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習俗的作文錦集7篇

習俗的作文

習俗的作文錦集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習俗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習俗的作文 篇1

  苗族有作客的習俗,兄弟姐妹之間、朋友之間隨時可以走動,彼此探望,傳遞親情、友情和愛情。最近,我就到好朋友家作了一次客,非常有意義。

  大寶是我的好朋友,我們都是苗族,因為居住在不同城區,又在不同學校上學,已經很久不見,十分想念。週末的時候,我隨父母親去苗山土菜館參加苗家人聚會,便順道去大寶家住了一宿。

  走進大寶家,只見牆上掛著一把小蘆笙,這是苗家人的標誌物,它象徵著吉祥和幸福。見我到來,大寶異常驚喜,立馬把我迎進自己的房間,順手就把門關了起來。

  因為天氣寒冷,我們便脫掉鞋子,鑽進被子裡,在被窩裡打手電照明,說悄悄話。大寶說,最近有些煩惱,主要是同桌的她學習成績很好,每次考試都比自己好,壓得喘不過氣來,不知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興趣課太多,雙休日成為勞動日,沒有時間與小朋友一起玩,無聊得都快變成老爺爺了;父母親把電腦管得太嚴,有難題、有苦惱無法上網找小朋友聊聊,找父母親論理,又論不過他們,真是白白焦急。

  我聽了很有同感。我對他說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主要是姐姐不在南寧,學習和生活遇到困難,不知找誰解決;在班上,我喜歡的同學,他們不喜歡自己,而自己不喜歡的同學,他們又老來纏我,搞得十分狼狽;最近一次考試,數學答錯了題目,只得70分,又被老爸狠狠地罵了一通,心裡很不是滋味。

  後來,我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就對他說,最近偷偷地下了決心,設法寫點東西,掙點稿費,好買一部手機,這樣,有煩惱、碰困難就可以直接找姐姐了。大寶聽了,也感到很高興,他問我怎麼寫稿子,我對他說,不用擔心,隨便寫什麼,寫好了就交給老爸,他懂得處理,我曾經跟他去報社領過稿費,潘叔叔給了我一百多塊錢呢。

  我們聊了一個晚上,直到天亮了還有說不完的話。我喜歡大寶,更喜歡和他一起談論自己煩惱的童年,希望寒假早日到來,這樣我們就可以住到一塊了。

習俗的作文 篇2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習俗的作文 篇3

  麻城人每逢農曆七月十五前後,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團聚過節,焚燒紙錢祭拜逝去先人。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並“饅頭”飯,竹筷平攤於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打印製作紙錢,燒紙畢,跪拜先人。之後閤家聚筵。節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山東省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陝西省

  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河北省

  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麵羊贈送女兒。

習俗的作文 篇4

  (一)大年夜的習俗

  下午,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去鄉下吃飯。在路上,我看見大街上人山人海:有的在買菸花爆竹,有的拎著3-4個大包回家,有的在超市買所需物品,有的則在理髮店裡理個漂亮的髮型過年,還有的……這時候,爸爸給我講起了除夕夜的傳統習俗:“大年三十,也是‘除夕’,指中國及其它文化圈地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趕‘疫癧之鬼’……”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來到了鄉下。我剛一進門,就看見桌上擺了四包餃子和兩條大魚。我疑惑不解地問爺爺:“為什麼大年夜要吃餃子和魚呢?”爺爺和藹可親、滔滔不絕地對我說:“魚和餃子在大年夜是少不了的菜。

  因為‘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年年有餘;而餃子,則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還沒等爺爺的長篇大論講完,就聽見奶奶在催爺爺:“怎麼還沒開始炒菜啊?”爺爺只好先炒菜了。而我呢,就飛快地找到一個好位子,等“高階廚師”上菜啦!

  (二)有趣的年夜飯

  第一個菜終於上來了,是我最喜歡吃的“大蒜炒肉絲”!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筷子夾了一片,毫不客氣地敞開肚皮吃了起來。我過越吃越快,都不分酸甜苦辣就往嘴裡塞。過了一會兒,爺爺又上了一道我愛吃的“酸辣土豆絲”,看似辣椒放多了

  可我還是忍不住有筷子夾了一大把塞進嘴裡,不一會兒,我就被辣得把滿滿一杯冷的橙汁喝得一乾二淨,還不住地伸舌頭,像狗一樣吐著舌頭。不過,狗吐舌頭是因為熱,而我是因為辣!又過了一會兒,辣倒是解決了,但是肚子又鬧意見了。我又疼得齜牙咧嘴,過了好一陣子,終於不疼了。我心裡想:以後我再也不敢這樣子了!

  (三)看煙花

  剛吃完飯,肚子早已圓圓的了,似乎隨時都要爆炸似的。突然,外面響起了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劃破了寧靜的夜空,周圍的氣氛頓時熱鬧起來。我急急忙忙跑出去煙花。“哇,真好看啊!”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道。

  天上的煙花真是讓我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個煙花,又錯過了那一個煙花,看見了那個煙花,另一個煙花又出現了,讓我目不暇接。有的像越王珠寶店裡的金戒指,有的彷彿是一把蘑菇傘,有的如同一朵朵盛開的花兒,有的則猶如是一條條長龍直衝夜空,有的似乎是一顆顆流星降落在大地,還有的`……這些煙花太漂亮了,晚上睡覺的那一時刻,還清清楚楚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啊,大年夜真好啊!

習俗的作文 篇5

  每個春節我都去姥姥家過,雖然姥姥家在農村,但內容特別豐富,包餃子、放鞭炮、磕頭拜年、串門、拜神。我最喜歡的就是吃餃子,事先說明,我可不是貪吃的人,因為姥姥在餃子裡放了一元錢,誰要是吃到了,明年就會發財,但我每次都吃不到,哪怕是過了春節那一天的早上吃呢!唉!真鬱悶呀!

  言歸正傳,令我最搞不懂的就是“拜神”,步驟我可是記得清清楚楚。首先,把家裡的大門敞開,但聽姥姥說是為了迎接財神的到來,如果門動了一下,就說明財神爺來了,以後,每天出門都要咳嗽一聲。然後,抱一大堆柴火燒起來,在柴火前放個小桌子,桌子上放了一個小酒杯,在酒杯裡倒上酒,用火把酒點燃。其次,叩東、西、南、北神。最後是我最明白的一個部分,就是拜菩薩,保佑我們一生平平安安。

  為什麼每天出門都要咳嗽呢?為什麼要往酒裡點火呢?真是不明白!

習俗的作文 篇6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我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看見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拿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著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心裡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說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後,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於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說:“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裡乘著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於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孩子還結了個雞蛋網,掛在胸前,網裡放著個紅通通的雞蛋(那時**)。我們還拿著雞蛋,和別的同學鬥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為什麼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著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願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習俗的作文 篇7

  三月三是畲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畲族人民都要用畲族的方式隆重地慶祝。三月三那天,整個小城裝扮一新,到處張燈結綵,彩旗飄揚。打扮得最漂亮要數寬闊的廣場了,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椅子像一隊隊出列計程車兵。舞臺的裝飾更迷人,鋪上了紅紅的地毯,邊上都是畲族的各種器具,那五彩繽紛的燈光照在廣場上,整個廣場顯得更加豔麗了。

  別開生面的中國畲鄉三月三文藝晚會開始了,五十六個民族歡聚在一起,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文藝晚會的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活潑可愛的我和小朋友們表演了《在燦爛的陽光下》,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更惹人興奮的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鄧XX.陳毅五位爺爺跟我們同臺演出,那激動的場面令我終生難忘。

  今年的三月三過得太有意思了,我愛中國畲鄉的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