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關於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關於成語故事

關於成語故事1

  畫餅充飢

  三國時期,有一個正直的文人叫盧毓(yù),在魏國做大官。

  一次宮中選拔人才,官員們推薦了許多有名的人,魏國的皇帝說:“讓盧毓來選人,我不要這些只有名聲而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名聲就像畫在牆上的餅,不可以拿來吃。”

  盧毓建議皇帝選拔和考試相結合。從此,皇帝根據個人的實際能力來任命官員。盧毓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稱讚。

  成語“畫餅充飢”就來自於皇帝所說的話。一開始,它指有名聲而沒本領的人。後來,人們用它來比喻以不切實際的空想來滿足自己的人。

關於成語故事2

  北魏有個人叫楊大眼,從小就顯示出超乎常人的勇力和敏捷,跳跑如飛。但早年沒有人扶助他,日子過得很清寒,太和年間他才做了一個小官。

  不久,朝廷將南下討伐,急需將才。尚書李衝受命挑選帶兵出征的各級將領。楊大眼知道後,就主動去向李衝請求應徵。李衝認為他職位低而不同意。楊大眼說:“尚書不知道我的本事,現在請讓我表演一下技藝。”說完,他從身上抽出一條三丈多長的繩子,把它系在自己的頭髮上,然後飛也似的向前跑去,速度快得驚人。只見那條長繩子,在他腦後,形成箭一般的直線,奔跑的馬也追趕不上。參觀的人都驚歎不止。李衝說:“近千年來民間還從未發現有這樣的人才。”當即任命他為南征的主將。

  楊大眼受封后,非常得意地對他往日的同僚說:“現在的我,正像人們說的蛟龍得了水,可以興雲作霧,放手大幹一場,以後再也不會與你們為伍了。”楊大眼率軍南下征討了許多地方,經歷了很多次戰鬥,每一次都顯出他的確是具有勇冠全軍的傑出才能。

關於成語故事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

  組成的詞語。

  3、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

  4、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

  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

  1、清成語故事中精闢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複述訓練。

  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媒體設計:

  投影片、教學掛圖

關於成語故事4

  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乾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麼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伕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伕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伕去把子張請來。車伕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伕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伕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裡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葉公好龍成語故事的啟示

  這個故事用十分生動的比喻,犀利地諷刺了葉公式的名不副實、表裡不一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知道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透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葉公好龍成語故事的延伸

  【拼音】:yè (sh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釋】: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出處】:《三國志·蜀志·秦宓傳》:“昔楚葉公好龍;神龍下之;好偽徹天;何況於真?”

  【近義詞】:表裡不一、兩面三刀、口是心非

  【反義詞】:名副其實、名實相符、表裡如一

  【例句】:他表示願意幫助別人,但當有人向他求援時,卻避退三舍,這與~毫無差別。

  【謎語】:紹翁喜歡蛟(打一四字成語)

關於成語故事5

  成語解釋

  雕龍畫鳳

  放龍入海

  鳳表龍姿

  虎鬥龍爭

  活龍活現

  踞虎盤龍

  亢龍有悔

  跨鳳乘龍

  老邁龍鍾

  龍韜豹略

  龍騰虎躍

  龍頭蛇尾

  龍行虎步

  馬龍車水

  馬如游龍

  盤龍臥虎

  白龍魚服

  暴腮龍門

  筆走龍蛇

  藏龍臥虎

  車水馬龍

  成龍配套

  乘龍佳婿

  人的女婿。

  乘龍快婿

  人的女婿。

  打鳳撈龍刻繪龍鳳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形容英俊的儀表比喻群雄互相爭鬥形容神情生動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樣形容地勢雄偉壯麗指居高位而不知謙退,則盛極而衰,不免有敗亡之悔比喻結成夫妻或成仙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便指兵法騰:飛騰;躍:跳躍。像龍在飛騰,像虎在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比喻開頭盛大,結尾衰減形容帝王的儀態,比喻威儀莊重,氣度不凡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盤:盤旋,彎曲。盤曲的龍,臥居的虎。比喻隱藏的人才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分,改裝出行。象魚仰望龍門而不得上一樣。科舉時代比喻應進士試不第,後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處境窘迫。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搭配起來,成為完整的系統。乘龍:女子乘坐於龍上得道成仙。佳婿:稱意的女婿。舊時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作譽稱別乘龍:女子乘坐於龍上得道成仙。快婿:稱意的女婿。舊時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作譽稱別鳳、龍:這裡指人才。比喻搜尋、物色難得的人才。

  二龍戲珠兩條龍相對,戲玩著一顆寶珠。

  風從虎,雲從龍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風虎雲龍

  伏虎降龍

  和困難。

  伏龍鳳雛伏龍:(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後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聖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敵人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龜龍片甲

  龜龍鱗鳳

  虎臥龍跳

  虎穴龍潭

  虎踞龍盤

  畫龍點睛比喻無論鉅細都蒐羅進來的好東西。傳統上用來象徵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形容字勢雄渾超逸。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降龍伏虎

  困難。

  矯若驚龍

  驥子龍文

  蛟龍得水

  龍驤虎視

  龍躍鳳鳴

  龍肝鳳髓

  龍鳴獅吼

  龍潭虎穴

  來龍去脈矯:矯健。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後多比喻英才。傳說蛟龍得水後就能興雲作雨飛騰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也比喻擺脫困境。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象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比喻沉鬱雄壯的聲音。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現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龍虎。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

  鯉魚跳龍門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龍盤虎踞

  龍馬精神

  龍血玄黃

  龍蛇混雜

  龍驤虎步

  龍肝豹胎

  老態龍鍾

  龍蛇飛動

  龍爭虎鬥

  龍駒鳳雛

  龍潭虎窟

  龍章鳳姿

  龍吟虎嘯

  龍鳳呈祥

  龍跳虎臥

  龍飛鳳舞

  龍蟠鳳逸

  龍肝鳳腦

  配套成龍

  攀龍附鳳

  炮鳳烹龍

  盤龍之癖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龍馬:古代傳說中形狀象龍的駿馬。比喻人精神旺盛。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彷彿龍飛騰,蛇遊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形容鬥爭或競賽很激烈。比喻英俊秀穎的少年。常作恭維語。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章:文采。蛟龍的文采,鳳凰的姿容。比喻風采出眾。象龍在鳴,虎在嘯。比喻相關的事物互相感應。也形容人發跡。指吉慶之事。比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如龍盤曲,如鳳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沒有人賞識。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搭配起來,成為完整的系統。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烹:煮;炮:燒。形容菜餚極為豐盛、珍奇。指愛好賭博的惡習。

  跑龍套原指戲曲中拿著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後比喻在人手下做無關緊要的事。

  烹龍炮鳳

  喬龍畫虎

  群龍無首

  人中之龍烹:煮;炮:燒。形容菜餚極為豐盛、珍奇。形容假心假意地獻殷勤。一群龍沒有領頭的。比喻沒有領頭的,無法統一行動。比喻人中豪傑。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比喻無論形式上怎樣變化,實質還是一樣。

  神龍見首不見尾原是談詩的神韻,後比喻人的行蹤詭秘,剛一露面又不見了。也比喻言辭閃爍,使人捉摸不透。

  生龍活虎

  土龍芻狗

  屠龍之技

  望子成龍

  痛飲黃龍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泥土捏的龍,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實。屠:宰殺。宰殺蛟龍的技能。比喻技術雖高,但無實用。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成就。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敵京,置酒高會以祝捷。後泛指為打垮敵人而開懷暢飲。

  臥虎藏龍

  匣裡龍吟

  一龍一蛇

  藥店飛龍

  一世龍門

  仰的人物。

  葉公好龍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聲響。原指劍的神通,後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見用。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飛龍:指中藥龍骨。藥店裡的龍骨。比喻人瘦骨嶙峋。一世:一代;龍門:後漢時李膺有重名,後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魚龍曼衍

  雲龍風虎

  雲龍井蛙

  元龍豪氣

  元龍高臥

  魚龍混雜

  雲起龍驤

  遊雲驚龍

  直搗黃龍

  鰲憤龍愁

  扳龍附鳳原指各種雜戲同時演出。後形容事物雜亂。也比喻變化很多(含貶義)。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的事物相感應。雲端的龍,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曾慢待許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原指陳登自臥大床,讓客人睡下床。後比喻對客人怠慢無禮。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驤:騰起。如雲湧升,如龍騰起。舊時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形容書法精妙。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黃龍府。指搗毀敵人的巢穴。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謂依附龍鳳而升空。

  禪世雕龍

  乘龍配鳳

  打鳳牢龍

  打虎牢龍指文章世代相傳。比喻得佳偶,結良緣。亦作“打鳳撈龍”。①喻安排圈套使強有力的對手中計。②喻設法尋找合適的人選。猶言打鳳牢龍。

  大水衝了龍王廟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相互發生了衝突爭端。

  鼎成龍去《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以“鼎成龍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龍升

  鼎湖龍去

  飛龍乘雲

  飛龍在天見“鼎成龍去”。同“鼎成龍去”。指龍乘著雲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時機而得勢。比喻帝王在位。語本《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聖德之人得居王位。”

  鳳附龍攀

  鳳骨龍姿

  鳳狂龍躁

  鳳樓龍闕

  鳳毛龍甲

  鳳髓龍肝

  鳳舞龍飛

  鳳舞龍蟠

  鳳簫龍管

  鳳臆龍鬐

  鳳翥龍蟠

  鳳翥龍翔

  鳳翥龍驤

  鳳子龍孫

  附鳳攀龍

  託鳳攀龍漢揚雄《法言?淵騫》:“攀龍鱗,附鳳翼。”後以“鳳附龍攀”謂依附帝王權貴建功立業。形容超凡的體格和儀態。形容心情煩躁,精神失常。形容華美的宮闕樓臺。鳳的羽毛,龍的鱗甲。比喻珍貴之物。比喻珍奇美味。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鳳凰飛舞,蛟龍盤曲。形容相配得當。指笙簫一類管樂的吹奏聲。鳳凰的胸脯,龍的頸毛。比喻駿馬的雄奇健美。像鳳凰飛舞,蛟龍盤曲。比喻體勢的飛揚勁建,迴旋多姿。龍飛鳳舞,形容風采姿態的高超。翥:鳥飛。形容奮發有為。帝王或貴族的後代。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貴。

關於成語故事6

  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因為,只要跳過龍門,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

  可是,龍門太高,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摔得鼻青臉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於虛設了嗎?”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於被感動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鯉魚們一個個輕輕鬆鬆第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

  不久,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並沒有兩樣。於是,他們又一起找龍王,説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

關於成語故事7

  旁白:

  從前有個商人從印度買來一頭大象,他牽著大象走在街上,很多人都來圍觀。大家都沒見過大象,所以面對這個龐然大物議論紛紛。

  甲:這是什麼怪物啊?我長這麼大從來沒見過?

  乙:這是牛,我聽我爺爺提起過。

  丙:不對,這是梅花鹿,我奶奶說過,這東西生活在寒冷的地方。

  【大家七嘴八舌,鬧哄哄的。】

  大象的主人:鄉親們聽我說,鄉親們聽我說。你們說的都不對,這是大象,我從印度買來的。

  【甲、乙、丙:噢,這是大象!】

  丁:這大象可真大,真稀奇!

  【是啊!是啊!(大家跟著說)】

  旁白:正好在人群中有四個盲人,他們聽說是大象,也感到很好奇!於是也議論開了。

  1:要是我們的眼睛能看見就好了!

  2:是啊,我也想看看大象長得什麼樣子?

  3:有什麼好看的,肯定和狗長得差不多!

  4:要我說,應該長得更像豬!

  1:怎麼可能像豬呢?

  旁白:四個人爭論的聲音越來越大,被大象的主人聽見了,他走過來說:你們雖然看不見,但是你們可以用手摸一摸呀。

  【眾人:對呀,你們可以摸一摸啊!】

  大象主人:誰先來?

  4:我先來!(摸象牙)

  123:大象像什麼?

  4:大象也不大,就像一根水靈靈的大蘿蔔!

  【眾人大笑!】

  3:你胡說,我來摸!(摸大象腿)

  12:像什麼?

  3:大象要比蘿蔔大,他像一根柱子!

  眾人又笑了!

  12:不可能,大象又不能變形,怎麼一會像蘿蔔,一會像柱子?我們一起摸!

  (1摸身體;2摸尾巴)

  1:我知道了,大象長得像堵牆!

  2:你錯了,大象長得細長細長,像一根草繩!

  3:不對,像柱子!

  4:像大蘿蔔!

  【四個人又爭論起來。】

  小朋友:叔叔,你們說的都不對,你們只是摸了大象身體的一部分,你們應該瞭解了全部再下結論。(對大象主人說)叔叔,您能不能再讓他們摸一回?

  大象主人:當然可以,來吧!

  (1234一起摸大象)

  1234齊說:哦,原來大象是這個樣子的!謝謝你,小朋友,謝謝大夥兒!

  小朋友:叔叔們,以後瞭解事物一定要全部瞭解了再下結論!

  1234:知道了,孩子!

  大象主人:好了,鄉親們,時間不早了,大家都散了吧!各回各家!

  眾人:再見,明天見啊!

關於成語故事8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殺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梁國。

  後來,晉獻公死,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於是,重耳又從狄國曆盡艱險,逃到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

  齊桓公死後,齊孝公做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裡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齊姜是個女中豪傑,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很驚訝,說:“我並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後,把他送出齊國。

  後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於回到晉國,當上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關於成語故事9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是不好,就把家搬到了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是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關於成語故事10

  《程門立雪》則是我覺得最感動、最有教育意義的一篇文章。它講的是:有一對博學多才的兄弟,程顥和程頤,他們是北宋遠近聞名的大學問家。一天,仰慕他們的學生楊時和遊酢來找老師請教一個難題,但是恰好老師在休息,遊酢正想敲門把老師叫醒,楊時卻連忙攔住遊酢說:“老師正在休息,我們等一會兒好了。”於是,兩人便在門口等候。不一會兒下起了大雪,但兩人堅持在此等候。待程顥醒來後開啟門,看到了楊時和遊酢才知道他們在門口等了好長一段時間了。程顥認為他們很懂禮貌,心裡非常感動。這個故事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求學心誠意堅。我也被楊時和遊酢尊師敬長的求學精神深深感動了,下定決心要學習他們這種高尚的品格。

  當然,在《成語故事》中這樣勵志的故事還有很多《孟母三遷》 、《囊螢夜讀》 、《鑿壁偷光》……還有許多具有諷刺意味的故事如《買櫝還珠》、《亡羊補牢》、《呆若木雞》、《邯鄲學步》……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教給我許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關於成語故事11

  沐猴而冠

  秦王朝滅亡後,項羽見宮室殘破沒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中,自己又佔著優勢,於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鄉炫耀此時的身世。

  因為在他看來,一個人升官或發財以後,如果不回故鄉誇耀一番,就好比‘錦衣夜行’(穿著錦繡衣服在黑夜裡行走)一樣,沒有人會知道這個人此時的大富大貴。

  楚漢之爭正處在最為關鍵的時候,項羽這種務虛的思想觀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短見的政治眼光,對他自己和楚國的前途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有人對他鄙視,氣憤地說:“人們都說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說對了。”結果,被項羽投入鼎鑊煮死。

  楚人管獼猴為“沐猴”。“沐猴而冠”,是說獼猴而戴上人的帽子,也就是說假充人樣的野獸。這是一句罵人的話。《漢書·伍被傳》也有此語:伍被曾在淮南王劉安手下做“淮南中郎”的官,劉安謀反,伍被多次諫勸,劉安不聽,以輕蔑的口吻對伍被說:“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關於成語故事12

  北宋英宗趙曙初即位時,有一天,慈壽皇太后送一封密信給宰相韓琦,內稱皇上和其生母高太后都對她不尊敬,還有“為孀婦作主”這樣的話,並密令宦官伺機替她報仇。韓琦見信後,只淡淡地說:“領聖旨。”

  第二天,要上朝議事,韓琦藉口家有急事,請求晚上朝。過後,韓琦上殿單獨面見皇上,說:“我不敢驚動聖上,但有一封信必須請皇上過目,要當面說清楚,只是不能洩露出去。”

  韓琦接著說:“皇上能有今日,全賴慈壽太后之這個大恩不可忘記。雖然她不是你的親生母親,但要多尊重她,自然也就平安無事了”

  皇上說:“請相國明示。”韓琦說:“這封信上所說的話,我可是擔當不起,希望皇上能把它秘密燒掉,如果洩露出去,挑撥離間的人就會乘機而入。”皇上頜首稱是,依言而行。從此以後,兩宮太后關係融洽,沒有人看得出她們原先曾有過矛盾。

  宋朝興盛的年代,賢德的宰相能夠為國盡力者,都是能當面談問題。因為宰相和皇上當面討論問題,消除了畏忌,感情很融洽才能講出肺腑之言,所以雖說是皇宮內部的一些不好公開的矛盾,也能得到及時的解決。

關於成語故事13

  羊羔美酒

  羊羔:酒名。泛指美酒。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景公十五年,晉國要大舉討伐楚國。權臣欒武子下令四處抓兵拉夫,百姓們紛紛逃離家鄉。

  欒邑程村,有個靠賣米酒為生的程福,也逃到山中。十天過去,帶的乾糧早已吃光。他實在熬不住了,就趁著天黑人靜,偷偷跑回家中。

  妻子馬氏看到丈夫幾天來消瘦了許多,很是心疼,就把家中僅有的一隻小羊羔殺了。又熱上一壺家釀的米酒。忽聽街上一陣喧嚷,馬氏藏好丈夫,慌忙中把羊羔肉湯和米酒一齊傾倒在米酒缸中。

  直到第二年,晉國打敗了楚國。程福這才敢回到自己的村裡來。夫妻相見抱頭大哭,程福走到酒缸旁,忽然聞到一陣酒香。他掀開缸上扣的陶盆,芳香醇美的氣味撲鼻而來。原來,倒上羊羔肉湯這米酒沒有變壞,反而更香甜醇美了。

  程福把羊羔美酒獻給欒武子。武子大喜,下令免去程福夫妻的徭役,讓他們專門釀製羊羔美酒。

關於成語故事14

  冰壺玉尺的意思

  【成語】:冰壺玉尺

  【拼音】:bīng hú yù chǐ

  【解釋】:玉尺:玉製的尺。比喻高尚純潔的人品。

  【出處】:《元史·黃溍傳》:“君子稱其清風高節,如冰壺玉尺,纖塵弗汙。”

  【近義詞】:冰壺玉衡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誇獎人

  冰壺玉尺的成語故事

  冰壺玉尺最早出自於《元史·黃溍傳》:“君子稱其清風高節,如冰壺玉尺,纖塵弗汙。” 說的是元代黃溍為官十分清白。在州縣做官時,每月按俸祿吃飯,從不揮霍浪費。後來他入朝做官時,兩手空空而去。他從不依附於有權勢的人,人們稱頌他“清風高節,如冰壺玉尺”。現多用來比喻高尚純潔的人品。

  用冰壺玉尺做成語接龍

  冰壺玉尺 → 尺短寸長 → 長驅直入 → 入木三分 → 分秒必爭 → 爭權奪利 → 利慾薰心 → 心口如一 → 一步登天 →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鐵 → 鐵證如山 →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謀 → 謀事在人 → 人定勝天→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鐵 → 鐵證如山 →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謀 → 謀事在人 → 人命關天 → 天壤之別 → 別有洞天 → 天翻地覆 → 覆地翻天 →天經地義 → 義薄雲天 → 天涯海角 → 角立傑出 → 出生入死 → 死聲咷氣 → 氣吞山河 → 河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圓鑿 → 鑿壁偷光 → 光采奪目 → 目中無人 → 人定勝天 →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鐵 → 鐵證如山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謀

關於成語故事15

  德高望重的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有個名叫富弼的人,字彥國。他出身貧寒,從小讀書勤奮,知識淵博,舉止豁達,氣概不凡。當時有位前輩見過他後,讚歎說:“這是輔佐帝王的賢才啊!”

  富弼二十六歲踏上仕途。四十多年裡,他對北宋王朝竭誠盡忠,在處理外交、邊防、監察刑獄、賑濟災民等事務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斷加官晉爵,先後擔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國屯兵邊境,要求宋朝割讓關南的大片領土。朝廷決定任命富弼為報聘使者前往敵營談判。在交涉中,他不顧個人的安危,慷慨陳詞,列舉兩國數十年來結盟友好的歷史,勸說契丹王放棄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維護了本國的利益。他先後兩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兒因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聞報小兒子出生,他都沒有回家看上一眼。歸國以後,朝廷為了褒揚他的功績,先後授予他樞密直學士、翰林學士和樞密副使等要職,他都謙遜地再三辭謝,不肯就任。

  慶曆八年(1048年),黃河在商胡決口,洪水氾濫成災,河北六七十萬災民倉皇南下,湧向京東地區。當時,富弼正遭到政敵的讒言誹謗,貶謫到青州為官,他在境內騰出公私房屋十多萬間來分散安排災民,並出榜向當地百姓募集糧食,加上官倉中的全部存糧,都運送到各地散發。到第二年,河北小麥大熟,很多災民都扶老攜幼返回家鄉。富弼為國家招募到兵員一萬多人,民間頌聲載道。天子特派使者前來慰勞,並授任他為禮部侍郎,富弼卻辭謝說:“這是臣應盡的職責。”

  富弼為人謹恭慈和,即使當了宰相以後,也從不居功自傲,以勢傲人。無論下屬官員或平民百姓前來謁見,他都以平等之禮相待。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長期隱居洛陽。一天,他乘小轎外出,經過天津橋時被市民發現,馬上紛紛跟隨觀看,使熱鬧的集市頃刻之間變得空無一人。

  司馬光曾稱頌他說:“三世輔臣,德高望重。”這個評價是非常符合事實的。

  ——《辭人對小殿札子》

  妙語點撥

  在北宋的宰相中,富弼和文彥博是老壽星:文彥博活到92歲,富弼活到80歲。八十載悠悠歲月,六十年官宦生涯,富弼的人生長河可謂波瀾壯闊。這裡擷取的幾朵浪花,可以觀照到他勤學苦讀,克己奉公,為官清正,賑濟災民,視民如子,謹恭慈和,無愧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的稱號。

  德高望重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德隆望重、年高德劭

  【反義】無名鼠輩、德淺行薄

  成語是我國語言的瑰寶更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成語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口語和書面語中的運用十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