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1

  這一單元要求學生建立比較形象具體的方位感,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內容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緊密相關,難點是要準確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離的角度,還要確定單位長度標出距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大量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後獨立思考完成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同時,還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主動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或發現的規律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其中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是這個單元的教學難點,因為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方向角沒有找準,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和北偏東的不同;距離的表示,沒有按單位長度換算(少數);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於建築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這些情況,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注重畫示意圖的細節,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如果要補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學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學也不一定馬上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另一個難點就是關於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說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

  由於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本單元的活動交流未能達到想象那樣的效果。有時不得不減少活動的次數,照顧稍差一點的學生,有時又不得不為思索稍慢一點的學生的反覆的重複,減少了稍好一點學生進一步的提高機會,總之,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學到自己的數學,實現學生自己心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還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2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方向與位置》教學反思位置與方向一課的內容是比較抽象的,要求學生建立比較形象具體的方位感,瞭解道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課標》指出:人人學由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在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聯絡;有價值的數學學習體驗應當極大的豐富學生的現實生活,學會因為數學學習而感到生活的豐富多彩,感受數學學習的內在魅力。

  我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透過讓學生觀察教室內外的景物,藉助自身的前後左右、周圍的建築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別,瞭解東南西北四個基本方向,使學生知道位置隨著參照物(即標準位置)的變化而不同,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是不會變化的。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圖上方向之間的轉化關係。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動手畫一畫、擺一擺,進一步深入瞭解以自己為標準位置,周圍景物的方向。在學生確立東南西北方向的基礎上,學習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藉助課件的直觀形象性,深化對8個方向地辨別,建立正確的方向感。在學生具備8個方向的辨別能力之後,讓學生進一步運用量角器量出景物與一個方向之間的夾角,試著怎樣說出來更加準確一些,互相討論並說說自己的想法,再進一步確定正確的說法。在學生學會辨別8個方向以後,讓學生動手畫一畫教室裡門窗的方向,畫一畫學校周圍建築物的大概方向透過課件演示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我再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或發現的規律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當然,方向感弱、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在學習之後,不能清楚準確地辨別出建築物的方向。在以後開展同樣形式學習的時候,對此類學生需要更加細緻深入地加以引導與個別指導,才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3

  本週結束了位置與方向的教學,有了前一年的教學經驗,我對自己的教學又有的更深刻的反思。

  我在一開始介紹方向時,主動讓學生自己的尋找以前認識的主方向,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在新授課的教學上,採取遊戲的方式引入,利用座位的組、排找主人遊戲過渡到利用方向與距離來確定地點,學生們能很快的接受,學習起來很輕鬆,只要稍加在確定角度的問題給予自然的指導,一節課就很好的能被學生掌握好。

  相對位置的教學,我同樣採取了利用位置做遊戲的方式教學,利用“我在你的前面,你在我的後面”的模式套用到教學上,學生們也能很快的切換觀測點的思維,並且能用相對的方向描述兩個地點的相對位置,教學效果也不錯。

  對於以前學生們的難點動手作路線圖,我採用合作的形式教學,小組合作完成一副線路圖,這樣學生們可以互相指導,都參加了思考與動手,再單獨讓他們完成路線圖,這樣對於能力差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引導,動手起來也會更好。

  這次的方向與位置教學學的反映不錯,學生們測試的結果也好了很多,看來每次相同的教學,步同的方法,都能帶來新的創新,教學需要創新!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4

  《位置與方向》這個單元內容包括“上、下”,“前、後”,“左、右”和“確定位置”四個小節。

  我覺得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他們親手擺放物體,說一說自己所在的位置,在教學時,我儘量抓住一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做遊戲的活動,運用遊戲的方法促進他們學習,讓他們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在教學《位置與方向》這個單元時,學生出現了以下問題:在教學數格子變方向時,有的同學數不清格子,其實開始的動物的格子不算,最後實物的格子算,比如說再格子裡畫圖說螞蟻向上走幾格再想左走幾格可以吃到蘋果。這道題有一部分學生容易出錯,在教學時,如果讓學生走一格標一格數,轉方向是從1開始重新標數,實踐證明學生也易於接受。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5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麼方向上。”這一內容時,關鍵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麼為觀察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為觀察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麼方向上。”它是以上海為觀察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察點,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約30°走100米到公園。要求學生畫出路線示意圖。”這一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此題中的觀察點是在不斷地變化,一開始自己要確定一個起點作為觀察點,然後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為觀察點,再向南偏西約30°走100米到公園。老師不但要讓學生明白圖上的1釐米代表實際距離多少米,還要提醒學生每畫(走)到一個地方,就要畫上方向標,標出名稱。

  如果學生弄懂了以上兩道例題,這一單元的其它幾道題也是大同小異,那麼學生對這一單元的知識自然而然地全學會了。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也輕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6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是在三年級的基礎上有所改變,對於學生來說,本單元學完後,學生們對於準確地找準位置及位置的準確性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聯絡應該是有所瞭解了。本單元我同樣讓學生獨立完成及發現本單元所學知識與以前我們所學知識的相同之處及不同之處。

  《位置與方向》這一內容涉及到同學們的空間想象和動手的能力的問題。一到空間和動手操作,就到了重點中的難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將方法運用於手上,這本身就是重點訓練專案,其次知識點的瑣碎,地圖與實際生活的轉化更是學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養的難點。不僅是我有啃骨頭的教學感受,很多老師也覺得這部分的教學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來說,讓孩子很有效的區分“東偏北”,還是“北偏東”就不容易。

  在教學中,很多老師給我介紹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運動法,就是要動態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動形成的。我是很喜歡拿來主義的,隨即就運用到教學中,但是實踐出真知,真正在教學中運用起這個方法卻發現差強人意,利用這種方法學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義,但是做起題來,卻頻頻出錯,並沒有收到期望的效果。

  為什麼這樣的方法我覺得已經很科學了,可學生就是老出錯呢?我覺得這和學生做題的意志品質有關係,他們不願意每道題都要想象一邊。也和學生對角的認識是有關係。小學階段認識的角是一個靜態認識,就是兩條邊一個頂點,而不是由一條線段繞段點旋轉形成的,學生對於角的認識本身就沒有和移動掛鉤,那麼用這種東移動到西,來解釋東偏北,是否有認知上的障礙呢?理解到學生可能出現的障礙,我改變了一下方法。在我們所地圖上有四個主的方向,但在各主要方向之間還有其他方向:如東偏北,為了讓學生搞清楚,到底是東偏北40度還是北偏東50度這一問題,我反覆讓學生看書,讓學生來發現“偏”的意思。讓學生明白:無論是東偏北40度還是北偏東50度,說的'都是一個方向,但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有一個習慣性的用法,就是我們往往看角度較小的這一區域。記得剛教授這一課時,由於我是先讓同學們放手去做,並沒有先傳授知識,結果好笑的說

  法出來了,居然還有同學說,東偏東南的,我並沒有批評這些同學,我讓他把他的想法說給我聽,他說某個地方確實是東往東南這方向在偏。哦,原來是這樣。因為,在三年級,我們學了位置與方向,講了東與南相間的這一區域是東南,所以有同學就說是東偏東南。我為我的學生感到高興,因為他們是自己在思考問題,發現這一問題後,我在班上示明:東偏南就是從正東方向往正南方向偏,所以,我們習慣說東偏南或南偏東。學生恍然大悟。

  教學時我越來越發現,學生做題時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並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只有讓學生“真正當家作主“時,學生才會發現數學的奇妙,才能更好地掌握數學。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7

  本節課教學時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場上進行實際生活中的辨別東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內進行學校示意圖的繪製。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援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教師大膽地將上課的地點定在學校的操場,教學時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在操場上透過大量的活動、遊戲,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積累自己的感受,使學生有一定的方向感,並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在學生獲得具體感知後,到教室裡用自己的思維去嘗試將具體的景物抽象成平面圖,在展示交流中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8

  這學期的教學時間很緊張,16周就得結束功課,沒有時間做練習,那就不能靠練習來實現紮實掌握知識。這對我倒是不小的考驗。這就意味著你必須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學生更好的方法。教學如期進行到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到了空間想象和動手的單元。一到空間和動手操作,就到了重點中的難點。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將方法運用於手上,這本身就是重點訓練專案,其次知識點的瑣碎,地圖與實際生活的轉化更是學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養的難點。不僅是我有肯骨頭的教學感受,很多老師也覺得這部分的教學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來說,讓孩子很有效的區分“東偏北”,還是“北偏東”就不容易。很多老師給我介紹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運動法,就是要動態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動形成的。我是很喜歡拿來主義的,隨即就運用到教學中,但是實踐出真知,真正在教學中運用起這個方法卻發現差強人意,利用這種方法學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義,但是做起題來,卻頻頻出錯,並沒有收到期望的效果。為什麼這樣的方法我覺得已經很科學了,可學生就是老出錯呢?我覺得這和學生做題的意志品質有關係,他們不願意每道題都要想象一邊。也和學生對角的認識是有關係。小學階段認識的角是一個靜態認識,就是兩條邊一個頂點,而不是由一條線段繞段點旋轉形成的,學生對於角的認識本身就沒有和移動掛鉤,那麼用這種東移動到希,來解釋東偏北,是否有認知上的障礙呢?理解到學生可能出現的障礙,我改變了一下方法。

  既然學生認識的角是靜態的,那麼我就試著給這兩條邊配上不同的名稱,用來區分不同的“角色”,判斷好每條邊不同的角色再來描述。在兩物體間形成的角度,無非就是兩物體間的連線和正方向形成的夾角的角度。形成這個角的兩條邊我給它固定上不同的名稱,那條正方向的邊叫做“主邊”,而另一條邊就叫“次邊”。描述角度時就要從這個角的主邊偏向另一邊,另一邊偏向哪就是哪,這樣“哪偏哪”就是主邊偏向次邊。方法就是在名稱上做了細化。這個孩子叫小紅,那個孩子叫小明,無非就是給兩條邊起了名字而已。學生反而接受了這樣的方法,這樣的規定,做題時不容易出錯。因為這樣的特徵很明顯,文字上以“偏”字為標誌,主邊在前,次邊再後,在圖上,以十字座標為標誌,主邊永遠在十字座標上,這樣建立起的一一對應學生好接受,也好操作。出錯就少了。教學時我越來越發現,有時候的概念和名稱是該給學生細化的,這樣的細化不會使知識難理解,反而使知識更明確更規範。數學不就是一個很規範的科學嗎?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在細化概念上繼續走下去。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9

  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推進,教學設計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每一環節的設計都應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一是在室外辨認方向,二是在室內辨認方向。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具體我覺得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圖上方位與實際方位的聯絡區別

  在引導學生認識實際方位的基礎上,要求每位學生以教室中的實物為中心,畫一幅教室的平面圖,這樣既鞏固了實際方位,又引申出了圖上方位,同時學生由於所定方位不同,實物也就不同,所以圖的畫法多種多樣。這樣教師便可以引出圖上方位,並且編成口訣告訴學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二、西南、西北、東南、東北的區別認識

  由動物園圖認識全部八個方向後,為了幫助學生區別和認識其他4個方位,可以將八個方位寫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間的一豎區分左邊為西,所以分別是西南、西北。右邊是東南、東北。並且告訴學生由於西和東,北和南相對,所以西北對東南,西南對東北,再以米字一橫劃分,上方是北,即西北、東北;下方是南,即西南、東南。

  三、圖上方位要確定標準

  在確定某一建築物的方位時,以某一建築物為標準,它是一個方位,而以另一個建築物為標準,它又是另一個方位。以花壇為標準是在花壇的北面,而以大門為標準,則在大門的東北角上。所以,確定標準是關鍵。

  如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麼方向上。”這一內容時,關鍵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麼為觀察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為觀察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麼方向上。”它是以上海為觀察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察點,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

  四、採用表格式進行路線描述是個好辦法,既清楚又簡潔明瞭。

  總之第一單元雖然內容不多,但要讓學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幾個重要環節,還需要教師多動腦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總之,這節內容開始和最後一個環節,我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和教室的有效資源,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為學生提供了包含數學問題的活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數學的魅力。

  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單元教學反思

  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單元教學反思。第四課時由何老師進行研磨。第一次試教時,我創設了大量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後獨立思考完成練習。同時,還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10

教學內容:教材第20-21頁例2、第21頁“做一做”及第23頁練習五第4-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在示意圖中確定物體的具體位置。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問題情境中感受根據距離和方向確定位置的價值。

  教學重點:正確標出物體的準確位置。

  教學難點: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繪圖工具:直尺、鉛筆、卡紙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確定物體位置,必須要哪些條件?

  2.觀察下圖,說一說。(課件出示)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問題,展開問題探討。

  師:同學們,颱風登陸後方向發生了改變,正向B市移動,C市也將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這一觀測點,很快畫出B市和C市的位置圖呢?

  生:要知道兩座城市的方向和距離,才能畫出準確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B市位於A市北偏西30°方向、距離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離A市300 km。請你在例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位置。

  3.教師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確定位置。

  標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師:那物體位置平面圖該怎麼畫呢?我們應該先畫什麼,再畫什麼?又該注意些什麼呢?請小組同學互相說說。

  (2)交流彙報。

  生:繪製平面圖的方法:找準參照點(中心點),瞭解B市和C市在參照點的哪個方向和它們之間的距離,還要確定每釐米格子表示的距離。老師進行引導:你們打算怎樣在圖上表示出B市距離A市200千米,C市距離A市300千米?

  生:因為圖上1釐米代表實際距離100千米,所以只需要在圖上畫出B市距離A市2釐米,C市距離A市3釐米就可以了。

  (3)動手繪製B市和C市位置平面圖。

  (4)展示各位學生繪製的平面圖,交流繪圖體會,點評繪圖效果。

  (5)評價繪製的正確性,如果平面圖有問題,說一說問題是什麼,應該怎樣確定位置。

  訂正後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這點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麼?怎樣確定?

  這裡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以誰為參照點?北偏西30°是以哪條邊為起始邊?向哪個方向旋轉?旋轉多少度?如何表示“距A市200 km”?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

  (6)教師小結:繪製平面圖時,一般先確定角度,再確定圖上的距離。

  (7)說說你在繪圖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又是怎麼克服的。

  三、鞏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1頁“做一做”。

  2.選一選:課件呈現題目。

  3.課件呈現題目。

  四、課堂小結

  在繪圖過程中,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確定物體位置的兩個條件:方向和距離

  方法步驟

  1、確定方向;

  2、量出角度;

  3、選好單位長度;

  4、確定距離;

  5、畫出物體的位置;

  6、標出名稱。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每一次課堂教學設計時,我總是想方設法以創設一系列生活情境為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探險入手,透過對已知方向的判斷和理解,使學生認識到準確的方向,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維。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11

  《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要求學生建立比較形象具體的方位感,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本章內容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緊密相關,難點是要準確把握方向,要量畫出方向所偏離的角度,還要確定單位長度標出距離,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大量的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後獨立思考完成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同時,還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主動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或發現的規律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由於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所以根據已知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學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從學生的作業反饋來看,學生對於第二單元的掌握情況,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已知圖形填空,學生分不清東偏北30度應該是哪條邊與哪條邊形成30度的角。2、畫示意圖時,方向角沒有標清楚,距離的表示,沒有按照已知的單位長度換算作圖,老是隨便想畫多長為一格就畫多長。3、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30度和北偏東的30度不同。4、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於建築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以上的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更加註重畫示意圖的細節和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對於空間感稍差的學生,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已經掌握的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學生也不一定馬上能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還有個易錯的知識點,那就是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較好地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說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由於我所帶的兩個民族班的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本單元的教學未能達到教學設計所設計的效果。有時不得不放慢教學的步伐,照顧稍差一點的學生反覆地強調易錯的知識點,總之,我作為他們的教師,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學生學到自己的數學,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12

  在教學《方向與位置》時,我精心設計了幾個情境,其中別具匠新的應該屬“為外國朋友畫學校地圖”的情境了。這樣的情境合情合理,較為真實,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而,由於我的疏忽大意,使這較為真實的情境變的有點假,不客氣的說是一種欺騙。

  在學生到實物投影前交流同桌合畫的學校地圖時,我只顧順應過渡到自己下面的教學環節,而馬上說“由於他們的畫法不一樣,使大家交流起來很不方便,所以我們通常把地圖的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則統一起來”,並沒有及時對下面的同學進行反饋,課堂教學結束時也沒有告訴他們如何處理這些地圖。結果下課後,我發現:有的同學用這張地圖疊成了小飛機;有的同學乾脆揉成一團丟在垃圾桶裡,居然沒有一個同學來問我這張地圖還給不給外國朋友了……這讓我不由的反思自己:為什麼我的話有頭無尾呢?孩子們早已習慣了老師那虛假的情境嗎?難道所謂的情境就意味著欺騙?

  其實,我只要最後說一句:“下課時把你們的地圖交給老師,相信外國朋友們看到了一定會非常高興!”這樣,不僅儲存了同學們對我的信任,同時也尊重了他們的勞動成果。

  然而,每一堂課總是與完美擦肩而過,遺憾:一個無言的結局……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13

  剛剛接觸到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感覺很抽象。因為平時我自己就不太會辨別方向,給別人指方向也只知道說向左或者向右,向左拐、向右拐,但在新課程培訓中聽了一節示範課之後,我又感覺這一單元的內容很有意思,不再那麼深奧。在查閱了教學參考和教案輔導之後,我確定了教學思路:

  1、設問引入,引起學生興趣。

  “你知道什麼是定向運動嗎”然後講述最近電視中經常播放的一個關於定向運動的節目:兩個小組要一起出發到達指定目的地,但沿途必須經過某些站點,而且要從前一站點取得到下一站點的指示,直到終點,看那個小組的行動快,最先到達目的地,就是勝利者!從這個講述中引出定向運動的概念:定向運動是一種藉助地圖和指北針按規定方向行進的體育活動。這項體育活動和我軍官兵非常熟悉的軍事訓練科目“利用地圖按方位角行進”非常相似。

  (1)瞭解定向運動的產生。定向運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誕生於北歐。早年在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廣闊而崎嶇不平的土地上覆蓋著一望無際的森林,其中還散佈著無數的湖泊,城鎮和村莊稀疏地點綴在其中,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常常需要穿越人跡罕到的森林,行走在時隱時現彎彎曲曲的小道上,地圖和指南針就成了他們的“生活必需品”。沒有地圖和指南針,稍不留神,就可能迷失在茫茫的林海中。

  (2)定向運動的發展不少國家的軍隊發現,如果他們不具備在山林中辨別方向、選擇道路和越野行進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軍事任務,因此,軍人不知不覺中成為開展定向運動的先驅。定向運動能迅速普及和發展起來,與定向運動自身的特點有關。它不僅對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學習使用地圖有好處,還能培養和鍛鍊人的勇敢、頑強的精神,提高人的智力和體能水平。平民百姓也發現,這項運動不像其他體育專案那樣需要在經費、器材等方面進行很大的投入有一個指南針和一張地圖就可以開展此項運動。

  2、觀察主題圖,結合定向運動的知識,描述這個圖中的場景,並想象自己在參加這場公園定向越野賽。小組內描述一下比賽路線,從而感受到這項運動中確定位置的重要性,並且思考如何確定個檢查點的位置?

  投影出示例1,確定八個方向,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用自己的語言描敘1號檢查站的位置,經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想確定一個物體的準確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離是不行的,必須同時知道這兩個條件才行。小組經過討論,得出兩個答案:

  ①東偏北30。

  ②被偏東60。那麼哪一種說法更合適呢?最後明確:兩種結果都正確,在生活中一般先說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位。這樣,1號檢查點的方向說成“東偏北30。”比較合適。接著我一起講解了例2,處理了課後的練習,在練習中使學生髮現還要用到量角器,來量腳的度數。

  經過講解和聯絡後,我感覺對於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如果只是把學習位置與方向限制在課堂上,還是缺乏實踐,不利於加深記憶。所以經過考慮,我決定把這個綜合練習放到操場上進行,同學們一聽到操場上做練習,立刻高興得跳了起來。開始之前先要強調紀律,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後,拿出準備好的兩個小紅燈籠,我把學生分成兩大組,講解遊戲規則:一組負責藏燈籠,並在起始位置說出燈籠的方向與距離,二組按一組說出的方向和距離去尋找,找到之後一組再說出下一處隱藏點的位置,二組全部找到以後,還要說出回到起始點的方向與距離;然後輪換再做,其中我認為也比較重要的是,每組的組長要安排組員輪流說一次。經過這一次的練習,我發現在以後的學習裡,只要是有“位置與方向”一類的題目,學生都特別有興趣,而且掌握得很牢固。

  經過這一單元內容的學習,我感覺學習不能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還是要實踐於生活,學生是生動的個體,在合作活動中更能體現和發揮自己的潛力,透過互相補充,最後達到共同提高!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14

  學生早已積累了有關位置知識的感性經驗,能透過一些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節課是這個單元的第一課,喜歡並學好這節課知識十分重要。在學生對定向運動有了瞭解之後,再進行例1的教學就非常輕鬆了。在解決確定物體的位置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當出現學生在描述物體位置時只根據方向或距離其中一個條件時,我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怎樣說才能更準確呢?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發現、探索,進行實際操作,才能掌握這方面知識。我認為為學生創設實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歷認識方向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絡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而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又是那樣的抽象。因此,在教學時,我創設了大量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例如:例1的教學,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說一說自己面對的是哪個方向?(因為我們的教室是南、北向的,又剛好是早上,我讓學生指著太陽所在的方向就是東,讓學生右轉面向東。)“你的後面、左面、右面又是什麼方向呢?”我還來不及介紹,孩子們已不由自主地想起兒歌“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此時的我已無需多言……隨後組織孩子們改變面對的方向,確定其餘方向。整堂課學生是在的活動中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15

  平時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西南北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並透過以往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這堂課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活動情境,使學生一方面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另一面又體會到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本節課教學時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場上進行實際生活中的辨別東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內進行學校示意圖的繪製。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援和豐富的表象積累。

  透過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從作業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不少學生在認識和理解上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方向感沒有形成

  這部分學生不是很多,但是他們確實存在著。比如:生活中的方向的界定他們一清二楚,他們知道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但是如果讓他們利用這一點辨別身邊的方向,可能一時還弄不清,但又不是完全不清楚,只要你稍稍提醒,他們能慢慢說出來。圖上的方向也是出現了相同的問題,會說不會辨別,完成作業只能胡亂猜測。從以上問題不難發現,他們雖然能說出一些相關的規定,但是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靈活運用,總之一句話他們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方向感。如果要想讓這部分學生基本掌握這部分知識,只能是一個一個手把手的教。仔細分析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們自身的接受能力就比較差,抽象的知識不易被他們掌握(位置與方向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內容)。另一方面,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時,考慮比較多的還是大部分學生的利益,即符合大部分認知水平,不能面向全體學生。雖然我們的教育一直都在強調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其實在多少的教學實踐上,至少我發現這一點我做不到,如果面向全體學生,就得浪費其他學生的學習時間。表面上看是尊重了學生,其實這是以犧牲大部分學生的利益為前提的,這是不值得的。通常遇到這種情況,在課堂上我只能放棄一部分學生,但並不是完全放棄,而是將這部分學生留到課外,以個別輔導的形式完成。

  二、理解不到位

  教學中,我發現不少學生都有這方面的問題。比如:小明的家在學校的東南方向,學生卻認為小明的家在學校的西北方向;從圖上可以明確看出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西邊,學生卻說成是東邊。學生的答案與正確的答案正好相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仔細觀察學生的結果,不難發現造成錯誤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正確理解題目的意思。如果要深入一步理解的話:出錯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弄清楚到底誰是參照物。如何讓學生明白這一點,教學中我確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學生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去發現,這確實難為學生了,這可是教學中的一個不小的失誤。不過,現在能及時發現這一點,還是有辦法補救的。要想學的快就要培養孩子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