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相似的圖形說課稿

相似的圖形說課稿

相似的圖形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相似的圖形”(華師大版九年級上第24章第一節課),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材處理、教學手段、教學程式及三點說明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的圖形》是華師大版九年級(上)第24章的第一節的內容,本章是繼“軸對稱、平移、旋轉”之後集中研究圖形形狀的內容,本節從實際問題引入,透過對生活中的例項認識圖形的相似,讓學生理解圖形相似的概念,讓學生體驗圖形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體會圖形相似與圖形全等等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絡,透過學習本節課,使學生認識圖形除軸對稱、平移和旋轉之外的另一種變換——相似.這節課為全章後續學習相似三角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據教學大綱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透過生活中的例項認識圖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圖形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觀察、思考、實踐、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生活中的相似,進一步發

  展學生的幾何直覺。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透過觀察、欣賞、創作,進一步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時感受數學之美。

  3、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例項感受、理解相似圖形。

  難點:對形狀相同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鑑於教材特點及初三學生模仿能力強,思維信賴於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我選用的是引導發現教學法,充分運用課件的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中引導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思維,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利用圖片的不同顏色的對比來啟發學生,運用課件提高教學效率,動態演出直觀生動的教學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應用意識。

  三、教材處理:

  1、把課後練習1(課本P43練習1)安排在相似圖形定義之後讓學生完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練習2的講解結合平面鏡與哈哈鏡成像圖片,使學生直觀發現。

  2、對課本P43頁圖24.1.3和圖24.1.4中的六幅圖做了動態的變換,使學生更直觀的認識;

  3、針對本節課內容少、簡單的特點,增加了適當的“問題競猜”練習,使學生鞏固知識的同學,活躍課堂氣氛。

  4、課堂上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實踐操作,透過自己的動手設計,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教學手段: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採用了以課件的動態演示,直觀進行教學,使學生透過觀察、分析、總結出相似圖形的特點;引導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學習方式,獲取知識,同時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活動】

  從學校的風景談起,在自然親切的交談中引入新課,教師出示兩張不同大小的“鎮風塔”圖片。

  【學生活動】

  學生欣賞圖片,自然走入相似圖形的世界。

  【設計意圖】

  透過學生很熟悉的話題引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感知歸納

  【教師活動】

  列舉出大量生活中的例項,藉助多媒體裝置一一加以展示,引導學生觀察、感受相似圖形。

  【學生活動】

  觀察相似圖形,感知相似形的本質,自己歸納出相似圖形的概念.並舉例說明幾個相似圖形的例子。

  【設計意圖】

  使學生透過觀察、思考發現相似圖形的本質特徵,從而從實際模型中抽象概括得出數學概念。

  (三)解釋應用

  【教師活動】

  透過課件引導學生感受相似圖形,探索相似形的特徵。

  【學生活動】

  學生透過、觀察、思考、交流,進一步體會相似圖形。

  【設計意圖】

  實現概念教學的第一重目標:理解概念,形成正確的心裡特徵。此環節的設定使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了相似形.

  1、  學生觀察圖24.1.3中的三組圖形,判斷它們是否相似。

  2、  想一想:放大鏡下的角與原圖形中角是什麼關係?

  3、  觀察平面鏡與哈哈鏡所成的象圖片,判斷鏡中的影象與本人是否相似。

  (四)問題競猜

  【教師活動】

  透過幻燈片展示競猜問題,採用搶答的方式進行遊戲,並對答對的學生進行“獎勵” 。

  【學生活動】

  學生透過思考,積極思考並進行搶答。

  【設計意圖】

  透過遊戲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應用拓展

  【教師活動】

  1.試一試:在指定的網格將圖形放大;

  2.學以致用.

  【學生活動】

  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

  實現概念教學的第二重目標:應用概念做事,使概念的本質特徵支配學生的行為。

  如圖,左邊格點圖中有一個四邊形,請在右邊的格點圖中畫出一個與該四邊

  形相似的圖形,和你的夥伴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快又好。

  (六)知識昇華

  觀察下面的圖形(a)~(g),其中哪些是與(1)(2)或(3)相似的?

  (七)小結反思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反思,概括提高:

  1.  相似形的含義:具有相同形狀的圖形;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

  【學生活動】

  各抒己見,交流提高.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談感受,不作一言堂,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八)佈置作業

  1.蒐集具有相似形圖案的實物;

  2.利用相似形的有關知識設計一幅圖畫.

  【設計意圖】

  此作業是創新性學習的延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六、三點說明

  1、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分為兩個部分:(1)定義;(2)相似圖形與全等圖形的區別與聯絡。

  2、時間的大體安排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大約5分鐘,感知歸納大約8分鐘,解釋應用大約7分鐘,問題競猜大約10分鐘,應用拓展大約4分鐘,知識昇華大約6分鐘,效果評價及佈置作業約5分鐘。

  3、整個設計要突出體現的特色

  (1)力爭改變概念教學的舊模式;(2)以數學與生活的關係為主線。

  以上是我關於“相似的圖形”這一節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