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日本》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日本》教學設計

《日本》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日本》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日本》教學設計1

  設計思路

  本課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一節《日本》。屬於世界地理中的國家地理,是學生在學習國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個國家,《日本》這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透過學習日本,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分國地理的一般方法,且對後面的國家教學,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同學們學完亞洲後已有了學習區域地理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透過分組討論和搶答活動等來活躍課堂氣氛,寓教於樂,並且面向全體學生。本節課充分利用地圖來了解日本的自然環境,鍛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並且教師聯絡我國的國情分析,形成學生理論聯絡實際,活學活用的良好學風。教師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探究,掌握日本概況、地形和氣候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特徵,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讓學生了解一些防震常識,構建師生互動、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採取恰當的任務學習策略,保證教學各個環節的落實和成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認識日本的自然環境。

  2、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瞭解防震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防震、減災意識。

  4、培養識圖、析圖的能力及在地圖上搜集資訊的能力。

  5、教會學生如何評價某區域自然環境。過程與方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根據地圖和資料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徵,學會學習一個國家地理特徵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透過認識日本,培養學生防震、減災意識。

  4、使學生認識到各自然地理特徵是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的,從而學會辯證地分析問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構成、地形及氣候的特徵。

  《日本》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點,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圖文資料,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樹立團隊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對日本自然環境和人文經濟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求知慾,增強安全防震意識,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日本的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難點: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學方法

  讀圖(資料)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地理填充圖冊、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透過講述時事政治,對於我國的釣魚的島問題一直爭執不休,大做文章的國家是哪個?並強調釣魚的島是我國的固有領土。這節課就讓我們拋開愛恨,用地理的視角充分認識這個複雜的國家。

  過渡:我們應從哪些方面認識日本呢?請大家開啟課本快速瀏覽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課教學

  【提問】看看教材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日本的?引導學生歸結為自然環境和人文經濟兩個方面。這是認識一個國家的基本方向。

  【環節一】認識日本的自然環境。

  活動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圖和日本地形圖,設定任務讓學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領土組成、地形特徵。

  活動二:日本的位置和組成對自然環境會有什麼影響呢?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內容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日本輪廓和城市分佈特點以及原因。

  活動四:播放影片和影象資料瞭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習俗。繼續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環節二】認識日本的火山地震狀況。出示火山地震帶分佈圖,讓學生思考: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

  提問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呢?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看課本資料。

  【小組討論】1、探討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5圖文資料分析總結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資料。日本是如何防震減災的?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我們應向日本學習哪些防震減災知識?

  (三)鞏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圖冊》相關內容;看圖思考:日本的自然環境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四)小結作業

  透過提問的方式回顧本節課內容。並說明作業任務:自然環境決定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日本的經濟狀況怎樣?請大家課下做一個調查。帶著以下問題你們家有哪些日本產品?商店裡有哪些日本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在價格和功能上有什麼不同?你有什麼感想?全班分為四個小組歸類做個統計圖表。

  《日本》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看圖熟悉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領土組成及主要城市

  2、根據地圖和資料,分析日本的地形特點、氣候特點,簡要說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運用地圖、資料分析自然條件對日本經濟發展的影響,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的啟示。

  4、瞭解東西方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本節是國家地理的第一節,學好這節對以後的國家學習會起到良好的拖動作用。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活動題,或因圖起、或因表生、或因計算而得答案、或探討而有結論,無不要求學生勉勵親為,從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透過對日本經濟依賴性強的分析,培養學生看待問題要一分為二的辯證思想,在教師創設的一系列情境中體會並樹立發展經濟的方向和趨勢有所理解,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日本的經濟發展特徵;日本的工業佈局。

  教學難點日本的工業佈局及其成因。

  教學器材 多媒體課件 地圖 掛圖

  教學方法 講授法 討論法 讀圖法 問題解決法

  教學建議

  新課匯入:日本自古以來與我國密切相關,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部分中國與日本字唐朝以來相關的`圖片。曾經遠遠落後於我國的日本,在當今日本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質量,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四萬美元穩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提問:為什麼日本的經濟會是如此發達呢?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進步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密切的聯絡,那麼日本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呢?

  (板書)一、人文和自然環境特徵

  讓學生根據結合66頁文字部分了解日本的面積、人口、語言和民族等基本概況,讀課本66頁“日本地形”圖瞭解日本的地理位置、組成。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板書)1、日本的民族和人口

  (提問)日本雖然面積小,只有37萬平方千米,但海岸線卻比我國還長,為什麼?

  (學生指圖回答:日本是個群島國家,海岸線曲折。 )

  (板書)2、群島國家,多港灣

  (提問) 看日本地形圖,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麼特點?

  日本國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僅沿海一帶分佈這狹小的平原,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不僅多山,還多火山、地震,這是為什麼? (展示)“板塊構造示意圖” 與“世界火山、地震分佈圖”

  (講解) 日本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分佈帶上,所以,多火山地震。 境內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地震頻繁,人們可以感覺島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國、地震之邦” (板書) 3、多山,多火山、地震

  透過課本67頁瞭解日本的氣候

  讀表:東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氣溫和降水量

  提問:(1)冬季,東京比北京冷還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哪一個多?

  (3)這說明日本的氣候具有什麼特點 ?

  (小結) 東京和北京大致處於同一緯度。但是,冬季東京比北京溫暖,夏季比北京涼爽,且降水量比北京豐沛,這說明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點。 (提問) 日本多山,降水又較多,河流會有什麼特點?

  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由於日本山地多,且降水豐富,全國大部分地區為森林覆蓋,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達到70% (轉折過渡) 日本的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那麼用來發展工業的礦產資源是否豐富呢?

  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缺乏的程度如何?這些原料和燃料都從哪些大洲進口 。

  結合課本68—69頁及圖3—6“日本進口能源和礦產示意”圖瞭解日本的資源狀況。

  (總結)日本大部分原料需要進口,而且進口的比例較大(90%以上)說明日本的礦產資源嚴重缺乏。日本工業原料的來源很廣,除歐洲和南極洲外,其他幾大洲均有。我國和日本相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才13、4%,但還大量出口木材,一次性筷子等,破壞森林資源,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板書)4、礦產資源貧乏

  (提問)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這對它的經濟發展非常不利,那麼日本如何克服這一不足呢?

  讓學生根據日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分析這些因素對日本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日本是一個地狹人稠、資源貧乏的島國。日本作為一個經濟強國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口存在著矛盾。那麼,日本為什麼會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呢?

  (板書)二、發達的經濟

  提問:日本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生活中有哪些產品是日本的?

  (由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為學生提供相關資料說明日本出口產品在世界中的地位。說明日本是一個加工貿易大國,依靠大量出口產品賺取大量外匯而發展經濟,從而成為一個經濟強國。

  提問:是否任何一個地狹人稠、資源貧乏的國家都可以成為世界強國呢? (不能)

  那麼,日本產品的獨特魅力何在呢?

  (板書)1、經濟發展條件

  一種產品能夠暢銷必備的條件就是物美價廉。

  物美,也就是產品的質量好,技術含量高,日本注重科技教育的發展,可以提供高質量的產品。

  價廉,就是價格低,成本低。產品成本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哪些呢?(由學生自由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成本構成包括工人的工資、原材料和運費等。

  引導學生分析:

  (1)日本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工資成本低;

  (2)日本資源貧乏,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結合課本69頁日本金庫能源和礦產示意圖學習);

  (3)運費:日本是一個多優良港灣的島國,海洋運輸發達。(進口—加工—出口,這樣的型別就是加工貿易。)

  提問:日本依靠大量出口產品賺取外匯、進口大量原料彌補資源的貧乏。應該把工廠建在哪裡才能最大限度的節省運輸路費呢?

  (小組自由討論)

  (板書)2、工業分佈

  教師小結:把工廠建在沿海地區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運費,方便原料的運入和產品的運出,日本多優良的港口,海洋運輸便利。(結合課本69頁“日本工業分佈圖”落實日本工業的分佈及日本的著名港口城市)

  加工貿易經濟不僅使日本成為經濟強國,還使日本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展示大量關於日本文化對比的圖片,體現出日本文化關於傳統與現代、本土與東西方的強烈對比)

  思考:這與加工貿易有什麼關係呢?

  作為相對封閉的島國,要想發展經濟尤其是發展對外加工貿易經濟就必須對外開放,開放就意味著要吸收外來文化,包括東西方文化。於是日本就形成了獨特的東西融合的文化,既保留有民族的傳統內容,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的特色。

  合作探究日本經濟的發展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有什麼啟示?

  當堂達標 運用多媒體提供日本空白圖,由學生將日本重要的地理事物填充在圖中相應的位置。

  《日本》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櫻花之國——日本(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記住日本的地理位置。

  2、讀圖說出日本的地形和氣候特點。

  3、瞭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構成,以及東西方相容的文化。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圖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氣候特點。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

  【教學難點】

  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引導歸納。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日本地震並引發海嘯匯入。

  二、瞭解日本。

  問:

  1、你對日本瞭解多少?

  2、為什麼日本的文字、建築風格,甚至城市街道的名字都可以找到我們中國的文化痕跡呢?

  3、為什麼日本的和服像中國古代的服裝?

  學生回答(可討論合作)

  教師歸納:日本是一個善於吸收外來先進文化技術的國家。從古代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到近現代廣泛受西方歐美文體和技術的影響,日本東西方相容的文化對其社會和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三、學習日本的地理位置。

  1、看地圖冊P.18日本地形圖

  問:日本瀕臨的海洋有哪些?

  2、看地圖冊P.18日本在亞洲的位置圖

  問:日本屬於哪一大洲?在該洲的什麼部位?屬於亞洲的哪一區?

  3、看地圖冊P.4世界地圖,觀察日本的緯度範圍,判斷日本大部分在什麼溫度帶?

  四、學習日本的地形特徵。

  1、看教材P.28圖7.50日本地圖

  討論:日本的領土組成有何特點?領土主體部分在哪兒?(在圖上標出所找的四在島嶼,記住它們的名稱。)

  2、觀察日本的海岸線有什麼特點?這對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同座討論,教師引導)

  3、看地圖冊P.18日本地形圖,在圖上找出重要的城市。

  問:這些城市主要分佈在哪裡?為什麼?(引導問:陸地基本地形有哪幾種?日本地形有哪些?)

  五、瞭解日本的氣候特徵。

  看教材P.16亞歐大陸氣候型別圖

  問:日本有哪些氣候型別?

  《日本》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

  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動地記述了聶榮臻將軍關心照顧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並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

  本文語言樸實,記敘真實感人,教學時應讓學生反覆誦讀。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憑藉具體語言材料,說說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難點:

  背誦第3自然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自然段。

  2、學會4各生字,理解生詞。

  3、能聯絡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4、憑藉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教學準備:

  蒐集資料,寫有生詞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講了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2、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2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3、師:聶將軍就是聶榮臻(師板書)

  (看書上圖)這位就是聶榮臻將軍。

  4、交流蒐集到的聶榮臻將軍的資料。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人和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5、介紹故事背景:

  1940年8月,我軍打響了有名的“百團大戰”,聶榮臻領導的晉察冀軍區是參加部隊之一。8月20日晚上10點,聶榮臻一聲號令,中央縱隊三團,在工人的配合下,撲向井脛車站,到21日黎明,就把礦區的日軍全部消滅。本課中的兩個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團一營戰士在攻打井幾煤礦時救出來的

  二、學習生詞,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習生詞:

  (1)出示:

  驚恐殘忍照料至仁至義

  無辜和善撫養有始有終

  小勺拽著聶榮臻

  (2)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詞義:(按課文順序聯絡上下文或查字典)

  殘忍:兇惡、狠毒

  無辜:辜,罪。沒有罪的意思。(查字典)

  照料:照顧、料理

  驚恐:驚慌、恐懼

  和善:和藹,溫和善良。

  拽著:拉著(看圖做動作)

  至仁至義:至,最。最仁愛,最講正義。

  有始有終:指人做事能堅持到底。

  撫養:愛護並教養(扶養:養活)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想想課文中哪幾幅畫面給你留下了印象?

  4、生交流:

  板書:救出孤女

  關心孤女

  送別孤女

  孤女感恩

  5、生默讀課文,根據小標題分段,並說說段義

  (生交流分段及段義)

  三、齊讀課文: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四、作業:

  1、完成描紅本

  2、思考:課後習題4

  3、默詞(家作)

  4、讀熟課文,第三自然段讀五遍。(家作)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抓住課後習題4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體會聶將軍的為人。

  2、練習背誦第三自然段。

  3、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一、複檢:

  默寫生詞

  二、講讀課文:

  ※師:透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對聶將軍已有了初步的瞭解。那麼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聶將軍是個怎樣的人呢?

  生交流、師板書:活菩薩

  中日友誼的使者

  ※聯絡課文內容,說說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1、生帶著這個問題,自學課文

  (用括號標出相關內容,並在旁邊寫下自己的體會)

  2、交流:

  (1)

  聶將軍給小女孩找奶喝,拿過洗乾淨的梨給美穗子吃,還給她餵飯,送兩個小女孩回日軍指揮部還在筐裡放了許多梨,留著她們路上吃。

  A、從上述內容中可以感悟聶將軍的慈愛、和善可親,具有菩薩心腸,是“活菩薩”。

  B、生交流時相機指導朗讀。

  (2)第二自然段中聶將軍對戰士們說的話:

  “雖然敵人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她們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照料,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後代。”

  A、從轉折的預期中體會雖然“敵人兇殘”,但“孩子是無辜的”,是“受害者”的道理。從“一定要”、“決不能”的堅定語氣中體會聶將軍對日本人民和他們後代的真摯、深切的關愛。

  B、在讀中進一步體會

  (3)聶將軍給日本官兵的信:

  “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

  A、從“決不以”、“本著”、“必當”等詞語中體會聶將軍對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誠,本著“國際主義精神”為民族的生存和人類的永久和平奮鬥到底的決心。

  B、指導朗讀

  (4)孤女謝恩。

  A、這一內容充分說明聶將軍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總結全文:

  課文真切而生動地記敘了聶榮臻將軍關心照顧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並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四、練習背誦:

  1、抓住表先後順序的詞和動作的詞。

  如“…先抱起…然後…開飯…幾天以後…”

  2、分層逐句練背。

  五、佈置作業:

  1、理解詞義:

  至仁至義 有始有終

  2、寫出近義詞:

  殘忍() 照料() 驚恐()

  和善() 拽著() 撫養()

  3、加標點:

  這個女孩叫美穗子她不會說中國話只是不停地說媽媽死了媽媽死了聶將軍見這孩子兩眼裡流露出恐懼的神色就拿過一個洗乾淨的梨子和藹地說這梨洗乾淨了吃吧

  4、練習背誦第三自然段並默寫(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