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精選24篇)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精選24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

  “平靜而受到庇佑的心態能夠讓我們認清事物的生命:那就是充滿想象力的理智,那就是中國人的精神。”這句話是辜鴻銘這本《中國人的精神》裡最想闡明的一個觀點,也便是這本書裡論述的主題。

  選擇一本書就猶如選擇去了解一種思想,選擇這本書首要的原因也就是想了解到底什麼是中國人的精神,想知道要從什麼方面來談這個何其廣泛的“精神”二字。其次的原因也便是這位偉大的學者—辜鴻銘給我的影響,他精通九個國家的語言,獲得了13個博士學位,還翻譯很多的古文經典到國外,在這麼優秀的一個人筆下會說出哪些不一樣的話語呢?

  或許是看的書太少,思想很淺薄,不得不說看的不是很懂,很多語言理解都有點問題的感覺,所以看的有點吃力。看這本書應該要把自己置身於寫作品的那個年代裡,否則會很有意見分歧,至少在我看來如此。這本書的寫作背景是在晚清以來,中國的形象被嚴重扭曲,於是1915年被稱為“老怪物”的辜鴻銘先生就用英文寫成了《中國人的精神》,旨在用自己的筆維護中國文化的尊嚴,改變了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

  知道這個寫作背景也就不難理解他把中國人描繪的過於美好了,他在書中寫道:“中國人最奇妙的特性,我想在此說明,是當他過著精神的、孩童般的生活時,他仍然具有精神和理性的力量,這是中世紀的教徒或任何其他原始的民族所沒有的”,這些過於美好在今天看來就有點自欺欺人的感覺,因為我不知道我們真的這樣美好嗎,我有點懷疑。辜老先生還認為孔子為中國人民做的最偉大的事情是他賦予了他們一個真正的國家觀念—這是一個國家真正的、理性的、永恆的、絕對的基礎,而且藉此,他使這一觀念形成了一種信仰—國家宗教。其實我不是很懂這句話,類似這樣的有很多,所以看這本書有點艱澀。

  或許是新時代下思想的轉變,身為女子我也就很不同意書中講述的在中國,是由於妻子的無私和責任感,允許中國的男人們擁有侍女或妾,我認為一夫多妻是一種時代的烙印,也是一種制度的畸形,三從四德束縛了女子,許多的緣由致使現在的男女依舊不平等。思想產生碰撞才會真正懂得一些東西,講述了諸多碰撞,但整本書還是很富有哲學色彩,值得一讀的。這本書在討論“精神”二字時著重講述的是中國人生存的精神支柱,精神是一種微妙而靈敏的平衡,也好似一種信仰。瞭解自己的不足也不妄自菲薄這便是整本書透露的一種思想,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本書無疑是轟動西方的大作,極大的維護了中國人的尊嚴。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2

  在辜鴻銘先生所著《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有一篇名為《中國的婦女》的文章,其中對於中國“女性理想”進行了闡述,得出了中國女性歸屬於無私的“忘我教”,具有溫柔、靦腆、忍耐的性格特點——並以此為榮。

  當時,飽經戰火的中國正處於衰敗之中,形象被西方極度扭曲,本書則有力的維護了中國文化的尊嚴,改變了部分西方人對於中國的偏見,就這一點而言,我十分欽佩辜先生,並折服於其文字的力量。但是,論及其中內容,我卻無法全部接受,尤其《中國的婦女》一文,讓我忍不住在此反駁。

  文中用大量篇幅圍繞中國納妾這一現象進行討論,認為納妾並不與夫妻之愛衝突,也並不會影響家庭幸福,反而是一種促進。男性對妻子的保護與愛,就體現在讓妻子免受妾的責罵、侮辱。這不免就有些可笑了,如果男性沒有納妾,也就不會存在妻子被家中另一個女子辱罵甚至奪位的可能性,又何來保護一說?如此愛護不過是亡羊補牢罷了。

  作者認同納妾——接納另一個女人與自己共享一夫、共同生活,是一件會令人生氣的、難以接受的事情,但他卻透過“忘我教”這樣一種看似高尚的讚賞,武斷的認為中國女性因無私而不會有上述心理感受,更不會與自己的丈夫大鬧——就這樣用一個“高帽子”把納妾一事再次合理化了。在我看來,這便是一種“道德綁架”,是對納妾這一劣習的狡辯。在做出女性屬於“無私教”的時候,已經將男女置於不平等的地位上,再冠以如此高名,讓女性承受來自社會的道德壓力,稍有反抗,便會被加上莫須有的不良不淑的罪名。無奈低頭的女性,默默忍耐著丈夫納妾一事——這樣乖順的行動,又強化了人們對“無私教”的認可,惡性迴圈下,納妾一事最終成了全社會認可的合理的行為。“道德綁架”下,可憐的女性也只能無私忘我了。

  文中作者批評了彈著鋼琴唱著歌、出入社會的女性,他堅定地相信女性的美德就是照顧家庭。我很認同家庭在中國人心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照顧好家庭固然是一種美德,但這樣的美德必須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如果是被時代所迫、被社會道德所迫而只能一心照顧家庭,操心每日飲食起居,這便不能稱作美德了。何況,將女性捆綁於家庭之中也會造成男性被捆綁於社會之中,個人興趣被壓抑,不能遵從自身意願的生活,總會帶來煩惱和矛盾。

  每個人依據個人意願而各在其位,對於提高生產力,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將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不過,對於一個生活在清末的老先生來說,儒家文化薰陶下寫作而成的文章,有一些我們現代人不能認可的觀點是情有可原的。本書的價值,也並不在於將其中觀念照搬至當今社會,恢復所謂“中國真正的文明”。為晚清之後的中國挽回文化尊嚴,這才是我們應當從中學習的——用我們的文字,在現代社會,消除西方對我國的偏見,塑造文化中國的形象。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3

  我算是明白了。

  有這麼幾類人:我們大部分人,就是一直在學習的過程,面對一堆知識和觀點的時候,並沒有抱有敵意,經常恍然大悟(當然說不定是經常左右搖擺);另有一部分人,或者第一種人到了後期,開始學會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很多東西都開始有選擇接受了,有時候不自覺的也開始了成見和頑固;再有一部分人,是引領觀點創造觀點,它一定有它的支持者,甚至成為改變歷史的名字,任何一個信仰(宗教及革命),無不是煽動起家;最後一部分人,從一開始,無論是強大的內心還是強大的智商,一開始就完全是自己的一套體系,不幸的是,這一套與整個社會都不太和+諧,更不幸的是,他有才華有名氣又好鬥於是成了個怪物。比如辜鴻銘。於是,他的智商加上固執只能引領著他一步步構建好自己的越來越“理直氣壯”的歪理大廈。

  他自負到不會改變。那些被他時不時提起來的反對西方物質文明的學者,僅僅是因為他們的觀點對他有用;以他的學識,假想敵的觀點他不提起罷了。而真正狂傲的人,也會對真理謙遜。跟他觀點對立的陳獨秀,一樣自負有才且還有個共同愛好,一生卻一直在不停的否定自己。金庸也不停的顛覆之前的風格,幾乎所有有追求點的文藝工作者,都喜歡百變,無論是閒來無聊還是努力超越,這其實是很可愛的。

  美洲散文集裡面有幾篇政客的尖酸文,相當那個啥。我沒有參加過什麼辯論隊,中學時倒是參加過辯論活動,也不太記得了。就是覺得,兩種觀點存在時,自說自話,引經據典,偷換概念,甚至攻擊,這算是觀點碰撞嗎?這樣的話,直接打架不是更好?

  比如中國人的精神,論中國婦人,論納妾,他用他的那點子中國底兒,說著英文向老外傾倒。幾句古文幾句詩詞,順帶來個其他地區的地域歧視,就代表了中國人溫文爾雅,中國婦人熱愛自虐,納妾制度完美至極。

  而面對對手,他接著用他的利口,尖銳地指出對方的技術性錯誤。於是否定其觀點。我暈,寫一個錯別字不等於不知道1+1=2。再一個招數就是書中反覆重申同一觀點,現實中外文狂飆,睥睨眾人,沒社交禮儀了,這些個出風頭的招數,哪個跟觀點的碰撞有關?這也就是那時候大家喜歡熱鬧,思想自由些。要不然,猴戲早一邊歇著去了。要學白展堂:“跳舞,我不行;打架,你不行!打架講究穩準狠,整那些沒用的幹啥啊?”

  ps:他的所謂英國群氓主義,看了半天,應該說的是英國民主。德國是正義的,憎恨混亂的;而英國群氓是造成混亂,於是激發了正義的德國的軍國主義,於是戰了爭。該怎麼做呢?把人民馴化成中國人,啥事兒也沒有了。

  人類的知識存在上萬年,不是為了一個固執的老頭的特立於世而去為其所用。看了他的書,他被那麼多人關注,是因為他用他的花裡胡哨的才華與行為藝術,讓時代終於記住了轉型期還有這麼個聲音。就像是人類進化中,倔強的闌尾。發了炎了,誰記不住啊!割了拉倒。

  ps:我覺得哈,那個經常寫出讓人警醒的好文的蘇維埃師兄,在其他方面無疑是犀利的進取的。在涉及到憤青體系時,完全就是上面提到的第四種人。ok,完全同意西方不是好東西理論,而且從統治者角度講,用法家的思想治國是利於統治的,問題是,我們沒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不行嗎?利於統治就一定利於進步嗎?不說尋找一個在維護國家強大與保證人民權利的平衡點,不說少點七十碼李剛門,反而怪人民發帖子看韓寒。puei!就中國的歷史來講,國家掛了,絕不是人民的原因,也不一定是人民的力量,但一定是人民的痛苦。

  我暈,怎麼寫這麼遠,能透過不?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4

  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會不邀遊伴,不與父母,必會攜我的知心好友——書,來陪我遊歷明川大河。因為我確確實實被我的這一位良師益友所折服。

  何謂“良師益友”?我想閱讀書籍將會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書香,進入我神馳已久的書海,在其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遨遊,我把生活的喧囂拋諸腦後,在天堂飛翔。因為閱讀我聽懂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明白了“書如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領悟到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中華文明如此多嬌,引得無數文人競折腰。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口到,眼到”。讀書之時,我對古人之雲心領神會。我喜歡把指尖輕劃在書頁上,享受那集富韻味的書質;喜歡口中不斷朗誦文中之精髓,讓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愛讓自己的思緒插上翅膀,不斷揣摩,思考文學,飛到文學的彼岸……

  仍記得往日裡,茶餘飯後之時,總願意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看著落日的餘暉,帶著崇高的敬意欣賞辜鴻銘老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穿過晚霞,我彷佛看到一個世紀前中國文明被“進步”的西方文化衝擊的時刻,幾乎所有所謂的進步分子都要將西方文化全盤代替中國文明,有一個堅強不屈的聲音宛如開天闢地般咆哮,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般捍衛中國傳統文化!

  他的淳淳細語迴響在我的耳畔“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又三大特徵,正是深沉,博大,淳樸,此外還有靈敏”。我頷首沉思:百年前與百年後,都有人崇洋媚外,誰來傳承中華文明和優秀得道德傳統?他告訴了我,在許多生活的瑣事之中,透其細節我們都能摸索到中國人的精神。平日裡,父母教育我們要尊老愛幼,我們注重的禮節孝悌,這難道不是我的中國文化優秀得傳承嗎?

  是否還記得1861年北京的戰火,那是從“萬園之園”圓明園升起的硝煙。正如雨果反語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東方“野蠻人”的圓明園。在醜陋貪婪中,西方人摒棄了他們所謂的道德約束,喪失了他們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們中國人即使身處在戰爭年代,“粗繒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強不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就是我們中國人骨子裡流淌的無可言語的文雅和傲骨。最終戰勝艱難險阻,建設美好新中國。

  我迷戀著“‘一個永不衰老的民族’,一個‘擁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這個‘像孩童一樣過著心靈生活’的民族”。這句話,因為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

  白馬過隙,我們的祖國來到了21世紀,她在充滿著鳥語花香的陽光大道上前行,歷史的重任擔在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寬大的臂膀上,中國不斷前行,不斷在充滿未知的富強之路摸索,而我們應該要拿起我們的“武器”——中國人的精神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我們的日月新天。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5

  在真正的中國人身上,有一種閒適的、平靜的、穩重成熟的氣息,就像你在一塊冶煉適度的鋼鐵中看到的特質一樣。——辜鴻銘

  初讀這句印在封面上的話,好似發現了靈泉寶玉一樣,驚喜之餘會心一笑,便開始靜心拜讀辜鴻銘先生的大作。民國時期大師雲集,名作也頗豐,可謂是中華史上最後一個文化燦爛的時代了。高中時對這個時代有一些瞭解,對這個時代的人特別敬佩,過於敬佩便不敢輕易走進,不敢輕易翻開他們的著作,每次都要先正身靜心安神,雖然很多時候求甚解而不得,讀完亦酣暢淋漓

  這本《中國人的精神》有點抽象,我的智商還不足以悟得其中大道,僅有一些感想想寫下來,也不妄我讀它一場。

  “在中國戰爭是偶然的,然而在歐洲戰爭卻成為了一種必然。我們中國也可能會發生戰爭,但是我們不會生活在持續不斷的戰爭陰影之下。”對比中歐歷史就會發現這句話的妙處,中國二十多個正統王朝,每一次大一統都是一次長期的和平,少有百年大戰。和平的連續性在當時的世界可謂非常之罕見。再看歐洲,經歷了一千多年中世紀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因而中世紀或者中世紀的早期在歐美普遍稱作“黑暗時代”。這樣比較起來,古代中國人民要幸福得多了。如今歐洲也不太平,中東地區戰亂不斷吶。

  本書最關注的是中國的人性型別,以反駁阿瑟.史密斯的《中國人的特徵》。當時的外國人寫中國人的特徵難免狹隘,不能深入。但通讀本書,覺得作者筆下的中國人也不可代表千年來的中國人,甚至以我一孔之見,不能代表清末民國時代的中國人。

  書篇上的有句話是對真正中國人特徵的概括,閒適,平靜,穩重成熟,總覺得這是一種君子特質,是君子之道,可當時的中國雖信奉儒家思想,然而教育並未普及,我想小商小販,鄉野村夫不會有這種精神。至少魯迅先生筆下那為數眾多的麻木看客們不會有此種特質。而且本書作者筆下的中國人是良民,順民,道德之民,良順二字的近義詞近乎麻木。尤其到中國婦女這塊,中國婦女皆是典型的良家婦女,三從四德,勇於奉獻我覺得這些婦女,看似“幽閒”,實則悲哀,穿越到現代恐難有立足之地。他對中國婦女的描寫,毫不吝嗇讚賞之詞,像為過去的時代作碑文一樣。總之時代不同我是不敢苟同。

  全書中最欣賞的是學漢語需要保持一顆孩童之心,這樣你就不僅可以進入天國,而且也能學會漢語。這句話是作者給想學漢語的外國人說的,有點幽默有趣,也頗有道理,現在我們常說要有一顆赤子之心,看來學語言學文化都需要持赤子之心,初心不變方有所成呀,上可入天國,下可知古今。

  書讀的一知半解,也許我還沒到這本書的適用年齡,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斗膽胡評大師之作,也是為了進一步理解此書,過些日子,腦子好使了定當再拜讀一番。

  Lina說,其實對於辜鴻銘老先生最初的認識來源於蓋爺,就記得某節歷史課上,蓋爺提到的北京大學的一個依舊留著小辮子的老教授,精通好多國家的語言,是一個相當厲害,又相當有意思的一個人。本來是預備和33一起讀這本書來著,無奈內容太過枯燥繁雜,就放棄了,所以,只有33讀完並寫下這篇讀後感悟。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6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如此。而《中國人的精神》講述的就是那民族命運墮落的時代裡中國的傲骨!

  我們中國人平常所說的所寫的都是要用到中國的語言的。在說的過程中,我們說話的語氣我們說話的神情說話的動作,都會影響到所說的話要表達的情感。在寫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掌握修辭手法文段格式表現形式,都會影響到所寫的文章要表達的情感。中文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的語言。中文並不難,與其說它難,那是因為中文最重要的是它的深奧,它不像其他語言一樣簡單,它還要我們賦予給它一種新的活力用來表達我們的深刻感情。中國人可能對自己本國的語言並不太瞭解,他們會說會寫,可是他們可能不會表達。中文是中國的精髓,他可以將深沉的思想和真摯的感情融匯在極其簡單的語言中。我看到書裡有那些將古詩翻譯為英文的例子,我覺得翻譯的很厲害,可是看完翻譯後,我覺得有些東西還是原來好,翻譯完才發現譯文失去了原來語言所蘊含的精華與深奧。一首古詩那麼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樣的中文可以讓人耐人尋味細心琢磨。可是英文出來了,那麼明白直接,卻與原來的文章衝突了,不是嗎。中國的語言可以表達很多想要的表達,你可以讓它深奧,可以讓它古典,可以讓它高雅,可以讓它清新脫俗……當你學習完中國的語言,你可以凌駕於中文來學會表達。

  中國的歷史或許在你的眼裡很恥辱,很愚鈍,但是請你原諒過去,每個人都有最愚笨的時候,更何況是領導者呢,感謝他們在歷史所犯過的錯誤,可以用來警醒我們。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中國人就此開始拼命地努力。中國人的精神是那些研究過中國的外國學者所不能體會的,他們沒有試過中國那些慘敗的歷史與過去,過去的硝煙,過去的槍炮,過去的灰色,深深地紮根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為了拼搏,為了目標,為了自己,好好地活著。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恥辱中國的榮耀,都是中國人所能領悟的。就算國外有再多優秀的外國學者,就算是偉大的漢學家,能夠與中國人談論漢語,那也許是一種諷刺。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能夠體會那種驚心動魄的場面那種在生命最後時刻的逼迫從不低頭的毅力,中國人是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不要總是羨慕別人,別忘了自己的光芒。

  作者有段話讓我記憶猶新:“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糙,但粗糙中沒有粗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醜陋,但醜陋中沒有醜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並無好鬥和囂張。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狡猾,但狡猾中並無陰險。”就算中國人外貌性格心靈等方面有缺陷,也許你會討厭會嫌棄他們,甚至嘲笑諷刺他們。請你們知道,中國人有一顆比任何國家都要善良都要美好的心靈。中國人的精神是所有的嘲笑所有的厭惡所有的冷漠後涅槃重生的,它們帶著它們新的希望,用一種高尚的品質闡述給那些想要了解他們的人聽。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7

  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寫於上個世紀初的一戰期間,正當歐洲文明陷於危機,辜鴻銘的目的很明顯,為陷於危機的歐洲,甚至整個世界文明指出一條出路。目的,是去嘗試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並揭示其價值。即儒教傳統下的中國文明。

  前三章的標題:真正的中國人,中國婦女,中國語言--------以此來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並揭示其價值。

  真正的中國人:他過著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卻具有孩童的心靈這樣一種生活。即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人的頭腦和孩子的心靈。因此中國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麼?難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的結合產物。什麼是愛的法則?愛的法則就是愛你的父母。什麼是正義的法則?正義的法則就是真實、守信、忠誠,好公民的最高義務就是忠誠的義務,不僅是行為上的忠誠,而且要在精神上忠誠。如今在中國,不需要自然力量來保護自己,公正和爭議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義務是必須得到服從的東西。

  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你必須具備的三個特徵:博大、精深、淳樸。如果學習中國文明,美國人將變得精深;英國人將變得博大;德國人將變得淳樸;法國人將得到所有,以及比現在更精緻的優雅。學習中國的著作的文學,對歐洲和所有的美國人都有益。

  中間兩章為補充:被視為權威的一些外國人,他們如何以及不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語言的。

  對於歐洲的美國,也包括日本和中國,今日嚮往自由的人們,獲得自由的唯一辦法:循規蹈矩;學習正確的循規蹈矩。這就是中國文明的秘密,做正確的事並遵守禮法。這是中國文明的精髓和靈魂,是中國人精神的本質。

  真正或真實的中國女人是貞潔的,是羞澀靦腆而又廉恥的,是輕鬆快活而迷人、殷勤有力而優雅的,只有具備了這三個特徵的女人,才是中國女性的觀念。真正的中國婦女。孔子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寧靜祥和的心態讓我們看清了萬物的生命,這就是充滿想象力的理性,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最後是一篇關於時政的文章。可以證明中國文明的價值,學習中國文明有助於解決當今世介面臨的問題。

  歌德說:世界上有兩種和平的力量:正義和禮法。教導歐洲人愛正義,做公正的人,做正確的事,孔子在四書五經中寫道:愛正義,做公正的人,做正確的事------但要合乎禮法。即做守禮的好人

  自私和懦弱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敵人:我們的自私和懦弱結合在一起,就是重商主義。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即有所圖。只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我們每一個人首先都不要考慮利益、私利-----即有所圖,而是考慮正義。因此我們首先要制止重商主義精神,制止懦弱和自私,首先想到正義而不是利益,要有勇氣抗拒大眾。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特別是英國和美國,他們的重商主義精神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敵人。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8

  第一次聽說辜鴻銘是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在那個傾向於崇拜的歲月裡,這個學貫中西,精通多國語言,卻又極端保守的鴻儒自然是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然而真正捧讀他的著作確是多年後的今天,退去了初中時的那份天真與幼稚,對辜鴻銘的認識從平面地仰視到立體地正視,關於對他的一些評價也學會了更客觀、辯證地去對待。

  在黨課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中,《中國人的精神》一書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不為別的,就因為它的作者是辜鴻銘。認真拜讀完該書,心中泛起點點漣漪,現整理如下:

  首先還是簡單介紹一下該書,《中國人的精神》共有四十節,在辜氏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響、較能反映他思想風貌的作品。本書主旨在於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從對中西方的宗教、哲學、語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許多方面進行對比中肯定了中國文化的價值所在,極力鼓吹儒家文明較之西方文明的優越性。

  從文化角度來看這本書,《中國人的精神》一書放映出的作者的思想風貌,總體上來說,它是偉大的。從現在的視角來看,它又是不夠客觀全面的,有許多地方是存在不足與缺漏,甚至是錯誤的。比如說在維護君主制與納妾制等這些腐朽的東西方面。辜氏總是極力地為自圓其說,但其說法是有許多牽強之嫌的,對於西方文明也存在著先入為主的偏見。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本書對於傳播中國的思想文化,推動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它為西方瞭解中國的東方文化打開了一扇窗。

  “我們不能苛求古人!”這是我們對待歷史的應有的態度。聯絡當時的外部大環境,我們會發現辜氏那顆火熱的中國心以及那份自尊自重的中國人情感。在中西方文明發生衝突,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都主張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毫無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之時,辜鴻銘卻勇敢地站出來捍衛中華傳統文化。也許該書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只能留下一個形象的記憶,如同辜氏那條傳奇般的小辮子一樣,不過成為他頑固守舊的生動象徵罷了,可是我卻從中看出了他那顆火熱的中國心,正如他在北京大學講課時對學生們公開說過的“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詩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後,把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四夷之邦”那樣。儘管他的觀點中有許多是從頑固保守的立場出發,向西方不適當地宣揚和維護了本國文明中的一些糟粕,可在那個背景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讀《中國人的精神》一書,我看到了一些不客觀,這讓我想起了最近暢銷一時的《中國不高興》中的許多關於民族狂熱主義的不當觀點。雖然兩者都是對中國不能很客觀地去正視,然而我認為這兩者還是不能等同起來看待的,因為他們的出版背景與意圖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推銷,儘管其中包含不少的腐朽思想,可是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而後者則更多的是無視中國的實際,盲目地自大,毫不負責地譁眾取寵,這種狂熱缺乏冷靜、科學地思考如果被社會接受,那麼其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因此,讀完本書與聯絡當下,掩卷沉思,我認為“正視中國”在新形勢下顯得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個春秋,我們的成就固然是舉世矚目的,但是我們卻無法因此而忽視了我們的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只有正視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透過更加深入地改革與開放,在發展中去解決發展所帶來的問題才是我們的出路所在,而不是盲目地為今天的成就歌功頌德,甚至以此為資本,鼓吹諸如《中國不高興》等狂妄之說。

  正視中國,就是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科學地剖析當今天下的形勢,沉著地應對每一個挑戰,抓住每一次機遇。一步一步地去實現我們的大國夢想、建立起我們的大同世界。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9

  首先不得不說辜鴻銘是一個天才。一個學貫中西、精通九種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位的超人。

  這本書是1915年出版用全英文寫成的《中國人的精神》,辜鴻銘用自己的筆維護了中國文化的尊嚴,改變了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而且此書寫於上個世紀初的一戰期間,正當歐洲文明陷於危機,辜鴻銘的目的很明顯,為陷於危機的歐洲,甚至整個世界文明指出一條出路。目的,是去嘗試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並揭示其價值。雖然我個人覺得部分思想也有極端之處,但是正如豆瓣ID黎旭所說,在辜鴻銘所處的那個幾乎是要全盤否定東方文化的歷史條件下,針對一種極端的思潮,或許只有用另外一種極端去予以抵制,才能達到一種真正的平衡。

  此書,我看了前面三部分:真正的中國人,中國婦女,中國語言。字裡行間透露的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很多精神也的確是我們國人所擁有的。但是辜先生的部分解說也有偏頗,但是在那個時代來說,辜老先生對東方文明的宣傳實在是功不可沒無可厚非的。此書中表達的和描述的中國人是他過著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卻具有孩童的心靈這樣一種生活。即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人的頭腦和孩子的心靈。因此中國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麼?難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的結合產物。什麼是正義的法則?正義的法則就是真實、守信、忠誠。如今在中國,不需要自然力量來保護自己,公正和爭議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義務是必須得到服從的東西。

  當然關於中國人的精神,還需要我們來進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0

  近日用零碎的時間讀完了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其中的內容讓我更深層次地領悟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國人的精神。

  這本書的作者辜鴻銘先生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可見他當時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書中,辜鴻銘認為,要估價一種文明,必須看它能夠生產什麼樣子的人,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評那些被稱作中國文明研究權威的傳教士和漢學家們實際上並不真正懂得中國人和中國語言。他獨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樸的,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徵,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此外還有靈敏。

  他認為中國人是特別講禮貌的人。真正的禮貌的本質是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人有禮貌,是因為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人的禮貌,雖然沒有日本人的禮貌那樣周全,卻讓人舒服,因為它是,正如法國人完美表達的那樣,是心靈的禮貌。相反,日本人的禮貌雖然周全,卻不那麼讓人舒服,它可以說是一種排練過的禮貌--類似於戲劇作品中用心學習的禮貌。這與直接來自心靈的、自發的禮貌不同。事實上,日本的禮貌好像沒有芳香的花朵,而真正禮貌的中國人的禮貌有一種芳香,來自心靈的名貴油膏的香味。

  他還論述了中文的問題。漢語口語的容易根源在於它是一種極其簡單的語言。它是一種沒有語格,沒有時態,沒有規則與不規則動詞的語言。事實上,也不存在語法或其他任何規則。因此,對於中國人來說,漢語口語本身並不是一種很難的語言。但是對於那些來到中國的受過教育的歐洲人,尤其是半受教育的人來說,即使是漢語口語也是一種很難的語言。他認為漢語口語是一種完全未受教育人的語言;事實上它是小孩的語言。當那些有學問的漢學家堅持說漢語是如此之難時,歐洲小孩學習漢語口語卻是如此的容易。因此他認為學習漢語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你將不僅進入天堂之門,而且也能學好漢語了。

  然而書中有一些觀點我不太贊同。例如納妾制和維護三寸金蓮。但書中的主旨精髓還是值得我們去借鑑的。

  到底中國人的精神是什麼?那並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回答的。此書透過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女人,中國語言,約翰在中國,一個大漢學家,中國學幾個方面闡述了中國人的精神。辜老先生透過許多例子和對比深入剖析了中國人的精神。我覺得中國人的謙虛是最可貴的並需要延續下去的,中國人的精神也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借鑑別人的好的地方,中華民族才能發揚光大,而不再出現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被人欺凌的狀況。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認為要借鑑書中有益的部分,努力做一個深沉、博大、純樸和靈敏的人。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1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黃皮膚黑眼睛黑頭髮,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龍的傳人》代表中國人不屈的精神。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一點一滴都孕育著中國的子孫萬代,傳承下來的精神更影響甚大,展現於世界之林的中國精神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堅強

  歷史多少次戰爭的失敗,社會的衰落,經濟的下退,外國的強侵,中國人沒有畏懼,沒有向後退,以自身中國獨有的堅強支撐著。八國聯軍幾乎把中國侵蝕掉,燒、殺、搶、掠一樣不缺,但堅強的中國人部首侮辱,發起戰爭,維護了國家、民族的尊嚴與安全。至近代的二萬五千里長徵,都確確實實地展現出中國人傲人不屈的精神——堅強。沒錯,中國人永遠是堅強的!

  勇敢

  歷年的奧運會,有輸有贏,有歡笑也有淚水。中國的奧運獎牌也令人想到運動場上奧運健兒們那颯颯風姿,是他們用汗水和努力換回的,是他們以勇敢的精神奪得的。06年冬奧會上,張丹與吳昊在雙人花式滑冰中不慎失誤,張丹重重摔在冰上,但她並沒有放棄,勇敢著裝上場並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動作。正因為中國選手的執著和勇敢,最後以189.73分獲得銀牌。對啊,在每個地方、每個時刻、每個困難面前,中國人都是勇敢的,永遠會在世介面前發光、發亮。

  看著五星紅旗在微風的吹拂下冉冉升起,被夕霞的光映得格外鮮紅,腦中浮現出歷代中國英雄的影子,耳邊忽又響起那首有力的歌:“巨龍巨龍你擦亮眼,永永遠遠地擦亮眼……”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2

  暑假特別熱,火熱的太陽把大地烤的像個火爐一樣,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我看里約奧運會的熱情。我們國家這屆奧運會的成績也是相當不錯的,總共獲得了金牌第三名,總獎牌數第二的好成績。

  那奧運會最令我難忘是什麼比賽呢?當然是剛取的奧運金牌的女排比賽。聽爸爸說,上次拿金牌還是在十二年前的雅典奧運會上,這次歷經十二年,我們國家的女排又重新站到了世界的最高領獎臺。爸爸還說,現在女排的主教練曾經是最輝煌的五連冠的主力隊員之一,她也是整支女排隊伍的靈魂。

  從女排比賽中我們要學習什麼呢?當然是女排精神。從小組賽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利,但是女排姑娘們卻是永不放棄,只要有一絲希望,就不輕言放棄,最終以小組第四的出線了。然而,接下來比賽面對的還是曾經在小組賽擊敗自己的老對手,這時,女排姑娘們選擇的不是退宿,而是頑強的拼搏精神,她們更加地緊密團結在一起,敢打敢拼,最後殺進了決賽。面對決賽中的對手,也是小組賽以3比0擊敗過自己的對手,女排姑娘們卻毫不畏懼,在先輸一局的情況下連拿3局,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從女排精神中,我認為我們可以學習她們永不放棄,敢於拼搏的頑強精神,如果把這種精神運用到我們學習上,一定會使我們的學習更進一步!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3

  中國,是個大國,被人瞧不起過。

  但中國也就是在最危險的時候有了覺悟,有了精神。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這句話用在中國人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中國人就是多。人多力量不一定是很大,但是中國人有玩勁。在一年前的四川就可以看出來。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的汶川縣發生了8.0級大地震。當時有許多人被埋在廢墟里面,也有很多人在外面搶救。令我記憶最深的是那位小英雄林浩。

  5月12日那天下午,林浩所在的班級正在上課。突然教室開始晃了起來,越晃越厲害。後來老師才知道是地震了。立馬命令學生逃離,後來沒來得及全班都埋在了廢墟下面。但林浩並沒慌,而是在鼓勵受驚嚇的同學,還組織同學一起唱《大中國》來鼓舞士氣。接著他開始尋找出口,他把頭頂上的石頭一塊一塊的搬到一邊,最後終於看到了陽光。因為洞口比較小,身材小巧的林浩直接鑽了出去。他本來可以自己逃離現場的,但他又想到了還埋在廢墟下的同學。他又跑了回去,從廢墟里慢慢的拉出了一名同學,背在背上,跑到安全地點,又跑了回去,在還有餘震的情況下,他又救出了一名同學。他自己卻受了傷,暈過去了。

  從這些可以看出林浩的團結和頑強。我想中國的大多數人也應該是這樣的吧!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4

  在新的一年裡,本該是快樂幸福的,但是因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生與傳播讓中國在這一年裡發生了鉅變。

  這種病毒的傳染速度快,範圍廣。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病毒的可怕時,就已經被感染。特別是武漢,湖南等重災區。這種情況讓人們感到不安的同時,也讓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人們因為病毒傳染只能宅在家裡,學生不能正常上學,工人停止工作,一些必需品也因為工人停工而慘遭斷貨。不僅如此各個地方都開始進行嚴格的把控,只要發生感冒,咳嗽等症狀就會被隔離14天觀察。而在人人自危的時期,一場無硝煙的戰爭開始了。

  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帶著各種物資駛進武漢地區。他們不畏風險支援著武漢,護士醫生們的職責與擔當在此刻發揮著耀眼的光芒。也因為他們的偉大奉獻,不斷振奮人心。許許多多的人都加入了這場戰爭,他們不斷地從死神的手裡搶人也有人因此而犧牲。中國精神在此時期發揮出了它的巨大力量,人們為國擔當貢獻自己的力量讓這場戰役不在危險而漫長。

  因為人們的職責與擔當一些地方已經恢復了正常運轉,中國精神也在不斷地傳播。‘最美護士’‘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等字眼體現出了一個國家團結偉大,有擔當的力量。相信不久中國就能戰勝疫情,恢復正常。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5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總是那麼的令人興奮、鼓舞、震撼!在奧運會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那自始至終貫穿於奧運會的“中國精神”。

  比分落後,奮力追逐,是“中國精神”頑強拼搏的生動詮釋。在男子舉重67公斤比賽現場,中國選手諶利軍出現失誤,落後第一名11公斤,奪冠的希望非常渺茫。但他並沒有放棄,逆風翻盤,他最後一局直接加到了187公斤。挺舉一次成功,絕殺奪冠。這就是中國精神——“逆風翻盤,我命由我不由天!”

  向著目標,永不放棄,是“中國精神”堅持不懈的生動詮釋。“9秒83!功不唐捐,玉汝於成,蘇炳添,圓夢東京賽場!”螢幕內,是解說員激動的聲音;螢幕外,是萬千中國人民的歡呼。蘇炳添,首位闖入奧運百米決賽的黃種人!縱使決賽沒有獲得獎牌,但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為他的堅持不懈。這就是中國精神——“我想把我能做的,該做的,可以做的,都做好,我還想要堅持。”

  無畏艱險,不屈不撓,是“中國精神”勇往直前的生動詮釋。東京奧運會上,32歲的鞏立姣以20米58的個人最好成績摘得東京奧運會田徑女子鉛球專案的桂冠。之前,在北京、倫敦和里約,她分別拿下了二、三、四名。如今,她如願以償,完成了職業生涯裡最重要的拼圖。這就是中國精神——“32歲的年齡不是阻礙,沒有什麼比夢想更值得堅持。”

  賽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但有永不放棄的拼搏意志,堅持夢想的奮鬥姿態。所有的這些故事,共同組成了奧林匹克運動熠熠生輝的精神底色。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6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目前我國人口有13億多人,在世界上居第一位,這13億多人分屬56個民族。中國有這麼多的人,這麼多的民族,卻能組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靠的是什麼呢?靠的就是團結統一的中國精神。

  2008年的5、12大地震,給中華人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震撼。

  汶川在流血,中國在流淚。這是一場天災,舉國哀悼!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請看那汶川百姓,請看那十萬官兵,請看那萬千志願者,請看那不斷創造生命奇蹟的倖存者……都為了創造美好的未來,披星戴月、忍飢挨餓、不顧危險地搶救其他被困同胞。在我們眼前呈現出一幅團結合作的景象。即使是在千里之外的人,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請看那源源不斷送往災區的物資,請看那獻血長龍中凝重焦急的面龐,請看那天安門廣場揮動的國旗和拳頭,那十三億中華兒女迸發出的“中國不哭、汶川挺住”的吼聲。

  在這場世紀大救援中,充分體現了中華人民的團結統一精神。

  同學們,團結統一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當其他同學有困難的時候,你伸出了援助之手;當有的地區受災的時候,你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錢;在班級中,你與大家友好相處,不說破壞團結的話……那麼,團結統一的中國精神就已經在你的身上體現了。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7

  時代在飛速發展,以前“車馬很慢,書信很慢”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工業時代。中國式製造業大國,而現在很多企業都追求“投資少,見效快”的理念,從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導致如今中國人去日本等地大批次採批生活用品,甚至連馬桶蓋,剪刀等也求“日本製造”,對中國製造敬而遠之。

  這類現象的出現正是因為現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風滋生蔓延,所以我們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讓我們追求完美。榮寶齋的王玉良大師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圖》木板復刻至今無人再做第二份,因為他所做的太精妙,難度太大。他用1667塊木板才做成,先打板列印,不合適的再修改,如此反覆,一年半才做成,其堅守細緻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歎服。正因這樣的工匠精神,才讓我們獲得如此藝術精品。相信有了這樣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製濫造的產品也就不復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來讓我們解放心靈,摒棄浮躁之氣。著名拼布藝術家金媛善認為,工匠精神需要堅守,情懷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幾百個小時做出世人精絕的《百花爭豔》,在外國展覽上備受稱讚。她肯靜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藝術,反觀我們的製造業,恨不得一個小時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讓國人對“中國製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師一般的不顧浮躁,只專心做自己的產品,“中國製造”一定會大放異彩。

  逯耀東先生說過:“我們生活在一個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我們有一隻有內涵的碗嗎?我們每天點燈生活,我們有一盞有感覺的燈嗎?是啊,如今文明推動文明太快,來不及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國人情懷的東西,即使有也是少數,所以我們要從今天開始拋下浮躁做產品,慢一點也不是壞事,將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工匠精神發揚起來,融入產品,拉回國人總“向外看”的目光,讓中國製造有朝一日成為人人爭先購買的產品。

  工匠精神,我們需要它!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8

  2022年2月6日,在印度孟買舉行的女足亞洲盃決賽中,中國女足在0比2落後的情況下絕地逆轉,以3比2戰勝韓國隊獲得冠軍,時隔16年重登亞洲之巔。

  強強對決中,在競技水平之外,心態和意志力的考驗尤為重要。賽時過半,仍久攻不下、落後兩球,在足球賽場尤其是在重要賽事的決賽中,如此境地可謂“瀕臨絕境”,甚至許多觀眾都已做好“最壞結果”的心理準備。危局中,中國姑娘們不屈不撓、敢打敢拼,用最蕩氣迴腸的方式,把困境轉為順境,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堅韌不拔的鏗鏘玫瑰,永不言敗的女足精神,把困境寫成詩篇,讓汗水湧動激情,在絕望中升騰起希望。在中國足球歷史上,這注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女足的前行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距離上次進入亞洲盃決賽,已經過去10多年時間,浮浮沉沉、曲曲折折,我們看到過女足姑娘們經歷的低谷與坎坷,也能夠體會到她們身上肩負的責任和壓力。

  因為精神的力量,因為信仰的支撐,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風雨的洗禮,中國女足扛住了所有難題,成就了“一棵大樹的茁壯”。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學習女足精神,披荊斬棘、無所畏懼、一路向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相信女足精神還會歷久彌新、不斷豐富,影響一代又一代敢於追夢的奮鬥者。

  教師點評

  “女足精神”是一種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無畏艱難、團結奮鬥的精神,它生動詮釋了“祖國至上、敢打敢拼、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中國女足就是用這樣的一次次“鏗鏘綻放”,詮釋著永不言敗的女足精神,傳遞著震撼人心的中國力量。

  追逐夢想總是千轉百回,風雨彩虹又見鏗鏘玫瑰。任何的成功都不是隨隨便便取得,前行的路上也不可能一帆風順。相信女足精神能夠給予我們無窮的力量。我們要學習“女足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團結協作,敢於擔當,善於作為,永不言棄,在實踐中增長才幹,用奮鬥拼搏書寫無悔青春。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19

  中國機長中國精神

  有一種紅,叫作中國紅。

  有一種美,叫作中國美。

  有一種精神,叫作中國精神。

  ——題記

  每一次飛行,都是一次與死亡的擦肩而過,那一次次的演練,都是為了那最關鍵的一次。也許,我們不願不幸的發生,但一旦發生,那將是對命運的考驗。

  雖然劇情比較簡單,雖然大場面並不是很多,雖然已是大眾均已知曉的事情,但這一次,透過大螢幕,讓我們又一次歷經了那場值得讓人銘記的事件。

  在面對大家的質疑是,“黑臉”的機長,心懷對工作的敬業之心,認真檢查飛機的每一個細節,在面對困境之時,用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動著我們,沉著冷靜,一心想著乘客,做好每一步。

  雖然有些傲嬌的副駕駛,但在玻璃破碎的時候,仍能堅持忍耐,協助機長工作,他的安危,他的處境令人擔心,應該說,這一次的飛行,對他來說是一次真正的考驗,真正的成長。

  飛機上的乘務人員,他們是給乘客定心的,乘務長的冷靜是給於我最大震撼的人物,她是一個妻子、母親,更是工作中的好老師,面對乘客的刁難,始終以微笑應對,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在最危急的時刻,正式她的話語,她的態度,給於了機長寶貴的時間。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最關鍵的環節,這也足見她的優秀。

  飛機外還有許多的部門在協調,有許多的民眾在關注,也正是由於這麼多人的配合,才可以讓迫降順利,可以說,一次“意外”應急,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能力。不可否認,中國機長是我們值得敬佩的人,但我們更為我們偉大富強的祖國而感到驕傲。不論是從資料上,還是從生活體驗上來說,我都覺得身為中國人,是安定的,是幸福的。

  類似中國機長的人,還有許多許多,我們需要正能量,我們需要中國精神,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20

  這篇文章可以說,是胡適有關少年中國的一個人生觀了,即批評的精神,冒險進取的精神,社會協進的觀念。

  這三觀,在我看來無論在什麼時代被如何強調都不為過。我們現在的少年實在很貧乏這三觀。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裡,這又是怎樣的一個時代?狄更斯曾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物質充沛,科技發達。我們反而因此更多的是享受安逸,漸漸成為一個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去批評,去冒險,多少人還有這樣的激情與動力?可是,朋友們,我們必須有,就因為我們是少年,是向上的、有活力的少年。請放下你那嬌生慣養的姿態,收起你那自私自利的表現。我們不能做被寵壞了的公主,王子。我們是什麼?是少年,什麼是少年?少年不做懦夫,不逃避,不膽怯,少年有夢想,敢於追夢;少年有激情,對一切好奇;少年有熱情,勇於探索

  啊,少年,少年,擁有無限的可能。多麼美好的詞!你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它?胡適在文末引用荷馬的詩:如今我們回來了,你們看便不同了!是啊,我們的少年們,你們要積極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創造不同給眾人看。這便是少年中國的精神!現在請允許我補充一點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除了少年本身所應具備的以上人生觀。社會上的人,無論是基層工作者還是既得利益者,都應該給予少年們機會與包容,包容他們的過失,原諒他們在你們看來是幼稚的想法。讓他們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敢於去嘗試,跌倒了再爬起來。給予他們指導和經驗,讓他們的道路更加寬敞。而不是一再否定他們,從你們的視角看待他們,把你們所認為的什麼該說,什麼該做,強加給他們。

  他們是少年,請相信他們是有無限可能的。放他們去嘗試吧。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現在不把他當人對待,將來他也成不了人!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21

  中國橋,本質上是一種中國文化,蘊藏著中國人民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中國橋文化,從歷史到現實,從傳說到夢想,橋文化的內涵雖順時代而變,但仍體現中國之精神。

  橋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是中華人民精神意志的體現。

  中國的橋文化,是一種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遠到中國隋朝的趙州橋,它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近到當代中國“一帶一路”的建設,它反映了中國追求各國共同發展繁榮、合作共贏的精神,體現了中國曆年來對和平的嚮往。無論古今,無論夢想還是現實。它都是中國精神的體現。就像中國的水,黃河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水,它是宋華文明的發源地。所以,若說到建築,我認為橋文化是最貼切中國精神的。橋文化值得我們去弘揚。

  繼承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們要繼承橋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相信再也沒有哪個民族像中國一般酷愛橋文化,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而橋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又要求我們要革故鼎新,推陳出新。順時代而變,充分體現其時代性。

  長征精神,過鐵索橋,千軍萬馬浩浩蕩蕩瘡長江。這是土地革命時期的橋文化;抗洪精神,踏渾水,水沒腰,抗洪戰士手拉手形成一座生命橋,讓一名名受難者跨著這座橋,逃離死亡,走向生的希望。

  是啊,中國的橋文化會順時代而變,它從具象變為抽象,由現實中的橋變為人們心中的橋。我們看得到,摸得到的趙州橋和港珠澳大橋。我們看不到的,人們對美好期盼的鵲橋,連線國與國的一帶一路。從有形到無形,橋文化在順時代而變,而中國人民的精神永遠不變。

  讓我們把過去與未來的橋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吧,讓傳統的橋文化更好地被賦予時代色彩,體現時代精神。這樣,橋文化才會帶著我們美好與希望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橋文化,中華民族的文化。它在時代的浪濤中仍向前奔跑。因為,它順時代而變,體中國之精神。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22

  辛丑牛年,永珍更新。我從小放牛,知道牛的脾氣,牛好得很,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就心甘情願為黨、為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這是鐵人王進喜的名言。從石油大會戰中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鋼鐵誓言,到載人航天領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品格,艱苦奮鬥老黃牛的精神與時俱進

  老黃牛精神,體現在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實幹品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轉業官兵和知識青年為主體的幾十萬拓荒者響應國家號召來到黑龍江三江平原,向這片未被開墾的土地發起了挑戰。在開發建設北大荒的程序中,幾代拓荒人承受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以百折不撓的精神,用火熱的激情、青春和汗水創造了豐碩的物質文明成果,實現了從北大荒向北大倉的歷史性轉變。70年過去了,北大荒已經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含義,成為黑龍江墾區的代名詞。然而今天,當黑龍江墾區農業發展已步入現代化軌道時,人們依然深情地稱呼這塊土地為北大荒,依然親切地稱呼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為北大荒人,依然不會忘記那部人類拓荒史上最悲壯、最輝煌的史詩,不會忘記幾代北大荒人創造的以艱苦奮鬥,用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北大荒精神。

  老黃牛精神,表現在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奉獻品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23歲大學畢業的時候,在畢業分配志願書上寫: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試驗田;如果不在試驗田,就一定在去試驗田的路上。他把自己的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土地。張桂梅出現在感動中國現場的時候,手上貼滿膏藥,因為關節痛,早上要吃十多種藥,中午吃五種藥。白巖松說她,大姐這是在拼命啊。張桂梅說,拼就拼一點吧,現在是當媽的感覺。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無數埋頭苦幹的人、捨身求法的人、無私奉獻的人,而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樑。

  老黃牛精神,融入進在為人民服務的風氣。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23

  中國建國已有將近72週年,在這72年裡,中國蓬勃發展的同時,自然少不了天災人禍,但是我們挺過來了,這裡支撐我們的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超強颱風煙花的登陸,帶來了一場罕見的持續強降雨,鄭州成了水鄉,河南成了澤國。洶洶來襲的災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黑暗中,出現的“熒光綠”和“火焰橙”成為了人民的依靠,最是那抹聖潔的“天使白”身著白色戰甲的他們,便成為了中國的超級英雄。他是鄭州的一名實習醫生,本已脫離困境的他,又毅然返回了洪水中,連續六小時高強度工作,他一直跪在冰冷的水中,為傷員包紮傷口,做心肺復甦,哪怕是膝蓋跪爛,體力耗盡,他依然堅守著,白大褂上滿是血泥混合的他,硬是憑藉一己之力,救下了十幾個人。在這世界上,本沒有什麼由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人,沒穿白大褂的他,就是孩子,但穿著大褂,他就是英雄,是人民堅實的護盾,他是於逸飛,疫情來臨,他們無所畏懼,洪災肆虐,他們衝鋒在先,向中國的白衣天使致敬,這是無私的奉獻。

  暴雨鋪天蓋地,鄭州一小時的降水量,便是150個西湖,暗淡的天空令人窒息,洪水中,一個身影被洪水裹挾著衝向前方,周圍,立刻就人群衝下了水,救回了婦女,這是國人擰成的互助之索。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中國建國以來,這是人們最常見的情景,鄭州某戰士連夜遞交58份請戰書,第一時間,七省1800名消防員緊急出動,尤其是那句:“胡辣湯挺住,熱乾麵來了”更是中國人所獨有的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兄弟情。

  在黑夜中,總有一群人,有他們在,城市才安然入眠,有他們在,我才們不為風雨,正是這一群群最可愛的人守護著歲月靜好,讓我們享受溫暖的味道,正是他們身上的中國之精神,撐起了保護的屏障。

  所謂中國之精神,並不是什麼高深奧妙的大道理,只是,在我們的骨子裡,就有這麼一種奉獻的,互助的精神,是這種精神,才有了天下為公,才讓中國,趕上時代,超越時代。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篇24

  5.12大地震讓中國同胞們寒心。5.12日下午2點28分在汶川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震,毫無防備的人們,在幾秒之內,就損失了大量的生命、房屋倒塌。地震連綿不斷,有很多人驚慌失措,與家人生死離別。

  誰也想不到汶川會發生大地震,在四川內,汶川是一嚴重的災區。災難後,救災的駐南武警 官兵,經過5晝夜的連續奮戰,已搜救出遇難群眾近2000人。18日上午仍在當地指揮救災的武警8741部隊政委羅德禮表示,他們將不負南充人民厚望,力爭救出更多的群眾。

  特別是在重災區,由於交通阻塞,生活用品供應不足。給災區人民造成極大的生活困難。為此,政府讓中國同胞一起手拉手,共度難關,為災區捐款捐物。在5月12日地震後的5天,也就是5月17日當天,社會各界人士捐款、捐物已達到驚人的數字。還有外國人也為我們四川災區獻出了愛心。這驚人的數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有了這麼多的心意,總理深深的感嘆:“只要我們心連心,讓我們與災區人民風雨同舟,共度艱難。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總理的感嘆讓所有災區人民都感到溫暖。

  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很關心地震,可是也有人作惡劇,在手機或網上造謠,說今天有幾級幾級地震。好多市民知道後,還以為是真的,就相互轉發。就連學校的師生也不能安心上課,當然我們學校也不列外,當時我們正在上課,得到這樣的訊息,都很驚慌。我們不得不在操場上學習,可是大家還是害怕,哪還有心情學習,不得已只好早放學回家。第二天才知道,是有人故意造謠,警方已拘留他了。

  我希望大家不要造謠了,這會害人害己的。影響社會持序,同胞們,我們都是華夏子孫,我們都是一家人,伸出自己的手,挽救成千上萬個生命、共度難關。為了重建我們同胞的美好家園,獻出自己的愛心吧,地震無情人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