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方案> 社群基層社會治理方案(通用5篇)

社群基層社會治理方案

社群基層社會治理方案(通用5篇)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群基層社會治理方案(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群基層社會治理方案1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群治理的工作部署,按照《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鄉社群治理的實施意見》(昆發〔20XX〕14號)要求,在全市開展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建設,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

  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市深入開展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建立工作,培育和打造100個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詳見附件1)。透過試點建設引領,著力提升我市城鄉社群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嚴格考評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城鄉社群治理的實施意見,制定《昆明市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考評體系(試行)》(詳見附件2),作為全面紮實有效推進昆明市創新社群治理的規範化制度化設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可參照考評體系,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三、工作步驟

  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市培育和打造100個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分三個階段進行。其中:第一階段,從20XX年9月至20XX年底,在全市範圍內培育和打造35個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詳見附件1);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建立時間和任務將根據第一階段建立工作情況適時提出。為穩步推進第一階段的建立工作,需著力抓好以下工作環節。

  1.宣傳啟動(20XX年9月)。市委、市政府動員部署全市社群治理創新試點相關工作,市城鄉社群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明確各單位責任分工,各責任單位要根據任務分工,細化量化目標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按照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建立任務要求,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向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推薦和申報試點社群。

  2.試點建立(20XX年10月—20XX年9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強城鄉社群治理的部署要求,形成具體的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建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採取專項督查、定期不定期調研等形式,對社群治理創新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整改意見,及時解決問題,推動試點建立工作。

  3.評估驗收(20XX年10月—11月)。在社群自查,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初評的基礎上,透過專家評估、居民測評等方式,對第一批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進行評估驗收。

  4.總結命名(20XX年12月)。市委、市政府適時召開全市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工作總結會,推出一批成果能推廣,經驗可複製的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主體。市城鄉社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及時研究建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全市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建立工作做好政策研究、工作指導和協調服務。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切實履行建立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的責任主體,及時動員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加大推進力度,形成建立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的工作合力。各責任單位要發揮職能作用,強化責任意識,搞好協作配合,明確一位分管負責人和一位聯絡員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推動城鄉社群治理創新試點建設工作。

  (二)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地方特色。試點建立工作要結合社群基礎條件、居民狀況,突出昆明特色,注重品牌導向,按照問題導向,缺什麼補什麼,補齊社群治理的短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要強調經驗可複製、成果能推廣,不搞資金和專案的簡單堆積,不搞脫離群眾的形象工程,重點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服務型政府,激發社會活力,構建和諧社群。

  (三)強化資金保障,營造良好氛圍。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和市級各部門要鼓勵和尊重地方首創精神,注重培育典型,力爭打造和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和先進典型。各級財政部門要將城鄉社群服務設施建設、工作經費、政府購買服務專案等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發揮財政資金對城鄉社群治理的引導作用和激勵作用。

  (四)強化督查考核,形成長效機制。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採取專項督查、定期不定期調研等形式,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整改意見,及時解決問題,推動工作開展。在試點建立的具體工作中,要注重調查研究,勇於改革創新,對社群治理創新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分析,結合昆明實際,制定出臺一批符合昆明實際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解決群眾現實問題民生工程專案,形成社群治理常態化的工作體系,力爭透過3年的試點建立工作,形成具有云南元素、昆明特點,可以全面推廣的經驗和完善的社群治理執行模式及制度機制。

  社群基層社會治理方案2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實施意見》,打造環境整潔、設施完善、綠色生態、安全有序、管理規範、和諧宜居的社群,屏襄門街道決定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

  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共同締造活動全過程、各方面,切實加強黨建引領,有效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基層黨組織建成領導社群建設治理的堅強戰鬥堡壘。

  (二)堅持以社群為基礎

  把城市居民小區作為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的基本單元,深化基層治理體制改革,完善社群服務功能,著力建設完整的社群環境體系、服務體系和治理體系,營造持久穩定的社群歸屬感、認同感和社群文化,切實將社會治理的重心落到社群。

  (三)堅持以群眾為主體

  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後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尊重群眾意願,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從“要我幹”轉變為“我要幹”,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四)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統籌用好政府、社會、群眾多元力量,推動社會治理方式由政府單向管理向社會多方參與轉變,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形成各類主體合作、多種手段統籌、多方資源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二、工作路徑

  (一)決策共謀,達成共識

  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開展,堅持問需於民,共同查詢社群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創新黨組織領導下的共謀載體,搭建居民理事會、群眾評議會、專業協會等群眾溝通平臺,暢通政府與群眾交流通道。透過座談走訪、入戶調研、開群眾會等形式,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基層協商,全面激發群眾參與決策共謀熱情,共同發現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研究回題解決方案。

  (二)發展共建,共擔責任

  堅持以居民為主體,匯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城市社群建設。要協調轄區機關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社群下沉黨員、志願者隊伍、專業社工機構等各方力量,為社群建設提供人力、物力、智力和財力支援;鼓勵群眾通過出資、出力、出點子、參與社群活動等方式,共同解決社群建設發展中的難題,並以此促使居民更加珍惜共建的勞動成果。

  (三)長效共管,激發活力

  發動居民個體、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參與共建成果的維護管理,積極推動建立內部競爭良性機制,促進長效管理。要引導居民透過居委會,共同確定民主議事規則、居民公約等;針對公共空間管理、生活垃圾分類、小區安全隱患後續管理等內容,共同商議擬訂管理模式、管理規約並監督執行。鼓勵群眾居民積極參與城市社群共管組織,認領共管區域和事項,共同維護良好環境和建設成果。

  (四)效果共評,人人滿意

  要組織群眾建立全過程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對“共同締造”活動實效進行評價和反饋,使各項工作始終在群眾的監督評價下開展,按照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進行改進。樹立“共同締造”典型社群、先進組織、個人並示範推廣。

  (五)成果共享,人人受益

  要引導社群居民建立和完善成果共享規則,讓全體居民平等享有完整居住社群的設施與服務,平等享有良好的精神風尚與溫馨友好的社群氛圍,自覺維護“共同締造”成果,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增強居民對社群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三、重點任務

  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發揮社群居民的主體作用,根據不同型別社群人居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因地制宜確定實施載體、建設內容和整治重點,推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大力推進完整居住社群建設

  依據十五分鐘生活圈規模及建設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老年服務站、社群衛生服務站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健全綜合超市、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及其他便民商業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提檔升級水、電、路、氣等設施,完備停車及充電設施、無障礙設施和環境衛生設施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充足小區公共活動場地和公共綠地等公共活動空間;全覆蓋物業服務和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健全社群管理機制、綜合管理服務和社群文化。進一步推進居民居住社群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

  (二)大力推進智慧治理體系建設

  進一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加強黨建引領網格管理,提升社群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平,把社群內的黨建和政法綜治、民政、信訪、綜合執法、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等各類網格統一整合成“一張網”;建立健全,資訊收集、問題、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工作機制;推進社群工作者開展日常性走訪巡查,社群做好梳理彙總,街道根據問題性質和管理許可權“吹哨派單”,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主動承接、限時辦理並反饋。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智慧小區建設、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設等工作,形成組織高效、資訊暢通、反應迅速、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共建共治的組織體系。

  (三)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短板提升

  積極爭取各方力量支援,做好破損路面修繕、背小街巷硬化、主幹路面改善等工作;合理利用閒置空地,做好停車場建設、停車位劃定等工作,有效增加停車泊位;完善小區內路燈、樓道燈、消防栓、無障礙通行等設施建設;完善供水、排水、汙水、供電、燃氣、通訊等設施及管網建設,積極開展“飛線整治”工作,實施管線入地改造專案;採用微改造、微更新等方式,利用門口塘、文化廣場、休閒綠地等公共空間建設富有特色的“口袋公園”。全面探索推行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模式,建立綜合參與機制,激勵廣大居民、家庭、個體經營戶、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積極參與城市環境的共建共管。

  (四)大力推進社群服務陣地建設

  進一步夯實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實體支撐,按照徵求意見全面深入、服務設施佈局構建合理、服務人群覆蓋廣泛的原則,充分整合黨建、治理、服務等多種功能,合理劃分政務服務、黨群活動、綜合治理、協商議事、文體康養等功能區域;探索設立老年食堂、青年創客、老黨員工作室等特色空間服務場所;積極培育引進社會組織開展專業化服務,整合各類資源、活動陣地,推動政府、社群、企業、物業等場所設施共用、力量資源共享。

  (五)大力推進小區特色社會組織建設

  合理制定小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導向,完善體制機制,結合小區實際培育和最佳化社會組織結構佈局,引導小區社會組織在提供小區服務、擴大居民參與、培育小區文化、促進小區和諧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使居民感知度和認可度進一步提升。進一步激發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意識,讓居民既是服務物件又是社群治理主體,以組織化形式整體提升居民參與社群治理的能力,促進社群治理長效機制的建立,成為參與社群治理的重要力量。

  四、實施步驟

  (一)組織動員、建立機制(20XX年9月10日前)

  各社群要充分結合共同締造活動實施方案,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引領社會、動員社會、組織社會、服務社會功能,進一步完善“三方聯動”機制;完善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新興領域參與機制;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自治機制,積極引導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共同締造活動。各科室結合中心工作,積極推進專案申報、資金爭取、政策支援,迅速推進各領域、各專案共同締造活動開展。

  (二)明確清單、謀劃論證(20XX年9月底前)

  各社群要充分結合當前實際,認真謀劃、大膽探索,全力推進,加大動員宣傳工作力度,透過入戶走訪、小區夜話、進圈入群等途經,組織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引導居民群眾廣泛參與到共同締造活動中,同時依據群眾建議意見,儘快列出專案清單,對下步工作推進機制進行充實完善,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管理制度。

  (三)穩妥有序、分類推進(20XX年9月底至長期推進)

  各社群要堅持“需求導向、按需匹配、個性供給”,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落實工作措施,明確工作清單,紮實做好基礎工作;各科室要積極牽頭協調,形成齊抓共管、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要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主流媒體和宣傳陣地作用,長效管理、動態跟蹤、持續推進,讓共同締造活動的理念思路進一步深入人心,形成全民關心、支援和參與的社群治理氛圍。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廣泛發動群眾

  成立屏襄門街道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打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確保紮實推進共同締造工作組織協調、情況綜合、業務指導、定期排程、進度督導及建設驗收等工作。突出黨建引領,充分調動黨員幹部和居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二)加強資金保障、強化激勵機制

  各科室、各社群要積極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引導各類社會投資主體參與共同締造活動建設,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格局;建立“以獎代補”專案激勵機制,對參與度高、影響力大且群眾滿意度高的社群給予適當資金補助。

  (三)加強監督督導、確保務實管用

  及時建立完善督查和通報制度,對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情況加強督促指導,及時總結分析存在問題,通報進展情況。街道將不定期組織開展督促檢查,對工作進展快、標準高、效果好的給予通報表彰;對工作滯後、行動遲緩、整治不力的進行通報批評,並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確保共同締造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社群基層社會治理方案3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群治理的意見》和《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群治理的實施意見》,加強和完善城鄉社群治理機制,實現黨領導下的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切實提升全市城鄉社群治理法治化、科學化、經常化、精細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促進城鄉社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綠色社群、和諧社群、幸福社群建設,結合我市實際,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明確目標,繪製城鄉社群治理藍圖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黨的領導、固本強基,以人為本、服務居民,改革創新、依法治理,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健全體系、整合資源、增強能力,努力把城鄉社群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加快推進XX綠色轉型全面振興,為打造“實力XX”“魅力XX”“活力XX”“幸福XX”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固本強基。加強黨對城鄉社群治理工作的領導,推進城鄉社群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帶領群眾堅定不移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確保城鄉社群治理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服務居民、造福居民作為城鄉社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組織居民群眾參與社群治理,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

  ——堅持改革創新,依法治理。強化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積極推進城鄉社群治理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建立懲惡揚善長效機制,破解城鄉社群治理難題。

  ——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間均衡配置。統籌謀劃城鄉社群治理工作,注重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優勢互補、共同提高,促進城鄉社群治理協調發展。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動各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基礎條件、人文特色等實際,確定加強和完善城鄉社群治理的發展思路和推進策略,實現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有機結合,加快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城鄉社群治理模式。

  (三)總體目標。到20XX年,社群綜合治理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備,黨組織領導的社群組織建設堅強有力,多元共治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社群准入制度全面建立,公共服務高效規範;便民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社群綜合保障能力和資訊化應用水平全面提高;社群、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互為支撐的“三社聯動”服務格局基本形成。居民對社群的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責任感、榮譽感得到增強。到20XX年,城鄉社群治理體制更加成熟定型,城鄉社群治理能力更為精準全面,綜合治理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為夯實黨的執政根基、鞏固基層政權提供有力支撐,為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二、明確分工,健全完善城鄉社群治理體系

  (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引領社會治理的路徑。改進街道(鄉鎮)、城鄉社群黨組織對社群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城鄉社群全面落實。推動管理和服務力量下沉,強化街道(鄉鎮)黨(工)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聚焦主責主業,調整最佳化街道內設工作機構和功能設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黨組織建設上來,轉移到做好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上來,轉移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公共環境上來。從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優秀黨員幹部到城鄉社群擔任第一書記,持續深入開展在職黨員進社群活動。加強社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載體,大力推行“網際網路+社群服務”模式,積極推進黨建服務“專案化”,著力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推進街道(鄉鎮)、城鄉社群與駐社群單位共建互補,完善聯建共建機制,整合各類黨建資源,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擴大城市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覆蓋,推進園區、商圈市場、商務樓宇等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推進農村社群區域黨建聯建,以強帶弱促進農村社群集體經濟發展,有效應對農村社群老齡化問題。推動建立市網際網路業聯合會,並同步成立聯合會黨委,抓好全市網際網路企業、網路社會組織、新媒體人士黨建工作。依託物業公司、產權企業和轄區管理單位建立商圈、市場和樓宇黨組織,對未建立黨組織的,積極選派派駐黨支部。健全完善XX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領導機構,明確X名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重點抓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積極推進縣(市、區)和XX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指導服務中心建設。健全社群黨組織領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開展工作的相關制度,依法組織居民開展自治,及時幫助解決基層群眾自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城鄉社群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城鄉社群延伸,加大對基層腐敗、“小官大貪”“村霸”和家族惡勢力欺壓百姓等問題查處力度,切實解決居民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委組織部、市紀委市監委、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網信辦、市工商局、市經合局、市公安局

  (二)有效發揮基層政府主導作用。各縣(市、區)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要在城鄉社群治理中發揮好主導作用,加強對城鄉社群治理的政策支援、財力物力保障和能力建設指導,加強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的指導規範,不斷提高依法指導城鄉社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在城鄉社群開展治理工作的權責清單,對當前下沉到社群的工作事項進行清理,屬於政府職責範圍內的辦理事項,政府職能部門不能直接交辦城鄉社群,應當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嚴格區分法定職權和事務性、輔助性工作。屬於政府或者行政機關行使的法定職權,要收歸政府或者行政機關行使,屬於事務性或者輔助性的工作,需透過購買崗位或購買服務等方式提供。各縣(市、區)政府要編制城鄉社群公共服務指導目錄,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政策措施,不斷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建立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履職履約雙向評價機制。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

  (三)著力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基礎作用。加快工礦企業所在地、國有農(林)場、城市新建住宅區、流動人口聚居地的社群居民委員會組建工作。新建住宅區居民入住率達到XX%的,應及時成立社群居民委員會,在此之前應成立居民小組並選配居民小組長,或由相鄰的社群居民委員會代管,實現對社群居民的全員管理和無縫隙管理。堅持和發展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完善城鄉社群民主選舉制度,進一步規範民主選舉程式,加強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實踐,擴大基層群眾自治範圍,豐富自治內容,拓寬參與渠道,保障和促進居民群眾在城鄉社群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充分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在城鄉社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弘揚公序良俗,促進法治、德治、自治有機融合。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民政局

  (四)統籌發揮社會力量協同作用。制定完善孵化培育、人才引進、資金支援等扶持政策,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在城鄉社群開展糾紛調解、健康養老、教育培訓、公益慈善、防災減災、文體娛樂、鄰里互助、居民融入及農村生產技術服務等活動的社群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鼓勵依託街道(鄉鎮)社群服務中心和城鄉社群服務站等設施,建立社群社會組織綜合服務平臺,為社群社會組織提供孵化培育、組織運作、活動場地、活動經費、人才隊伍等方面支援。在城鄉社群設立社會工作服務站點,開發設定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加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使用力度。力爭到20XX年,城市社群平均擁有不少於XX個社群社會組織(至少有X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每個城市社群至少配備X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農村社群平均擁有不少於X個社群社會組織,在具備條件的農村社群至少配備X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各縣(市、區)積極推進社群、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有效聯動,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政策措施,將城鄉社群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將城鄉社群自治組織納入購買物件,將政府購買服務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起社群組織發現居民需求、專業社會工作團隊統籌設計服務專案、社會組織承接服務的工作體系。加快推進社群老年協會全覆蓋,不斷提升規範化水平,鼓勵和支援老年人在提供社群服務、關心下一代、調解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維護社會治安、倡導移風易俗等方面積極參與社群治理。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援農村社群建設能力。建立駐社群機關企事業單位履行社群治理責任評價體系,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城鄉社群服務、環境治理、社群治安綜合治理等活動,面向城鄉社群開放文化、教育、體育等活動設施。積極引導其他社會力量和市場主體參與社群治理。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農委、市文廣新局、市衛計委、市體育局、市地稅局

  三、明確要求,不斷提升城鄉社群治理水平

  (一)增強社群居民參與能力。透過宣傳引導、積極發動、適當鼓勵等方式,動員社群居民積極參與社群治理,增強參與意識。鼓勵和引導社群居民積極參與民主協商,不斷提高議事協商能力,凡涉及城鄉社群公共利益的重大決策事項、關乎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困難問題和矛盾糾紛,原則上由社群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牽頭,組織居民群眾協商解決。支援和幫助居民群眾養成協商意識、掌握協商方法、提高協商能力,推動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數人意願又保護少數人合法權益的城鄉社群協商機制。加強誠信宣傳教育,探索將居民群眾參與社群治理、維護公共利益情況納入個人信用資訊資料庫。認真落實《XX省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實施方案》,依法依規實施守信聯合激勵措施。推動學校普及社群知識,參與社群治理。拓展流動人口有序參與居住地社群治理渠道,保障流動人口民主參與社群事務管理和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權利,促進流動人口社群融入。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農委

  (二)提高社群服務供給能力。加快城鄉社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緊緊圍繞社群居民需求,引入公共服務、志願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和市場化服務。編制城鄉社群公共服務指導目錄,做好與城鄉社群居民利益密切相關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衛生計生、教育事業、社會服務、住房保障、文化體育、公共安全、公共法律服務、調解仲裁等公共服務事項。完善城鄉社群便民利民服務網路,推動電子商務進入城鄉社群,繼續打造“城市社群XX分鐘服務圈”和農村社群綜合性服務網點建設。大力推進城鄉社群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中心城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城區外圍和農村延伸,著力增加農村社群公共服務供給。創新城鄉社群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推行首問負責、一窗受理、全程代辦、服務承諾等制度,全面推進城鄉社群“只跑一次”工作。提升城鄉社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居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探索建立社群公共空間綜合利用機制,合理規劃建設文化、體育等自助服務設施。加強商業設施建設,適當增加新建社群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佔社群總建築面積比例,優先保障農貿市場、社群菜市場和家政、養老、再生資源回收等設施用地需求。加強城鄉物流配送設施建設佈局,提升物流配送質量和效率。組織開展城鄉社群規劃編制試點,落實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加強與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銜接;發揮社群規劃專業人才作用,廣泛吸納居民群眾參與,科學確定社群發展專案、建設任務和資源需求。積極開展以生產互助、養老互助、救濟互助等為主要形式的農村社群互助活動。力爭到20XX年,全市建成XXX個村級綜合服務社(中心),為居民群眾提供生產生活綜合服務。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民政局、市衛計委、市文廣新局、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規劃局、市供銷聯社

  (三)強化社群文化引領能力。依託城鄉社群“新時代傳習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心口相傳的城鄉社群精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居民公約、村規民約,增強居民群眾的社群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充分發揮社群地域文化特質,深入推進“一社一品”特色品牌建立。以村史陳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特色文化展示、社群口述史、社群義演、社群報、社群公共空間營造等方式,培育社群文化認同。重視發揮道德教化作用,建立健全社群道德評議機制,在全市社群廣泛開展“XX好人、引領風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開展社群好人、樓棟好人、好鄰居、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等身邊好人評選,宣傳好人事蹟,大力褒獎善行義舉。發揮“道德講堂”“道德評議會”作用,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社群居民崇德向善。建立幫扶關愛機制,幫助好人解決生產生活困難。組織居民群眾開展文明家庭建立活動,倡導移風易俗,弘揚傳統家庭美德、現代家庭理念,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促進每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形成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社群氛圍。積極發展社群志願服務,推進社群志願服務站建設,開發社群志願服務專案,實行社群志願者、社群志願服務組織網上註冊。力爭到20XX年,社群志願者註冊數量達到社群居民人口總數的XX%。不斷加強民族團結,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群環境,建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群。加強城鄉社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舉辦“XX社群風采秀”“市民文化節”“農民文化節”等系列主題活動,活躍居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和打造城鄉社群文化活動品牌。利用現有街道(鄉鎮)綜合文化站,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展示活動,有條件的社群(村)可設立與本地相適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室。加強城鄉社群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體育公共服務水平,因地制宜配建室外全民健身路徑器材,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和社群全民健身站點建設,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發展社群教育,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群教育網路,推進學習型社群建設。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民委、市文廣新局、市體育局、市教育局

  (四)增強社群依法辦事能力。加快城鄉社群治理法治建設步伐,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XX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和《XX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研究制定社群治理相關地方性法規。推進法治社群建設,深入開展城鄉社群法治宣傳教育,健全和完善居(村)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約、村規民約,引導居民群眾在參與社群治理中形成規則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深入推進“法律進社群”活動,開展警官、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進社群活動,深入開展普法宣傳、律師公證、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務,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範社群(村)”建立活動,積極引導居民群眾參與城鄉社群民主自治建設,不斷提升城鄉社群法治化水平。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人大常委會內司委、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檢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五)提升社群矛盾預防化解能力。完善利益表達機制,落實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絡社群制度,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引導群眾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完善心理疏導機制,依託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專業社會組織,加強對城鄉社群社會救助物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困境兒童、精神障礙患者、社群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和留守兒童、婦女、老人等群體的人文關懷、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務。加強城鄉社群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健全完善覆蓋城鄉、面向社群、貼近群眾的人民調解組織網路體系。提升矛盾糾紛預測預警預防能力,在物業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婚姻家庭、鄰里關係等矛盾糾紛易發多發領域深入開展排查調解工作,切實把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推進平安社群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平安建立工作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機制。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與綜治中心一體化運作,實現縣(市、區)、街道(鄉鎮)、社群(村)三級綜治中心和網格化全覆蓋。進一步拓展網格化服務管理,促進基層群眾自治與網格化服務管理有效銜接。健全完善點線面結合、網上網下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的城鄉社群治安防控體系。深化城鄉社群警務戰略,加強社群警務室建設,拓展社群警務功能,推動社群民警專職化。深入開展治安防範群防群治工作和“排矛盾、化糾紛、除隱患”等行動,從源頭上預防、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遏制影響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嚴重刑事犯罪、暴力恐怖犯罪和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發生,防範打擊黑惡勢力擾亂基層治理,全面提高社群治安綜合治理水平。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發改委

  (六)增強社群資訊化應用能力。以數字XX建設為引領,加快數字資訊科技與城鄉社群治理廣泛深度結合,推進資訊資源開放共享,創新治理模式,努力打造網路化、數字化、智慧化社群,提升社群服務效能。提高城鄉社群資訊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水平,加強一體化社群資訊服務站、社群資訊亭、社群資訊服務自助終端等公益性資訊服務設施建設。依託“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相關重點工程,加快城鄉社群公共服務綜合資訊平臺建設,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強化“一門式”服務模式的社群應用,力爭到20XX年,城市和農村社群公共服務綜合資訊平臺覆蓋率分別達到XX%、XX%。實施“網際網路+社群”行動計劃,加快網際網路與社群治理和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運用社群論壇、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引導社群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參與公共事務、開展協商活動、組織鄰里互助,探索網路化社群治理和服務新模式。按照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加快推進設施智慧、服務便捷、管理精細、環境宜居的智慧社群建設,積極開發智慧社群資訊系統,發揮智慧社群移動客戶端作用,實現服務專案、資源和資訊的多平臺互動和多終端同步。實施“雪亮工程”,透過政府的財政投資、市場化運作、社會力量自建等方式,加快基層重要部位、複雜場所、公共區域、鐵路沿線和農村薄弱地區等影片監控系統建設,努力實現城鄉影片監控一體化。繼續推進公共安全影片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示範城市專案建設,推進各類影片資源聯網整合,共享共用。整合城鄉社群電商資源,發展城鄉社群電子商務,強化資料資訊科技在城鄉社群商業中的運用。結合資訊進村入戶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加強線下資源整合和基層經營服務網點資訊化建設,建設一批集網訂店取、線下體驗、終端配送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鄉鎮電商服務中心和村級電商服務站。鼓勵有條件的基層供銷社聯合村級組織參與益農服務站建設,加快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農產品流通服務水平,實現“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積極實施“網路扶貧行動計劃”,推動扶貧開發兜底政策落地。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務服務中心、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網信辦、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農委、市供銷聯社

  四、強化措施,著力補齊城鄉社群治理短板

  (一)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範化建設。合理確定城市社群管轄範圍和規模。各縣(市、區)政府應根據人口規模、居住條件、交通狀況、居民意願和歷史傳統等因素,合理確定城市社群管轄範圍和規模,一般在XXXX-XXXX戶居民的範圍內設定。城市社群的設立、撤銷、規模調整,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提出,報所在縣(市、區)政府決定。到20XX年,基本實現城市社群規模適度、人員配備比例合理、服務管理便捷高效的工作目標。按照便於管理、便於服務、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一個社群設定一個社群居民委員會。城市社群居民委員會一般配置X至X人,即按照每XXX-XXX戶居民(XXXX-XXXX人左右)配備一名居民委員會成員的原則進行配置,轄區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管理和服務任務較重的社群,可適當增加若干社群專職工作人員。農村社群村民委員會一般配置X至X人,根據工作需要可適當增加社群專職工作人員。社群專職工作人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先安排符合崗位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民政局

  (二)加強社群工作者隊伍建設。將社群工作者隊伍建設納入各級人才發展規劃,結合實際制定社群工作者隊伍發展專項規劃和社群工作者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社群工作者培養、選拔、評價、使用、激勵制度,引導優秀人才向城鄉社群服務領域流動,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群工作者隊伍。加強城鄉社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透過“兩推一選”、組織選派、公開選聘等方式,按照思想政治素質好、群眾工作能力強、組織協調能力強的“一好雙強”標準選拔城市社群黨組織書記,按照政治素質高、文化水平高、群眾威信高、帶富能力強、服務能力強、治村能力強的“三高三強”標準選拔農村社群黨組織書記,納入縣(市、區)黨委組織部備案管理。加大從社群黨組織書記中招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力度,注重把優秀社群黨組織書記選拔到街道(鄉鎮)領導崗位,推動符合條件的社群黨組織書記或班子成員透過依法選舉擔任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負責人或成員。社群專職工作人員由基層政府職能部門根據工作需要設崗招聘,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統一管理,社群組織統籌使用。各縣(市、區)要建立城鄉社群工作者工作報酬聯動增長機制,按照不低於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確定城市社群黨組織委員會成員和居民委員會成員報酬標準,按照不低於上年度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兩倍標準確定村黨組織書記工作報酬,其他村黨組織成員和村民委員會成員的工作報酬按照規定標準執行。積極申請省財政按現行補助政策對城市社群中非行政、事業編制的專職社群黨組織委員會成員和居民委員會成員給予補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全面落實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生育、工傷保險等政策,有條件的縣(市、區)逐步落實住房公積金政策。加強對社群工作者的教育培訓,建立市縣分層分級培訓體系,依託大中專院校、黨校和黨建培訓中心等機構,豐富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每年至少對城鄉社群黨組織書記、村(居)民委員會主任培訓一次,其他成員每X年至少培訓一次,提高其依法辦事、執行政策和服務居民能力,支援其參加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評價和學歷教育等,對獲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的給予職業津貼。加強社群工作者作風建設,建立群眾滿意度佔主要權重的社群工作者評價機制,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和獎懲機制,調動社群工作者實幹創業、改革創新熱情。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農委、市教育局

  (三)改善社群人居環境。完善城鄉社群基礎設施,建立健全農村社群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投資、建設、執行、管護和綜合利用機制。建立由社群所在的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為牽頭單位,基層環保局(辦)、文明辦、環衛處(所)、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居委會為成員單位的綠色社群聯席會,制定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建立工作機制。建立綠色志願者組織,開展經常性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每個社群內建立不少於X處、有較高標準的永久性環保宣傳欄(或櫥窗)和環保公益宣傳廣告牌,並定期更新內容。各縣(市、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加快社群綠色建築、社群綠化、垃圾分類、汙水處理、節水節能等硬體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社群垃圾收集、汙水排放、秸稈焚燒以及散埋亂葬等問題。廣泛發動居民群眾和駐社群機關企事業單位參與環保活動,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監督員作用,監督舉報環境違法行辦。推行綠色消費,選用清潔能源,自覺養成節約能源資源、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群。加快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危房改造。加快社群公園的規劃建設,加強社群園林綠化建設和改造提升,有序推進“花園式社群”建設。堅持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以社群為單位,積極推進水資源再生利用,加強城市社群噪聲汙染治理工作。推進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強化社群風險防範預案管理,加強社群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社群避難場所服務半徑應以避難人員步行XX—XX分鐘能到達避難場所入口為原則確定,且宜不超過XXXX米),開展社群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有序組織開展社群應對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提高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推進消防安全社群建設,開展“消防宣傳教育進社群”活動,普及消防安全常識,定期組織居民開展滅火疏散逃生等消防演練,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有條件的社群依託現有服務場所建立社群消防體驗室、社群消防科普教育館等,發揮社群消防宣傳教育功能。探索建立社群微型消防站,隊員由保安員、治安聯防員、社群工作人員等擔任,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將社群微型消防站納入當地公安消防部門排程指揮體系,接受業務指導,開展聯勤聯訓。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衛計委、市安監局、市住建局、市衛計委(愛委辦)、市環保局、市規劃局、市消防支隊

  (四)加快推進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各縣(市、區)將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以新建、改造、購買、專案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推進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力爭到20XX年,實現每百戶居民擁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於XX平方米。加快貧困地區農村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率先推動易地搬遷安置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全覆蓋。落實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做好政府投資建設的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不動產登記服務工作,由縣(市、區)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機構統一辦理不動產權證書。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所有以社群居民為物件的公共服務、志願服務、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原則上在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中提供。加快推進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建立社群公共空間綜合利用機制,合理規劃建設文化、體育、商業、物流等自助服務設施。創新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運營機制,透過居民群眾協商管理、委託社會組織運營等方式,提高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利用率。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供暖、水電、燃氣等費用按照當地居民使用價格標準收取。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市國土局

  (五)推進社群減負增效。各縣(市、區)依據社群工作事項清單建立社群工作事項准入制度,應當由基層政府履行的法定職責,不得要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承擔,不得將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為行政執法、拆遷拆違、環境整治、城市管理、招商引資等事項的責任主體;依法需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協助的工作事項,嚴格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提供經費和必要工作條件。進一步清理規範基層政府各職能部門在社群設立的工作機構和加掛的各種牌子,精簡社群會議和工作臺賬。全面清理基層政府各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要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的各類證明,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實行基層政府統一對社群工作進行綜合考核評比,各職能部門不再單獨組織考核評比活動,取消對社群工作的“一票否決”事項。責任部門:各縣(市、區)政府

  (六)改進社群物業服務管理。加強社群黨組織、社群居民委員會對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指導和監督,探索在社群居員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督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職責。建立健全社群黨組織、社群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以及社群社會組織多方聯席會議議事協調機制,依法調解業主、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物業管理糾紛。符合條件的社群居民委員會成員透過法定程式兼任業主委員會成員。探索在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依託社群居民委員會實行自治管理,或由業主委託專業服務人員落實環衛、綠化及房屋維修等基本服務。建立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社群治理責任評價體系,面向社會公開評價結果,作為物業服務企業資質認定和社群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的重要依據。有條件的地方應規範農村社群物業管理,研究制定物業管理費管理辦法;探索在農村社群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社群物業服務。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市民政局、市住建局

  五、加強領導,為推進城鄉社群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一)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城鄉社群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完善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和群團組織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城鄉社群治理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城鄉社群治理協調工作機制,抓好統籌指導、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和督促檢查。要建立研究決定城鄉社群治理工作重大事項制度,定期研究城鄉社群治理工作。各縣(市、區)黨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街道黨工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要履行好直接責任人職責。要把城鄉社群治理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納入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全面推進幸福社群工程建設,逐步建立以社群居民滿意度為主要衡量標準的社群治理評價體系和評價結果公開機制。

  (二)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加大財政保障力度,統籌使用各級各部門投入城鄉社群的符合條件的相關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重點支援做好城鄉社群治理各項工作。積極申請省財政按現行補助政策對城市社群工作經費給予補助。各縣(市、區)要統籌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等現有資金渠道,支援做好城鄉社群建設工作。不斷拓寬城鄉社群治理資金籌集渠道,鼓勵透過慈善捐贈、設立社群基金會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城鄉社群治理領域。創新城鄉社群治理資金使用機制,有序引導居民群眾參與確定資金使用方向和服務專案,全過程監督服務專案實施和資金使用。

  (三)完善政策標準體系和激勵宣傳機制。加強城鄉社群治理工作理論政策研究,做好城鄉社群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制定“三社聯動”機制建設、政府購買城鄉社群服務等相關配套政策。加快建立城鄉社群治理標準體系,研究制定城鄉社群組織、社群服務、社群資訊化建設等方面基礎通用標準、管理服務標準和設施裝置配置標準。積極開展城鄉社群結對共建活動,及時總結推廣城鄉社群治理先進經驗,培樹典型。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路媒體作用,廣泛宣傳城鄉社群治理創新做法和突出成效,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援、參與城鄉社群治理的良好氛圍。各縣(市、區)要按照本方案精神,結合實際制定加強城鄉社群治理工作的具體方案。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方案要求和職責分工,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

  社群基層社會治理方案4

  20XX年11月,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將鳳凰山的拆遷等社會事務工作交由金牛區人民政府負責,由鳳凰山街道辦事處具體負責。按照區委區政府地“將鳳凰山金韋社群打造成全區社會治理典型社群”的總體要求,現將鳳凰山街道社會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組織機構:

  街道成立街道社會治理工作領導機構,牽頭負責街道社會治理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黨政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熊曉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遊治平同志兼任,具體負責各組工作推進情況的收集通報和工作協調。

  二、治理方案

  街道社會治理分成“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小區秩序綜合整治”、“小區治安綜合整治”、“社群文化活動陣地建設”和“拆遷安置工作推進”五部分,按時間先後分成短期整治和長期建設兩個階段,分別由街道各分管領導牽頭落實一個板塊工作,工作中各負其責,分工合作。

  小區環境綜合整治組:組長:姚大巍,成員:執法中隊、城市管理科、市規劃執法局、綜治辦、派出所、金韋社群、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區住戶侵佔公共區域(道路、綠化等)搭建的違章建築進行拆除;

  (2)按照市土地儲備中心20XX年7月23日《關於加強鳳凰山片區拆遷地地塊清理工作的函》的要求內容,對轄區範圍內的違章建築的`拆除;

  (3)對小區外道路兩側車輛亂停亂放進行整治;

  (4)違建拆除後的植綠、補綠和補路等設施進行修復。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小區秩序綜合整治組:組長:熊曉東,成員:社計辦、金韋社群、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區住戶侵佔公共區域(樓梯入口、樓梯通道等)堆放雜物、亂停放車輛進行整治;

  (2)對小區內綠化中、樹木上亂牽繩掛物進行整治;

  (3)對小區內各樓棟入口張貼的牛皮癬、小廣告和私拉亂接電線、網路線等進行整治。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小區治安綜合整治組:組長:王曉陽,成員: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金韋社群、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區的“四防”設施進行完善;重點整治物業公司保安人員不足、樓梯通道無消防器材、小區重要路段、單元入口無監控裝置等;

  (2)在小區每個單元入口建立社會管理服務平臺;

  (3)完善小區網格化管理系統,按照“以房查人”的原則完善登記錄入和日常監管工作。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社群文化活動陣地建設組:組長:張正強,成員:黨政辦、社計辦、經濟科、金韋社群、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內外文化氛圍的營造,建立小區文化長廊、鄰里文化亭等,植入象棋、花鳥、旅遊、騎遊等協會等組織,全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實社群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

  (2)配合街道落實社群辦公場所的建設;

  (3)引導社群議事會討論決議社群老年協會活動陣地建設和活動開展;

  (4)建立社群自治自管組織,在社群居委會的領導下履行鳳凰城小區自治自管職能。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拆遷安置工作推進組:組長:何斌,成員:拆遷辦、黨政辦、執法中隊、綜治辦、派出所、金韋社群、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繼續推進雙水康城剩餘300餘戶房屋產權證辦理;梳理鳳祥華庭、沙河鳳凰城安置戶房產證辦理的相關資料,適時推開兩小區安置房辦證工作;

  (2)開展沙河鳳凰城小區後續房源住房安置工作;清理鳳凰城空置房屋、梳理拆遷過渡戶資料、制定住房安置工作方案、實施住房安置工作;

  (3)牽頭做好轄區已籤協議未拆除舊房的騰退工作;

  (4)全面展開轄區拆遷工作;

  ①20XX年8月30日前分地塊和專案完成轄區未拆遷農戶、企業的摸底建檔工作;

  ②20XX年9月30日前完成104畝年內上市地塊上剩餘3戶農戶的拆遷工作;

  ③20XX年10月30日前預備役師整合地塊上剩餘1戶農戶的拆遷工作;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三、工作要求

  1、各工作組牽頭負責人依據此工作方案的要求,分組制定細化工作方案,落實工作措施和辦結工作時限,各組工作細化方案於20XX年8月10日前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2、各工作小組在組長的牽頭安排下,認真履職,相互配合,抓好工作落實;各組的工作推進情況,於每週五中午12:00前報領導小組辦公室梳理彙總 。

  3、領導小組辦公室於每週一下班前將各組工作推進情況形成書面情況通報,發放至相關領導和涉及承辦任務的科室。

  社群基層社會治理方案5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全面強化社群黨委的領導力和組織力,構建黨委統籌、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群治理體系,提升我街道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了黨的十九大關於加強社群治理體系建設重要部署,落實了區委區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現代化社群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強化社群黨委領導核心作用,透過明確社群“六定”(定位、定責、定員、定崗、定費、定薪),構建完善“一核五化”治理模式,進一步整合社群資源、理順體制機制、推動力量下沉、夯實基層基礎,最大限度發揮社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把社群黨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為建設“西部中心、智造重鎮、魅力蠔鄉”提供堅強保障。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固本強基。充分發揮社群黨委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把黨的建設貫穿社群治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以深化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提升,以基層治理成效檢驗基層黨建成果,始終確保社群治理的正確方向。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群眾。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座標,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創新聯絡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三)堅持大開放大融合,統籌推進。建立多層次的區域化黨建平臺和組織網路,注重系統謀劃、統籌協調,強化互聯互動、共建共享,推進全街道範圍內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共謀區域發展、共抓基層黨建、共育先進文化、共助人才成長、共同服務群眾、共建共享家園。

  (四)堅持創新發展,破解難題。圍繞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順應社群治理髮展趨勢和政府職能轉變需求,以問題為導向,著力在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創新上下功夫,鞏固和深化社群黨建標準化建設成果,切實解決社群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五)堅持重心下移,做實了基層。進一步發揮街道、社群在基層黨建與社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確職能定位、理順條塊關係、最佳化組織架構、加強綜合保障,使基層有資源有條件有能力更好地服務群眾,落實了黨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社群黨委領導核心

  1.明確社群黨委領導核心地位。嚴格落實了市委關於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標準+”系列檔案精神,明確社群黨委領導核心地位,打造“一核多元”現代化社群治理體系,夯實基層黨建基礎。社群黨委是街道黨工委領導下的基層委員會,是社群各類組織的領導核心,負責領導本社群的工作和基層社會治理,支援和保證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充分行使職權。

  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將學習了 x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列為社群黨委會議的重要議題,將十九大精神列為“三會一課”的必學內容和黨員幹部培訓的必修課。充分發揮新時代講習所(社群黨校)作用,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圍繞講思想習理論、講黨史習初心、講憲法習法治、講民生習服務、講政策習發展、講傳承習文化等內容,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講習活動,推進十九大精神在 XXX 落地生根。

  2.健全社群黨委執行機制。研究保障社群黨委充分行使社群人事安排權、重要事項決定權、領導保障權和管理監督權的具體措施,落實了《中共深圳市寶安區社群黨委“四項權力”實施細則》,健全社群“四議兩公開”重大事項議事決策機制,充分發揮社群黨委在社群各項事務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社群黨委對基層治理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落實了兼職副書記參與社群黨委分工,股份公司董事長負責社群集體經濟發展、股份合作公司自有物業等管理工作。根據區的統一安排,分批從區、街道選派優秀年輕幹部擔任社群黨委第一書記(副書記)。

  3.強化對集體經濟的領導監督。以社群股份合作公司換屆為契機,加強股份合作公司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群股份合作公司中的作用,推動社群股份合作公司換屆工作順利完成;社群黨委領導、支援和監督公司的發展,公司領導班子成員任免須經社群黨委研究同意,公司重大事項提交股東大會決策前須經社群黨委研究審議;支援社群黨委書記兼任社群股份合作公司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主任,董事長候選人建議為中共黨員。

  明確社群黨委對社群集體經濟監督事項。進一步規範社群黨委對集體經濟的監督範圍、程式方法和紀律要求,確保社群黨委對股份合作公司的領導、支援和監督。

  嚴肅社群黨委對社群集體經濟的監督責任。對股份合作公司未按要求報社群黨委稽核把關、或社群黨委履行職責不到位的,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因街道各職能部門把關不嚴,造成社群黨委不能有效行使“四項權力”的,追究職能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4.實行社群財務管理黨委書記負責制。發揮社群黨委主動性,增強社群黨委對經費的使用權。凡是上級下撥到社群的各類服務群眾經費,由社群黨委牽頭組織實施,統籌使用。社群財務管理實行黨委書記負責制,社群黨委書記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應依法接受審計監督。

  (二)機構人員“標準化”

  5.落實了社群工作清單。嚴格落實了社群黨委、工作站、居委會工作事項清單,凡未列入清單的事項,需區級及以上黨委政府有明確規定的方可下放至社群,並實行“費隨事轉”。進一步清理、歸併對社群的各類考核、評比、檢查,制定目錄嚴格管理,為社群“減負”。各相關科辦對照社群工作清單,梳理、制定工作流程,並開展業務培訓會。

  6.合理設定社群工作架構。按照統籌、管理、服務、聯動四大職能,將社群工作架構設定為“一辦兩平臺”。一是綜合辦,負責社群內部運作和監督工作;二是黨群聯絡服務平臺,負責區域化黨建、群眾聯絡服務、綜合視窗管理等工作,推動社群共建共治共享。三是綜治平臺(綜治中心),負責智慧管控、應急值守、平安法治、安全生產、綜合巡查整治等工作,維護社群平安秩序。按照區指導要求,修訂社群黨委(工作站)機構設定和人員配備辦法,指導社群科學設定功能組別。

  7.完善社群專職工作者薪酬待遇體系。落實了《寶安區社群專職工作者管理辦法》,做好社群專職工作者崗位設定,分為負責人、主辦、輔助三類,建立分類分檔崗位管理體系。按區統一部署,做好人員過渡和聘用工作。落實了社群專職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在市區指導下,逐步完善街道社群專職工作者薪酬福利方案,建立健全動態增長機制。堅持“能者多得、獎勤罰懶”原則,制定社群專職工作者的績效考核辦法,鼓勵減員增效,切實提高社群專職工作者工作效率和能力。

  8.加強社群專職工作者隊伍培訓。制定社群專職工作者培訓計劃,分崗位、分批次開展人員培訓。抓好新入職社群專職工作者培訓,開展政治理論、依法行政、行為規範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依託“頭雁論壇”、“蠔鄉講堂”、“展翅行動”等品牌培訓專案,全面加強社群專職工作者培訓,切實提高社群工作者履行職責、服務群眾、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9.推動“1+1+6”隊伍力量下沉。綜合巡查、社群綜合整治、安監 3 支隊伍由街道具體調配下沉,與社群工作人員“搭班幹活、捆綁作業”。社群治安消防隊伍由區公安分局統籌下沉社群,負責社群內出租屋、“三小”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小型消防站值守、撲滅初期火災和公共區域內的治安巡邏防範工作。環水、交通、交警、市場監管等 4 支區專業隊伍由區主管部門統籌調配下沉,安排人員對接一個或多個社群,並在相關社群掛牌公示、接受監督,除承擔本部門工作職責外,還要響應社群訴求,結合職能會同社群開展聯合整治。

  10.理順下沉人員管理體制。下沉人員日常管理由主管單位和社群共同負責,其行政、人事、工資關係保持不變,組織關係原則上轉到社群黨委。其中,社群綜合整治、治安消防隊伍日常管理以社群黨委為主,綜合巡查、安監隊伍日常管理以街道為主,環水、交通、交警、市場監管隊伍日常管理以區主管部門為主。

  11.完善下沉人員考核激勵機制。賦予社群黨委一定的考核許可權,下沉人員年度考核由各主管部門、社群黨委共同行使。其中,社群綜合整治、治安消防隊伍,社群黨委考核比重不低於 70%;綜合巡查、安監、環水、交通、交警、市場監管隊伍,社群黨委考核比重不低於 50%。考核結果作為評優評先、選拔使用、發放績效和獎勵工資的重要依據。考核結果公示前應報區組織人事部門備案。

  12.提升下沉人員工作效能。各科辦要加大對下沉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力度,實行持證上崗,有條件的可按照相關規定授予執法資格,定期對人員到崗到位、專業能力、工作落實了等情況進行跟蹤考核,確保隊伍專業素質。對不服從管理、不配合工作、工作不到位、專業水平不足或連續年度考核排名靠後的,社群黨委可對下沉人員實行“一票否決”,要求主管部門調整下沉人員。下沉人員因工作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其主管部門應承擔連帶責任。街道相關科辦應結合工作實際和社群情況,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下沉人數、時間路徑、工作職責、管理分工、績效分配、監督考核、一票否決等事項,上報街道黨工委,再按要求上報區網格化管理工程領導小組審批,同時送區紀委(監察局)、區委組織部、區人力資源局備案。

  (三)網格治理“精細化”

  13.最佳化網格劃分。按照“規模適度、動態調整”的原則,按區網格辦的要求,適時調整基礎網格,以適應工作需要。以社群為單位劃定警格、安格、交格、環水格、市監格、潔格等專業網格,並根據網格調整情況對人員配置、系統設定等同步調整。根據區公安分局最佳化布點的要求,做到“一社群至少一個警務室”。鼓勵各社群在網格劃分的基礎上,建立分片包乾責任制。

  14.最佳化巡、撥、辦、督機制。根據實際執行情況對綜合巡查事項、定點巡查事項進行最佳化。根據實有事件的發生規律和季節變化,對巡查頻次進行最佳化。按照“誰上報、誰核查”對系統推送已整治的事件進行核查,對於網格員核查不透過的事件退回整治,核查超過三次仍達不到結案標準的,納入整治單位績效考核,限期督辦。

  15.推行微小事件簡易程式。根據區網格辦制定的《網格員督辦微小事件清單》,由網格員對微小事件當場辦理或督促相關責任主體進行整改,對拒不整改的由綜合整治隊強力整治。對於危險程度高、事態緊急的事件網格員以快採快報形式報告相關部門處置。加強巡查和整治隊伍的配合,巡查中隊向整治中隊派駐聯絡員提高採辦資訊流轉效率,定期採取針對性的聯合整治行動,集中解決一批突出問題。

  16.建設社群綜治平臺。根據上級要求,依託黨群服務中心設定群眾接待、矛盾糾紛調處、心理諮詢等功能區域,場所建設面積控制在 300—500 平方米。建設社群微型管控平臺。將社群綜治中心、應急值班室、影片研判室、微型消防站排程室、巡查整治事件處理室等進行功能整合,高標準建設社群微型管控指揮中心,安排人員 24小時值班值守。深化推進“一社群一法律顧問”、“一社群一心理諮詢師”、“一社群一名以上禁毒社工”,為社群居民提供公共法律服務,強化法律諮詢、矛盾糾紛調處力度。

  17.建設實有人口動態管控系統。根據區統一要求,將社群內實有事件、實有人口等網格基礎資訊進行整合、分析,加強與黨建、公安、教育、民政、人社、消防等部門的業務資訊融合,充分挖掘資料間的關聯性及規律性,分別以區、街道、社群為單位直觀呈現,促進網格基礎資訊在推進基層黨建、基本公共服務、經濟發展、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有效應用。

  18.建設公共區域影片監控系統。根據區統一要求,推進公安、城管、教育、環水等行業影片資源聯網,實現影片資源各部門各層級共享。建立影片研判隊伍,對影片資訊進行深度挖掘應用,提升預測預警預防能力。

  19.建設社群網格化智慧消防系統。根據區統一要求,加快網格化智慧消防資訊系統的深化建設,明確社群內的工廠企業、重點單位場所主體責任,監管物件資訊在地圖上標註,與網格責任人捆綁,並將各類單位及場所按重要程度分等級監管,實現對消防形勢的實時管控。加強社群小型消防站、微型消防站建設和維護工作,加強股份合作公司義務消防隊的管理和培訓。

  20.建設城中村出租屋影片門禁系統。根據區統一要求,在街道、派出所、社群建設影片門禁系統監控中心,在符合建設條件的城中村出租屋安裝影片門禁裝置,將影片門禁資料接入省、市、區三級大資料共享平臺,為治安工作的分析、研判、預警提供大資料支援。

  (四)主體責任“規範化”

  21.明確社群股份合作公司角色定位。股份合作公司應在自主發展經濟、努力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嚴格按照社會公共區域治理標準,做好集體自有物業管理區域和屬於股份合作公司“圍合式小區”的內部治理工作,履行好治安、消防、安全、城管等工作責任,維護社群和諧穩定的責任不放鬆。有條件的股份合作公司利用自身企業資源,支援和參與社群公共服務,強化社群協同治理,推動形成社群多元共治局面。

  22.落實了工廠企業、物業管理公司等社會主體的主體責任。按照“誰受益、誰擔責”的原則,制定工廠企業、物業管理公司、清掃保潔企業、出租屋業主、樓棟長、承租戶以及各類經營商戶在治安、消防、安全、城管等方面的責任清單,並多渠道公告公示,明確社會主體的主體責任。最佳化購買社群清掃保潔服務管理考核機制。按照區住建局的要求,對轄區商品房住宅小區開展星級評定、每季評比等工作,對轄區“村改居”小區開展“以獎代補”考核工作,對排名靠後的物業小區、物業服務企業進行通報,進一步提升我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加強對物業小區的檢查、考核、通報、監督,將各類主體的履責情況在社群內通報公示,並錄入寶安區誠信系統。定期評選表彰一批履行主體責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並給予一定獎勵。推行“紅色”物業管理,成立物業管理公司黨組織,實施“黨建進物管,物管進社群”,積極探索社群黨委和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雙向任職”,充分發揮物業管理公司在小區內的各項監管職責,實現“多元”治理。

  23.加強“樓棟長”隊伍建設搭建履責平臺。督促出租屋業主、工業區經營者配備專職樓棟長;由物業管理公司負責,在商品房樓棟組建兼職樓棟長,協助做好人員管理和安全隱患巡查工作。強化樓棟長制度,建立樓棟長協會,制定樓棟長獎懲及行為規範,將安全監管落實了到最基層。

  24.對不履責的受益主體嚴格依法查處。推動條塊專業執法力量下沉社群,形成區-街道-社群三級聯動的執法體系。公安、安監、市監、環水、消防、城管等執法部門,對拒不履行主體責任的,按照各自職能嚴格依法查處,對一些重點案例進行廣泛宣傳。

  (五)居民自治“組織化”

  25.挖掘居民自治內生動力。健全社群居民議事會制度,鼓勵居民參與社群事務。規範居務監督運作機制,強化對社群重大決策、資金使用等方面的監督力度。推進社群公益服務、社群家園網建設,拓寬政府購買社群服務渠道,推動社群服務社會化運作。探索發揮社群基金會作用。活躍社群基層群眾文化,以社群鄰里節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鄰里互助活動。做實了源頭性居民調解,構建解決居民矛盾糾紛的緩衝帶。強化社群居委會“樞紐、議事、監督、服務”職能,從社群老幹部、老黨員、外來務工人員中物色和培養一批自治精英擔任“義務調解員”,打造“有事大家議”居民議事廳,成立企業、義工等聯合組織,充分發揮居民自治作用。

  26.辦好家門口社群黨校。依託街道社群黨校、各社群分校,加大學習型社群建設力度,舉辦全民終身學習、市民大學堂、“民生培訓進小區”等活動,提升居民素質。建立社會工作人才激勵、交流、培訓機制。以社群黨校為平臺,發揮主體責任宣傳教育功能,由網格長、網格成員、社群幹部等為宣講員,深入出租屋、工業區、物業小區,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督促社會主體承擔起社會治理、安全生產等責任。依託街道地鐵口、主幹道等人群密集區域的 U 站、社群微型消防站等載體,組織黨員、志願者開展社會主體責任、黨群服務、治水提質等宣傳活動。

  27.支援社會組織發展。賦予社群黨群服務中心社會組織“孵化器”職能,鼓勵社群引進和培育發展政府需要、群眾需求的社會組織,透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支援社會組織有償參與社群治理和群眾服務。鼓勵社群工作人員參加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新選聘社群工作人員時具有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的優先考慮,為社群建設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儲備。

  (六)黨建覆蓋“全面化”

  28.加強社群黨組織建設。社群黨委下設直屬黨(總)支部、股份合作公司黨(總)支部、居民黨(總)支部、“兩新”黨(總)支部,各類黨總支相應設定黨支部;在條件成熟的商住小區、城中村小區建立黨組織,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加強對組織關係不隸屬於社群黨委的駐社群單位黨組織及臨時黨支部等的統籌協調;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探索將街道下派幹部、各職能部門下沉人員、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的黨員組織關係轉接到社群。加強社群陣地建設,有條件的社群探索建立社群黨群服務分中心。

  29.建立區域化黨建月度協調等制度。建立健全街道區域化黨建月度協調製度,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到底到邊。建立黨建督導檢查常態化機制,採用日常指導、每月抽查、半年督導等多種方式,實現黨建督導與年終述職考核掛鉤。積極推進區域化黨建網格建設,形成“區委—街道黨工委—社群黨委—基層黨支部—黨員”全覆蓋資訊聯網管理體系,實現區域協同聯動、支部互融共建。

  30.開展“五員”進社群活動。區機關處級以上幹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街道正科級以上幹部等“五員”定期到社群接待、走訪群眾,及時瞭解群眾需求和訴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社群、問題難點解決在社群。制定街道“五員”進社群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活動任務、活動方式,以及社情民意的收集、處理及答覆等工作流程。探索“5+N”模式,每次活動社群律師共同參與,提供法律服務,並由社群統籌安排部分義工、社工、黨員志願者參與,也可安排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委員會成員等參加。

  31.實現黨員發揮作用全覆蓋。要求機關在職黨員進社群、進小區,開展“雙亮雙評”活動,使在職黨員到社群亮身份、樹形象、起作用。在社群推廣建設黨員示範戶、黨建示範街,引導黨員在“雙宜”小村建設、“三小”場所整治、消防隱患整治、城管、治安等工作中發揮帶頭作用。暢通社會監督渠道,把社群黨員的姓名、照片、服務承諾等,統一製作成公示牌,接受群眾監督。進一步加強“兩個責任”在基層落實了,社群紀委在社群黨委和街道紀工委領導下加強社群黨風廉政建設。

  32.推進社群“民生微實事”。突出社群黨委在服務群眾中的主導作用,既讓群眾真正得實惠,又讓群眾知道惠從何來。按照上級社群“民生微實事”的有關規定,進一步最佳化“民生微實事”工作流程;切實突出社群黨委的統籌領導作用,搭建形式多樣、覆蓋廣泛的群眾議事平臺,按照“群眾點菜、黨委實施”的原則,做好專案徵集、評議、確定、實施、驗收工作;“民生微實事”實施情況列入街道黨工委書記、社群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穩妥推進。各科辦要充分認識建設現代化社群治理體系的重要意義,按照區委區政府部署,將其作為本單位重要工作內容抓實抓牢抓緊。由街道領導牽頭,推進分管領域各項工作。街道黨工委每週召開會議聽取各相關部門、各社群工作推進情況。鼓勵支援社群在確保基層平穩有序基礎上,先行先試,力爭打造一批精品社群。

  (二)凝聚合力,齊抓共管。組織人事部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切實加強對現代化社群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系統謀劃,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科辦要齊抓共管,密切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和優勢,凝聚各方力量推進現代化社群治理體系建設。

  (三)規範運作,落實了保障。完善社群經費使用管理和審計制度,明確經費審批許可權和開支範圍。社群黨委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大各項社群專項經費統籌整合力度。各相關科辦要加大社群經費保障力度,保障社群人員和工作經費開支,安排好社群專職工作者日常公用經費等,落實了社群執法用車,統籌建設社群飯堂或採取集中配送等方式,解決社群用車用餐等問題。

  (四)加強督辦,落實了責任。街道督查室對各科辦開展現代化社群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的情況進行督查督辦,建立督促檢查、跟蹤問效制度,街道各科辦要認真履行部門責任,落實了分工要求,推動責任落實了、任務落地。

  (五)精準解讀,注重宣傳。各科辦要加強政策解讀和具體指導,確保各項工作統一推進;各科辦、各社群要及時研究解決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經驗做法;宣傳部門要加強宣傳統籌,對工作情況進行跟蹤和報道,要專題組織開展資訊收集報送,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