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計劃> 新生入園工作計劃

新生入園工作計劃

新生入園工作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生入園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生入園工作計劃1

  設計意圖:

  為了能夠有效促進小班幼兒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和生活,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我們設計了豐富有趣的親子半日活動。旨在透過透過親子活動,幫助幼兒消除對老師的陌生,萌發幼兒與同伴建立快樂的玩伴關係的願望。同時,也讓爸爸媽媽和寶寶們對幼兒園及班級、班級老師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與認識,感受幼兒園的美妙,漸漸消除對幼兒園的抗拒和牴觸心理。

  活動時間:20xx年9月3日(上午)

  參加物件:小二班幼兒及家長。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幫助幼兒熟悉幼兒園及班級環境,喜歡上幼兒園;

  2.消除對老師的陌生,增進幼兒與教師間的感情;

  3.讓家長有效瞭解幼兒在園生活的環節,增進家園間的聯絡。

  活動過程:

  一、晨間接待(8:00—8:50)

  活動準備:娃娃家玩具、桌面建構材料、各種積木玩具

  指導要求:

  ●教師熱情接待幼兒與家長;分發姓名掛牌

  ●幼兒自主選擇桌面玩具、娃娃家、積木進行自主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遊戲結束後,提醒幼兒將玩具送回家。

  正式活動前講話:各位家長,各位寶寶,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南甌幼兒園這個大家庭,我是黃老師,這位是董老師。在寶寶們入園第一天要開展親子活動是為了讓寶貝們更快的熟悉環境,熟悉老師,適應新的集體生活;讓孩子們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親子還能加強家園溝通,增進我們老師和你們家長之間的感情。下面我們的親子活動就要開始了,為了使活動開展的有趣而有質量,請家長朋友們做到以下幾點:

  1.帶好自己的寶寶,讓寶寶安心的站在自己的身邊參加活動,不隨便亂跑;

  2.認真傾聽每個活動的玩法和規則,配合老師給予寶寶適當的`指導;

  3.鼓勵寶寶大膽參與活動。4.請家長朋友們把手機調到靜音狀態,確保活動有序的進行,以保持良好的文明形象。

  二、參觀時光(8:50—9:00)

  1.家長與幼兒手拉手排成一隊,在老師的帶領和介紹下參觀幼兒園

  2.排隊順序依次為:蘋果組、西瓜組、葡萄組、桃子組

  三、親子時光之開學典禮(9:00—9:30)

  1.幼兒排成4隊按水果種類分別排成4隊,家長排在孩子隊伍後面

  四、盥洗保育(9:30—9:45)

  老師組織幼兒入廁,幼兒嘗試自己洗手、脫拉褲子上廁所(如能力較差阿姨可以適當幫助)

  五、問候時光:自我介紹

  目標:願意站立說出自己的名字或小名。

  過程:

  1.教師:“寶寶們,這是什麼?這是皮球。今天,皮球要來找朋友,如果皮球找到你,

  你就站起來介紹一下自己,再把球還給老師。”

  2.教師邊拍球邊說:“大皮球,找朋友,咕嚕咕嚕,找到了你。”然後將球遞給寶寶,寶寶接到球后站立,邊招手:“大家好,我是某某。”大家一起拍手說:“某某,歡迎你!”

  3.請家長鼓勵寶寶大膽介紹自己,直到每個寶寶都起來介紹自己。

  六、巧手時光:親子製作動物遮陽帽

  活動目標:

  1.透過和爸爸媽媽的互動,鍛鍊寶寶動手製作的能力,同時增進親子彼此之間的情感;

  一、匯入

  1.說說遮陽帽的作用

  這是什麼?那誰來說說帽子有什麼用呢?你們喜歡嗎?

  二、親子創作

  1.教師展示範例,介紹材料和製作方法

  幼兒自己挑選一張喜歡的“帽形”,和爸爸媽媽決定好製作什麼動物,用裝飾材料在“帽子”上畫上或貼上自己喜歡的動物圖案

  2.幼兒和家長進行製作

  3.展示作品

  七、展示時光:

  1.欣賞我的作品遮陽帽(可拍照留念)

  2.幼兒和家長隨音樂依次上前親子走秀—

  結束語

  時間過的真快呀!老師要和寶寶們說再見了!(唱:寶寶們再見!再見!再見!)寶寶,來跟老師抱一抱吧!謝謝寶寶!歡迎寶寶明天再來玩遊戲!

新生入園工作計劃2

  家長會

  1、明確家長會的重要性;及對家長的要求,並做好籤到工作;

  2、認真準備發言稿,要求完成細緻的提綱,並以半脫稿形式發言;

  3、家長會內容:班級介紹;幼兒園作息;一日活動安排;新生的入園前準備工作;新生入園時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情緒狀態及家長的應對;家長的配合要求;如何緩解家長與孩子的焦慮情緒;家長與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學員關係;引導家長之間互相認識或介紹自己的孩子;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等。

  家訪

  1、注意家訪中禮儀,要提前商量(見集團禮儀規範);

  2、家訪時要全然地和孩子及家長一起,不走過場和形式,不探究家庭教育以外的內容;

  3、以聽為主,注意觀察,適時提問,不多評價,可以給一些適應期的小建議;

  適應班

  1、給家長有明確的適應班活動說明

  2、如果之前沒有家訪,適應班時教師要全然一個一個接待孩子,與孩子有幾分鐘的交流時間,使孩子真正與老師建立一種聯絡(可以和家長提前說明)

  3、分集體時間和分組自由時間

  4、集體時間要求家長配合,做給孩子看,而不是說給孩子聽。孩子是透過模仿來學習的;

  5、引導家長試著和孩子椅子認識新的夥伴;

  6、不隨意給孩子下定義,貼標籤;

  入園初期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理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才能更好地關愛孩子;

  2、站在家長的角度理解家長的分離焦慮,安撫家長的焦慮情緒,以免家長的焦慮影響干擾孩子;

  3、建議家長不要在工作時間打電話,使教師能更好地關注孩子;

  4、教師以多種方式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情況,以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信任我們的工作;

  5、發現有特別焦慮緊張狀態的孩子,注意家庭教育環境情況,做好家長的引導工作,使孩子有更安全的感覺;

  6、可以讓孩子帶一些最喜歡的安全的物品:如:玩具,書,光碟等,讓孩子有特別親近熟悉的感覺,同時有些孩子有對物品的依戀,不在分離焦慮期強行改變,可以放在孩子熟悉環境之後;

  7、主動如實地回答家長的提問,滿足家長的知情需要,決不可以隱瞞和欺騙家長,這是家園長期合作的關鍵;

  8、與家長溝通時,絕不給孩子下定義貼標籤,要以發展地眼光,客觀地看孩子,更有助於孩子成長;

  9、溝通要具體化,以描述的方式介紹孩子在園的情況,不作主觀評價。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同時,當我們沒有看到孩子的情況時,如實表達,但同時在今後的工作中更細緻觀察;

  10、教師要儘可能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用更柔軟的心去面對孩子,全然地和孩子在一起。

新生入園工作計劃3

  班況分析:

  我班兩教一保,保育老師是有著豐富保育經驗、對幼兒關懷備至、深受家長。班裡新入園的幼兒29人,其中女孩13人,男孩16人,僅有2名幼兒父母是單職工。有些老人送孩子入園後,對老師千叮嚀萬囑咐後,人久久不願離開,幼兒甚至以各種藉口中途來接孩子,在門外、窗外、四處張望。常常惹得孩子哭鬧不止。鄭成宇、趙元亨、徐xx3人是上學期來過的幼兒,因為年齡小、入園時間短所以在本年度仍留在小班,家長也較為合作,幼兒表現較為活潑、開朗。而且很願意上幼兒園。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計劃實施如下工作:

  一、將穩定幼兒情緒作為工作重點。

  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入園前還生活在熟悉溫暖的家庭中,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而到幼兒園後,而面對的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及素不相識的保教人員,一切都難以接受,幼兒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一種惶恐、不安,害怕,甚至由於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稍不如意就會發脾氣,哇哇大哭,所以我們將怎樣才能使剛入園的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作為新生入園工作的重點,爭取儘快使幼兒適應新環境,穩定情緒。可採取:

  1、用新穎的玩具、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吸引幼兒。

  2、對哭鬧不休,家長難以放下的幼兒,老師將幼兒抱下來,用親切的態度對他進行安慰,或多摟摟、哄一鬨,看有趣的動畫等方式來淡化幼兒對家人的依戀,和焦慮情緒。

  3、儘快熟悉幼兒姓名,可親切稱呼其乳名。讓幼兒感到老師像媽媽一樣親近。逐漸將依戀情緒轉移為對老師的親近。

  二、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

  接待家長時認真聽取家長意見,對所帶物品仔細認真交接,幼兒入園時,一般每個家長都對幼兒在家的情況作一些交待,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耐心熱情,根據不同幼兒的情況進行區別對待。對家長的囑託,要認真聽取;對有病幼兒帶來的藥物,要標記幼兒的姓名、藥名、服藥時間和服藥量,按時給幼兒服用。經常與家長溝通,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尊重家長對我班保教工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透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同步教育,共同促進幼兒的成長。

  幼兒離園時,根據需要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情況,聽取家長的意見。對暫時不能回家的幼兒個別照顧、妥善安排,適當組織活動,消除幼兒因等待家長而產生的焦慮不安情緒。

  另外,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還將透過家訪、書面聯絡、電話聯絡等,共同溝通孩子的進步與不足,使家長了解,家園的工作目標就在於培養幼兒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孩子的進步。寬容、理解、真誠、將溝通作為處理家長工作的基本方針。家園有一個共同的紐帶——孩子。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認識,這樣可以讓我們與家長的合作變得輕鬆而愉快。家長們也會由此而放心送下孩子就離開的。

  三、細心照顧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1、孩子大多數是孩子都是老人帶大的,並且由老人負責接送,隔輩撫養的孩子們生活自理能力相當之差,依賴性較強,入園情緒很不穩定,照顧年齡小的幼兒入廁,新入園的幼兒,因環境的改變,大、小便可能會出現異常。老師會有足夠的耐心,主動接近幼兒,幫助、教會幼兒穿脫衣褲,協助其入廁,消除其恐懼感,讓幼兒儘早適應幼兒園生活,教幼兒掌握正確大小便的姿勢,和家長配合,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慣。

  2、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餐具。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新入園的幼兒,在家大部分是家長餵飯,有的還養成了邊吃邊玩的習慣,我們要逐步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餐具,觀察幼兒進餐情況,及時處理幼兒進餐中出現的問題。透過觀察初步掌握每個幼兒的飯量大小,在以後的進餐中做到心中有數,對不願進餐的幼兒要進行檢查詢問,調查其原因並給予解決,注意糾正有不良習慣,培養幼兒文明進餐的習慣。家園共育,使幼兒健康成長組織管理幼兒的一日生活是不平凡而瑣碎的,然而幼兒體、智、德美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正是透過這些平凡瑣碎的活動環節進行的。因此,我們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與家長配合,在對幼兒進行保育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實施教育,以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

  3、建立合理的常規,保證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

  運用常規對幼兒日常生活環節進行組織管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也是我多年來實踐經驗的總結。

  在日常工作中運用常規管理幼兒生活時注意:

  a)、悉心照料幼兒生活,必須與積極培養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相結。

  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水平,對其生活給予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悉心照料絕不等於包辦代替,凡是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我會指導並鼓勵幼兒自己去完成,發現幼兒有困難,應耐心地結合示範、講解等方法讓幼兒學會。只有這樣,保教結合,做到養中有教、較重有養、教養並重。才能逐步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

  要考慮幼兒的個別差異。

  在貫徹常規時,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堅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對體質差、能力弱的幼兒給予特殊關照。重點關注物件:徐xx、嶽成奇、黎澤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