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5篇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學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和用算式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有不同的地方,除了形式上的不同,更有思考方法上的不同。教材安排的“例7”是一幅情境圖,理解圖的意思是必須的,我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摘錄:小剛的跳高成績是1.39米,比小軍的跳高成績少0.06米,小軍的跳高成績是多少米?情境圖雖然直觀,但表達的資訊零星,需要整理,整理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方法,其中摘錄是常用的整理方法。理解情境圖的意思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條件,算式方法、方程方法都必須有這一環節。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方程既然是等式,就要從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入手思考,上題可以從關鍵句“小剛的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尋找,這句話蘊含的數量間的相等關係有二:一是小軍的跳高成績-0.06米=小剛的跳高成績;二是小軍的跳高成績-小剛的跳高成績=0.06,應用“大數-小數=相差數”這一規律悟得。

  在明確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的基礎上,教師指出:“小軍的跳高成績不知道,可以設為x米,再列方程解答。”這裡教師的講授,就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列方程解決要把未知量與已知量結合起來進行列式,體驗和算式解決問題的不同。到此,形成了“整理資訊—找相等關係—列方程”的思維框架。至於“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書寫格式,可以透過模仿課本、討論交流、教師指導、作業反饋來熟悉,熟悉“寫設句-列方程-解方程—檢驗寫答句”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第一堂課學生的課堂作業有許多毛病,如:解寫了兩個,“設”前面寫了一個,解方程時又寫了一個;假設未知數x時後面缺了單位;求得的未知數的值的後面多了單位等等。雖然有諸多的問題,但利用課間小組長的力量和練習課的專門輔導,基本得到全面解決。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用方程方法解決問題的起始階段,讓學生明晰“整理資訊—找相等關係—列方程”的思維框架,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們可以用這樣的思維框架去用方程解決簡單的、複雜的實際問題。還有,要重視找數量間相等關係方法的積累,如根據“部分數+部分數=總數”、公式、常見的數量關係式等去尋找。

  長此以往,隨著解決問題經驗的不斷豐富,數學學科的質量也會同步提高!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2

  這是在講解例題時分析陸地面積和水面面積之間的倍數關係的線段圖。這看似簡單的一幅圖,卻難住了我的學生。看到學生在座位上絞盡腦汁也畫不出來,真是急啊!課後反思了一下,覺得有以下原因:

  1、從小不重視

  線段圖是四年級才教的解決問題的,但是從一年級就已經有線段圖的題目出現在小朋友的面前,此時就應該讓我們的小朋友對線段圖有所瞭解。不應該等到要用了才開始學,那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有些老師認為線段圖是高年級老師的任務,殊不知在中低年級就應該著手培養了。

  2、空間觀念不強

  空間關係同數量關係一樣也是數學能力的基本內容,而且數和形是不可分開的。因此,學生掌握空間關係的知覺能力也是小學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不少的數學教學方法,偏重於抽象邏輯思維的訓練,造成了人的智力開發的殘缺。當前許多教育整體改革實驗,都提出使學生和諧發展,這都與充分開發腦功能有關。因此培養空間觀念尤為重要了。

  3、指導力度不夠

  教師的指導、示範、點撥是培養學生畫圖能力的關鍵。學生剛學習畫線段圖,不知道從那下手,如何去畫。教師的指導、示範就尤為重要。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跟教師一步一步來畫,找數量關係。也可以教師示範畫出以後,讓學生仿照重畫一遍,即使是把老師畫的圖照抄一邊,也是有收穫的。其次,學生可邊畫邊講,或互相講解。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一定要給以耐心的指導。最後,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後,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畫,教師給以適時的點撥,要注意讓學生講清這樣畫圖的道理,可自己講,也可分組合作講。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3

  今天學習了《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經歷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學生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掌握不太好。

  本節課我重視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理解和列方程與數量關係的對應的方程。如:例7的數量關係: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對應的方程是x-1.39=0.06,如果數量關係:小軍的成績-0.06米=小剛的成績,對應的方程是x-0.06=1.39。

  本節課學生設未知數x的後面單位名稱會丟掉。在本節課教學中使用的數量關係,實際上就是以前的“…比…多…”和“…比…少…”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數量關係:大數-小數=差,大數-差=小數,差+小數=大數。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4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方程,學會解只含有一步計算的方程的基礎上,運用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既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又是十分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對以後的數學乃至其他一些學科的學習發揮著基礎作用。例題本身是一道需要逆向思考的減法實際問題,教材也比較完整的呈現了列方程解決這個實際問題的步驟,其中解方程的過程留給學生去完成。教學時引導學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列方程方法的多樣性。

  我認為本課的關鍵是教會學生會根據題意找出數量關係,並列出相應的方程。因此要做到:

  1、現在學生相對的分析說明能力比較薄弱,針對這一點,我讓學生多觀察以及及時的分析說明,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

  2、等量關係的尋找對於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是很重要的,針對它的重要性,我相機滲透了一些簡單的尋找等量關係的方法,並要求學生每一題都要說一說數量關係。既加深了學生對於學習方程時對數量關係的重視,也在間接的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3、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一般的步驟是必須要遵守的,老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老師的書寫格式,雖然是模仿,但也算是有接受的學習,一方面讓學生自主探索,一方面也讓學生有計劃的記憶。在解題以及展示過程的過程中,儘量讓學生多說,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真正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4、強調了算術方法與方程的區分。透過例題與試一試的練習,讓學生髮現每道題實際上都可以找出三個數量關係,根據這三個等量關係式,可以列出三個方程,但是,其中有一種方程是x單獨在“=”的左邊或者單獨在“=”的右邊,這種情形要避免,因為,這種列方程實際上是在用算術方法解題,而不是方程的方法,這樣就和算術解法差不多了,方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關於《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是在五年級(下冊)初步認識方程,會用等式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簡單方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新課標教材中使用比較多的一種解決逆思維的實際問題的解題方法,它改變了以往解決逆思維題目用算術方法解答而學生很難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基礎。透過我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學生在學習這個單元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重視關鍵句分析訓練,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解決實際問題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句,根據關鍵句找出題目中直接的相等關係,這樣可以便於學生列出方程,解答問題。接著透過練習和思考,學生就會很快掌握類似這樣的的實際問題。因此學生如果學會抓住關鍵句來分析與思考,能很快提高解題能力。

  二、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分析關鍵句的同時,我們要透過找出關鍵句、用語言分析關鍵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爸爸的年齡是小紅的4倍,爸爸比小紅大24歲。爸爸和小紅的年齡各是多少?”這一題中,先讓學生說說單位“1”的量以及怎樣設。再根據哪一句可以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我在教學中採用小組交流相互補充和提高,多次透過語言表達訓練學生分析關鍵句、列出相等關係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探究知識的方法。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5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是在五年級(上冊)初步認識方程,會用等式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簡單方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一種解決逆思維的解題方法。透過我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學生在學習這個單元的過程中,還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重視標準量分析訓練。

  解決實際問題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題目中的標準量,根據標準量找出題目中直接的等量關係,然後列出方程,解答問題。接著透過練習和思考,學生就會很快掌握類似這樣的的實際問題。因此學生學會抓住標準量來分析與思考,就能很快提高解題能力。

  二.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

  在分析標準量的同時,我們要透過找出標準量、用語言分析標準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媽媽的年齡是桐桐的4倍,媽媽比桐桐大24歲。媽媽和桐桐的年齡各是多少?”這一題中,我先讓學生說單位“1”的量(即標準量)以及怎樣設。再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學生在小組交流相互補充,多次透過語言表達訓練,學生分析標準量、列出相等關係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也掌握了探究知識的方法。

  三.重視學生的綜合訓練。

  在學生學會找準標準量、分析標準量的基礎上,還要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基礎性、綜合性等訓練。在教學中我多次透過訓練學生的基礎表達拓展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來,學生學的輕鬆、愉快、有效。如透過基礎訓練:蘋果是香蕉的1.5倍,如果香蕉是x千克,那麼蘋果和香蕉一共有xx千克,蘋果比香蕉多xx千克,香蕉比蘋果少xx千克……,類似這樣的題目,讓學生弄清每一個式子所表示的意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這樣的實際問題解決時就能熟能生巧。不僅如此,還透過適當的變式題目,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不斷得到提高。

  最後跟孩子們一起回顧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整個過程,並總結出了六步曲:找數量關係式——解設——列方程——解方程——寫答語——檢驗。教學中我反覆訓練,讓學生在學習、辨析、交流與反饋表達中不斷開闊思維,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學習效果很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6

  例6是這個單元比較難的內容,它集中了單位“1”未知和多(或少)百分之幾兩大知識點在內,上學期求單位“1”的方程,只學了單位“1”未知時求多(或少)多少的一步方程。所以這一知識點還是有難度的,難在找數量關係式。學生不太習慣從“比九月份節約20%”這樣的條件中找數量關係式,雖然這一條件上學期已經常分析,但是主要是應用“九月份用水量×20%=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的用水量”,而本例題確要利用這一關係句和線段圖找出“九月分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的用水量=十月分用水量”,因而這是此例的難點所在。

  今天教學了這一課的內容,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找單位“1”的量學生是沒問題的,主要是數量關係式有一部分學生還是掌握得不好。

  練習四的第6、8、9兩題我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第六題形同例題,僅有3個孩子解答不正確。第八題正如我所料,錯的學生不少。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單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解方程或除法。第9題的第(1)個問題學生錯的較多,儘管在例題和做練一練的時候已經強調多的量或少的量,但做這題的時候有一部分學生還是不會把10%X與節約的量對應起來,學得不夠靈活。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7

  雖然是第四年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但教完第一課時仍覺迷惘,想想我對本單元的認識真是非常功利,認為本單元只要讓學生學會兩點,

  一、會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

  二、列方程解答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總之,一切以“解”為出發點,注重的是解決問題的結果。經過學習,我知道其實更深意義的教學應當另有所求:即以“學解”為出發點,注重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尋找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並列方程解答的全過程。這一單元的價值在透過學習,增強學生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方程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回顧我第一課時的教學,成功之處在於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首先我設定了這樣一個匯入題:西安小雁塔高43米,(師述:大概14、15層樓高)而大雁塔的高度是它的2倍少22米,大雁塔有多高?然後由匯入題引出關鍵句,標準量,數量關係式三個名詞概念(為將來的學習作一鋪墊)。再將匯入題與例1進行比較異同,在對比中明確例1為什麼要用方程來解比較合宜,從而體現了用方程解作為一種順思維它存在的價值,讓學生較輕鬆的構建方程模型。

  失敗之一:

  由於高估了學生的已有能力,解方程過程教學過於放鬆,沒有強調書寫規範,更甚者對4X=36÷4這樣的錯誤沒有預見,以致於課堂作業很不中看,不過這些問題課後用十分鐘和同學們討論,同學們都能認識到錯誤,順利過關。然而,追求盡善盡美的我們還是應當引以為戒。

  失敗之二:

  沒給出點時間讓學生探尋其他解法。其實我私自認為將這一過程放在第一課時,有點難為我的學生。我應當先給他們建一個完整的方程模型,然後再是模型之上的昇華。

  我準備在下一課時會補上這一環節。慶幸矣,我能及時領悟到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精髓,下面的教學,該是我想方設法來實踐了。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8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與學生之前學過的算術法解決問題的相同之處都是需要分析數量關係,區別在於思考方法不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把未知數用字母表示和已知數一同參與列式,運用順向思維列出方程,在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時有著明顯的優勢。如:“已知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求這個數”的問題若用算術法解,需逆向思考,思維難度大,用方程解決,思考是順向的,學生容易理解。

  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難點是找等量關係,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學會找等量關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訓練。

  1、引導學生先找出題中的關鍵句。如“白色皮的塊數比黑色皮的塊數的2倍少4塊”,引導學生順著句意把文字敘述‘翻譯’成數學語言),很容易寫出等量關係:白色皮的塊數=黑色皮的塊數×2-4。

  2、根據學生已經熟練地數量關係確定等量關係。如:速度×時間=路程,單價×數量=總價,工作效率×時間=工作總量。

  3、根據幾何公式建立等量關係。

  總之,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只要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列方程就可以了,等量關係式變化多,因此方法也多,從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數量關係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對於理解水平較弱的學生不能僅僅滿足於用方程做出了這道題就可以了,而是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用方程解題的優勢,並且要養成良好的檢驗習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9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是新課標教材中使用比較多的一種解決逆思維的實際問題的解題方法,它改變了以往解決逆思維題目用算術方法解答而學生很難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基礎,易於學生運用知識的正遷移、結合思維方法正確解決此類的實際問題,學生學得輕鬆、靈活、有效,很好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六年級數學(上冊)的第一單元就是在學生五年級學過的解方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透過我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我覺得學生在學習這個單元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重視關鍵句分析訓練,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解決實際問題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句,根據關鍵句找出題目中的直接的相等關係,這樣可以便於學生列出方程,解答問題。如:例1中的關鍵句:“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根據這句話學生的思維就會直覺的寫出這樣的相等關係:“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22”。如果小雁塔的高度不知道就可以直接寫出方程,這樣問題就很快解答了;透過學習和思考,學生就會很快掌握類似這樣的“一個數比另一個數的幾倍多幾(或少幾)”的實際問題,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直覺思考用“一個數=另一個數×倍數±幾”這種相等關係,如果另一個數是1倍數不知道,可以用方程直接解答。因此學生如果學會抓住關鍵句分析與思考,能很快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對學生的直覺頓悟思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分析關鍵句的同時,我們不能僅僅侷限於會解答實際問題的層面上,要透過找出關鍵句、用語言分析關鍵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關注他們探究知識的方法和過程,理解學生的思維方法,透過交流與學習相互補充和提高。因此,在教學這部分知識的同時,我多次透過語言表達訓練學生分析關鍵句、列出相等關係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教學例2時我通過出示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六(1)班有學生48人,男生是女生人數的1。4倍。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討論找出題目中的相等關係,學生根據全班48人,知道用“男生人數+女生人數=全班人數”的相等關係,再結合“男生是女生人數的1。4倍。”把題目中的女生人數看做1倍數,那麼男生人數就是1。4倍數,如果用x表示女生人數,那麼男生人數就是1。4x,這樣方程就很快列出來:1。4x+x=48;

  如果把第一個條件改成“合唱組男生比女生多48人。”又如何解決呢?讓學生自己討論和交流,自己解答。學生根據剛才的學習體會,很快找到解決的方法。

  透過學生的分析、交流與語言反饋表達,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更主要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相互學習和交流中進行學習上的互補,同時也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透過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在交流中可以促進學生直覺頓悟思維的有效組織與思考,便於學生很好的組織自己的語言,理清自己的思維,長期訓練,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三.重視學生的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

  在學生學會找準關鍵句、分析關鍵句的基礎上,透過教學我覺得還要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基礎性、綜合性等訓練,使學生的直覺頓悟思維等有層次、有條理得到訓練與提高。

  在教學中我多次透過訓練學生的基礎表達拓展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來,學生學的輕鬆、愉快、有效。如透過基礎訓練:蘋果是梨的2。5倍,如果梨是x 千克,那麼蘋果和梨一共有x千克,蘋果比梨多x千克,梨比蘋果少x千克……,類似這樣的題目,長期用短時間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對這樣的實際問題解決時就能熟能生巧。不僅如此,還要透過適當的變式題目,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適當提高學生的解題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不斷得到提高,如我在教學中把“合唱組人數是美術組人數的3倍,合唱組人數比美術組多12人。”這樣基礎題目透過改編成以下的題目:“合唱組人數是美術組人數的3倍,如果從合唱組調6人到美術組,則兩個小組的人數同樣多。”讓學生比較、交流與思考,透過比較和思考發現題目的差別,找出題目中兩組人數差的共同點,找到解題的共同處,對學生直覺頓悟思維有很好的幫助和提高。

  教學中我多次透過訓練學生的直覺思維,讓學生在學習、辨析、交流與反饋表達中使學生的思維在頓悟中豁然開朗,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透過本單元的教學和反思,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透過訓練和培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促進了教與學的共同提高。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0

  例5是已知朝陽小學美術組的總人數,以及其中女生人數是男生的百分之幾,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的實際問題。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數量之間進行比較的問題,對題中的兩個數量關係學生並不難理解,難點在於如何合適的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題中兩個未知的數量。

  教學中,我進行了鋪墊。我將“女生人數是男生的80%”改成了“女生人數是男生的 ”後,讓學生方程解決問題。集體訂正時,要求學生說說單位“1”是哪個,怎麼找,解方程後要注意什麼。然後將題目改回“女生人數是男生的80%”讓學生嘗試。結果是出乎意料的好,僅有兩人做錯。一問,學生齊答:“80%就是 ,跟剛才的題目一樣的。”

  哈哈,以不變應萬變。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1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是在學生學習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的基礎上,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

  經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後,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於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地還不錯,只有個別同學會在“解:設………為X…。”X的後面會忘記加單位名稱;還有個別同學會在求出的結果X=…,得數的後面反而又加了單位名稱。我想格式上問題經過老師的幾次提醒,個別同學會有所改正的。

  格式上的問題是比較好糾正的,然而理解上的問題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難點是:根據實際問題找出等量關係式,再列出方程。但是有些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不知道怎樣來找等量關係式。所以我在設計第二課時練習課的時候,我想先教會學生找出題目中等量關係式的本領和方法。 我小結出平時做的練習題中經常會出現的一些等量關係,如下:

  1、根據常用的數量關係確定等量關係。

  例如:甲乙兩地相距1820千米,汽車每小時行130千米,求汽車從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時?

  等量關係式:速度×時間=路程。由此可以列出方程:

  解:設汽車從甲地到乙地需要X小時。

  X×130=1820

  X=1820÷13

  X=14

  答:汽車從甲地到乙地需要14小時。

  2、根據幾何公式確定等量關係。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1.2平方米,底是5.6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等量關係式:底×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這個公式列出方程。

  解:設平行四邊形的高是X米。

  5.6X=11.2

  X=11.2÷5.6

  X=2

  答:平行四邊形的高是2米。

  3、根據題目中有比較意義的關鍵句確定等量關係。

  類似於這樣的找等量關係的題目,是同學錯的最多的題目,我讓學生分兩步做:第一,找出題目中有比較意義的關鍵句;第二,按照關鍵句中,文字表述的順序列出等量關係式。

  例1:鋼琴的黑鍵有36個,比白鍵少16個,白鍵有多少個?

  第一,找出有比較意義的關鍵句“比白鍵少16個”,第二,按照關鍵句中文字描述的順序,“比白鍵少”,“ 少”就是“減”,用“白鍵的個數-16個=黑鍵的個數”,再根據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

  解:設白鍵有x個。

  x-16=36

  x=36+16

  x=52

  答:白鍵有52個。

  例2:一隻大象的體重是6噸,正好是一頭牛體重的15倍。一頭牛的體重是多少噸?

  第一,找出找出有比較意義關鍵句,“正好是一頭牛體重的15倍”,第二,按照關鍵句中文字描述的順序,“是一頭牛體重的15倍”,看到“……的幾倍”,應該用乘法,“一頭牛體重×15=一隻大象的體重”, 再根據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

  解:設一頭牛的體重是X噸。

  15X=6

  X=6÷15

  X=0.4

  答:一頭牛的體重是0.4噸。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其實每道題目都可以列出三個等量關係式,要提醒學生注意,根據這三個等量關係式,可以列出三個方程,但是,其中有一種方程是X單獨在“=”的左邊或者單獨在“=”的右邊,這種情形要避免,因為,如果這樣列方程就和算術解法差不多了,方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總之,列方程解實際問題只要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列式就可以了,等量關係式變化很多,因此方法較多,從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數量關係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我覺得對於理解水平較弱的學生不能僅僅滿足於用方程做出了這道題就可以了,而是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用方程解題的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方法就可以了,並且要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2

  今天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這個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等式與方程,並學會應用等式性質解一步計算方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相關方程的解法,積累分析數量關係以及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方程的經驗,進而適時地把獲得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解決其他一些類似的問題。

  因為之前我們學習的是列方程並解答,今天這是解決實際問題,我是按“寫設句——列方程——解方程”這樣的步驟來引導學生的。其中最難的是讓學生找出題中的等量關係,所以在教學之前我板書了2題應用題,專門和學生一起來分析數量關係,待學生知道怎樣找數量關係後再進行本節課的教學,就容易了一些。

  出示本課例題後,我讓學生認真讀題審題並表述題意,請他們找出題中的數量關係。大部分學生找出的數量關係是“去年的體重+2.5=今年的體重”,還有學生找出“今年的體重-去年的體重=2.5”。關於如何解設的,我是先讓學生看書自學,然後根據自己找出的數量關係列方程進行解答。結合介紹我板書出設句,以示範書寫格式。列出方程後,我鼓勵學生透過獨立思考,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最後要求學生寫出答句。“今年的體重-去年的體重=2.5”根據這個數量關係列出的方程是“36-2.5=Χ”我告訴學生這樣列方程不能體現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所以一般不要這樣列。

  一節課下來,整個解決問題的流程和步驟學生已經掌握了,但是對於題中的等量關係還有些生疏,列方程解答已經沒有問題了。下節課要重點練習找應用題中的等量關係,因為只有會找題中的等量關係,才能列出正確的方程,加強練習,爭取使學生能熟練解答此類應用題。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節練習課,我在課的第二部分: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了調整,把相遇問題、追及問題作為本課的重點,其餘9、10、11題只在課堂上練了一道,其餘兩道作為課堂作業。行程問題中相遇問題學生數量關係比較熟悉,學習比較順利。而我補充的追及問題,學生很生疏,我畫線段圖給他們看,引導他們說數量關係,他們還是有些茫然,好像結論數量間的相等關係,是我強塞給他們的,而不是他們自己發現的。我後悔不及,應該先請學生演示追的過程,再讓他們自己畫圖,這樣肯定弄得明白了。作為彌補,我再請學生演示追的過程,再次引導說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總算勉強透過。

  本節課重點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我重視數量關係的分析,重視列方程解答問題的步驟的訓練,學生能夠有序思考、有條理地解決問題。但,可能是我一貫的作風節奏慢,我總是要到中下學生心領神會了,我才放心地進入下一環節;也可能是我與這些學生的磨合期還沒過,怎樣聽別人講、怎樣回答問題、怎樣討論,也成了我常說的問題。所以,我常完不成一節課的預定任務,課堂作業常帶到課外完成。這個問題我要儘量克服。

  想起這節課對追及問題的處理,其實增添這個內容是因為看到《補充習題》上有這類問題,課上不提出來,學生課後解決有困難。轉念一想,我在做了一個追及問題之後,最好接著練習一個同類型的問題,這樣這個新知識才會學得紮實。

  這節課,一個突出的問題:我對追及問題的認識不足,處理不夠恰當。究其原因,因為我沒有正確把握學情,我不知道學生對這類問題很生疏。我這個一直教老教材的教師,新教材體系我要好好熟悉,學生原有的學習情況,我要及時地瞭解。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4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一個數(已知)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多(或少)幾,求另一個數。教學注重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尋找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並列方程解答的全過程。讓學生明確正確找出題中的等量關係是最為關鍵的。透過學習,增強學生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方程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反思這一節課,做得好的方面是:一是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循序漸進,透過“句——式——方程”的思維過程,讓學生感受方程解題的基本方法:即找到了等量關係,方程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二是練習形式多樣,練習有層次。由簡到難,有坡度,但目的只有一樣,就是讓學生透過這些練習能很快找到等量關係,正確列出方程。

  不足的方面是:練習的重點在於找準數量關係式。課堂上大量提問了學生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式是什麼,並進行了專項訓練,但在進行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只滿足了讓學生說出數量關係式是什麼,應該讓中下學生再再說說關鍵句是什麼,是根據哪句話找出來的,分析題時可先用鉛筆畫出來,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應的未知數和具體數字表示出來,轉化成等式,從而把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再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5

  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關鍵在於讓學生能正確尋找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式。掌握了數量關係式,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問題是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缺乏這樣的訓練,對如何分析數量關係沒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這給教學此內容帶來了諸多不便,為此,教者在學生的數量關係的分析上還要多花時間,多幫助學生,磨刀不誤砍柴功,為了能讓學生順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終把數量關係的訓練作為教學的主線貫穿在教學過程中。

  教者複習了等式的性質後,出示了看圖列方程並解答的實際問題,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很容易根據圖中表示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但這並不是教者的最終目的,學生解答師生共同評價,在此老師向學生丟擲了問題:你是根據什麼關係來列方程的?此時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量關係對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重要。那麼,我們怎樣寫出數量關係式?師出示第2題複習題根據條件,寫出數量關係式。學生透過這次的練習後,對解方程的已有了足夠的經驗儲備,這時老師不失時機地出示例題,讓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便自然地想到了數量關係,那列方程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另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者還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對問題展開思考和研究,並要求學生把方程解法和算術方法進行比較,尋找之間的聯絡和區別,重點要求學生不能列出諸如X=0.06+1.39(例7)這樣的方程,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明白為什麼不能這樣列。像學生在解答中出現36-X=2.5(練一練1)、144X=1.5(練習二7)這樣的方程,教者應給予肯定,但也要向學生講清這類方程用我們現在所學的等式性質解決有一定困難,只有以後進一步學習新的本領才能很容易解決這類,在這裡既有對學生獲得知識的肯定,也有善意的提醒和無聲的激勵,為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留下思考的空間和探究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