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傷仲永》經典教學設計(精選6篇)

《傷仲永》經典教學設計

《傷仲永》經典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傷仲永》經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傷仲永》經典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兩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寫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作者詳寫第一個階段,力陳方仲永才能初露時期的情形,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然後簡略地寫後兩個階段,點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眾人矣”。第二部分是議論,作者借事說理,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應該注意的是,不要曲解作者在本文想強調的“後天受教育重要”的觀點,不要把“主觀努力”與之混同。

  學情分析:

  鐵二中屬於重點中學,學生的素質相對較好,預習作業會完成的比較順暢,他們能夠查閱大量資料解決一些相關問題,能夠對照註釋翻譯課文,能夠配合老師積極發言,但發言的內容有不定性。

  教育目標:

  1、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加強文言文的朗讀訓練,注意朗讀的節奏。

  2、過程和方法:指導學生準確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讀懂故事,並能複述故事,感悟故事。透過充分的活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問題,積累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準確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天資和後天學習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不作特別設計,隨意一些,但要讓學生感覺自然貼切。

  二、作者介紹

  展示學生預習查資料的成果,但注意其表述,要有具體的要求。

  三、朗讀課文

  給予必要的指導,如字音、停頓、節奏、感情等。

  四、積累實詞

  常用的總結規律,生僻的辨析清楚。

  五、複述分析

  評析複述的過程,即分析教材的過程,即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過程。

  六、深化理解

  就方仲永的悲劇,談自己的想法。見仁見智不束縛學生,巧妙引導,不著痕跡。

  七、小結本課

  不必面面俱到,突出主題則可。

  《傷仲永》課堂實錄

  一. 匯入新課

  師:剛才在課下就有幾個同學聊方仲永的故事,甚至還聊到了現代版的方仲永,看來大家不但熟悉了課文,而且還查閱了不少資料,也挺有自己看法的。那我們就來展示一下預習的成果吧。

  二. 介紹作者

  師:誰能簡略地介紹一下作者?

  生:【出示幻燈一】王安石,文學家和政治家,寫得十分出色。二十歲中進士,曾積極推行變法,後新法被廢,憂憤成疾,第二年病逝。

  生:請大家注意大螢幕,我查閱了作者王安石的生平。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年輕時候,寫得十分出色,得到歐陽修的讚賞。王安石二十歲中進士,當官之後積極推行變法,後來新法被廢,王安石憂憤成疾,第二年病逝。

  師:介紹得言簡意賅,又配有作者畫像和文字,真可以說是圖文並茂,讓我們對作者有了大致的瞭解。還有誰想補充?

  生:他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師:所以被歐陽修賞識呀。

  生:我們還學過他的詩歌《京口瓜洲》。

  師:還記得嗎?

  生:記得。

  師:那我們一塊來背誦。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我還會背王安石的《梅花》。

  師:那試試?

  生: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同學們鼓掌)

  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

  生:不是,是自己喜歡,我媽媽就讓我背下來。

  師: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過,你的家長也教子有方哦。希望同學們今後也要多讀多看一些好的、好的詩歌,遇到自己喜歡的片斷不妨背下來,久而久之,我們的文學素養就會提高。

  師: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王安石採用隨筆的形式寫的一篇,這種往往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 那麼,作者在《傷仲永》中敘述了一件什麼樣的事,闡明瞭一個什麼樣的觀點呢?這個問題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再見分曉。

  三.朗讀課文

  師:學習文言文,朗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那麼朗讀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生:字音:

  師:有拿不準的字音嗎?

  生:(搖頭)。

  【出示幻燈二】 易讀錯的字: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

  師:儘管大家預習得不錯,老師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這幾個字的讀音。哪些同學願意區分一下?

  生:“即”讀í,“立刻,就”的意思。容易混淆的字是“既然”的“既”。

  生:“為”讀wéi,是動詞“寫上”的意思。容易與介詞“wèi”混淆。

  師:分析得很好,後一個字誰來分析?

  生:老師您幫我們分析一下吧。

  師:好。“夫”,名詞以外讀“fú”,這裡有指代的意思,指代那些本來就平凡的人。這種用法在以後的文言文學習中還會常常遇到,同學們注意積累。

  師:除了字音我們還應該注意什麼?

  生:節奏。

  師:有問題嗎?

  生:不明白課後例題中“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停頓的原因。

  師:誰明白?

  生:這樣停頓是保持了詞語和短語的完整性。

  師:解釋得好。

  生:“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怎麼停頓?

  師:誰能解決?

  生:應該讀“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師:很好,這是根據語意的停頓。還有麼?

  生:最後一段中“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生:我認為應該讀“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這也是根據語意停頓。

  師:好,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師:朗讀除了注意字音、節奏,還應該注意什麼?

  生:作者的感情。

  師:什麼感情?

  生:哀傷,惋惜。

  師:何以見得?

  生:從標題和最後一段得知。

  師:你能讀一下最後一段麼?

  生:(朗讀)

  師:讀出感情了麼?

  生:基本上讀出了,哀傷、惋惜之情有了,但我認為還應該有一種強烈的語氣,因為最後一個句子雖是問句,但卻是督促人們學習的,所以語氣應該強烈些。

  師:分析得好,你能讀一遍麼?

  生:(朗讀)(大家掌聲)

  師:好,我們來歸納一下朗讀應該注意的點

  【出示幻燈三】 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找準停頓

  拿準語調

  讀出語氣

  師:同學們根據這些點,在下面各自朗讀一遍,然後集體頌讀。

  學生各自朗讀、集體頌讀。

  四.積累實詞

  師:現在我們分組討論,目的是解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字詞句等問題,疏通文意,準備複述。如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一會兒可以請求幫助。(學生討論)

  生:“賢於材人遠矣”中的“賢”和“如此其賢”中的“賢”一樣嗎?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哪位同學能解答呢?

  生:這兩個“賢”不一樣。前一個“賢”是勝過、超過的意思,後一個“賢”是聰明、聰慧的意思。

  師:我知道前一個“賢”課下有註釋,後一個“賢”的意思你從哪兒得知的呢?

  生:前幾天預習時我查辭典了。

  師:好習慣。看來好習慣帶來好效果,希望同學們都有這種學習的習慣。

  師:一個“賢”字,本來的詞性是——

  生:形容詞。

  師:在“賢於材人遠矣”中變為——

  生:動詞。

  師:這種詞性的改變在文言文中很普遍,我們分析這個詞的時候,要根據它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作用再來確定這個詞的意義。這篇中還有這類的詞嗎?請找出來。

  生: “父異焉”的“異”;“邑人奇之”的“奇”。

  生:“稍稍賓客其父”的“賓客”;“父利其然也”的“利”。

  師:很好。如果詞性的變化掌握了,那就更便於我們理解課文,更便於我們準確的翻譯課文了。課下注意積累這樣的詞語。

  師:還有什麼問題?

  生:“或以錢幣乞之”的“或”什麼意思?

  師:誰能幫助他?

  生:這個“或”是“有的人”的意思。

  師:你的解釋是對的,但為什麼不是“或者”的意思?

  生:在文言文裡沒有這個意思。

  師:真的嗎?那同學們以後可要關注這個詞了,看它還有沒有其它的意思。還有問題嗎?

  生:“卒之為眾人”的“卒”怎麼解釋?

  師:誰來解答?

  生:是不是和“卒章顯志”中的“卒”用法一樣?

  師:一樣嗎?

  生:“卒章顯志”中的“卒”是完畢、結束的意思,用在這裡就成了﹍﹍(同學笑)

  生:這裡應該是“最終、終於”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

  師:這樣就解釋通了。其實,剛才同學們探討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學習文言文中應該注意的一詞多義的現象。遇到這類詞語,要注意將詞放在句中多比較、多分析。

  師:還有問題麼?

  生:(搖頭)

  師:那現在我們可以對分析實詞的方法進行如下歸納:

  【出示幻燈四】 實詞分析注意:詞性改變看語境

  一詞多義要比較

  五.複述分析

  師:對於課文我們應該很熟悉了,哪位同學來複述一下這個故事?

  生:(複述)

  師:複述的如何?

  生:還不錯。

  師:具體講——

  生:優點是複述的很流暢,缺點是有的重點詞語漏掉了。

  師:能舉個例子嗎?

  生:“復到舅家問焉”的“焉”是代詞,代方仲永的情況,她沒有提到,讓人不知作者問什麼。

  師:評價的很中肯,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生:她的複述也有合理的想象。

  師:比如——

  生:“傳一鄉秀才觀之”,原文並沒有“大家都驚歎不已”,可是她加了,我認為加的好,這樣就從側面表現了方仲永的才華,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師:評價的真好,既發現了同學的長處,又讓大家深入瞭解了課文。

  師:那麼,這篇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生:本文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期間才能發展的變化過程。

  生:本文講述了天資聰穎的方仲永,由於不學習,最終變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師:是他不學習嗎?

  生:本文講述了五歲神童方仲永,其父不使學,最終泯然眾人矣。

  師:誰能用白話概括得更簡練明白些?

  生:方仲永由天才變庸才的故事。

  師:非常精闢。這句話中有個很關鍵的動詞——

  生:變

  師:那麼,我們來看看方仲永由天才變庸才的變化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

  師:原文怎麼說他才思敏捷,天賦極高?

  生:“書詩四句”“自為其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師:真乃神童。作者不惜筆力盡寫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展潛力,有何用意?

  生:為後文寫他的退化作鋪墊,

  師:在作品中詳寫的地方往往是——

  生:蘊含主題的地方。

  生:第二個階段是少年時期,才思下滑,名實難副。

  師:作者怎麼說?

  生:“不能稱前時之聞”

  師:顯然退步。

  生:第三個階段是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

  師:原文——

  生:“泯然眾人矣”。

  師:悲劇啊,由一個天才淪為一個庸才不能說不是一個悲劇,那麼,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是什麼呢?

  生:他的父親“不使學”。

  生:他的父親貪圖小利,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致使仲永荒廢學業。

  生:還有他後天不努力。他父親不讓他學習,他可以主動學習呀。(大家笑)

  師:你如果是仲永的話,相信你會的。大家再看看作者認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麼呢?

  生:是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師:從哪裡看出?

  生:“受於人者不至”。

  師:這顯然是作者的觀點,作者想強調的是什麼呢?

  生:後天的教育很重要。

  師:對。一個人不管他的天資有多好,離開了後天的教育,後天的學習,都將是一事無成。

  師:回顧一下我們所學過的內容

  【出示幻燈五】 方仲才能永變化 ———————— 原因

  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詳)

  三個階段 少年時期,才思下滑,名實難副(略) 不使學

  青年時期。才思平庸,泯然眾人(略) 受於人者不至

  師:我們學習到這兒,應該能夠解決開頭提出的問題了吧?還記得是什麼問題嗎?

  生:作者敘述了一件什麼樣的事,闡明瞭一個什麼樣的觀點?

  師:請同學們用兩個句子概括這篇的內容。

  生:本文敘述了方仲永由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告訴人們後天教育對成才很重要。

  生:本文以方仲永由天才變庸才的事例,闡明瞭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師:這兩個概括都很好,既反映了本文所寫的內容,又表明了作者的觀點。

  六.深化理解

  【出示幻燈六】

  方仲永 —— 天才 —— 不受教育 —— 平凡人

  其他人 —— 普通 —— 不受教育 —— -平凡人

  師:我們已經明白了作者寫這篇是在告訴我們後天教育有多重要。方仲永的事例已足以讓我們警醒,可作者惟其如此還怕不夠,還要煞費苦心地拿我們常人的資質去和仲永的資質作比較,得出你如果不去接收後天的教育,那麼你連仲永結局都不如的結論。多麼觸目驚心!我們能不接受教育麼!

  師:針對方仲永的悲劇,體會作者的意圖,你現在最想說的是什麼呢?請大家稍作思考,作一分鐘左右的發言。

  生:我沒有方仲永的天賦,只是一個普通孩子,但我會一直努力。我相信我最終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生:真為方仲永難過,我慶幸自己沒有他那樣的父親,我要好好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機會,我也不笨,加上勤奮努力,怎麼可能成不了才呢?(大家笑)

  生:剛才同學在慶幸自己沒有仲永那樣的父親,可我卻覺得我的父親又太極端了,拼命強制我學習,一點玩的時間都沒有,這也讓人受不了呀。有時真羨慕仲永有那樣的父親呢。其實我也知道這樣不對。(大家笑)

  師:現代版的“傷仲永”。

  生:老師,真的有現代版的“傷仲永”。我查資料時就瞭解到了當年的神童寧鉑、干政、謝彥波、王思涵等人有出家的,有避世的,還有退學的,他們不都是因為壓力太大,又不能得到適當的教育而形成的悲劇嗎?(大家默然)

  師:你的材料很豐富,提出的問題也是一個既嚴肅又深刻的問題。我們應該知道受教育是一回事,教育的內涵又是另一回事,它太高深了,留待我們教育家們去解決吧。

  生:有人計算過,說目前每天工作時間最長的就是中小學生。

  師:哀傷、嘆惜你們呀。

  生:其實我們都知道努力學習,都知道沒有知識是適應不了將來社會的。“響鼓不用重捶”麼,我們希望父母不要給我們太多的壓力。

  師:還有老師。(鼓掌)

  七.小結本課

  師:看來同學們的想法還真不少呢。我覺得剛才討論的挺好,對課文理解很到位。大家從神童方仲永的悲劇,認識到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自覺性,這一點可喜可賀。還有一點也很難能可貴,那就是同學們也講出了自己的心裡話,講出了自己的心聲,表達了自己的期盼。最後我衷心地希望我們所有同學的父母,所有同學的老師能夠給我們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讓我們健康的成長,成才。

  教學反思:

  一、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得到培養。他們已經能夠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能夠動手製作幻燈片,圖文並茂,知識點醒目;能夠抓住重點內容提問,有的同學甚至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二、一般情況下,人們容易把後天教育這個概念混淆為主觀努力這個概念,這樣就曲解了作者寫的意圖,曲解了作者想強調後天教育對成才重要的意圖。所以我在教學中也引導同學對最後一段做了重點分析,應該實現了理解作者意圖這樣一個目標。

  三、本課實現了“自主、合作與探究”這種學習方式。課前預習做得較好,查閱資料較為豐富,在選用材料、運用材料的過程,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也注意了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習這篇除了明白文言故事外,關鍵還要從故事中悟出道理。所以是時機地進行合作與探究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感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四、在探究這個環節中,應該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又不必完全拘泥於教材。按教材亦步亦趨就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束縛了他們思維的拓展空間,所以我們應該相信學生,儘量地放手讓他們敞開心扉,然後再與之進行心靈對話。如學生提到當年的神童寧鉑、干政、謝彥波、王思涵等人的問題。顯然同學們的動機是好的,是向上的,所以探討這個話題只能讓同學們更提高認識,更清醒自己的自主權利和更珍惜自己的自主機會,也因此更顯示了這篇教材的現實意義。

  《傷仲永》經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熟讀、朗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2)理清文章脈絡,瞭解借事說理、詳略得當的寫法。

  (3)感悟文意,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

  1.積累文言知識。

  2.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難點:

  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具準備】

  準備歌曲《愛拼才會贏》,指導學生準備課堂辯論。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誦讀品味、談話啟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引導學生讀句“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教育及自身學習有關”讓學生討論:天資與後天教育對成才哪個重要?,而後發表看法。(根據學生意見把學生分成兩組)

  今天我們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讓我們在品學中感悟真知、品析事理,體味怎樣才能成才的人生真諦吧!

  簡介作者:請1~2名學生根據積累的知識介紹王安石,教師適時補充。

  二、多元感知,品悟分析

  1.投影出示課文原文,找一生讀文,其他學生糾錯、正音。

  2.學生自讀全文,指出疑難,投影出示重點詞句,師生釋疑。(生問生答、師生對話)

  3.學生分小組合作再讀文章,探究文意,要求用自己的話講述方仲永的故事。(學生合作研析、全班交流)

  4.相信大家透過讀文與聽故事你肯定認識了仲永這個人,那麼你認識到了一個的方仲永呢?

  5.請大家再細讀課文,思考仲永的變化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這些變化?(學生小組分析,教師明確:

  (1)階段:“仲永生五年……可觀者。”寫方仲永天資過人、才能出眾;

  (2)階段:“……不能稱前時之聞”寫仲永才能衰退;

  (3)階段“又七年……泯然眾人矣。”寫仲永變成一個平庸之人。)

  6.再讀分析仲永變化的原因是什麼?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7.文中哪些文句能體現這個道理?(引導分析最後一段)

  8.透過我們上述分析,你認為作者對方仲永的態度和情感如何?(明確:“傷”。寫可傷之事,說何以可傷之理,字裡行間流露出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矣”的惋惜之情,對“受於天”而“受於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態度鮮明。)

  三、鞏固訓練,交流感悟

  1.朗讀全文,深入感悟。

  2.學生交流自己讀文所感。

  四、小結

  先天與後天有什麼關係?一句話總結本課:“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板書設計】

  方仲永王安石

  一、作者介紹:王安石

  二、解題:“傷”悲傷,文中是“為……感到惋惜”的意思。

  三、本文重點字詞翻譯。

  《傷仲永》經典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分析

  《傷仲永》講述了一個“神童”因“不使學”而最後“泯然眾人”的故事,並由此引發議論,表達了對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以及強調後天教育對人成才的重要性。所以,教學本文,在指導學生掌握了重點文言字詞句之外,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方仲永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們應該從中汲取哪些教訓,可讓學生就方仲永這個故事本身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章中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能夠順暢朗讀課文直至成誦,並能準確翻譯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結合課文註釋和工具書的方法讀懂課文,背誦課文。

  2、採用朗讀貫徹文言文教學過程始終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懂得本文所寓含的道理,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學習。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探究質疑法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述故事匯入

  (學生回答前明確複述故事要注意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

  (二)溫習文字,深入探究

  過渡:本文透過記敘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最終“泯然眾人”,變得平庸無奇的故事,那麼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呢?我們這節課就來探討一下。首先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1、方仲永從“幼年時天資過人”到最終的“泯然眾人”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

  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世隸耕”“未嘗識書具”卻能在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

  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2、那麼,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作者在後面的議論中所認為的那樣,方仲永“卒之為眾人”,是因為“其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3、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係?

  明確:這裡所說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資;“受之人”,是指後天教育。作者認為,二者之間,後者更為重要,即後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才是至關重要的。作者認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於人者不至”,並引發天賦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慨。這段話論說事理,步步推進,辨明瞭“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係,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4、本文題目是《傷仲永》,文中的“傷”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傷”是哀傷、哀憐的意思。字裡行間流露著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對“受之天”而“受於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

  (三)閱讀拓展

  1、仲永的故事的確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請同學們做仲永的老師,根據他的表現,給他下一段評語,怎麼樣?(提示:下評語要結合仲永的`實際情況,觀點要明確,內容要有意義,語言要準確,要簡要。請同學們拿出筆,先把評語寫在紙上,看誰寫得最棒。)

  示例:仲永,你五歲“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很聰明,是個神童。可是,你不該年紀輕輕就把學習拋在腦後啊!你最終成了“泯然眾人”,原因就是你放棄了學習。人非生而知之,不學習就沒有真正的知識。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端重要的。大概你知道“活到老,學到老”這句格言吧,請記住,人的聰明來自學習。

  示例: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習要落後。仲永,希望你牢記這條真理。雖然你落後了,別灰心,振作起來,努力學習,迎頭趕上去,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你。

  示例:仲永,你從一個智力超群的神童變成了碌碌無為的庸人。你完全可以成功的,但你沒有成功。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你沒有正確的學習觀。你對學習缺乏理想,缺乏熱情,缺乏毅力。你雖然“指物作詩立就”,可你成天跟著你的父親寫詩賣錢,這是缺乏理想;你不堅持學習,熱衷於“環謁於邑人”,這是缺乏毅力。成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沒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成功,沒有毅力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示例:仲永,你的最大錯誤就是你把自己當成了天才。天才就是勤奮,就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魯迅先生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仲永,你才只有二十歲,只要你珍惜時間,發奮學習,就能成為真正的天才。

  2、同學們的評語下得很全面。有鼓勵的,有批評的,有介紹方法的,有指明方向的。從仲永身上,同學們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生:任何人,不論其智商多麼高,只要不學習,就會像仲永那樣變成庸人。

  (四)課文小結

  是的,正像偉大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說的那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麼,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關於“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說來聽聽。

  (學生舉手發言,教師予以大螢幕展示有關名言警句,並令學生作簡要摘抄,結束本文。)

  (五)作業設計

  1、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至少5條。

  2、寫一篇“由方仲永想到的”讀後感。

  七、板書設計

  傷仲永

  王安石

  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

  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原因:受於人者不至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一方面注重了文言文基礎的夯實、字詞的讀音、詞語的理解等,另一方面在內容的理解、主題的挖掘、語言的特色等方面,也都做了教精到的啟發引導,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文字中汲取更多的營養,教學效果較理想。

  《傷仲永》經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 文學常識。

  ⑵ 文言實詞含義。

  2、能力訓練點:

  ⑴ 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⑵ 對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握故事中反映出來的進步意義。

  3、德育訓練點:

  使學生認識到後天的教育和培養對發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從而端正學習態度。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的讀音及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學生結合註釋自行串講,教師訂正,明確重點實詞)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指出,仲永非主觀上不願學,是父親貪利。

  (透過分析故事情節來把握)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朗讀課文,明確字、詞的正確讀音。

  2、結合註釋,分組串講文章。

  3、透過分析故事情節,聞一見一聞,在對比中明確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人得到一顆非常珍貴的種子。這顆種子種下以後,會開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會結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幾年以後,他的朋友都以為它已枝粗葉茂,開花結果了,紛紛前來向他要這顆果樹的種子,誰知道,他連那顆種子都還沒有種下去呢。

  “你為什麼不種下去呢?”朋友們詫異了。“我怕種下去會曬死。”那人回答說。

  “可以早晚澆點水嘛。”

  “我怕澆水會把它泡爛。”

  “那可以開溝排水呀!”朋友們指點著。

  “啊,這麼珍貴的種子,不怕被飛鳥啄掉嗎?我捨不得播下去呢!”

  請大家都想想說說:這顆種子的結局怎樣?

  種子乾癟了,死了,再也不能開世上最美的花,結世上最甜的果。

  沒了大地的營養,沒了風雨的磨鍊,少了後天的培養,種子再好也不可能體現它的價值。

  種子如此,那先天聰明優秀的人呢?不經過後天的努力學習,他(她)會怎樣?讓我們來看方仲永吧,聽聽他的故事。

  今天,我們學習第5課《傷仲永》。

  二、明確目標

  1、文學常識。

  2、文言實詞,直譯文章。(重點)

  3、辯證地看文章,明確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三、整體感知

  1、文學常識:

  (請學生問答)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2、學生朗讀文章(教師先範讀),讀準下列字音:

  扳 pān 謁 yè 邑 yì 稱 chèn 泯 mǐn 耶 yé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準備:

  學生依照註釋翻譯文章,分四組,第一組,文章開頭至“其文理皆有可觀者”;第二組,“邑人奇之”至“不使學”;第三組,準備第二自然段;第四組,準備第三自然段。

  鼓勵能力強的同學多譯多準備。

  2、串講:

  每組請一同學起來講,其餘同學補充。教師給予訂正,並評議每組完成情況,做得好的給予鼓勵。

  3、教師以投影的形式或小黑板明確重點實詞的詞義,學生識記:

  隸──屬於 旁近──鄰居 與──給

  就──完成 泯然──消失 賓客──以……為賓客

  丐──求取 一鄉──全鄉 扳──同攀,拉、牽

  謁──拜見 稱──相當 邑人──同縣的人

  固──本來 傷──哀傷 利──以……為利

  聞──名聲

  4、再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分析文章結構:

  ⑴ 本文的敘事採用了見聞錄的方式,用3個片斷依次分寫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階段,請學生排出這個片斷,並各用一字歸納。

  聞──見──問

  ⑵ 本文先揚後抑。先鋪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後寫他變得平庸無奇,前後互為反襯,對比鮮明,顯示了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了他變為庸人的不幸結局,令人警醒、惋惜、傷嘆,為仲永感到哀傷、為他惋惜。

  ⑶ 本文先敘事後議論,敘為議服務。議點明瞭文章的主旨,體現了作者的人才觀。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表明了作者對“不使學”、不讓人才“受之人”的錯誤作法的否定。王安石認為人的才能有賴於後天的教育和培養,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表現出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五、總結、擴充套件

  “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大科學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這麼說,那麼,我們呢?我們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拋掉“我聰明,慢慢來”,“我不學也行”等說法吧,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學習環境,努力學習!“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才來“傷仲永”,“傷你傷我們”!

  六、佈置作業

  1、結合練習一,熟讀課文。

  2、獨立完成練習三。

  《傷仲永》經典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傷仲永》第一單元中的第5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新課程標準對這類文體的要求是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記誦積累文言文知識。欣賞文學作品,學生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針對新課標,本課的教學應側重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熟讀的基礎上,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進行情感體驗,並掌握積累文言知識。結合課標、課本、學生,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並積累文言詞彙。

  2、領會後天教育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翻譯、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

  掌握並積累文言詞彙。

  課前準備:

  1、預習

  學生查相關資料,讀課文,找出生字、生詞,注音,並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初步翻譯課文,理解基本內容。

  2、教學

  初一學生學習文言文有一定困難,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掌握本課學習要點,歸納文言文學習方法,積累文言知識。教學中,教師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

  3、本堂課的教學設計

  採用板塊教學模式,設定教學環節,突出整體感知、理解課文、體驗反思三個板塊。按照“讀一讀 想一想 看一看 議一議 說一說 評一評”的思路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注重課堂教學效果的落實。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匯入:

  1、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傷仲永》。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

  首先,我想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2、檢查字音:

  邑人奇之:yì 日扳仲永:pān 環謁於邑人:yè

  稱前時之聞:chèn 泯然眾人矣:mǐn 得為眾人而已耶:yé

  3、出示學習目標:

  ①熟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掌握文言詞彙。

  ②領會後天教育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找學生讀,全班默記)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字音、節奏。

  2、自讀課文:要求:

  ①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②把握節奏,注入感情。

  (學生放開聲音自讀)

  男生第一段,女生第二段,齊讀第三段。

  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

  3、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全班再次齊讀,進一步培養語感。

  出示問題: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一人歸納,其他人補充。

  教師小結: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透過朗讀,我們進一步培養語感,感知課文。

  三、理解課文(研讀賞析):

  師:但要把課文讀透,深刻理解文意,我們還需要將簡潔、典雅的文言文翻譯成直白流暢的現代漢語。

  (一)疏通文意

  1、分段翻譯課文,由老師帶領學生翻譯第一自然段。

  出示本段學習重點:

  第一段:

  結合註釋,翻譯本段。

  注意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一詞多義:

  之:①忽啼求之:代詞,它,指書具。

  ②借旁近與之:代詞,他,指仲永。

  ③傳一鄉秀才觀之: 代詞,代詩

  ④邑人奇之: 代詞,代仲永

  其:①並自為其名:代詞,自己的。

  ②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代詞,這,這首。

  ③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代詞,詩的。

  詞類活用:

  ①邑人奇之:形容詞作動詞,以…為奇。

  ②賓客其父:名詞作動詞,把…當作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

  ③利其然:名詞作動詞,以…為利。

  2、學生合作探究,翻譯第2自然段

  ①出示學習重點:

  第二段:

  省略句

  古文語言簡潔,常常省略句子中的成分。

  例:即書詩四句:(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

  翻譯句子:從先人還家:(我)隨先父回到家鄉

  十二、三矣:(他已經)十二、三歲了

  ②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指導。

  兩名學生一讀一譯。可找多組學生。評價,指導。

  3、學生合作探究,翻譯第3自然段

  第三段:

  結合註釋,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解決疑難。

  學生提出學習重點:(翻譯,課文理解,一詞多義)

  注意:

  ①課文較難,指導多讀。

  ②兩名學生一讀一譯。評價:學生評,教師評

  4、小結:現階段翻譯課文,要求大家以直譯為主,翻譯時要注意文言文特有的語言現象,邊翻譯邊總結,積累掌握文言詞彙。

  (二)研讀課文

  再次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

  3、文章最後一段講了什麼道理?

  四、體驗反思:

  師:請同學們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談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髮言)

  五、課堂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同作者一樣,都為方仲永感到深深的惋惜。一個人要成才,天資聰慧固然重要,後天的教育和個人的勤奮更加重要。希望大家從中受到啟發,走出一條成才之路。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完成課後練習三。

  2、歸納整理文言詞彙。

  3、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附板書:

  5、傷仲永

  王安石

  五歲 十二、三矣 又七年

  (泯然眾人:不使學 後天教育的重要)

  《傷仲永》經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 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

  1、掌握文言實詞、虛詞;

  2、借事說理,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什麼是天才?怎樣才能成為天才?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思索這些問題。古往今來,有許多激勵人們成才的格言,例如“天才來自勤奮”“聰明在於積累”等等。今天我們學習的《傷仲永》也是一篇關於天才的文章。

  二、介紹作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引導學生複習學過的王安石的古詩)

  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為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三、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

  第一遍, 學生自由誦讀,感知課文內容。

  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找準停頓 拿準語調 讀出語氣

  第二遍, 指名讀課文。

  第三遍,學生齊讀。

  (2)疏通文意: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將課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並將不懂之處標出來,然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最後小組代表翻譯課文。(其他成員可進行補充)。

  (3)全班同學討論交流,解決四人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己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領會課文大意。最後強調本文重點文言詞語。

  傷仲永 哀傷,感傷

  父異焉。 感到奇怪

  邑人奇之。 以…為奇,認為(他)是奇人

  稍稍賓客其父 紛紛 把…當作賓客

  父利其然 以…為利

  四、分析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主旨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其原因是什麼?

  明確:(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方仲永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眾人矣。完全變成了一個平庸之人。

  原因: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渴於邑人,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作者在後面的議論中所認為的那樣,方仲永“卒之為眾人” ,是因為“受於人者不至也” ,即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2.題目是《傷仲永》,但全文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傷”字。試問:題目改為《記仲永》行不行?

  文章以“傷仲永”為題,寫的是可“傷”之事,說的是何以可“傷”的道理,字裡行間流露著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矣”的惋惜之情,對“受之天”而“受於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並以鮮明的態度表明的觀點,這是借事說理的方法。

  五、齊讀全文,學習了本文,你得到哪些啟示?

  才能有賴於後天的學習和培養,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

  六、總結:

  人的智力發展存在著某些差異,但這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後天的教育和學習。青少年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好的,加上勤奮學習,可能成為棟樑之材;反之,即使天資再好,如不學習,同樣會碌碌無為。另一方面,即使天資差的人,如勤奮學習,也可以成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