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亡羊補牢》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本課重點詞語。

  ⑵理解寓言的寓意。

  ⑶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⑷透過網路瞭解更多有關寓言的知識。

  2、能力目標:繼續培養學生敢於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同時培養學生運用網路獲求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⑴從寓意中得到教育。

  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對“牢”、“亡”、“亡羊補牢”意思的理解。

  【教學分析】

  1、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在學生解決字意時,利用課件出示“牢”字的字義演變並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學生生動清晰的瞭解“牢”字古今意義的轉變。

  2、出示名言,突出重點:

  學生揭示寓意時,用課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簡練地概括出寓言分身體(故事本身)和靈魂(道理)兩部分。透過名言進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補牢》的故事內容和寓意。

  3、開闊視野,擴充套件課外:

  在學完本課內容後,學生又產生有關寓言知識的許多問題。於是我就把知識延伸課外,透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獲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

  將計算機多媒體融入語文課堂,以學說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地智慧地學習。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引導質疑

  今天來了許多聽課的老師,他們不知道咱們三一班同學有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用心讀書,願意思考,敢於提出問題。是嗎?今天,我們就把這一優點充分展示出來好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小寓言(板書:亡羊補牢)誰能讀?誰再來試試?齊讀一下吧!“亡”是本課的生字,看來你們都認識了。看到這個題你有問題嗎?學生自由提問。看到題目你們就提出這麼多問題,可真棒。能解決嗎?你們想怎麼解決?好,舊請同學們用你們自己的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在讀書過程中又遇到了新的問題請你和平時一樣做個小記號,試著解決一下,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呆會兒提出來,大家共同研究。

  同學們透過剛才的學習,你解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牢”字字意也有變化。請看大屏。課件出示:“牢”字字義演變。突破難點使學生一目瞭然。)

  二、體會、理解文中寓意

  (說到寓意)在這兒,老師有一句名言送給同學們:課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學生更清楚瞭解寓言分身體(故事本身)和靈魂(寓意)兩部分。對《亡羊補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體就是故事本身,誰能把寓言的身體再展示給大家,來讀讀課文?透過寓言的身體可以看到寓言的靈魂,誰能再說一說《亡羊補牢》這則寓言的靈魂是什麼?

  你還解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這麼一個小故事,你們卻知道這麼多,真了不起!其實,每一個問題的提出和每一個問題的解決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個收穫。你的問題越多,收穫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豐富多彩,透過這則小寓言,你們的小腦瓜裡也一定又會想到很多很多,會產生許多的疑問。你想問什麼嗎?

  啊!同學們產生了這麼多的疑問,想找到答案嗎?好,就讓我們走進寓言的廣闊世界。

  【評析】

  利用計算機網路:讓學生進入校制網頁《寓言之家》,這裡有寓言知識、動畫寓言、連環畫寓言、連線相關網站(《伊索寓言》、拉封丹、中國古典寓言網等)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透過上網瞭解更多的寓言知識。同時讓孩子領悟到網路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板書設計】

  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得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2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麼?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並說說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為什麼丟羊?為什麼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麼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隻羊,為什麼還會丟第二隻?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⑴羊圈破了個窟窿:

  ①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②“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③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④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麼?引讀前兩句。

  ⑤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絡,試背。

  ⑥指名背。(指導方法)

  ⑵街坊勸告,他不聽:

  ①“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②街坊是怎麼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③引導評議,齊讀。

  ④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裡會怎樣想?

  ⑤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⑥指名讀,評議。

  ⑦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⑴指名讀第4節,評議。

  ⑵為什麼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絡第一節,想一想。

  ⑶齊讀第4節。

  ⑷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錶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透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後,養羊人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⑴養羊人是怎麼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⑵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為什麼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⑶養羊人為什麼會這麼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⑷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後悔之情。

  ⑸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麼?

  ⑺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⑻“從此”是什麼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⑼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絡,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麼說?養羊人又會怎麼回答?

  2、同桌表演後指名上臺演,並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麼後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汙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後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絡實際──體會寓意。

  七、作業

  1、背誦這則寓言。

  2、聯絡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讀、會寫本課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

  2、複述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喜歡聽語言故事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說)這些寓言故事都是透過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題,齊讀)

  二、理解題目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透過預習,你知道這個成語中的“亡”和“牢”分別是什麼意思嗎?(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課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

  三、初讀課文

  1、這則寓言到底講了一件什麼事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羊圈後悔勸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讀詞

  (2)第一行誰來讀?(指名讀)

  請同學們看第一行的詞,有一個字的讀音比較特殊,找到了嗎?(圈:多音字)

  (3)第二行誰來帶讀?(指名讀)

  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哪幾個字的讀音需要我們注意?(坊和窿讀輕聲)

  (4)一起把這幾個要注意的詞再讀一讀。

  (5)齊讀這些詞。

  3、指導書寫

  過渡:窟窿這個詞不僅讀音特殊,字形也比較複雜。這兩個字是同偏旁同結構的字,它們的偏旁都是“穴”,“窟”的下面是“屈服”的“屈”,“窿”的下面是“隆重”的“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窿”字在書寫時需要注意什麼?

  (1)生觀察。

  (2)師範寫,

  (3)生練寫並展示。

  四、再讀課文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請5位同學站起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們讀的怎麼樣,並且邊聽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1)指名讀課文,

  (2)生評價。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的內容。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呢?(2次)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養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可以動筆在書上劃一劃。

  彙報: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裡狼從窟窿鑽進去,把羊叼走了。

  齊讀這句話。板書:圈破丟羊

  (2)養羊人第一次2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麼第二次丟羊又是因為什麼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3)街坊知道了這件事,對養羊人說了什麼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想一想街坊會用什麼語氣對養羊人說這些話呢?(勸告)誰再來勸一勸養羊人。同學們學著他的樣子在下面練一練。請女同學一起來勸一勸養羊人。

  (4)養羊人有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呢?(板書:不聽勸告)他是怎麼說的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羊丟了,養羊人有沒有在乎這件事?(沒有)那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養羊人的話呢?(滿不在乎)誰再來讀一讀?(1-3)

  (5)句式練習

  (2)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果就會重演。

  5、學習第5自然段

  (1)二次丟羊後養羊人是怎樣想的呢?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5自然段,劃出有關的句子。指導朗讀:第二次丟羊,使養羊人感到(非常後悔),誰能讀出他的後悔之情。

  (2)他是怎樣做的呢?一起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板書:修補羊圈)從這裡能夠看出養羊人(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及時的改正了錯誤)(板書:知錯就改)

  6、拓展

  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這個人在修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街坊又會怎麼說呢?養羊人又會怎麼回答呢?

  五、體會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件事中,養羊人做錯了什麼,又做對了什麼呢?

  2、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你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說一說嗎?

  3、從亡羊補牢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呢?

  總結: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則寓言,並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這則寓言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這句話是一個什麼句?(反問句)你能不改變句子的意思,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練讀。

  (7)演一演。

  4、鄰居的好心勸告,養羊人當作了耳邊風,讓我們來看看不聽勸告的結果吧!

  請1位同學讀一讀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養羊人不聽勸告的後果是什麼?(羊又少了一隻)(板書:再次丟羊)這裡的“又”說明了什麼?(這次丟羊的過程跟上次一樣)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4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從問答入手。透過介紹學習方法和組詞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查字典得知“亡”和“牢”的意思,追究“亡”、“牢”這個詞到底在文中是什麼意思。接著讓學生初讀課文,深入找證據,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緊接著,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窟窿、叼走、街坊、後悔、勸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3.瞭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體會寓意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絡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過程:

  一、問答匯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9課,請齊讀課題。(寓言兩則《亡羊補牢》)

  師:今天學習第一則《亡羊補牢》

  師:你們知道什麼是寓言嗎?(很有道理的故事)

  師:蘊涵著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點就是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

  寓:寄託,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則:相當於篇

  師:那我們要怎樣學好寓言?(學習道理)板書:道理

  師:除了學習道理,還要學習什麼?(要知道故事)板書:故事)

  師:今天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習好課文。

  師:誰能給《亡羊補牢》的“亡”組詞?(亡羊補牢滅亡死亡)(板書:死亡)

  師:請給“牢”組詞。(坐牢牢記牢固監牢)(板書:監牢)

  師:“亡羊補牢”裡的“亡”、“牢”是什麼意思?請把你們查下的情況告訴老師?

  (字典中“亡”有3種解釋1.逃跑2.死3.丟失)

  (字典中“牢”也有三種解釋1.養牲畜的圈2.監牢3.結實、堅固)

  師:那你們覺得“亡”“牢”是什麼意思?讓學生猜想。

  (“牢”是牢房的意思“牢”是羊圈的意思“亡”是失去的意思)

  師:平時,我們學習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認為“牢”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麼?請你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證據,初讀課文

  師:找證據必須先讀課文,下面請同桌一起讀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聽到誰讀不準,熱心幫幫他。

  師:小黑板出示三句話:(目的在於鞏固字音)

  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裡狼從窟窿鑽進去,把那隻羊叼走了。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老師這裡有三句話,分別請三個小朋友來,比比誰讀得準。

  師:抽生讀這三句話

  師:分小組朗讀這三句話,然後全班再齊讀。

  三、研讀,弄清“亡”和“牢”

  師:課文讀熟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請默讀課文,想想“亡”、“牢”是什麼意思?你得找出證據,看看從哪個句子找到的,用橫線把它劃下來。

  師:提醒大家,證據可能不止一處。師巡視學習,作適當的點撥。

  生:彙報:

  (“亡”是丟失的意思:我是從“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裡狼從窟窿鑽進去,把那隻羊叼走了。”找到證據的。)

  師:剛才讀的句子有幾個字沒有讀好。(指名幫助再讀這句話。)

  師:要讀準“圈”、“叼”等字。

  師:“亡”不是“死亡”嗎?

  彙報:

  (是羊被叼走,他丟失了羊。)

  (“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齊讀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鑽進去,把羊叼走了。”)

  (“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有丟過。”)

  (一直都是說羊丟了,沒有說羊死了,可能羊還沒有死呢。)

  師:(齊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有丟過。”)

  師:小結:現在大家認為“亡”是什麼意思?(齊回答:丟失板書在題目“亡”下面)

  師:“牢”是什麼意思?

  (“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牢”是“羊圈”意思。)

  師:“補牢”就是“修羊圈”。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街坊說修羊圈就是“補牢”。

  師;(解說)“牢”的構字意義:寶蓋頭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給牛羊住的地方。

  師:請把剛才找出丟羊和補窟窿的句子再自由練讀。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師:在讀這則寓言的時候,老師始終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想請你們幫忙解答一下:

  師:養羊人丟了一隻羊,為什麼還會丟第二隻?

  師:請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生默讀課文,思考)

  彙報:

  (我知道羊圈破了個窟窿。“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裡狼從窟窿鑽進去,把那隻羊叼走了。”

  師:請齊讀這句話。(看黑板)

  (我還知道街坊勸告,他不聽。)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師:街坊是怎麼勸的?

  (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師:他讀得怎麼樣?

  (還應該讀出勸告的語氣。)

  (應該讀出街坊對養羊人的關心。)

  師:街坊對養羊人這樣關心,可養羊人呢?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指名讀,評議。)

  師:可以看出養羊人的什麼態度?

  (可以看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滿不在乎,漫不經心,不放在心上。)

  師: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裡會怎樣想?(板書想法已經丟)

  (養羊人心裡想:羊丟了,就算了,羊圈也不用管了。)

  (養羊人想:一隻羊也不算什麼,丟了就丟了唄。)

  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板書做法不補)

  師:請同桌分角色朗讀。

  (指名讀,評議。)

  師: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他不聽勸告的結果是:第二天早上,他去放養,發現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鑽進去,把羊叼走了。)

  (養羊人又少了一隻羊。)板書(結果又少)

  師: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師:兩次丟羊後,養羊人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同桌討論交流)

  師:養羊人是怎麼做的?(請看圖說說。)

  (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師:為什麼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

  (不能,因為他要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加上趕快說明他不想再丟羊了。)

  師:養羊人這麼做,她在想什麼?師: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讀出他的後悔之情。(板書後悔)

  (指名讀)

  師: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用上“要是……就”……或者“如果…就”……)

  (他很後悔,要是我接受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羊了。)

  (他很後悔,如果我接受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羊了。-)

  師: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麼?

  (因為修好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

  (因為已經丟了兩隻羊,不能再丟羊了,不然羊會丟光的。)

  師: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

  (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板書再沒丟)

  師:咱們一起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讀出養羊人的後悔心情。

  (生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五:明理

  師:我們說過,學習寓言除了讀懂故事,還要讀懂道理,剛才知道“亡羊補牢”的意思就是丟羊補羊圈,那麼,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丟失了東西要找出原因。)

  師:僅僅是丟失東西嗎?

  (如果……)

  師:養羊人因為自己的一些疏忽而損失了羊。

  (要樂於聽別人的意見)

  師:光聽意見就行了嗎?小組交流交流。

  (不要等東西丟失了才懂得珍惜。)

  師:怎樣能使珍貴的東西不再丟失?

  (做錯事要及時補救,以後就不再錯。)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情,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我的作業本散了,但為了不讓作業本再繼續散,我就用訂書機把作業本訂好了,作業本也就沒有散了。)

  (這幾天我感冒了,媽媽讓我去看病,我以為是小病,就沒有去醫院看病,昨天就發起燒來,為了減少病痛,我早上去看醫生,買了藥,吃過後,現在好多了。)

  師:幸虧去看病了,不然會引起大病的。

  師:是呀,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齊讀)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板書為時不晚)

  六:複述故事

  1.師:養羊人因為接受街坊的勸告,羊再也沒有丟過,這天,他遇到街坊,突然想起街坊的勸告幫助,如果你是養羊人,會對街坊做什麼?

  (謝謝、道謝)

  2.師:把你的同桌視作街坊,你向他道謝。

  (生相互視作街坊,道歉)

  七:作業

  (出示生字詞)

  1.單獨出示生字詞能把它讀準確嗎?自由讀、齊讀

  2.老師再教大家一種學習的方法,除了透過道謝基本把故事講一遍,現在還可以把生字串起來講故事。

  3.回家向家長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

  3、瞭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重點難點

  瞭解語言的`主要內容,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寓言,誰能說說什麼叫寓言?(寓,寄託;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透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文題目)

  二、解題,引出主要內容

  1、請同學們查字典,說一說題目中的“亡”“牢”分別是什麼意思。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養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亡羊補牢羊圈窟窿

  叼走街坊勸告後悔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街:中間最後一筆是“提”。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橫,不要丟掉。

  3、口頭組詞。

  四、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丟了兩次羊,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裡狼從窟窿裡鑽進去,把羊叼走了。)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狼從窟窿裡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隻。)

  (3)句式訓練。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別高興,原來_______。

  因為小麗生病了,所以_______。

  (4)養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麼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什麼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指名讀街坊和養羊人的對話。

  (5)養羊人的這種想法對嗎?為什麼?(養羊人的想法不對。因為他不修羊圈,羊還會再丟。他只想到已經丟的羊回不來了,卻沒有想到還會再丟羊。)

  同學們分析得對,養羊人沒有認真分析丟羊的原因,考慮問題不全面。

  (6)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是什麼?齊讀第四自然段。

  “又”是什麼意思?(這一次丟養的過程跟第一次一樣。)

  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果就會重演。同學們,這樣的道理適用於學習嗎?(比如做作業,如果錯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時改正錯誤,下次不再錯。)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二次丟羊後養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後悔”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感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錯誤的。說明養羊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3)養羊人現在修羊圈晚不晚?為什麼?(現在修羊圈不晚,這樣以後就不會再丟養了。)

  這次,養羊人思考問題比第一次有了進步,想問題想得全面了。

  (4)課文中哪一句說明現在修羊圈不晚?(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5)投影出示插圖。

  請你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圖上的內容。(因為養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趕快修補好了羊圈。)

  (6)養羊人這樣做的結果怎樣?(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再也”一詞說明什麼?(強調從此以後他的羊一直沒有丟過。)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些事中,養羊人做錯了什麼,又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不聽別人的勸告,考慮問題不全面。做對了:吸取自己不聽勸告的教訓,及時改正錯誤修補羊圈。)

  2、你讀完了這個故事後懂得了什麼?(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總結:這節課我們不但學習了一則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讀書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越讀越聰明。

  六、齊讀課文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簡析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戰國策》。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告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後悔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於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二、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學寫8個字。正確讀寫“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3、瞭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瞭解故事內容,體會寓意,引導學生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看圖片猜故事的遊戲,好不好?(坐井觀

  天、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2、這些故事都有什麼特點呢?對,這些都是寓言故事,這些短小的故事都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寓言兩則。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一則寓言,伸出手跟老師板書課題《亡羊補牢》。(注意補是衣補旁,左邊最後兩筆是撇點)(齊讀。)

  4、理解題目。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這裡指羊圈。

  你是怎麼知道這兩個字的意思的?(查字典和聯絡課文都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這兩字個的意思都清楚了,誰能完整的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思?

  養羊人丟失了羊,把羊圈補好了。這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大家讀寓言故事,知道了題目就能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檢查字詞

  咱們在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相信字詞你一定能讀準確。

  1、字詞學習

  (1)第一行,誰來試一試?

  叼走勸告後悔羊圈

  注意圈的讀音。齊讀這一行。

  (2)第二行,可是有點難了。誰想試試?

  街坊窟窿結結實實(實在這裡讀作二聲的)

  理解“街坊”意思?什麼叫街坊?住在一條街上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鄰居。

  (4)指導“窟窿”大家看這個詞,你發現了什麼?(穴寶蓋)出示:這就是古代的穴字,多像兩塊石頭拱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洞啊,穴也是洞的意思,所以跟洞有關的字大多帶有穴字頭。

  這兩個字在書寫的時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字形特點:蓋得住漏的出,注意隆中間的小短橫不能漏了)

  下面把窟窿這個詞在你的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寫一遍。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結合預習卡: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養羊人丟羊的呢?幾次丟失羊?

  2、作者為什麼會兩次丟羊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一)學習第一次丟羊

  過渡:“窟窿”這個詞不但難寫,它還給養羊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呢。誰來說說它帶來了哪些麻煩?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展示: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裡狼從窟窿鑽進去,把那隻羊叼走了)

  此時,這個人丟失羊,心情是什麼樣的?誰來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

  (二)研讀第二次丟羊

  養羊人為什麼又第二次丟羊呢?請大家默讀3-5段,畫出有關句子。

  1、指名讀。此時,街坊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勸他,從哪裡知道的?師:哪個詞看出他著急?(趕快)

  師:街坊應該用什麼語氣勸說呢?現在我就是養羊人,你來勸勸我。(二個孩子)

  一起來勸勸我吧。(齊讀)

  (出示PPT: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2、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羊人怎樣想的呢?誰來做養羊人?

  (出示PPT: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

  此時,養羊人是一種怎樣的態度或語氣來說的呢?(誰能試著填一填)出示: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無所謂,毫不在乎)

  3、分角色朗讀。街坊著急,他無所謂。下面同位倆合作練習讀一讀。師:哪位同桌來展示一下呢?

  總結方法:大家看體會這人物的心情和語氣。就能讀好人物的對話。

  4、所以,結果是:所以,第二天早上(出示: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隻。)

  5、這是養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句子中讀出來的?兩個又

  6、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這句話中有兩個“又”字,我覺得有點囉嗦,去掉可以嗎?

  自己讀讀看。

  指名說。(兩個又字看出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再次丟失了羊,為他很惋惜。)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惋惜再來讀。

  (三)理解寓意。養羊人有沒有改正自己的錯誤呢?他是怎麼做的?我們一起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PPT)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

  (抓住,後悔,趕快體會他及時改正錯誤的做法)

  (1)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他很後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對比句子,體會原句的好處。(原句更能體會他決心徹底改掉自己的錯誤。帶著這樣的體會再來讀。從趕快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麼(要及時改正錯誤。)

  再讀這段話。

  2、理解寓意。Ppt出示課文插圖:

  同學們想一想: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麼說?養羊人又會怎麼回答?

  師總結:是啊,有了錯誤及時改正,就不算晚。正如這個故事的出處《三國志,戰國策》中記錄的出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請大家記錄在書上。這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板書:明寓意。(四)、聯絡生活實際體會寓言

  師: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類似亡羊補牢的事,你能舉個例子嗎,可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

  生: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師: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你看,我們透過聯絡生活實際更深入地理解了寓言。板書:聯絡生活師總結:和學生一起理順學習寓言的方法:

  (五)複述故事:

  1、同學們,寓言故事讀明白內容,明白寓意還不行,我們還要能講述下來。你試著根據老師的提示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嗎?自己先練一練。看著提示能講下來,可以是我們的講故事小能手。

  2、沒有了提示,如果能講出來,那就可以稱為“故事大王了”你們能行嗎?

  3、同位互相試一試。

  誰能來講。

  為什麼沒有了提示,你們也這麼快就講下來嗎?因為你們抓住故事的的一些重點詞句,按照故事發生的過程就很快講述下來這也是我們學習講故事的好方法。

  (七)、佈置作業

  1、把這則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閱讀其他寓言故事,班會上與大家交流。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7

  一、教材分析: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只用了幾斷簡短的文字講敘了一個生動有趣的,並且很與現實生活接近的這麼一個小故事。從養人的羊圈破了個洞丟了羊,鄰居勸告修補羊圈,他認為沒用,到第二天又丟了羊才番然醒悟,應該聽取別人的忠告,找到補救的方法之後再也沒丟過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內容之後,重點是讓孩子們從這個小故事中得到一個道理,就是無論做錯什麼事,只要善於聽取別

  二、學情分析:

  《亡羊補牢》是一則寓言故事,透過簡短的故事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是對故事中的具體形象和故事情節作的最高概括,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是引導學生透過在具體的環境中感知人物,感知故事內容,對於多數學生來說,是能夠體會出這則寓言的寓意的。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力目標: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德育目標: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四、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字,學寫“亡、補、叼”。

  3.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那什麼是“寓言”呢?課件出示寓言解釋。

  2、同學們還記得自己學過哪些寓言呢?(點名回答)

  3、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則寓言。(板書:9亡羊補牢)

  二、解題

  1、齊讀課題

  2、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呢?(點名回答)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亡羊補牢》。

  檢查預習情況

  3、出示學習目標:

  1、知識: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力: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德育: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

  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4.聯絡實際,舉例說說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

  4、接下來請同學們帶著下面的問題開始自學。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出示自學提示1、:

  自由讀課文,思考:

  1、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

  2、第一次丟羊是什麼原因?第二次呢?

  3、第二次丟羊後,養羊人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劃出相關句子)

  4、說說你從這則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時間:5分鐘

  (2)學生開始自學。

  b、(回答自學提示中的問題)。

  1、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2次)

  羊是怎樣丟的呢?

  2、自由讀課文的1—4自然段,思考:

  學生結合問題自由回答: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個窟窿。

  窟窿”中的字“窿”要讀輕聲。“窟窿”一詞是什麼意思?(洞)(點名答)

  這段中哪個是多音字?(圈、鑽)你還知道它讀什麼音嗎?(點名讀)

  第二次丟羊是因為街坊勸告他不聽,沒有及時把羊圈修補上。

  (1)、街坊的勸告他不聽(點名讀文第二自然段)。“街坊”一詞是什麼意思?

  (2)、街坊是怎麼勸的?應讀出怎樣的語氣?(學生答出誠懇、親切、和善……即可;如果你就是那位街坊,請你帶著……的語氣勸一勸養羊吧!)[學生答老師順勢說你真一位……的鄰居呀!

  不聽取街坊的勸告,養羊人是怎樣想的呢?又是怎樣做的呢?他表示怎樣的態度呢?(毫不在意、漠不關心的語氣)先點名讀,後齊讀(板書:想法:已經丟做法:不補)

  如果你就是那位養羊人,你會怎樣做呢?(慮心接受街坊的勸告,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做到有錯就改。)⑹分角色讀文。⑺再現情境表演。(請同學上前面表演街坊與養羊人的對白,老師提意,你如果能加上動作那就更精彩了。)過渡: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後果是怎樣的吧!a:點名讀第4自然段。(板書:結果:又丟羊)

  小結:那麼這部分可以用課題中的哪兩個字概括?(亡羊)對,這部分告訴我們,養羊人是為什麼會丟了兩次羊。

  3、養羊人又是怎樣“補牢”的呢?結果又怎樣呢?讓我們自由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大螢幕出現自學提示2)

  齊讀5自然段思考:

  1、第二次丟羊後,養羊人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劃出相關句子)

  想:,心想,現在修還不晚。板書:後悔

  你是從什麼地方知道養羊人後悔了呢?這句話中哪個詞最重要呢?去掉行嗎?

  為什麼?

  “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這是一個雙重否定句,誰能把它,變成肯定句?

  肯定句:應該受街坊的勸告。

  養羊人又是怎樣做的呢?(隨機板書:做法:趕快補

  出示: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

  現在修還不晚,為什麼?從文中哪裡看出來的?(從此)“從此”什麼意思?

  (板書:結果:再沒丟)

  我們學習的最後一自然段中,如果用課題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補牢)

  體會寓意

  2、說說你從這則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寓言學到這裡,你認為這個小故事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3、在實際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你能舉例說說嗎?(配音樂)

  四、課堂練習:

  1、我會認。

  一則寓言亡羊補牢丟掉叼走夜裡後悔堵上街坊羊圈修一修

  2、把迷路的小羊送回家。

  juànquānzuànzuān

  羊圈( )鑽石( )

  圓圈( )鑽進來( )

  2、火眼金睛。

  A.養牲畜的圈B.監獄C.堅固、牢固

  1、我讀過《亡羊補牢》(A)這個故事。

  2、老師的話牢(C)記在我的心中。

  3、武警戰士監守牢(B)房,決不讓一個罪犯逃跑。

  3、填空:

  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好心(勸說),他卻(滿不在乎),到第二次又丟了羊,他(後悔極了),趕快(修補羊圈)。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五、總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僻免不了要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只要像文中的養羊人一樣,具有亡羊補牢的精神,就還不算晚。

  六、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或同學聽。

  2、如果你是牧羊人的街坊,你又會怎麼勸說他呢?請寫在本子上。

  3、小練筆:寫一篇讀這則寓言故事的讀後感。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讀“窟窿,叼、勸”4個生字,會寫“寓、則、窟窿、狼、叼”等9個生字。

  2.聯絡課文,聯絡生活實際理解“窟窿、街坊、勸說”和課題“亡羊補牢”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朗讀後抓住關鍵詞,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講述故事大意。

  4.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1、今天學習第九課:寓言兩則。(提醒寓的寫法)齊讀課題

  2、第一則寓言的名字叫——亡羊補牢。

  二、默讀課文,梳理事情的起因和結果

  1、默讀課文,提出要求

  (1)課文中哪一句話在講“亡羊”,用橫線畫出來。

  (2)哪一句話在講“補牢”,用波浪線畫出來。

  交流“亡羊”

  交流,出示句子。生字較多,再請生朗讀。哪個詞語最難記住?抓重點詞語

  跟讀“窟窿”,根據字形理解字義。所以破了個窟窿就是——,聯絡上下文理解字義。

  (3)齊讀句子。

  (4)用上因為......所以.......說話

  相機板書:窟窿、叼走或丟了(寫時要注意什麼)

  (5)在田字格上寫一寫。

  (6)聯絡課文,現在你知道了“亡羊”就是——“亡”就是——

  交流“補牢”

  交流,出示句子。關注“結結實實”,請生再讀。

  因為他堵上了窟窿,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所以——

  板書:堵上、再也沒丟

  聯絡課文,你知道了“補牢”的意思是——(板書:羊圈)

  2小結:

  (1)現在你能把“亡羊補牢”連起來說了嗎?(請兩人說)

  所以,第一自然段講了事情發生的起因,最後一個自然段講了事情的結果。

  過渡:羊丟了之後,養羊人是不是馬上就把窟窿修補好了呢?中間發生了什麼,我們去2-4自然段讀一讀。

  (板書:起因、結果、經過)

  三、重點研讀“經過”,提煉關鍵詞

  1、讀“街坊”,理解意思(鄰居)。讀“勸說”,理解什麼時候需要勸?

  2、分角色朗讀

  (1)出示句子。作為街坊,你會用什麼語氣來勸他呢?板書:勸說

  再著急一些。(請兩三人讀)

  (2)但是這個人卻說——出示句子。用你的理解來讀。

  就是這滿不在乎的樣子,不聽勸說。板書:不聽

  (3)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讀。

  3、結果如何,用上因為.......所以......說話板書:又丟了

  4、回到結果,體會含義

  (1)這時候他才恍然大悟。你從哪段話知道的?

  出示句子: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齊讀。

  (2)你能給劃線的句子換個說法嗎?換個說法,意思一樣。

  最後,他終於接受了鄰居的勸告,把羊圈修補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

  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寫一寫:我想對養羊人說——交流

  (3)透過一個簡短的小故事能悟出一個大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

  四、提煉關鍵詞,講述故事大意。

  1、小結方法:剛才我們在學習時先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概括了大意,再從這句話中找出了一些主要的關鍵詞寫在了黑板上。你能用上這些詞語把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嗎?自己試一試。

  2、請兩人說,再四人小組裡說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9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生生討論、師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然後,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能在閱讀中質疑、解疑,發表見解,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2.訓練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激發閱讀寓言的情趣。

  教學準備:相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寓言故事嗎?為什麼?

  2.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則寓言故事。讓我們先來聽聽吧!

  3.這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請看黑板,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現在,請同學們開啟書34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全班交流易錯、難讀的字音。多音字“圈”和輕聲音節“窟窿”“街坊”。

  3.請一位學生讀課文,其餘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理解題意。

  1.課題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並說說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1—3自然段,用“——”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用“﹏﹏”畫出丟羊后街坊和養羊人的表現。

  2.交流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3.交流第一次丟羊后街坊和養羊人的表現。指導學生讀出街坊的擔心、著急以及養羊人的滿不在乎。

  4.分析第二次丟羊。重點指導學生體會兩個“又”。並讓學生練習用“又”字說話。

  5.有了第二次的丟羊,養羊人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呢?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重點指導學生體會“後悔”和“接受”。

  6.養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後,接著做了什麼?課件出示兩個句子。一句是課文上的原句,一句是去掉“趕快”和“結結實實”的句子。指導學生在比較中體會“趕快”和“結結實實”的好處,並試著跟“趕快”換詞,練習寫幾個像“結結實實”這樣的詞。

  7.討論交流養羊人現在補牢遲嗎?

  五、體會寓意。

  1.出示畫面,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這次會說什麼?

  2.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從而揭示寓意。

  3.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後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情感朗讀課文。

  七、佈置作業。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寓言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使他懂得故事蘊含的道理。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10

  一、揭題匯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題目叫“亡羊補牢”。誰來讀。

  2、請給“亡”組詞,“死亡、滅亡”,請給“牢”組詞。“監牢、坐牢”。

  師:那“亡羊補牢”裡的“亡”、“牢”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讀了故事你就會明白的。

  二、初讀解題。

  1、自由地去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下面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來讀讀課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讀著,讀著,你們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嗎?

  ①你說,哦,“亡”是丟失的意思,因為被狼叨走了,養羊人的羊丟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說,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對,街坊說的修羊圈就是補牢。

  ③那“亡羊補牢”連起來就是丟失了羊後去修羊圈。

  三、精讀。

  1、那養羊人共丟失了只羊?(對兩隻),請你找出句子讀一讀。

  2、你讀,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第一句這句話裡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個多音字,還有一種讀音是圈quān,圓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讀好輕聲,齊讀。

  全班一齊讀這兩句話。

  3、讀著讀著,你知道了什麼?

  →你說。對呀,羊丟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個窟窿→這該死的窟窿讓他丟失了兩隻羊,太可惜了,誰來讀。

  4、養羊人丟了第一隻羊,又丟了第二隻羊,其中還有別的原因嗎?

  →你說,對他不聽街坊的勸告。→師“街坊”就是指誰?(鄰居)

  →下面就請同桌同學一人當街坊,一人當養羊人來演一演,說一說,開始練習。

  →展示表演讀:

  →看了他們的表演,你們有什麼要說的嗎?

  →生1:這位街坊在勸別人,讓人感覺到他的真誠。

  生2:街坊的勸說讓人感到他非常擔心

  誰再來噹噹街坊勸一勸。

  →養羊人表演得怎樣?

  →生1:→養羊人在說這句話時感受到無所謂,滿不在乎的

  →誰再來說一說

  →“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意思就是說……你說,對,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哪兩位孩子還願意來表演。

  5、養羊人不聽街坊的勸告,不修羊圈,結果養羊人丟失了兩隻羊後,他心裡可能怎麼想,怎麼做呢?展開你們的想象

  →生1:如果我丟失第一隻羊後馬上修羊圈,就不會丟失第二隻羊了。

  →生2:如果我聽從街坊的勸告,馬上改正,那就好了。

  →生3:現在我已經丟了兩隻羊,第三隻羊可不能再丟了,現在得馬上去修補羊圈。

  四、學習最後一段。

  1、對,養羊人就是這樣想,這樣做的,出示最後一段。

  自由得讀→個別讀

  →讀中點撥,此時的他非常後悔,後悔的句子誰還想讀?

  →老師也想讀(故意去掉“趕快”。)

  →生:不能去掉,因為修羊圈的事不能再拖延了。

  →生2:加上趕快說明他不想再丟羊了。

  →生3:加上“趕快”說明他想馬上改正自己的錯誤。

  →是呀,你看(看圖)養羊人拿著錘子正在認認真真的修羊圈呢。

  引讀,從此,……。

  →我們齊讀最後一段。

  五、明理。

  1、小朋友,而對正在修羊圈的養羊人,你心裡有什麼話想對他說?

  生1:老大爺,如果你肯接受別人的意見,你就不會丟第二隻羊。

  生2:大伯,知錯能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生3:你做錯事能及時補救,我向你學習。

  2、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情,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你說,你說。

  是呀,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師:作業本散了,應該馬上訂好,及時補救。

  六、複述故事。

  師:養羊人因為接受街坊的勸告,羊再也沒有丟過,這一天,他送一隻羊給街坊,向他道謝。街坊問,你為什麼送羊給我?養羊人就把“亡羊補牢”的事告訴了街坊,如果你就是養羊人,該怎麼告訴“街坊”這件事?先自由準備一下。

  七、書寫生字。

  1、哪個字特別難寫,需要老師幫助的?

  哦,“窟窿”,這兩個字都是“六”,特別要注意的是,“窿”,“生”上“一”。師範寫。

  2、生寫。

  八、拓展。

  小朋友,我們祖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像這樣的故事很多,我們來看圖說出寓言故事的題目吧,這是畫蛇添足、坐井觀天、掩耳盜鈴,課後希望你們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節課,我們要舉行一個寓言故事交流會。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分析:

  本課由《揠苗助長》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組成。《揠苗助長》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的人;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精、疲”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於求成;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課前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個生字,會寫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默讀課文,理解《揠苗助長》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查詢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託”的意思。“則”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學《揠苗助長》

  1、播放課件理解課題、瞭解故事:

  學生講解題意:

  “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

  按照“理解題意→瞭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的順序來進行學習。

  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習生字:

  範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

  藉助拼音,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正確。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

  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鞏固生字:

  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

  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3、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四個問題:

  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

  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結果怎樣?

  用課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

  讀第3、4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後得意的心情,以及後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我們已經知道種田人的願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自己的願望?

  4、誦讀全文,複述課文。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絡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過程:

  一、關注單元導讀,引入新知

  1.今天我們就要進入第三單元的學習,請大家開啟課本33頁讀讀單元導讀,說說這組課文將告訴我們什麼。(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2.那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第九課《寓言兩則》,請同學們書空,和老師一起寫題目。(板書:寓言兩則)

  3.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過兩則寓言故事,誰還記得是哪兩則?(守株待兔、拔苗助長)那麼,寓言故事就是透過短小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4.首先我們來學習《亡羊補牢》,看看這則寓言會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板書課題:亡羊補牢)

  二、解題,引出主要內容

  1請學生齊讀課題,提出問題:“亡”“牢”分別是什麼意思。

  2泡泡雲告訴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理解呢?請學生讀課文或查字典解決。

  3(彙報交流:“亡”指的是丟失;“牢”指的是羊圈。)對,透過查字典,再聯絡課文內容,就能找到詞語更準確的意思了。(板書:丟失羊圈)

  4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養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都有把文中的生字詞劃出來了沒有呢?同桌互相檢查。

  2.小黑板出示本課生字詞,學生齊讀。

  yùzékūlonglángdiāofangquànhuǐ

  寓言兩則窟窿狼叼走街坊勸告後悔

  3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面的折文下面有一橫

  街:中間的最後一筆是“提”……

  4口頭組詞。

  四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一)關注句式,讀懂養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1.學完了生字,請同學們默讀一下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為什麼丟?(兩次)

  2.課文哪個自然段講他第一次丟羊呢?(第1自然段)請同學們齊讀這個自然段,看看他這一次丟羊的原因是什麼,請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所以夜裡狼從窟窿鑽進去,把那隻羊叼走了。)課文沒有用這個句式,而是用了“原來”這個詞。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注意讀好這裡的“原來”。

  聯絡課文,理解“窟窿”。

  (二)揣摩人物內心,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1.看到窟窿,發現羊少了一隻,街坊是怎麼說的?養羊人又是怎麼回答的?請兩位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注意聽,想想他們當時心裡想的是什麼。

  2.街坊關心的、想的是什麼?他會怎麼做?(羊圈裡還沒有丟的那些羊)養羊人想到的是什麼,他又是怎麼做的呢?(已經丟了的那隻羊)看來,面對同樣的事情,看問題、想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待事情的態度、想法、做法也就不同了。

  (三)再次關注句式,讀懂養羊人第二次丟羊的原因。

  1.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怎樣呢?(又丟了一隻羊)那這一次丟羊是為什麼呢?(他沒有聽街坊的勸告,沒有把羊圈修好)

  (四)學習事情結果部分,感知寓意。

  1面對這樣的結果,養羊人是怎麼樣的?(後悔,知道自己以前想的、做的是錯的)現在他心裡是怎麼想的?(現在修還不算晚)他這一次是怎麼做的?(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2那他現在修補羊圈晚不晚?文中那句話告訴我們現在修不晚的?(從此,他的養再也沒丟過)

  3請同學們再看看課文插圖,哪個是養羊人?他在做什麼?他心裡會怎麼想?站在他旁邊的是誰?他們會怎麼說呢?

  四、深入理解寓意

  1那麼,《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就是想告訴我們:犯了錯誤,只要及時,就。

  2所以“亡羊補牢”的後面還經常連著一句話,那就是“為時未晚”。

  3誰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一下這句話的意思?(知錯就改)

  五、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會發生“亡羊補牢”這樣的事,你們能舉例說一說嗎?

  六、佈置作業

  把這則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家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