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語文《三顧茅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語文《三顧茅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語文《三顧茅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文字解讀】

  《三顧茅廬》是則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孩子們或許早有所聞故事梗概;但這僅僅是從情節上來看。如果從語言文字的角度來看,可能我們的孩子會有此明彼暗的現象,也就是情節清晰,語言模糊。

  其次,文字中以劉備三兄弟拜訪諸葛亮時各自不同表現相互襯托,這在原著《三國演義》中用了兩個章節來寫“三顧茅廬”,其實這都與人物的鮮活體現有關。也就是不僅僅是突出劉備的禮賢下士,也有張飛的脾氣火暴、為人直率,也有關羽的重情重義。當然我們不否定劉備的主人公地位,只是我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實在是要提醒我們的教學設計應該以語言文字為基點,而不能過分偏重以情節來設計我們的教學。

  【設計理念】

  憑藉文字語言,誘發創造動機;體味思考文字,讀出疑問新意。

  【課時目標】

  1、初讀文字,整體感知;

  2、再讀文字,理清脈路;

  3、三讀文字,質疑鋪墊。

  【教學流程】

  一、激趣起思,破題開篇

  1、論《三國演義》,摘錄部分主要人物。

  (1)聽說過《三國演義》嗎?你都知道里面有哪些人物?(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

  古人對自己的名有自己的.解釋,表達自己的志向、志趣,比如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諸葛亮,字孔明。

  (2)教師板書以上人物,人物之間畫上“——→”。

  形成板書:

  劉備 ——→

  關羽 張飛 ——→

  ——→ 諸葛亮

  老師為什麼在他們之間畫上了三個箭頭?請諸葛亮幹什麼?

  請學生完整地述說。

  以上同學所說的內容我們也可以用四個字來說——

  2、揭題開篇:三顧茅廬

  請學生板書課題——三顧茅廬,讀課題,寫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諸葛亮《出師表》中的“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1)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2)“由是感激”,感激誰?為什麼感激?

  2、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大聲朗讀,字字響亮,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師生交流,整理板書。

  感激誰?為什麼感激?(要求學生一次一次說清楚。)

  (1)第一次劉備——失望而回;

  (2)第二次劉備——怏怏而回;

  (3)第三次劉備——虛心求教;

  (4)諸 葛 亮——出山輔佐。

  形成板書:

  (關羽 張飛 ) —失望而回→

  —怏怏而回→

  劉備 —虛心求教→諸葛亮

  ↖出山輔佐↙

  三、再讀文字,理清脈路

  1、讀寫“失望而回、怏怏而回、虛心求教、出山輔佐”。

  2、默讀課文,思考:同樣兩回都沒有遇到諸葛亮,為什麼第一次是“失望”?第二次是“怏怏”?

  3、師生交流。

  (1)第一次的“失望”是見不到人而失落;第二次“怏怏”是見不到人而失落,而且還有點不高興。無論從神色、心情上來看都是不一樣的。

  (2)面對“失望”、“怏怏”時,劉備打算三訪諸葛亮,這時候關羽、張飛的“失望”、“怏怏”都變成了什麼?(關羽、張飛都不耐煩了。)劉備的“失望”、“怏怏”變成了什麼?((恭恭敬敬)

  四、三讀文字,質疑鋪墊

  這一個不耐煩,那一個恭恭敬敬,同學們怎麼看待?

  (1)三讀文字。(輕聲讀課文)

  (2)質疑鋪墊。

  讀完課文後,你還發現了哪些疑問?

  問題梳理,深讀鋪墊。

  小結:閱讀的價值在於思考,思考的起點在於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