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綜合實踐活動評課稿3篇

綜合實踐活動評課稿

綜合實踐活動評課稿3篇

綜合實踐活動評課稿1

  本週三聽了張翠萍老師的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調查小學生早餐情況》,我覺得這節課有這麼兩個出彩的地方: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在這節課中,老師的話語不多,寥寥數語,起到襯托引導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什麼我會如此關注課堂中教師的話語呢?這要起源於一年前的一節公開課。當時我上的是四年級的一節數學課,自我感覺還不錯。聽課的老師也給予較高的評價。課後有位老師找到我,真誠地說:“你的課上的挺不錯。只是可能你對學生不放心,所以整堂課覺得老師講的太多了。”一語驚醒夢中人啊,教師講的多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教師的話語霸權,意味著學生的話少,意味著老師教的主動,學生學的被動。這樣的課即使上得情趣盎然、生動活潑卻仍是教師的天下,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又體現在何處呢?從此我進入課堂,觀察課堂,傾聽課堂。首當其中的是觀察教師的話語,聆聽學生的話語。我聽過很多高級別的課,總是遺憾地聽到教師的聲音是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啊!但是,今天我欣喜地聽到整節課張老師話語不多,她把說話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們。整堂課孩子們學得主動,說得高興,充滿了歡聲笑語。我耳畔迴響的不是老師富有激情,高亢的聲音。而是孩子們歡樂,稚嫩的話語。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節課難道不值得我們稱讚嗎?

  二、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安排合理。

  “調查校外生和校內生的早餐”“如何選擇早餐”“選擇喜歡的研究主題分小組設計活動方案”等這些環節的設計使整堂課的教學節奏比較完美,在老師有激情有條理的組織管理下,使課堂活躍而有秩序。

  其次,要關注少數“惰性”較強學生的成長,有的學生依賴性較強,依舊遵循“撥一撥,動一動”的慣性,習慣於“奉命行事”。同時,活動中還發現少數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有所欠缺。怎樣培養這些同學的興趣,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各項活動,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綜合實踐活動是課改的亮點,也是一個難點,對教師來說富有很強的挑戰性。課程內容的開放性使教師的知識結構面臨嚴峻的考驗,沒有現成的教材,因此教師只有在生活中不斷的充實自我,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完成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評課稿2

  聽了馬老師的這堂實踐課,值得學習的方面很多。在活動中她做到了扶放結合,既給了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時間,又給了學生適時指導與幫助,使學生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鍛鍊,學到了知識。雖然在這堂課中老師的話語不多,但寥寥數語起到襯托引導畫龍點睛的作用。下面就這堂課談一談我的體會:

  1、合理的設計中體現明確的教學目標

  這節課一開始,老師簡短的幾句話就介紹了自己名字的由來,讓學生初步體會名字的寓意非常豐富。然後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們,讓學生們自己說出自己名字的由來,激發學生對名字問題的興趣,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再經老師的指導學生進行歸納、刪除,形成課題。整節課設計得很合理,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運作效果良好。

  2、方法引導,循序漸進

  在指導學生歸納感興趣的問題的這一環節中,張老師隨意性地抽取幾位學生的設計表格,進行課題表述的指導,展示,進而讓學生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歸納、表述,提出研究的小課題。不僅僅在這一環節,張老師在整節課上,都能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會方法,最終制定出自己的課題。

  總之,這次活動亮點很多,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彰顯出老師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獨特的設計思想,靈活自如的.課堂調控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充分地享受了綜合實踐課。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具有與其他課程不同的特點,怎樣去設計、實施、評價以及怎樣真正地從“走向綜合實踐活動課”到“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都是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評課稿3

  今天聽了一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打電話》。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透過打電話感受生活中片片有數學,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雖然內容有難度,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加以恰當的引導,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他們帶著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和策略。活動在小組同學合作、交流、觀察中進行,學生的思維在活動中得到拓寬,並可以學到書本中沒有的知識,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感受到生活與數學是密不可分的,從而更加樂於學數學。

  一、合理使用教材是一本堂課成功的關鍵。

  透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教學情境:一個合唱隊暑假期間有一個緊急演出,老師要通知所有人參加,採用打電話的方式。問題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事情,學生有親切感,能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二、充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在尋找打電話的最優方案過程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先獨立思考並記錄自己的方案,接著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後全班交流,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

  三、培養學生的最佳化思想

  全班交流時,學生出現了:逐個通知、分組通知和最優方案---所有人都不空閒的方案。透過對這三種方案的展示點評與縱向比較,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並且體驗到方法的多樣性與最佳化思想。最終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培養學生數學符號思想和數學的簡潔美。

  學生有的用文字記錄自己的過程和想法,與有些同學用符號記錄進行比較,滲透了數學的符號思想,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簡潔之美。

  當然,課堂本身就是一個遺憾的美,再完美的課堂也有它的不足之處,本課有以下處,值得我們斟酌:

  1、在觀察表格、總結規律時,應更加放手讓學生自己說自己的發現並派學生代表自己把表格補充完整。

  2、沒有檢測導結的內容。

  3、教師語言再精煉一些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