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方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水果之鄉侯寨的教學情境中,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思考成果。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選擇多種方法來解答。連加的知識探索過程比較簡單,學生的思維經過舊知識的遷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結果。教學一開始,作為老師我沒有做更多的講解,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計算。沒想到學生反饋上來的運算方法這麼多。有的學生按照整數加減運算的順序計算,兩個兩個數通分相加減。有的學生把能口算的過程省略,避免了運算過程的繁瑣。有的學生把三個數先一起進行通分,然後再進行計算。有的學生在先通分再計算,有的學生則用上節課找到的規律進行口算得出結果。然後我再讓學生觀察、比較、交流最優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時交流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我覺得計算題教學不僅僅是講授方法,學生練習的模式。計算題的教學因突出學生的獨立探索,操作發現,總結規律等各種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計算題的教學中要體現演算法的多樣性,能夠引導學生透過典型題的練習發現其中最優秀,最合理的方法,從而掌握計算的正確方法,理解算理,但是並不要求學生熟記法則。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反思《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這節課,本以為這是一節很平常的計算課,應該很順利地教學,但是卻給我不小的啟發。

  一、努力之處

  1.體現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

  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例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較充分,一個是用全程減去第一和第二賽段的和,第二種是後三段的賽程相加,在教學中交流學生不同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一道題有不同解決辦法,讓學生說的時候重點說思路,學生說完各自的解題思路後,再比較這三種方法的思路的不同。我覺得這點做得比較成功。

  2.練習目標明確,方法指導到位。

  學生已經掌握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在鞏固練習環節安排了基本練習、變式練習和提高、拓展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提煉和總結了基本方法。在提高練習效率的同時,又促進學生的思考。練習的真正目的並不是單純地授之以“魚”,而是為了更好的授學生以“漁”。

  二、改進之處

  1.備課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反思這節課,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備課時教師應該首先備學生,應該明白學生哪裡不會,要了解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新知識的學習哪裡是他們不會的地方,上課時及時調整講課的重難點。

  在備這堂課時,我覺得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小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是同級運算按從左向右的順序進行計算,但當開始引入課的時候問你知道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呢?學生很輕鬆地回答出了和整數的運算順序一樣,這時我就認為看來小數加減的運算順序不是他們的難點,但是在教學中仍按照原來的設計抓住運算順序不放了,其實在習題的處理時應不要再讓學生說說每道題運算順序了,不如讓學生親自算一下,踏踏實實的做兩道題,親自體驗,練習比說說更有效。

  2.個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個別學生敘述思考的過程不夠清楚,心裡明白但不能組織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給學生機會來表達。

  3.計算正確率和熟練程度有待於提高,應透過不同的方式加強訓練。

  有人說:“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在教學中學會教師注重引導,學會放手,學生才會有更大的發展。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在教學《加減混合運算》這一課時,透過巧妙的引入情景,合理的設計,整堂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由於買鞋和買書包的情境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氣氛活躍。 在出現買書包和鞋這一問題情境時,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自主去探索,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透過展示、交流不同的算式和演算法,讓學生體會到了同一問題可以用多種方法去解決,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演算法的多樣化。這樣,不僅讓學生放開思路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且也拓展和豐富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還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嘗試了連減以及連減豎式的寫法,達到了本節課的另一教學目標。

  在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即小括號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時,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先算一共花掉的錢數,再用總錢數去減的這一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明白含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及作用。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4

  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是重點更是難點。

  講完這節課,我的認識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根據學情和教材,編寫的學案指導自學的方法具體,尤其是四個問題的設定將自學活動引向深入,課堂自學效果較好。其次,對混合運算中題目的分析應多引導學生嘗試分析,這一點教師分析偏多,應教給學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對題。再次,課堂檢測過程中,學生板演出錯後,應該讓學生說出錯的原因,多數明白,還要著重強調易錯點。我不應該帶著學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錯點,這樣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果能讓學生講解自己的做題順序步驟,這樣“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最後,由於對課堂教學環節把握不到位,應該在練習結束後適當課堂小結,對照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己心裡有底兒,反思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以及哪些目標沒有達到,以便課下有針對性地練習。

  再就是我覺得不能以教師的眼光去看學生,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問題,發現學生出錯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決出現的問題。我們做教師的往往認為一道題很簡單,學生為什麼不會,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幾年的經驗去和剛開始學習的兒童去比較。

  教學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熱情和不斷進取的上進心,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跟上不斷髮展變化的教育新形勢。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5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加減法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內容對孩子來說不是很難,所以我把這節課的目標定為。

  (1)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針對題目選擇合理正確的方法計算。

  (2)讓學生體會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

  (3)讓學生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運算能力。針對這些目標我精心的設計教學,從過程到語言,從教法到學法,我力求讓每個環節和細節都更完善,更科學!

  課前的複習我準備了兩道複習題,一道小數加減法口算,一道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目的一是複習一下關於小數加減的知識,讓孩子們對小數加減的方法掌握的更熟練,二是複習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下面的混合運算做好準備,特別強調驗算,以提高孩子的準確計算能力,給孩子養成細心檢查的好習慣,這個環節我覺得設計比較好,效果不錯,然後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知。

  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給的情景《環城腳踏車越野賽》匯入新課,語言上我力求更準確、更簡練,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摒棄了以前為追求課堂的熱鬧和華麗而設計語言的錯誤做法,使自己的語言更有實用性。我說:“同學們,你們喜歡腳踏車比賽嗎?這幾天鄭州正在舉行腳踏車環城越野賽,想不想知道關於比賽的情況?”引起孩子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然後我趁機出示了腳踏車越野賽資料一覽表,接著問:“從表中你發現了那些數學資訊?”沒想到在這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孩子們從表中發現了很多資訊,但與本節課關係不是很大。這時候,我本來應該引導一下:“老師很想知道,運動員還剩多少里程沒有走完?你會解決嗎?”可是一慌張,我卻說:“比賽已經進行了多少里程?該怎麼解決?”接下來,當我把算式寫到黑板上時,才發現算式是一步的,雖然經過引導目標也達成了,但無疑增加了難度,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我覺得很遺憾!由此我想到,上課前的精心備課和預設直接關係到整節課的成功與否,教師的思維必須是清晰的,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要有充分的準備,才能臨危不亂,運籌帷幄,這是這節課最大的失誤,而這個失誤是不應該出現的,今後我會努力備課,不斷調整,力求使自己的課日趨完善,不斷走向成熟。雖然有失誤,但我覺得語言的組織上,進步還是挺大的!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錯,問題出示以後,我沒有急著去總結,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在觀察之後,學生自己得出了結論: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以前學過的整數運算順序是一樣,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總結,而我一直處於引導、合作的地位,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主體性,也體現了新課標中所倡導教師的主導性,最後透過練習讓孩子順利的掌握了新知。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既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這一點在本節課中體現得不夠,因為時間緊了點,但課前還是有設計的,爭取在第二課時補回來。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6

  【案例一】

  師出示情境圖:筆記本5元一本,書包20元一個,水彩筆18元一盒。小軍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花了多少錢?

  師: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獨立計算,後全班交流

  生1:5×3=15(元)15+20=35(元)

  師:5×3表示什麼?

  生:5×3表示3個筆記本的價錢。

  師:15+20表示什麼?

  生:把3個筆記本的價錢和1個書包的價錢合起來,就是小軍花去的錢。

  師: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嗎?

  生2:5×3+20

  師:對。生2列的算式我們稱為綜合算式,生1列的稱為分步算式。你會計算這個綜合算式嗎?

  生先自主嘗試,後集體交流

  生:我先算5×3=15,再把15和20加起來。

  師:先算的5×3表示什麼?

  生:表示3個筆記本的價錢。

  師:很好,算到3個筆記本的價錢後加上1個書包的價錢,就是小軍用去的錢。

  師板書範寫綜合算式的計算過程,講解格式。

  (反思:這裡是同學們首次接觸混合運算。學習混合運算,重在理解運算順序,但這個運算順序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是要教師適當引導,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去發現。教學時,教師很自然地聯絡題意,讓學生理解計算順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案例2】

  師出示問題2:小晴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師:你會列綜合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獨立解答,後指名回答

  生:50-18×2

  師:這題你是如何計算的?

  生3:我先算50-18=32,再算32×2=64

  生4:我先算18×2=36,再算50-36=14

  師提問生3:小晴付了50元,不僅買到2盒水彩筆,還找到64元,如果你是營業員你願意嗎?

  全班同學大笑。

  (反思:上一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正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來計算的,而這題乘法在後面,有同學就犯下了從左往右算的錯誤。這時,教師沒有批評,沒有呵斥,簡單的一句“如果你是營業員你願意嗎”就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計算錯誤,對後面如何正確進行計算的學習充滿了期待。)

  師:誰能告訴他什麼地方不對?

  生:這道綜合算式應該先算18×2=36,表示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用50-36,從50元裡減去2盒水彩筆的錢,就是小晴找回的錢。

  師小結:你說的真好。在這道題目裡,我們先算乘法,求到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算減法,求到找回的錢。

  師:仔細觀察剛才計算的兩道題目,每道題目中有哪些運算?

  生:第1題中有乘法和加法,

  第2題中有減法和乘法。

  師:計算時我們分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生:第1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題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師:聯絡這兩道題,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在混合運算裡,如果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反思:在學生領會兩道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說說兩道算式的相同之處,交流得出解決本課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則:先算乘,再算加減。這樣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以解決生活中的`其他問題。教學中,教師始終只是引導者,讓學生聯絡題意,獨立思考,得出結論。)

  【反思】

  本課教學中,教師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使數學課親切、富有生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將學生推向認知發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特點是:引導探究,注重體驗。

  一、結合生活實際,提出數學問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本課選擇學生喜愛的、貼近生活實際的、有學習價值的材料作為學習資源,吸引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選擇適宜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運算順序是人們共同遵循的計算規則,是一整套合理的規定。教學混合運算,要讓學生知道並遵守規定,還要讓他們體會這些規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師沒有簡單地告訴學生計算混合運算時要先算乘後算加減,而是讓學生透過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答得出運算順序。這樣,學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利用生活經驗,進行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學生自主探索的一個主要過程,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礎。本課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利用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經歷數學問題的獨立思考,讓學生在全班交流時勇於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樂於表現自己,積極地參加課堂的學習活動。

  四、獲取新知後,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生活問題。教師在授完新課後,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決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則,然後讓學生利用這個規則去解決其他問題,這樣能促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

  另外,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輕鬆地學習,在這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7

  一.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過去教育界說得比較多的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來增加了提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是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考慮的。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別人提出的問題固然重要,但是能夠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的問題更加重要。因為創新往往始於問題。

  1、 引導學生從情境圖中發現資訊、篩選有用資訊

  生1:這是在觀看環城腳踏車賽

  生2:比賽總共進行了5天,26日第1賽段,行程39.5千米,

  生3:總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經進行了2天比賽

  2、 引導學生從資訊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生1:第一賽段和第二賽段運動員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賽段比第一賽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兩個問題都是淺層的一步小數加減問題)

  生3:今天第2賽段結束,完成比賽,腳踏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課本中呈現的問題,兩步小數加減問題)

  生4:第3賽段結束,完成比賽,腳踏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在課本提問的基礎上,進行變式提問)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餘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第二、三種方法是滲透轉換思想,採取間接求:用總路程減去前兩天行的路程,這種思想方法的培養,對今後解決求多邊形陰影部分面積很有幫助)

  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前滲透減法的性質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對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這符合減法的性質,適時對知識進行正遷移,讓學生髮現整數的運算定律也可以擴充套件到小數計算中。

  三.存在的問題

  過於關注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導致後面學生練習時間相對少了。所以在後面需安排一課時進行練習。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8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課伊始,複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速算擂臺,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透過這一知識的複習及5+3-2

  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教學活動的雙主體性,採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資訊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思考狀態,體現教學活動“教—扶—放”原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例2的教學。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絡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論。練習題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生動有趣的電腦畫面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電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手段,它能透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本課始終穿插著電腦畫面,如例題畫面的展示、練習題中的森林運動會等。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9

  本節課由於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作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時相對比較簡單點,接受能力也更強一些。整堂課我還是採取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啟發式教學為主。教學例 題時,首 先 我 出示 掛圖 以 情 景 導 入 ,讓 學 生 說 說 場景圖 中 有 那 些 商 品 ,哪些商品的標價是知道的,再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圖中營業員所說的話,思考從這句話中能知道什麼,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就這樣連著解決兩個實際問題後,我就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我們這節課的重點,學生列出不同的綜合算式後,讓學生聯絡現實問題中的數量之間的關係和列式時的想法,交流兩道算式都要先算什麼,然後進行計算,從而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在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中我們應先算除法,之後透過“想想做做”上的題目進行鞏固。“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列式計算後組織交流,在交流中明確運算的順序。對於運算順序的總結方法可以同上一教時,儘量讓學生來表達。練習中也儘量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說說運算的順序。

  不足點:

  本節課內容看似簡單,但卻是最容易出錯的題,而我卻過高估計了學生的做題能力,特別是在學生解答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用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顯得不夠熟練,還停留在分步解答的基礎上,而我 由 於 時 間 的 傖 促 ,對“想 想做 做”第 六 題 解答 實 際 問 題 的 題 目只是稍微講了一下,許多同學都未進行深入思考,一些中下的同學對我的講解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程度,作業中都出現了不少問題。在比較每組算式中哪題的得數較大一些時,從學生的反應及回答看,他們對這種型別的題目並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我的講解又過於囉嗦,導致學生更是雲裡霧裡。

  所以在這兩種型別的題目的講解中,一方面我要精簡我的語言,讓學生一聽就能明白,另一方面在以後的複習中我要對學生加強這方面題目的練習。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0

  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正確地筆算10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算式以及知道豎式計算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由於在前面學習10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以及一年級學習2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並且在上節課學習了連寫豎式的的寫法,大部分學生在計算上沒有什麼大的問題。本節課是從前面所學的連加連減進行復習,並對寫豎式的方法進行鞏固。從而引出新課,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教學時,我透過情景圖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透過情景圖結合提出的問題找出獲得的資訊,並列式計算並引出新授知識。加減混合式題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運算順序與連加、連減的順序相同,所以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先獨立完成,也可以進行分步計算,先計算第一個豎式,並計算出得數,再計算第二個豎式,並計算出結果,然後想一想簡便寫法的豎式。這個過程中把學生的主動探索和老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使學生再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學習能力。在巡視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同學都能正確計算就對引導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和計算順序並沒有做過的的講解,我覺得這裡應該有必要對計算順序進行理解這是也是本節課的重點,要把這個問題分析清楚了,只要把這個問題分析清楚學生就能正確的掌握計算方法。透過學習新知個練習反饋,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對於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還是掌握較好的,計算速度也較快。在教學例4有括號的計算方法時,學生知道方法但是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寫出豎式,在這個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與教師的預設差距比較大。

  第一:部分學生不能用豎式的方法,甚至有的學生出現了為用豎式的方法而湊豎式的現象。

  第二、解決這個問題的時間比較長。反思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我認為可能有這幾方面:

  1、教師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還不夠,如:思維的獨立性。

  2、教師的放手不夠,學生參與自學和對子間學習的方法還需要改進。

  總之我的數學課還要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加強對學生進行良好思維品質和獨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三個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合作交流總結小數加減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2.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

  滲透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加減混合運算中的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課前口算練習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練習題,指名學生說出結果。

  二、複習鋪墊

  1.口算。

  5.2+2.8 3.63+6.37 0、72+0.28 3.4+2.6

  提問: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關鍵是什麼?

  2.複習加法運算定律。

  (1)口算2.2+3.3=? 3.3+2.2=? 結果相等嗎?運用了加法的什麼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用字母怎樣表示?(板書)

  (2)卡片(2.6+3.9)+6.1=? 2.6+(3.9+6.1)=?

  結果相等嗎?運用了加法的什麼運算定律?加法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板書)

  追問:以前學習的這兩個運算定律中,加數的範圍是什麼數?

  3.做教材有關複習題。(卡片出示)

  指名兩人小黑板計算,其餘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明每一題的運算順序。

  提問: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卡片出示:加減混運算,沒有括號的,從左往右依次計算;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裡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

  2.教學例6。

  (1)說明: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相同。

  (2)出示例6。

  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老師在例題先算的一步下面畫橫線。按照剛才說的順序,這兩題能計算嗎?

  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算在課本上。集體訂正。

  教師板書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3.組織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學生練習。兩人板演,評講時提問:你能把做題的想法給大家說一說嗎?。

  (2)追問:誰說一說,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按怎樣的順序進行。

  4.教學加法簡便運算。

  (1)教師談話: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有一些必須的支出。老師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編成了一道應用題,請大家幫我算一算。

  (2)出示題目:

  老師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費21.37元,電費75.6元,物業管理費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學生讀題後提問:你發現這些數字都是些什麼數?

  你會列出算式嗎?( 21.37+75.6+78.63 )

  (4)學生獨立試做,老師巡視,發現不同演算法的學生請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 B、21.37+75.6+78.63 =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學生討論:你喜歡哪一種計算方法?為什麼? 應運了什麼運算定律?

  小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結論:

  (第三種演算法比較簡便, 利用整數加減法中的交換律與結合律第三種方法簡便,可以直介面算。)

  教師小結: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所以,當我們拿到一道題目時,首先要觀察題目,看能不能利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然後再下筆做題。

  (6)完成例7 請一名學生板演,評講時突出:利用結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號。

  (7)完成做一做第2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簡便計算的。

  四、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學會了些什麼?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怎樣?什麼情況下可以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小數連加計算簡便?

  五、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做在書上。口答計算結果,老師板書。

  2.做練習四第4題前兩題。

  板演並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分析練習四第5題。

  讀題。提問:這道題要分幾步做?為什麼要用兩步解答?你會列綜合算式嗎?

  4.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四第3題前兩題,第4題後兩題,第5題。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運動員還要騎345.1千米。

  反思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這節課,本以為這是一節很平常的計算課,應該很順利地教學,但是卻給我不小的啟發。

  一、備課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反思這節課,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在備課時,我覺得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小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是同級運算按從左向右的順序進行計算,但當開始引入課的時候問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的運算順序一樣,你知道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呢?學生已經回答出了和整數的運算順序一樣,這時我就應該瞭解學生,看來小數加減的運算順序不是他們的難點,但是在教學中仍按照原來的設計抓住運算順序不放了,其實在習題的處理時應不要再讓學生說說每道題運算順序了,不如讓學生親自算一下,踏踏實實的做兩道題,親自體驗,練習比說說更有效。

  備課時教師應該首先備學生,應該明白學生哪裡不會,要了解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新知識的學習哪裡是他們不會的地方,上課時及 時調整老師講課的重難點。

  二、體現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

  例題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較充分,一個是用全程減去第一和第二賽段的和,第二種是後三段的賽程相加,在教學中交流學生不同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一道題有不同解決辦法,讓學生說的時候重點說思路,學生說完各自的解題思路後,再比較這三種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學生敘述思考的過程不夠清楚,心裡明白但不能組織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讓學生來說,不能只是老師在前面說,多給學生機會來表達。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2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接觸到了有關的內容,例如有關混合運算,學生已經學習了從左到右依次運算的混合運算式題,並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而本單元主要教學並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因為這節課的內容較為簡單,我透過算式引導學生歸納同級運算的法則: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進行。

  因此學生在瞭解了這法則後,對本節課的內容掌握的較好。練習中除了粗心大意外,都較為樂觀。但是我班學生欠缺的是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中。課堂作業本里,學生對應用題這塊做的不是很好,不能根據題意準確的列出算式。因此,對解決問題這塊我將重點教學。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3

  今天,帶著孩子一起學習了《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因為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加減法混合運算,很自然的會將知識遷移到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中去。課前的複習我準備了幾道小數加減法口算,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回憶起小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

  本節課的重點是解決小數連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每步計算的意義。於是我整合了教材內容,做了大膽的取捨,並沒有按部就班的講教材,而是選擇讓學生自己解決,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我放在讓學生經歷小數連加和加減混合計算方法的過程上,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透過讓學生自主看書學習,在學生了解例題的資訊後,我利用提問,明晰了這道題的來龍去脈,然後,讓學生在回答我的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各種演算法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最後觀察三個算式後,得到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錯,問題出示以後,我沒有急著去總結,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在觀察之後,學生自己得出了結論: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以前學過的整數運算順序是一樣,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總結,而我一直處於引導、合作的地位,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主體性,也體現了新課標中所倡導教師的主導性,最後透過練習讓孩子順利的掌握了新知。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意識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已經開始形成,如果有適合學生自學的課程,那麼,我以後會繼續放手,讓學生自學。這樣可以很好的培養和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同時更多的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4

  本課的預習作業有兩部分內容:

  (1)計算被減數是1的減法算式;

  (2)完成練一練第2題和練習十五第4題。透過預習讓學生對單位“1”產生初步的印象並知道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加以運用。

  書本上的例2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解題,然後交流並指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可以按照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計算。同時我組織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方法,鼓勵演算法的多樣性。

  在學生的練習中存在這樣兩個問題:

  (1)最後的計算結果沒有約分成最簡分數;

  (2)加減法相互混淆。透過強化練習情況有所好轉。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

  課開始,給學生呈現情境:紅山小學校園裡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佔1/4,杜娟花的面積佔1/3,其餘的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積佔幾分之幾。然後幫助學生分析題意,理解題中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明確將整個花園面積看作單位“1”。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學生進行思考的時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請你們考慮一下,怎樣才能把現在學習和即將學習的東西,變成學生樂於思考、分析和觀察的物件吧。”學生小組討論後列出數量關係式,列出綜合算式。

  延伸式題解決方法

  教師教學用書指出:“通常情況下,學生可能按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逐步通分,逐步計算。如果有學生能夠很快找出三個分數的公分母,也可以採用一次通分的方法進行計算,但一般不作具體的解釋。”因為新編教材沒有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教學要求,在這裡有這樣的建議也就在所難免了。問題是在實際計算過程中學生如能運用一次通分的方法進行計算,除了減少不必要的過程,對提高正確率相對也有保證。基於這一點,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給了學生一般的解決方法。如練一練計算5/9+2/3-2/5,先要求學生觀察三個分數的分母,發現9是3的倍數,那麼這三個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數;再如練習十五第1題的計算均可讓學生採用一次通分的方法,3/4-5/8+5/6的公公母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數、4/5-(1/6+3/10)的公分母就是10和6的最小公倍數等。這樣的安排既不違背教學要求,也讓學生在計算方法的選擇上留下一定的思考餘地,也有利於學生去創造、去發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計算品質,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