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三年級語文下冊《蘇珊的帽子》的優秀說課稿

三年級語文下冊《蘇珊的帽子》的優秀說課稿

三年級語文下冊《蘇珊的帽子》的優秀說課稿

  關於教材:

  《蘇珊的帽子》是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單元圍繞著一個共同的主題“尊重與平等”。課文篇幅不長,但是字裡行間流露著濃濃的溫情,是一篇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課文。然而,平實的語言、平凡的故事卻蘊涵著深刻的為人道理:只有建立在平等之上的關愛和尊重,才是真正的關愛和尊重。

  課文敘述的是蘇珊因為做化療失去了一頭美麗的金髮,班上的老師得知後,以研究帽子為名,熱情而鄭重地宣佈全班同學都要戴著帽子來上學,而且越新奇越好。表面上以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為名,實質是為了不讓蘇珊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樣,當蘇珊返校時就避免了尷尬,在不知不覺中使蘇珊樹立了自信,保護了她的自尊心,在互相尊重的環境中輕鬆愉快地生活。

  關於人物:

  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蘇珊和海倫老師,她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人物形象鮮明飽滿。

  蘇珊:一個可愛聰慧、熱愛生活的女孩。她的可愛在課文第一句已直接說明。她的熱愛生活和聰慧從“雖然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與癌症——死神一爭高低,她的聰明和好學也足以補上被拉下的課。”這句中的兩個“足以”能夠體會到。除此之外,細讀課文,我們可以察覺,蘇珊她有著所有女孩共有的心理:她愛美、情感細膩、自尊心強,既有堅強的一面又有弱小的一面。她和絕大多數女孩一樣,喜愛自己的一頭金髮,覺得那很漂亮,然而當她以堅強的意識戰勝病魔後,卻又背上了新的心理上的包袱。蘇珊的形象是多面的,內心活動是豐富的。然而,當小蘇珊這顆幼小的心靈將面臨再一次的打擊時,正是有了海倫老師的巧妙安排,才使蘇珊從自卑中走出來,重新樹立自信和變得活潑。

  海倫老師:她不僅是一個善良的人,更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她用她的智慧,巧妙而自然地掩蓋了蘇珊掉光頭髮不得不戴帽子的尷尬。不但保護了蘇珊幼小的心靈,而且告訴了她的學生,如何表達對他人的關心,什麼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

  關於主旨:

  什麼才是真正的“尊重”?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教育成為了一種細節上的尊重,成為了一種真實的心靈呵護。每個學生都在這種尊重以及對於他人或者自己的`呵護中獲得了心靈的感悟。這種尊重與理解的來源體現的層面已經脫離了技能的偽裝,而存在於生命與生命,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之中。

  關於教學重、難點:

  從學生現有的閱讀基礎來看,感受到老師和同學都是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不難的。但是,同情,這種對弱勢群體的關心之情,是非常容易被激發出來的,而感受課文中老師、同學的同情心及善良,只是對文字最淺層面的理解,且絕不是本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的精髓,不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回望現實生活,想表達自己的關愛但最終卻適得其反的事例有許多,比如身邊的殘疾人,全社會都在倡導關心他們,但是,在我們表達我們的愛心時,有沒有顧及到他們的感受,考慮到他們的自尊心呢?我們是不是先把他們的傷疤赤裸裸地揭開,再施以我們的同情和關心。我們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向人施捨自己的愛,還是把自己放到跟他們同樣高的位置,設身處地地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實實在在的需要,從關愛生命的高度去切切實實地思考他們的訴求?顯然,學習本文,學生應該從海倫老師的行動中,感悟到什麼是真正的尊重,什麼是真正對人的關心。它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夠的,它還需要正確的表達方式,而這種正確的表達方式正是“平等”的體現,“尊重”的體現,是海倫老師智慧的結晶,是本文人文關懷的展現。所以,我下面著重談談在這堂課教案中,我是如何達成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

  教案:

  課文結構和教學環節設計:

  縱觀整篇課文,蘇珊的情感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一條線索,從開始的“擔心”“猶豫”到後來的“自如”“輕鬆”,而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就是海倫老師的那個充滿智慧和愛心的提議。我以蘇珊的情緒變化為主線,分為三個板塊:體會蘇珊擔心猶豫的心情——體會蘇珊自如、輕鬆的心情——體會

  海倫老師的智慧與愛心

  板書設計:

  蘇珊的帽子

  (智慧)

  擔心、猶豫————→輕鬆、自如

  平等、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