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圓的周長》新課標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圓的周長》新課標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圓的周長》新課標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研究的構建活動。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數學並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數學學習過程的實質上是學生主體富有思考性的探索過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的學習能力我一直“不放心”。如在教學《圓的周長》的教學時,學生的精彩的課堂表現才讓我覺得我對學生的擔心是多餘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的是讓學生動動手探索新知識;在實驗中去發現規律、驗證規律,找到求圓的周長的方法。我覺的目標實現了。

  教學片斷如下:

  測量圓的周長。師:同學們請用直尺量出圓的周長。

  生:(動手量,發現)不能量。

  師:為什麼?說出你的理由。

  生:直尺是直的,而圓是曲線的。

  師:那就沒辦法知道圓的周長了嗎?現在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如何求圓的周長。

  (每個小組分別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學具開始了積極地小組活動,對於學生的問題給予指導)

  小組彙報:

  組1:我們組測量的是膠帶的周長,我們用繩子繞膠帶圓一週,剪去多餘的部分,測出繩子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組2:我們將圓放在直尺的零刻度上滾動一週記下最後的刻度就算出了圓的周長。

  組3:我們組測的是圓形紙片的周長,用這根線繞它一週,然後展開測量線的`長度即可。

  組4:拿的圓形鐵絲的周長,只要把它展開就能測出周長。

  師:同學們透過合作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同學們在聽小組彙報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大家的辦法中是否有相似之處?

  生1:大家在測量的時候都沒有直接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把圓轉化成了線段來量。

  生2:老師我發現都是把圓這個曲線圖形變成直線圖形來求。

  生3:我把他的這種方法叫“變曲線為直線”!

  師:同意嗎?

  師:那我們就把這種方法叫“化曲為直”,可以嗎?

  生:(同意)

  (我拿一根繩子拴著一枝粉筆在講桌上,將它旋轉幾周,指出物體旋轉的軌跡是一個圓,)

  師:你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

  生:(不能)(我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

  師:你還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嗎?

  生:(不能)

  我指出:化曲為直在測量圓的周長時存在一定侷限性,(即:繩測法和滾圓法)。必須要尋找一種普遍的方法來計算圓周長的方法。應該用什麼方法呢?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猜一猜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與小組的同學進行再次的研究。透過實驗驗證得到了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找到原的周長和直徑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這個固定不變的數就是圓周率。所以圓的周長應當怎麼計算呢?學生很快就知道如何計算圓的周長了。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反覆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如果學習者不進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的理解,更談不上靈活應用了”。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這樣教師要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去引導和幫助,在知識點的關鍵處時應不斷設定思維障礙,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在學生現有的知識範圍內,讓學生去跳起來摘果子,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教師還要信任學生,要相信學生能行,鼓勵學生相信自己行,使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成為最活躍的、最出色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