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彙總5篇

小學數學教案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彙總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積,再轉化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看看商有什麼特點?

  二、展開

  這兩道題商中間都有0,怎樣用豎式計算?

  1.學生嘗試416÷4

  2.師生共同列豎式計算,邊討論邊板演計算:十位上為什麼商0?

  用4去除被除數十位上的1,不夠商1,就要在十位上寫0,把個位上的6移下來,再繼續除。

  3、4012÷4學生獨立練習

  中間有幾個0?它們是怎麼來的?

  4、光榮題:563÷8

  學生獨立嘗試並驗算,師板演

  說:商末尾為什麼會有一個0,這個0是怎麼來的?計算時應注意什麼?怎樣驗算?

  5、討論:什麼時候用0佔位?

  三、鞏固:

  ①1700÷5722÷3(先說商的位數再計算)

  ②練一練:1.

  ③改錯:說說錯誤原因。

  四、教學後記: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係》是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五單元“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中的例3,原教材安排與例1、例2合併成一節課,教學例3時,先把3/4等5個分數化成小數,接著把5個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最後發現並歸納出結論。如果按照這樣的安排,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比較平淡、枯燥、抽象,無法突現出分數和有限小數的這個關係的規律性,也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缺乏靈活性和探究性,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本節課我只安排例3這部分內容,重點突出:一個最簡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的這個規律,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對為什麼要分解分母的的質因數及結論中“一個最簡分數”的出現不會感受到突然,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掌握住的規律才是“牢固的規律”,才是“理解的規律”。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1、 知識性目標:使學生掌握一個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並能應用規律靈活、熟練地進行判別。

  2、 發展性目標: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創新性目標:透過觀察、操作,小組合作等學習策略的應用,激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教學模式的更新

  本節我選用了“猜想――探究――發現――引伸”的教學模式來教學。以猜想提出為起始,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動”,檢驗――質疑――發出1――舉例――質疑――發現2――最後引伸。我力求突出學生的“親歷性”,即知識讓學生去探索,規律讓學生去發現,結論讓學生去歸納,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學力和發展性學力,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不僅掌握規律,還學會數學的思想。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72頁主題圖,認一認,說一說,73頁練一練和數學故事。

  教學目標:

  1、認識各種大面額人民幣及換算關係。

  2、體會人民幣的用處。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大面額人民幣,

  教學難點:能正確清點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鞏固複習

  1、看人民幣認讀。

  2、聽幣值,找出或組成相應的人民幣。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看主題圖,理解圖意。

  2、提問

  想買一件衣服和一條裙子需要多少錢?

  你能用剛才學過的人民幣支付嗎?

  你有別的辦法讓付錢更簡單嗎?

  (用大額人民幣)

  三、認識大額人民幣

  1、說說自己認識的大額人民幣

  2、師舉生認

  四、開展購物活動

  1、交流,大額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師要看看誰會用這些大額人民幣購買主題圖中的衣服。

  3、抽生購物

  4、同桌互相進行購物活動。

  五、練一練

  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

  六、講故事

  感受銀行和儲蓄功能。

  七、本課

  今天你們學到了什麼?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立方體的特徵及其各部分名稱。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立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1、匯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但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長方體(實物出示),我們把這類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立方體。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立方體.(板書)

  2、認識立方體的特徵:

  (螢幕演示)把長方體的高和寬延伸,得到一個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們叫它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板書)

  請學生觀察自己的正方體,然後也從面、稜、頂點三方面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徵。

  提問:

  (1)正方形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麼圖形?每個面面積大小怎樣?

  (2)正方形有幾條稜?每條稜長度怎樣?

  (3)正方形有幾個頂點?

  (板書:正方體每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每條稜長度相等)

  問: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麼關係?

  師:我們用這樣的圖來表示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

  (螢幕顯示)

  3、: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4、板書設計:

  正方體(立方體)

  面:6個面每個都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

  稜:12條稜每條稜長度相等

  頂點:8個頂點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自主解決問題、學習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

  2、會進行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會解決稍複雜的應用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表達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

  二、解決問題

  三、混合運算

  四、嘗試應用

  五、課堂練習1、師生透過在公園裡划船的經歷引出問題情境。

  2、讓學生讀題並觀察情境圖,瞭解數學資訊。

  1、提出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鼓勵學生嘗試解決。

  3、交流解題思路和演算法,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方法。

  4、鼓勵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

  5、交流、討論寫出的綜合算式,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6、討論:為什麼要加括號?使學生了解三步混合運算和兩步混運算一樣,先算括號裡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7、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然後全班交流。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由學生划船的經歷引出本課內容,學生很感興趣,而且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讓學生了解情境圖中的活動作好鋪墊。

  給學生創造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空間,使學生經歷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做法的機會,獲得自主解決問題以及展示自我的快樂。體驗演算法多樣化,考查學生能否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過程。

  在分步計算的基礎上嘗試列出綜合算式,讓學生經歷自主建構混合運算式題的過程。

  交流列出的混合算式,是學生形成三步混合運算技能的過程。

  在兩步混合運算知識背景下,經歷學習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理解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重要性。

  透過說運算順序和自主計算,掌握帶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