成學習衝動的教學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所見所聞的觀察、傾聽和體驗,猶如通向美的世界的視窗。”所以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教會孩子能看到美和感受到美,而待他們有了這些能力之後,則要教會他們保持心靈的讚美之情和善良之意。在本課一開始,我採用錄象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情感處於最佳狀態,再透過教師充滿感情的語言的啟迪引導,學生就會展開豐富的聯想,腦海中就會再現生活和自然的美景,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潤。

  二、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生動,富有吸引力。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三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主要內容。”

  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透過閱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瞭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大綱指出,要處理好語文課整體和部分的關係,一般地說,可以按照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教學。為了突破以上重難點,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部: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抓住重點,品詞析句。

  〈三〉朗讀課文---加強語感的訓練。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通讀全文,瞭解每段的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是從課文整體入手,目的在於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瞭解作者是從“地理位置,總的特點→海水→海底→海魚→海灘→海島→保衛建設海島的人們”這幾個方面來介紹西沙群島的。

  〈二〉抓住重點,品詞析句

  1、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透過看地圖瞭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知道什麼是群島,向學生滲透南大門的含義,同時明白“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西沙群島總的特點。

  2、自讀第二自然段。我在教學中,從三個層次入手:

  〈1〉你從哪兒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要引導學生先讀,明白課文具體描寫了海水的各種顏色,有深藍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學生把這些詞句聯絡起來,想象海水呈現的各種顏色互相交錯的景象,就比較具體地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了。此外還可採用填空的形式來訓練。

  〈2〉再弄明白,哪兒水深,哪兒水淺,與地形聯絡起來,加深對“瑰麗無比”的深入理解。從而體會出海水給人帶來的神奇之感。

  〈3〉思考:海水為什麼會五光十色呢?引導學生理清第1、2句與第3句之間的因果關係。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因為海底( ),有( ),有( )海水( ),所以從海面看( )。透過這個練習,使學生懂得海水的顏色與海面的深淺息息相關,感受祖國南海優美迷人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同時對學生進行了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3、朗讀第三自然段。由於本段內容較簡單,為了解學生的掌情況,我設計了下面這個填空練習:海底的岩石上長著( )的珊瑚,有的像( ),有的像( ),( )到處都是,大龍蝦的樣子( )。小學生抽象能力不強,在這段教學中,我採用多媒體畫面放映出各種各樣的珊瑚,讓學生用手勢、動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狀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學生情緒特別高。給學生一定的學習自由度和思維空間,運用電教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代替教師枯燥的解說,使學生遇到難點時迎刃而解,這樣真正做到了教師輕鬆地教,學生愉快地學。他們透過自身的活動展開積極的思維,使畫面形象與文字形象得到了統一,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海底不僅景色美麗,而且物產豐富。

  4、默讀第四自然段。讓學生用直線把說明魚多的詞劃出來。透過理解成群結隊等詞語,體會出魚的種類多。在此基礎上提問:這段除了寫魚多你還看出了什麼?讓學生體會魚的動態美。利用多媒體畫面放映出各種各樣

  正在嬉戲的魚群圖。我這樣設定教學環節是因為電化教具的應用使教學效果聲像化,它們能化靜為動,化平面為立體,化不可見為可見,使教學活動有聲有色,使兒童身臨其境,多種感官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使他們越學越愛學。齊讀最後一句話,提問:誰能把“多得數不清”與“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聯絡起來提出問題。學生會說:既然說魚多得數不清,為什麼又說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呢?變老師的問為學生質疑。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讓學生自己質疑,帶著問題再讀書思考,想辦法解決,說出對問題的理解,體會到文中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並非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而是進一步說明西沙群島的魚的數量之多,從而體會到這裡物產豐富。

  5、分組自學五、六自然段。討論: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裡景色美麗,物產豐富?一是讓學生讀明白每自然段寫的層次,二是抓住語言因素體會出這裡景色美麗,非常富饒。

  為了使學生能提綱契領的掌握第五自然段的內容,便於理解本段,又能使學生在寫作文時做到有條理地進行敘述,我設計了分層這一步驟,讓學生先找出本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事物,學生很容易就會找出貝殼和海龜兩種事物,為此,就可將本段分為兩層。再引導他們抓住重點詞句,將這些詞句恰當地連線起來,歸納段意。這可以和訓練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的能力結合起來,以減輕初學歸納段意的難度。在第六自然段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這段中每句話是圍繞什麼寫的,是怎麼連起來的。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6、反饋質疑,體會富饒,對結尾段加以理解。讀最後一段:為什麼西沙群島必將更美麗、富饒?引導學生體會出這裡的人民勤勞勇敢,感受到西沙群島的景美、人更美。深挖教材,培養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聯絡思想實際談認識,讓他們萌發“學好本領,建設祖國”的遠大理想。

  〈三〉朗讀品味—加強語感的訓練。在本課教學中,我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透過朗讀後,最後讀懂了課文,就會感到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朗讀訓練不僅培養了學自覺讀書的習慣,而且學生的思維、想象、理解

  表達能力透過朗讀也得到了綜合訓練。

  以朗讀助理解,以朗讀促抒情,是學習寫景抒情這類文章的有效途徑。本課我採用“聽讀”、“評讀”、“引讀”、“對比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品詞品句,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抒發學生對祖國寶島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