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雨巷> 雨巷初中版教案

雨巷初中版教案

雨巷初中版教案

  雨巷初中版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瞭解詩人的創作風格,品味語言,把握意象,領會表達技巧以及詩歌的寫作特點。(知識目標)

  2 從意象入手,感知詩的內容,並逐步理解詩人的感情。

  3學生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具備初步閱讀能力,可以透過預習領會課文內容,把握文章大意。但黎平四中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沒有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不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個別學生被動,甚至不學習,對他們來說學習是一件沒有意義的苦差事。這些不那麼優秀的學生智力並不差,關鍵在於情商,在於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方法,如果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語文學習方法,讓他們從中領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及成就感,後勁定是非常足的。

  教材分析

  《雨巷》選自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一單元,這個單元主要學習現代新詩。新詩擺脫古典詩嚴整格律束縛,比較適合表達現代人的思想感情。讀詩可以陶冶性情,高一學生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用詩歌的美感染薰陶他們,有助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美好的事物,培養樂觀積極的態度。“雨巷”詩意,朦朧,感傷,與他們花季情懷有著共同之處,雨巷有著極其濃重的象徵意義。人生處處有雨巷,詩人在黑暗孤獨中從未放棄對光明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由此可以在教會學生語文知識,培養他們語文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勇往直前尋找人生出路,讓青春之樹結出燦爛飽滿的果實。

  教學目標設計

  1 透過朗讀課文及輔導書掌握生字詞,理清文章結構,感知文章內容。品味重點語句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內涵,把握作者感情。(知識技能)

  2 互助合作,通了解作者及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瞭解新詩中自由詩的特點。透過探討交流,瞭解詩人的創作風格,品味語言,把握意象,領會表達技巧。(過程方法)

  3透過具體生動的講解分析歸納,讓學生掌握鑑賞詩歌的技巧,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從多個角度解讀“雨巷”,引導學生會思考自己人生中的“雨巷”,培養他們面對“雨巷”時積極樂觀的態度,及在孤獨迷茫中收放自如的寬遠情懷。

  教學策略設計

  1 教學本文,應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三方面,重在指導學生感悟文中內涵,培養語文能力,既學會又會學,領會文章內容,情感,寫作技巧,掌握詩歌鑑賞方法。

  2 靈活運用講授法,朗讀法,問答法,情境匯入法,點撥法等技法,解決本課基礎知識及重難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參與,團結合作,發散思維的良好學習習慣,構建開放,有序,充滿活力的課堂,把接受型教學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

  3 從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密切聯絡生活,做到課堂中有生活,生活即語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

  4 充分運用管理能力,組織能力,特別是專業技能,把課堂帶入學習的氣氛中,塑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是課堂取得成功的關鍵。

  教學過程設計

  1匯入

  “願我在最後的時間,將來的時候看見你,願我在垂死的時候用我的虛弱的手把握著你。”這句話是作者戴望舒的告白詞,這句話的意思通俗點講可以是執子之手,與之偕老,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愛情有著浪漫而美好的追求,愛情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以聯想詩人對生活的嚮往是何其光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戴望舒的《雨巷》,一起感受他的多樣情懷。

  2 檢查預習情況。

  一抽學生朗讀課文,糾正字音,強調生詞含義,掃清閱讀障礙。掌握下列詞語的讀音及含義。

  彷徨 :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走。

  寂寥:寂靜,空曠。

  彳亍:走走停停的樣子。

  悽婉 :哀傷

  頹圮:坍塌,破壞。

  惆悵 :傷感,失意。

  二 提問學生“本文用了哪些意象?”

  3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帶著問題“全文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有何特點?”,全班齊讀。

  朗讀完,學生自由回答。

  4進入文章(學生們各抒己見,那麼具體是什麼,一起來探究吧)。

  一瞭解與文章相關的知識

  (一)作者戴望舒

  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

  (二) 寫作背景介紹

  1927年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內心苦悶彷徨。反動派屠殺革命者,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

  (三) 文學常識

  現代派代表詩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施蟄存。他們提倡“純然的現代詩”,追求詩歌的散文美,內涵豐富。

  5 精讀,解析課文,突破重難點。

  第一節表達“我”希望遇見丁香一樣的姑娘。“獨自”寫出“我”的孤獨寂寞。“悠長”“寂寥”象徵當時社會的黑暗。孤獨的“我”,寂寥的“雨巷”,都悽清迷茫,有強烈的象徵意義,“雨巷”的泥濘陰暗,沒有陽光與溫暖,正是沉悶窒息的黑暗現實寫照。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徵希望,理想與一切美好的事物。

  第二節,丁香姑娘是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表達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的渺茫憧憬。三個句式一致的句子,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顏色”“芬芳”“憂愁”,由實到虛,切合詩的意境。

  第三節,“我期待的姑娘和我一樣彷徨而又迷茫。”這說明丁香姑娘和作者在某個層面上相契合,她象徵著作者某一方面的性格特質。更寬的`講詩人的追求就像丁香姑娘一樣,時近時遠,期待著也憂傷著。

  6 小結

  一二節寫了作者想遇見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表達作者在孤獨寂寥中有著美好憧憬,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雨巷》,再次體味作者的哀傷及追求。

  7 作業佈置

  掌握生字詞,思考詩人為什麼使用丁香這個意象?

  第二課時

  1複習匯入(提問)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徵著什麼?

  明確:丁香開在暮春時節,花為淺紫色或白色,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詩人將丁香姑娘寫得悽美,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內容,象徵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

  2 繼續精讀課文。(學生齊讀,然後老師講解。)

  3 重點語句賞析,突破重難點。

  一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飄過這女郎,能否將居中的兩個“飄”字改為“走”字?為什麼?

  明確:不能。“飄”字與“夢”字構成最佳組合,“飄”字生動描寫出詩人幻想中丁香姑娘飄忽朦朧的特點。

  二第六節描寫這位姑娘在雨的哀曲裡逐漸消失,能否將這個“雨的哀曲”去掉?

  明確:不能,“雨的哀曲”有力烘托了悽迷清涼的氣氛,渲染了詩人的心情,“雨的哀曲”這個音樂恰如其分表達詩人內心無以言表的悲哀。

  4 疑點探究,“雨巷”的多重解讀。

  一文中開頭作者是一個人,結束還是一個人,雨巷寂寥,破敗,環境陰暗,作者心情潮溼,作者就像一個置身茫茫夜色中不斷尋找光明的孤獨戰士,他的心情是沮喪的。

  從文章社會背景(白色恐怖籠罩,革命者面臨屠殺)看,“雨巷”代表現實黑暗,而作者在黑暗中一直彷徨,期待,遇見“丁香姑娘”卻抓不住,象徵他理想幻滅。

  二作者一生與三個女性有不解之緣,無論歲月怎樣變換輪轉,作者的第一段感情留在生命中的愛與痛揮之不去,雨巷投射在感情中,就像沒有春天的種子,愛戀之花未能綻放在陽光中。

  從文章內容及作者個人經歷看,“雨巷”代表感情上找不到歸宿,得得失失,起起落落,他嚮往的愛戀,他想要的歸宿,總是求而不得。

  三讀者體驗。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雨巷”,“雨巷”放諸在生命中正如一個個此起彼伏的困難。

  5 雨巷寫作特點

  一豐富的寓意。“雨巷”破敗狹窄,陰暗潮溼,斷籬殘垣,被迷茫的悽風苦雨籠罩。從這雨巷,我們可以聯想到當時令人窒息的時代氛圍,風雨如晦的社會背景。而詩中“我”的一腔愁緒,滿腹哀怨,正是被時代環境逼得透不過氣的人們的精神狀態。

  二濃重的象徵意味。詩中“我”“雨巷”“姑娘”並非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徵意味的。

  三富於音樂性。運用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婉轉悅耳的音樂感。

  6 聯線高考,點撥技法,現代詩歌的重點。

  一詩歌的語言。學習詩歌要反覆朗誦,盡力揣摩,抓住深情的詞語仔細品位其深層含義。

  二詩歌的形象。詩歌是透過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的,有些詩雖然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體形象。

  三詩歌的感情。要準確把握形象內涵,進而展開聯想和想象,加深對感情的理解。

  四 詩歌的藝術特色。

  內容總結

  戴望舒是一個熱情澎湃的詩人,也是一個對生命對生活有著美好追求的普通人,更是執著追求與尋找出路的勇敢戰士。生活中大家都會遇到“雨巷”,當我們被磨難纏繞時要想起戴望舒的追求精神,笑對人生起伏。

  雨巷初中版教案2

  【教學設想】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掌握詩歌意象,體會詩人內在情感

  【教學目標】1.透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徵義。3.積極引導學生如何面對青春的迷茫。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工具】PPT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雙魚座的人浪漫柔情,以愛情為生命的養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現實,優柔寡斷。戴望舒出生於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學的說法,屬於雙魚座。戴望舒就是典型的雙魚座性格。

  二、作者簡介

  “雨巷詩人”:戴望舒生於杭州,望舒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望舒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純潔而溫柔,多情又瀟灑。

  三、詩歌賞析:

  步驟一:【感悟詩歌,整體把握】

  師:有這樣溫柔多情的筆名,又有這樣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筆下流淌出來的詩句也必然是細膩多情的,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首《雨巷》。

  教師示範配樂朗誦。

  全班集體朗誦。(教師點評)

  師:讀完之後,你對這首詩最強烈感情是什麼呢??請同學們從文字中找出能表達本詩情感的詞。

  生1:

  生2:……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回答都非常好,基本上都能準確地把握住詩歌的感情基調。我們可以歸納為:憂愁、苦悶。

  步驟二:【解讀文字,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一

  師:同學們在心情憂愁、苦悶的時候選擇怎麼樣的宣洩方式呢?

  生1:……

  生2:……

  師:那麼詩人在這樣憂愁、苦悶的時候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呢?可不可以從詩中找到相應的詩句呢?

  生1:……

  【教師總結】:同學們瞭解一下詩歌的創作背景:《導與練》材料P6

  明確:詩人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的又寂寥的雨巷。這句話交代了什麼?

  生:交代了詩人所處的地點、環境等。

  師:這個環境的特點?有哪些來組成?

  生:環境特點:淒涼,哀愁。有油紙傘、雨、巷三個景物。

  師:很好,在詩歌中,我們把這些景物稱作是“意象”,詩歌透過一定的意象營造一定的氛圍、環境從而為詩人抒發感情提供了空間。我們來研讀一下戴望舒所選取的這些意象。比如大家學過的《天淨沙.秋思》就透過10個孤獨、寂寞的景物來營造一副遊子的羈旅愁思情景。

  師:油紙傘給你的感覺是什麼呢?

  生:……

  【明確】:(美)復古  懷舊 神秘

  油紙傘已經定格為美的背景、美的點綴。現在,但是傘卻又突出了一個自我的天地,外面是籠罩天地的榆木,耳邊是雨的滴答,是自己寂寥心靈的聲音。這時的我是孤獨的,深深地沉入了自我內心的苦悶天地的。當然油紙傘的出現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雨——春雨。

  師:大家想一想,這裡的雨是什麼樣的雨?

  生:小雨,細雨。淅淅瀝瀝,像綿長的傾訴。

  師:宋人秦觀又在詞中這樣描繪春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春雨也是一個惹人閒愁幾許的經典意象。而《雨巷》則把文人對雨的喜愛推向了極至:象一幅微微泛黃的舊水墨畫,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髮披肩的女子,從雨巷中嫋嫋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嫣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悽然。

  為了營造一個符合自我內心與“姑娘”相逢的場所,詩人可謂是用心良苦,選擇在小巷,撐著油紙傘,在雨天。為什麼選擇在小巷呢?

  生:……

  師:小巷的特徵:狹窄,寧靜,隔離了喧囂的人群;青石板,帶著一種不染纖塵的唯美。我們用一組語言來形容一下這個環境:

  細雨斜飛,暮色蒼蒼,雨聲淅瀝,煙雨朦朧中的雨巷悠長悠長,它遠離喧囂熱鬧,幽暗的青石板鋪成的街道溼漉漉的,透著寒氣,靜寂,蕭條,而又冷清……為浪漫的遐思做好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的準備。這樣的意象,充滿著孤獨的暗示。

  師:這樣的雨巷與我的心情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

  明確:從色彩的基調來看,雨巷屬於暗色調,而且是在雨中,與我的心情一樣都是灰暗、陰沉的。

  雨巷:黑暗而沉悶社會現實的特徵。

  【小結】詩人選取油紙傘、紛飛細雨、狹長小巷透過這些意象營造出了一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圖景,詩人在雨巷中獨行,他彷徨不定的步態則分明透露著他內心的孤寂和苦悶之情。

  二

  詩人在獨行同時抒發了內心的獨白:希望逢著一個姑娘。

  師:這個姑娘是一個什麼樣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樣的顏色……

  (全體朗讀詩人理想中的丁香姑娘)

  為什麼是丁香花而不是其他的呢?比如菊花、牡丹花等?我們說戴望舒是一個深受中國古典詩風影響的詩人,同時有著法國印象派作風。

  【課堂小講座】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開花,多為淡紫、粉、白色,貌不驚人,容易凋謝,然而卻可以散發淡雅的花香。

  因為它的高潔與冷豔,文人墨客把它作為哀婉、愁怨、惆悵的象徵反覆吟詠,古來已久。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詞曰:“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可見,丁香在古典文學當中是個“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徵物。

  【明確】:選用丁香花是因為丁香姣好卻容易凋落,姑娘美好但倏忽即逝,同時又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徵物。

  師:根據剛才的課堂小知識,同學們思考一下,在這裡丁香一樣的姑娘是怎麼的姑娘呢?

  生:……(追問學生依據在哪裡,儘量從文字來)

  師:是一個美麗、有著丁香花芳香、憂愁、哀怨、孤寂、彷徨的女孩……(允許多種解讀)

  師: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徵著什麼呢?

  生:……多種解讀

  師:(從虛實來引導)丁香姑娘她美麗、高潔、飄緲、哀怨,象徵著詩人對理想,人生信念、美好愛情等的追求,但是這個追求卻又是易碎的,飄忽短暫、轉瞬即逝的。

  師:那麼我和這位姑娘照面了沒有?請在第4小節中找出一個詞。

  生:沒有。飄過(讓人感覺有點虛無飄渺)。

  師:當她向詩人走近時,詩人正想和她說點什麼的時候,丁香姑娘的反應是什麼呢?

  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飄過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

  師:為什麼太息呢?

  生:因為她的憂愁。

  師:很好。她沒有向詩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詩人投出了一道嘆息的目光,然後像夢一般輕盈而不著痕跡地飄過了。詩人這時候感覺到她的感覺是悽婉迷茫的。

  詩人目送這位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漸行漸遠:他們在朦朧的雨巷中不期而遇,竟然又失之交臂,這是多麼令人遺憾的事啊!眼睜睜地看著美好的(愛情、理想)就這樣消失去了,詩人是何等心痛啊。

  師:詩歌是如何寫丁香姑娘離去的?

  生: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全班朗誦)

  師:很好。同學們注意這裡的一個意象:籬牆,而且前面用定語頹圮修飾。(引導頹圮的意思:坍塌、破敗)

  師:詩人為什麼要用一個極美的丁香姑娘消失在極醜的破牆裡呢?生: ……

  明確:提示:這首詩寫於1927年,雖然有些事可能是偶然的,但我想該有必然因素在內。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鎮壓後,1927年的聞一多在詩集《死水》中說:“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1927年的朱自清在清華園裡“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1927年的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詩人遇見的美好的理想的象徵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破碎了,因此在這裡形成一種美醜對照,來說明詩人心中的美好理想、愛情的希望破滅。

  師:丁香姑娘消失了,而詩人此時卻還依舊回味在剛才相逢的情景中,還處於魂不守舍的狀態中,依舊還感受著丁香姑娘的絲絲氣息。那麼詩人懷念丁香姑娘的什麼呢?(全班朗誦第5節)

  生1::顏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

  生2:還有丁香般的惆悵。

  師:回答非常完整。我們可以想見,詩人一個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著剛才與丁香姑娘相逢時所感受到的顏色、芬芳,甚至她的滿含嘆息和惆悵的目光。但是殘酷的現實卻容不得美好的愛情或理想。在詩的最後,我們看到:在“悠長、悠長的雨巷中”又只剩下詩人在獨自彷徨。(全班朗誦最後一節)

  【小結】至此,詩歌透過寫自己對“丁香姑娘“這個意象的翹首期盼—邂逅相遇---傷情離別—無情消失,來寫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理想破滅,對美好事物(革命理想、愛情婚姻)苦苦追尋而不得的苦悶心情。

  三

  師:在詩的末尾,詩人似乎又將詩的開頭所出現的那個鏡頭又重新播放了一遍。只是將“逢著”改成了“希望”。為什麼要這樣改呢?(全班朗誦最後一節)

  生:……

  師:一方面表明詩人並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另一方面卻讓人感到了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因而,讀到詩的最後一節,我們不禁感到:詩中所渲染的那種理想破滅而又無法挽回的苦悶、哀怨而又無奈、惆悵的情感又加了深了一層,昇華了詩歌的感情。

  步驟三【總結全詩】

  全班再次朗誦全詩。

  【總結】透過我們剛才對詩歌的分析,詩人選取了油紙傘、雨巷、丁香花、籬牆等意象,透過朦朧、細膩的表現手法描繪出了一副雨天詩人獨自彷徨於雨巷的情景,運用了象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在時代的孤寂中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迷茫心態。

  同時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後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