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

  《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課的開始,我先進行聽題口算,20多道題大約兩分鐘的時間,學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同學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課堂氣氛活躍,看來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達到了我訓練的目的,學生能聽、算結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式的寫法。在探究新知,先出現例題:把48根小棒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幾根?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列出算式:48÷4=?老師問:猜一猜,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有的同學說是8,他回答不上來。有的同學說是12,因為9×4=3648-36=12。

  那到底應該怎樣算呢?我讓學生思考口算應該怎樣算?學生能回答:40÷4=108÷2=48+4=12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驗證,接著讓學生邊擺邊說,這一環節學生很順利,而且小組討論彙報時有幾個同學回答特別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個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個十,再把8根小棒也就是8個一,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一,合起來每份是12。

  我接著提問:你們能試著用豎式方法計算嗎?學生試做,我在下面看時,只有個別學生會算,一部分的同學看著題目發呆,5分鐘過後,我走到黑板前講解,剛才擺小棒時,先分的什麼?(整捆的)寫豎式時,要先從什麼位開始算起呢?接著請幾個會做的同學講解,說算理並板書,然後帶著做練習。

  最後獨立練習時,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會,這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只好把算理又講了一遍,就下課了。反思這節課,我自認為前半節課的設計比較合理,只不過對學生放手不夠,有些牽著學生走,象有幾種方法計算時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說,對於“學困生”可能只會用最直觀的.方法,中等生可能會用兩種方法,尖子生會想到用豎式,而在講解豎式時,我又過高的估計了學生,覺得這部分知識很簡單,其實這部分知識才是教學的重難點,算理和書寫方法,學生很容易受到加、減、乘法豎式的干擾,主要是沒有講透,在練習時,重點多強調算理和書寫格式就好了。聽完教研員說課後,我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總之,今後在備課時,我真的要在備教材的同時還更應該備學生。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2

  開學第一單元教學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由於這是新教材,所以這一冊沒教過,我用很多課餘時間用心研究教材,希望能吃透教材,教好學生。但是在作業中卻發現全對者寥寥無幾,於是課後把學生的作業一本本翻出來,一題題檢視錯誤原因,希望找到改進的方法。

  透過我對學生每本作業的翻看,發現學生對除法的計算方法基本掌握,絕大多數學生是商與除數相乘時出錯,這反映了學生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沒過關。有些學生乘對了,在被除數減除數乘商的積時又出錯,看來減法計算掌握的也不太好。少數學生把除數看作整十數試商時,沒有用商乘原來的除數,而是乘了整十數。還有學生抄錯題,橫式上漏寫商或餘數,還有的因自己書寫不整潔而搬錯,看錯,還有的學生豎式寫到一半就不寫了,看來當時分心了。極個別學生除法不會計算。

  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中還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口算訓練。

  以前沒有明確提出口算的重要性,但教師們都能將口算作為一項常規來抓,課改以後卻很少有時間再來練習口算。所以加強口算不能停還是要落實在平時的每節課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每天花上十分鐘進行口算練習是必要的,只要堅持,相信學生的口算能力就會明顯提高。

  2、適當增加關於計算的訓練量。

  現在的《補充習題》已經關注到這一問題,四年級上冊的《補充習題》對每課時計算設定了兩課時的作業,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課本練習相對不足的問題。但是在專項的計算內容教學以外,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計算訓練,每天練一下。

  3、做好各學段的計算教學的銜接工作。

  只有所有數學教師都重視計算,將計算作為學生的基本能力來抓,才能使學生的計算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必要時也可以進行速算、口算的班內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