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音樂《法國號》教學設計

音樂《法國號》教學設計

音樂《法國號》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法國號》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法國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並學習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並能用打擊樂器豐富歌曲的表現力。

  2、能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稱——圓號,並熟悉其音色。

  3、透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的練習,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

  教學重點:

  1、用連音、斷音的演唱形式表現《法國號》。

  2、感知圓舞曲的風格特點,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3、瞭解法國號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

  1、對最後一句音準的把握。

  2、用富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法國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電子琴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快樂的音樂四十分又開始了,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動起來。(聽音樂律動)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很多的樂器朋友,你們看看都有誰?

  鋼琴

  小提琴課件出示

  二胡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個樂器,同學們你們猜猜它是什麼樂器?(課件出示)

  3、瞭解“法國號”

  多媒體出示圓號(法國號),並簡介

  師:它的形狀是圓形的,所以還有一個名字叫“圓號”。由於法國人對它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所以又叫“法國號”。

  4、“同學們,你們喜歡法國號這位新朋友嗎?那讓我們聽聽《法國號》這首優美的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是幾拍子的。

  5、音樂知識滲透,講解三拍子強弱弱的規律。

  二、歌曲教學

  1、師:剛才我們聽的樂曲是法國萊茵河的民歌,萊茵河是法國一條非常美麗的河流。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2、教師範唱歌曲

  3、觀察歌譜:

  (1)有幾個樂句?(4個)

  (2)觀察這4個樂句有什麼發現?(第1、3樂句是完全一樣的)。

  4、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地讀歌詞。

  5、學生隨琴輕聲模唱歌曲。

  6、學生跟琴演唱歌曲。

  7、指導學生難唱的樂句。

  8、歌曲中反覆出現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麼聲音?(法國號)指導學生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誰在唱歌?”“每天這樣。”要怎樣唱?(要唱得連貫悠揚。)“那就是我的法國號”要怎樣唱呢?(結合強弱規律,要有韻律。)

  9、指名學生唱歌曲,要求學生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10、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

  1、學生用拍手的形式為歌曲伴奏。

  2、為歌曲創編舞蹈動作。

  四、小結

  時間過得真快,大家表演的很精彩,舞跳得好,歌也唱的很棒。老師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刻,讓我們再次唱起《法國號》。

  音樂《法國號》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1、唱 《法國號》

  2、認識 銅管樂器

  教學目標:

  1、透過探索生活、歌曲中的圓,認識“圓”的吩咐含義和多種藝術表現形式。

  2、認識法國號,學習用富有彈性或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法國號》,同時感受三拍子的特點。

  3、認識銅管樂器,知道它們的名字,能模仿它們的演奏姿勢。

  教材分析:

  法國號又稱圓號。《法國號》是一首節奏規整、圓舞曲風格的法國名歌。F大調、三四拍,歌曲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輕快跳躍和優美舒展的旋律交替進行,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對法國號的喜愛、誇讚。在演唱歌曲時,模擬號聲“嗡巴巴”從閉口到張口吐字要清晰富有彈性、不宜過重。最後一句分解和絃要認真聆聽的基礎上儘量準確地演唱。

  教學目的:

  1、認識法國號,學習用富有彈性或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法國號》。

  2、透過學唱歌曲《法國號》,感受三拍字的特點。

  3、透過探索生活、樂隊中的圓,認識“圓”的豐富含義和多種藝術表現形式。

  教學過程:

  一、感受(看說聽做)

  1、師: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上,我們學習《美麗的圓》。說到圓,讓你聯想到了什麼? 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太陽、月亮等等,這些東西都離不開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圓形的東西。 你們看,老師今天帶來什麼?知道它是什麼嗎?老師告訴你們,它呀是一件樂器,名字叫做“圓號”。

  2、摸一摸。老師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指一指,看看圓號身上哪些部分是圓的?這個部分叫做“號嘴”、這個部分呢叫做“號口”、中間這部分就是“號身”。(生指到各個部位,師依次進行介紹)

  3、師介紹圓號的形成過程。

  這件樂器可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人們靠打獵為生,在遇到動物的時候,需要求助於其他人員,那時侯,通訊裝置可沒有現在這樣發達,有手機、小靈通……人們用聲音來傳遞資訊,他們用牛、羊等獸角做成可以發出聲音的器具。在17世紀,人們用兩米多的黃銅管盤成的圓形號角, 用31種特定的號聲,來描繪所見到的動物種類,大小和顏色。你們看,這就是圓號最初的樣子。(多媒體出示圖片)後來,為了讓圓號的聲音更為豐富,人們又進行了幾次變革。你們看,這是後來變革之後圓號的.樣子。直到20世紀,圓號才演變成這個樣子。(師高舉圓號)老師講了這麼多,你想不想聽聽圓號的聲音呢?老師就來吹一吹,小朋友們聽一下,圓號的聲音怎樣?同時,看一看老師的演奏姿勢是怎麼樣?

  2、師吹奏《法國號》

  4、師:誰來說說圓號的聲音怎樣?恩,圓號的聲音很圓潤,有種神秘的色彩。那,老師吹奏的時候姿勢是怎麼樣的呢?老師的左手怎樣放的?右手呢?

  5、師請小朋友模仿圓號演奏姿勢。

  6、集體徒手模仿。請學生想象手中彷彿捧著一個圓號,師播放《法國號》音樂,集體隨三拍子的韻律進行律動。

  設計意圖:在認識法國號這個教學環節上,我出示實物,透過“看摸聽說奏”的形式,讓學生真切得了解了法國號的形狀、大小、聲音、演奏姿勢等,同時讓學生知道了法國號形成的歷史演變過程。在這個認識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灌輸式講述,同時採用了體態律動教學法。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小小圓號演奏員手捧圓號,隨音樂進行律動。在這個過程中,透過捧、搖、晃等有節奏的動作,與聽、視潛移默化地結合,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對歌曲的旋律有了初步的瞭解,這實際上是為學生開放了多個感官通道,充分發揮了“通感”“聯覺”的作用,這比只開放一個聽或看感知通道效果要好得多。

  二、體驗新歌學習

  1、匯入:小朋友們,老師啊要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圓號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法國號”。老師這兒有一首法國號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的時候,仔細觀察曲譜,看一看這首歌譜是幾拍的?找找哪些樂句是相同的?

  2、動作表示三拍子。(拍手、拍肩)

  3、請學生隨琴聲一起來做一做。

  4、學生創編動作表示三拍子,並隨琴聲做一做。

  5、師分樂句彈奏,生分樂句學唱歌曲。

  6、集體隨琴聲哼唱全曲。

  7、生完整地演唱歌曲。要求:在演唱“嗡巴巴”時。聲音要斷開,富有彈性。其它部分的聲音要連貫,象潺潺的河水,唱足二分音符的時值。

  8、師有感情地按要求範唱。

  9、生“手捧圓號”按要求演唱全曲。

  設計意圖:在學生熟悉旋律的基礎上教唱新歌,引導學生分析樂句、節奏,並用動作來表示三拍子,讓學生體會三拍子的韻律。透過哼唱、模仿圓號的演奏姿勢進行歌表演,用不同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向高潮,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和對歌曲的表現能力。

  三、拓展

  1、匯入: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圓圓的法國號在樂隊中可少不了它?你們看,這是我們學校的管樂隊在演奏樂曲,你們找找看,有沒有圓號?除了圓號,你們還認識哪些樂器?(播放管樂隊演奏錄象)

  2、師依次介紹其它樂器,告知學生樂器的名字。

  簡單說一說樂器身上的圓。要求學生模仿各種樂器的演奏姿勢。(黑管、長笛、小號、中音號……)

  四、創造

  1、猜謎:師模仿一種樂器的演奏姿勢,用《法國號》的旋律唱出謎面,請小朋友也用《法國號啊》的旋律唱出謎底。

  師:笛嘟嘟、笛嘟嘟,誰在唱歌, 生:笛嘟嘟、笛嘟嘟,誰在唱歌,

  笛嘟嘟、笛嘟嘟,每天這樣, 笛嘟嘟、笛嘟嘟,每天這樣,

  笛嘟嘟、笛嘟嘟,誰在唱歌, 笛嘟嘟、笛嘟嘟,誰在唱歌,

  那就要請你來猜一猜。 那就是我的長笛。

  2、組建小樂隊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師按照樂隊的排列,把全班同學組成管樂隊,請學生按照各自樂器的演奏姿勢,吹奏《法國號》。

  設計意圖:利用學校管樂隊現有的資源,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初步瞭解樂隊的組合、樂器的名字,從而在音樂課中滲透知識性的特點,讓學生在較大的範圍內接受與音樂相關的知識。鼓勵學生進行創作,教師演唱謎面,實際上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使學生充分發揮個人的智慧和創造力。透過創編歌詞,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上啟到一個很好的作用。最後,尊重學生的意願,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組成銅管樂隊,一方面讓學生明白樂隊的組合排列情況,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音樂課在學生高漲的情緒中結束。

  五、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在銅管樂隊中,到處可見美麗的圓,這些美麗的圓,給我們帶來了婉轉、悅耳的聲音。不管在樂隊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這美麗的圓,讓我們記住今天我們學習的美麗的圓。

  音樂《法國號》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用流暢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法國號》。

  2、認識法國號,並能認識辨別一些銅管樂器。

  3、透過演唱和聲勢的練習,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教學重點:

  1、用連音、斷音的演唱形式表現《法國號》。

  2、感知圓舞曲的風格特點,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教學難點:

  1、對歌曲最後一句三度音程、五度音程的音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麼嗎?(出示課件:小螺號)那麼吹起小螺號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同學們模仿得可真像!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小螺號的故事。

  透過影片,直觀感受法國號: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它的聲音?

  同學們,法國號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誰來說一說。

  二、新課教授

  1、初聽歌曲,律動感受歌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法國號嗎?法國的人們也很喜歡它,還為它寫了一首歌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請注意,有兩個問題,請同學們幫老師從歌曲中找一找,歌曲的情緒和節奏。

  (出示課件:強弱弱,用聲勢表示)

  2、 再次聆聽歌曲,並結合四三拍的聲勢感受歌曲的節拍。

  3、 教師範唱歌曲

  4、 生模唱歌曲旋律

  5、 朗讀歌詞

  6、 學唱歌曲

  7、解決重難點:斷音和連音,一字兩音

  8、完整演唱歌曲,加入旋律線,體會斷音和連音的區別。

  9、課件出示法國號的演奏姿勢,鼓勵學生為歌曲編配動作。

  師:原來它的演奏姿勢是這樣的(邊說邊演奏動作)它是唯一一種用左手演奏的樂器,右手放進喇叭裡。一是支撐號身,二是能讓音色更柔和一些。同學們你們都學會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

  三、創編

  師:同學們,說到這裡老師也想要誇一誇我的好夥伴了,老師可是每堂課都帶著它,它是老師最最得力的小助手,它是誰啊?你來聽!

  叮噹當,電子琴

  你們的樂器小夥伴都是誰呢?誰來說一說。

  四、拓展

  體驗圓舞曲的動作

  師:之前我們說4/3拍的節奏是強弱弱,你們知道嗎?這是典型的圓舞曲的節奏。(出示課件,圓舞曲的概念)

  五、小結:

  同學們,不知不覺中,我們今天的音樂課就要結束了,這堂課我們不僅認識了法國號,還一起載歌載舞誇了誇我們的樂器好朋友,真的很開心。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能夠認識並學習更多的樂器,成為一名小小音樂家。

  音樂《法國號》教學設計4

  執教教師:

  李煒煒

  學校:

  滎陽市第二小學

  學科:

  音樂

  教材版本:

  人民音樂出版社

  課題:

  第一冊第七課《小小音樂家》

  上課時間:

  20xx年11月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法國號》,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2、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感受不同情緒的《法國號》並用律動為歌曲伴奏。

  學習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並學會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2.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字——圓號,並熟悉其音色。

  3.透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練習,掌握三四拍的強弱規律。 學習重點:用富有彈性以及充滿熱情,自信的聲音演唱歌曲。

  學習難點:

  感受表現三拍子的強弱

  設計理念: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音樂創作來啟用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思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欣賞銅管交響樂《法國號》

  二、感受《法國號》旋律

  1.認識“法國號”,熟悉認識瞭解外形、音色、名字由來。

  2.聆聽圓號演奏的《法國號》,初次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3.感知三拍子

  a.介紹三拍子,表現強弱

  b.用表示強弱的動作給音樂伴奏(學生欣賞伴奏)

  c.學習舞步

  引導學生用身體來感受三拍子的強弱

  設計意圖:在認識法國號這個教學環節上,透過“聽——說——奏”的形式,讓學生真切的瞭解法國號的形狀、大小、聲音、演奏姿勢等,在這個認識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灌輸式講述,同時採用了體態律動教學法。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小小圓號演奏員——手捧圓號,隨音樂進行律動。潛移默化地感知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三、學習歌曲

  1. 教師隨音樂範唱歌詞,學生談感受

  2.加聲勢手勢再次整體欣賞歌曲

  3.按節奏朗讀歌詞

  4.跟琴輕聲慢速哼唱

  5.難點解難

  嗡巴巴的表現最後一句的處理

  6.跟琴連唱歌曲,糾正不足

  7.原速演唱

  設計意圖:

  在學生熟悉旋律的基礎上教唱新歌, 利用旋律線感受旋律走向,加深學生對歌曲旋律的印象。難點解決,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和對歌曲的表現能力。

  四、表現歌曲

  1.分角色演唱

  2.學生領唱,老師伴唱

  3.學生領唱其他學生伴唱

  4.綜合角色連唱

  設計意圖:以不同的演唱形式感知三拍子的韻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美、體驗美、享受美,激發他們學唱歌曲的興趣。

  五、聆聽比較不同速度的《法國號》,感受體驗情緒的變化

  1.快板(華爾茲版)的法國號

  2.慢板(搖籃版)的法國號

  3.有感情地演唱原版《法國號》。(邊歌邊舞)

  設計意圖:對比體驗,感知速度的變化帶來不同的情緒。

  六、拓展欣賞《那不勒斯舞曲》

  1.完整欣賞,隨老師劃出旋律線

  2.再次欣賞一遍

  師:站起來,我們再次欣賞一遍歌曲,伸出你的右手劃出你的感覺。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裡的設計充滿了趣味性,利用劃旋律線啟用學生的創造思維,從而增加學生的欣賞興趣。

  七、結束

  師:我們的小音樂家們,最後,讓我們唱起法國號,結束我們今天快樂的音樂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