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精品】讀後感的作文彙編十篇

讀後感的作文

【精品】讀後感的作文彙編十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性格軟弱、心地善良的女生盛欣怡,原本有著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可是,媽媽突然得了不治之症——癌症。這場飛來的橫禍,讓她的生活和性格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媽媽的病讓她傷心、難過,她常常躲在牆角哭泣,抿著被單流淚。在這段時間內,老師和同學都給了她很大的鼓勵,但不幸的事情終究發生了——媽媽永遠離開了她。而12歲的欣怡卻過早體驗到了生命和愛的深刻涵義,過早體驗到了《生命流淚的樣子》。

  我為欣怡的遭遇而感到同情,一個僅僅十二歲的小女孩,竟然忍受了這麼大的一個痛苦。我只比她小一歲,但我和她有著不同的命運。我一直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被家裡人視為“掌上明珠”,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都當我是珍貴寶貝似的。 媽媽經常批評我,對著我嘮叨,每次挨批評,我的心裡總是特別不好受,不停地問自己:媽媽到底愛不愛我了?直到讀完這本書後才明白:媽媽很愛我!媽媽對我做的一舉一動都包含著愛,深深的愛。媽媽雖然有時會批評我,但也很關心我。我生病時,媽媽總是會用深情的、充滿憐惜的眼神餵我吃藥;我摔傷時,媽媽會帶著我去醫院包紮,不管有多累、多辛苦…… 還記得媽媽講的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偷了一件貂皮大衣,回去交給母親,她的母親不僅沒批評他,還表揚他,第二次、第三次……母親都沒批評兒子。這名男孩長大了,因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最終被槍斃了。 一位母親的責任是這麼得重大。媽媽對我的批評就是對我的愛,就是一位母親急切希望孩子成才的願望。 母愛,就像一滴甘露,滋潤我們的心房;母愛,就像夏日裡的綠蔭,在炎炎夏日中,遮起我們最美麗的藍天;母愛,像一縷燦爛的陽光,照耀我們的心房;母愛是你最大的鼓舞,讓你在絕望中感受到最大的愛,激勵你前進的信心。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名字叫《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鐵罐的驕傲和陶罐的謙虛。課文當中主要是以鐵罐看不起陶罐引出的一個故事。

  這篇文章我最喜歡陶罐的一句話,那就是:“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透過這個句話讓我知道了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也不要用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和別人比。

  我記得我也有這樣的情況,那是:我玩滑板車玩的很好,我笑話那些滑的不好的人,透過讀這篇課文我知道了,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比,要學習別人的長處。

  今後我要改掉我驕傲的毛病,而且我還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只要別人做的比我好,我就要向他們學習。這篇課文給我的啟發非常大,我非常感謝這篇課文。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故事講的是,有一天,小男孩發現了痛苦……

  《我親愛的甜橙樹》是巴西作家若澤.毛羅.德瓦斯康塞洛斯的作品,講一個五歲孩子的故事,是作者在48歲時,用12天時間一氣呵成的。曾兩次被拍成電影,三次改編成電視劇。

  澤澤,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家裡人口眾多,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一個弟弟,還有勤勞的媽媽失業的爸爸,有奶奶,有伯伯。因為爸爸的失業,一家人的生活變得很艱難,艱難到不得不搬家,姐姐們不得不輟學去做工,艱難到聖誕沒有禮物,聖誕晚餐只有炸麵包片淋上一點紅酒伴著更多的傷心。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五歲的澤澤看到爸爸憂傷的臉,在聖誕夜的第二天毅然揹著擦鞋箱走上了街頭……講到這裡,你一定覺得澤澤是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他愛他的家人,看到媽媽的辛苦他心疼,看到爸爸的憂傷他難過,看到哥哥被欺負自己能挺身而出卻因為人小力單而捱揍,他僅僅五歲,卻儼然成了弟弟的守護神,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當他的“魔鬼”乾爸出現的時候,他變得到處惹禍,鄰居家的衣服洗得乾乾淨淨,衣袖褲腿在繩子上快活地飄蕩,那個“魔鬼”乾爸說要是把繩子割斷,衣服一定很好玩……揹著擦鞋箱走街串巷的時候撿到一隻黑色的長筒絲襪,那個“魔鬼”爸爸說,這隻襪子用線栓成蛇的樣子用來嚇人一定很好玩……把跟別人要的蠟燭頭塗在路上看別人摔跤的樣子一定很好玩……

  所以,這個五歲的澤澤不斷捱揍,甚至有一天,他因為說髒話唱成人歌而捱揍了兩回,差一點喪命。

  著名繪本畫家幾米有一本圖畫書叫“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多少說出了一點孩子成長的道理,其實,五歲的澤澤並不清楚從自己的嘴裡說出的髒話的意思,他只是覺得大人用這樣的話表達生氣,他自己也就去這麼做,至於成人歌曲,他只是幫助一個買唱片的人一起唱幾句,為姐姐每天掙得一張唱片而已。可是大人卻不這麼想,他們覺得他犯了天大的錯,卻不告訴他錯在哪裡。親愛的大人們,或許我們也有這樣的時刻,只是要求孩子不這樣不那樣,卻不告訴他為什麼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更糟糕的是,大人卻在肆無忌憚地這樣或那樣。

  五歲的澤澤是聰明而孤獨的,他沒有上學便已經認識了很多字,他喜歡探索和思考,卻因為淘氣沒有朋友缺少愛,於是他為他的甜橙樹取名字,和他的甜橙樹講故事,給他的甜橙樹說新聞……他把六棵芒果樹叫做亞馬遜森林,他把雞窩叫成動物園,他就這樣成長著,玩耍著,淘氣著,他是學校年齡最小的孩子,也是老師最得意的學生……

  五歲的孩子睜著好奇的眼睛,用他們奇妙的腦袋想著周圍的任何事情,他們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怎麼努力都不能時時做個乖孩子?想不明白花園裡的花那麼多,自己只是摘下一朵送給老師為什麼就會受到懲罰?想不明白自己最喜歡的人為什麼會離開?

  幸好,還有甜橙樹,它瞭解並理解五歲孩子所有的一切,它同情他的一切遭遇並安慰他的所有挫折。也許,每個孩子都需要這樣一棵樹——收藏孩子所有的秘密,傾聽孩子所有的成長,我們,這些強大的成人,能不能成為孩子的那棵樹呢?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在中國五千年的悠長曆史中,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才華橫溢的周公瑾、雄才大略的韓重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等都在歷史繪捲上留下過舉足輕重的一筆,然而最讓我感慨萬分的仍然是那重義輕生的荊軻。

  世人皆道人心異變,可荊軻卻始終懷著一腔熱血,正氣凜然的熱血報君,可謂是真正的初心不改,永遠的抱著那顆赤子之心,面對艱難險阻不畏不懼,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啊。

  當秦軍“至燕南界”的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荊軻義無反顧地站起來了,他似乎想用一己之力去挽救這個在風雨中漂泊的弱小的國家的命運。但是這是困難的,當時秦國已經連續滅掉多國,成為最強盛的國家,秦國成為大一統的國家基本成為定局。荊軻此行,前路必定滿是荊棘,危機重重。

  可他還是去了,或許是為了回報燕太子的知遇之恩;或許是為了追求“士為知己者死”的信仰;又或許只是因為他與生俱來的俠義之心看不慣強秦的殘暴,他帶著渺茫的希望與燕國百姓的殷切希望在易水訣別。

  他離開那天,燕太子和所有知情的門客都身著素衣垂淚涕泣的來到易水邊與他送別。他的好友高漸離為他擊築,他便隨著悽切悲涼的樂聲放聲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他或許知道這一走,怕是再也回不去了。“明知不可而為之”即使前路滿是荊棘,他也想拿起匕首,講荊棘砍斷,讓這荒涼的土地,開出最美的花。於是他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哪怕這一去,就是生死離別。

  到達秦國以後,荊軻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得以接近秦王。或許是秦王氣勢太足,連十二歲殺人的秦武陽都“色變振恐”,而荊軻只是“顧笑武陽”,依然鎮定自若,從容應對。當他好不容易找到完成燕太子的任務的機會時,卻因為劍術不夠精湛而錯失良機,當他把手中最後的希望——匕首擲出而不中時,燕國眾人的翹首以盼都在頃刻間灰飛煙滅。他仍然豁達的接受失敗,倚柱笑罵,終於成為自己口中的“豎子”,在咸陽宮殞身喪命,留下令人惋惜的千古遺憾。然而誰又能知道當時的荊軻又是懷著什麼樣的感覺的呢……

  每當看到荊軻,我的腦海中就會不禁浮現出孟子的那句話——“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是啊,在那個風起雲湧,戰火紛飛的時代,荊軻的每一個選擇都是步履維艱的,可即使這樣,他還是奮不顧身的想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為阻擋強秦繼續攻打其它弱小國家做出令人悲傷的最後一次努力。

  荊軻終究沒能改變歷史長河的航道,然而正如晉代詩人陶淵明的《詠荊軻》中所寫的“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一樣,他的身影雖然已被淹沒看不見,可他捨生取義,反抗強權的俠肝義膽卻不會被沖淡一分一毫!

  像荊軻這種捨生取義,俠肝義膽的反抗強權的精神,不正是中華精神的精髓所在嗎?縱觀古今,無論是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還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不都顯現出這種精神嗎?更有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面對強大的日本侵略者,英勇的中國軍民奮起反抗,終於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勝利。敢問世上何來不死之身?面對死亡能真正做到絲毫不懼的少有人在,但是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候,退縮的卻更少!那是因為他們要守護的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因為他們身後的華夏大地已情況緊急,所以為了眾多的華夏子民,他們不能退縮,必須忘卻生死,只能用自己的肩膀扛起這個他們深深愛著的國家的未來。而這種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風霜仍能生生不息的佇立在這世界大地的原因啊!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的風流人物都盡數被歷史長河淹沒,可荊軻的精神卻是會一直被後世銘記的——“易水留的盡,荊軻名不泯”!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斷斷續續讀了幾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今天終於讀完了。那個削瘦卻一臉堅定,高喊著蘇維埃政權口號的年輕人——保爾·柯察金。用他鋼鐵般的意志和鋼鐵般的心感染了每個讀者。

  家境貧寒的保爾小時候工作時飽受侮辱。後來,他加入了隊伍,成了紅軍,卻在戰鬥中不幸受傷,但頑強地活了下來。他不能上前線就在後方努力建設祖國,但不幸的'是,他又積勞成疾,組織把他送回家修養。在這期間,他忍著病痛,開始學習,最後完成了著作。

  小學時我讀過這個故事,但當時並沒有很深理解,只是非常佩服保爾與病魔抗爭的勇氣與精神以及他對待工作的積極和熱情。現在,我看到了他的內心,那是一顆鋼鐵一樣的心。他把對他人的愛深深地藏在心底,然後拿出所有的精力,獻給事業,獻給黨,獻給偉大的祖國。革命的火焰把他的心燒得熾熱,同時,那烈火一樣的病痛也煉就了他那鋼鐵一般的意志。讓人不禁讚歎:真是一位可敬的鋼鐵戰士!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困難。每到這時,我們就像保爾一樣毫不畏懼,勇敢的去面對,去挑戰。我們還要拿出保爾的工作熱情來對待學習,這樣一定能收穫很多。

  記住這個故事,記住保爾,成為鋼鐵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我看了《五·三班的壞小子》這本書很好看,講的是五·三班讓每一個同學買一條魚,放在班裡的魚缸裡。可是每天晚上都有一條魚離奇死亡,而早上最早去的同學都會發現一堆骨頭。過了沒幾天,魚缸裡的魚所剩無幾。最後剩下一條最美麗的魚、三條普通魚、一條神速魚。第十天美麗魚只剩下尾巴,二條普通魚也死了。第十一天神速魚的一隻眼沒了,普通魚在咬神速魚的尾巴。……結果可想而知。

  大家本懷疑是肥貓,其實是普通魚乾的。

  透過這本書我知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意思是不要聽信別人說的,只有自己親眼看到的東西才是真實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今天我看完《宇宙與大自然的奧秘》這本書,其中第六章《動物樂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蜂飛蝶舞、獸走魚遊、蟲鳴鳥轉,大自然因為這些生靈才顯得生機勃勃,熱鬧非凡。

  你可曾聽說過恐龍的神奇傳說?你可曾見過萬馬奔騰、大地為之震顫的壯觀景象?您是否想象得出暴怒的蟒蛇竟能將整頭牛犢吞下?從烈日炎炎的赤道到冰天雪地的南極、北極,從深不可測的海洋底部到白雪皚皚的高山頂峰,從曲曲折折的溝溪河叉到廣闊無跡的陸地,到處都有動物的蹤跡。

  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古希臘神話中人獸合一的形象,安徒生童話中美人魚的傳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動物賦予了人類許多奇思妙想。由於動物的啟示,雷達得以發明,電子蛙眼得以研究製造,幾千年來人類翱翔天空的美麗夢想最終實現……不能不承認,人類文明程序中,動物功不可沒。

  你知道嗎?像我們人類一樣,動物世界也有安享天倫、夫唱婦隨、舐犢情深,這是一個充滿愛心和溫情的世界。同樣像人類一樣,動物也有冷酷自私、薄情寡義、反目成仇、爾虞我詐的陰暗面,這又是一個詭秘狡詐的世界。就讓我們走進動物世界,去尋找它們的蹤跡,探尋它們的秘密;去結識這生命的精魂,去了解大自然的精靈,去保護人類最親密的朋友。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我們永遠不分開》,這本書是辮子姐姐主題公園系列中的一本。我讀了以後很感動,又覺得很有趣,可以說我是“悲喜交加”呀。

  這本書主要講了有個小女孩名叫蘇婷寶,她在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自己的外婆沒有了房子,沒辦法,外婆只好寄宿在阿姨家和自己的家中。我的媽媽目中無長輩,不僅不稱外婆為媽媽,還處處為難外婆。而且,她還給外婆起了一個外號:老薑茶。

  有一天,老薑茶幫蘇婷寶縫了一個帶有蕾絲花邊的布娃娃,還告訴我說這個布娃娃住在一個名叫“快樂老家”的蕾絲宮殿裡。在宮殿裡住著許許多多奇怪的老人們,他們都擁有一顆童心,而且他們都多才多藝,會做菜的七釐伯伯、音色華麗的配音爺爺、還有神秘的通訊爺爺······他們都在那裡過著快樂的生活。外婆很羨慕,於是她也搬進了宮殿裡去住。暑假來臨,婷寶去快樂老家玩了一段時間。在那裡,她看了外婆給的“薑茶語錄”,明白了許多的道理,原來每個人都是要說再見的。在那個夏天,老薑茶,蘇婷寶的外婆,跟她說了最後一聲再見。婷寶傷心極了,但她後來知道了一個秘密,外婆之前得了重病,她為了不讓家人們擔心,於是便住在“快樂老家”裡,獨立面對死亡。所以,外婆是偉大的!

  讀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平時最親的人,也就是你最不願意離開的人,感情一旦深了,誰也無法將他們分開。我最不想分開的人是我的爸爸媽媽,因為是他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是他們保護我、教育我,希望我們永遠不分開。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看了《非常小子馬鳴加》裡面矮個子寶貝的故事,故事裡開始因為馬鳴加的個子矮小沒有被四(1)班的大哥哥選上一起踢球,很不開心,就回家告訴媽媽,媽媽就用她的小辦法來幫助他,鼓勵他,直到有一天學校要招收乒乓球的隊員,結果馬鳴加被選上了。

  故事看完之後讓我想起了自己這學期剛學過的知識: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不管長的高或者矮都有自己的長處。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一直都很喜歡Echo的書,於是追尋她的足跡一路走來,她的喜悅,幸福,哀傷與憂愁。

  曾今在高中時選修了文學賞析,想必老師也是一個三毛迷,賞析了很多她書中的精彩。於是自己也就藉此機會,更深刻的去感受了三毛。一直都想看她寫的那本《夢裡花落知多少》,記得當時看到那些書中的片段時,就有一種深深的傷感襲來。每每讀到這本書中的些許文字,我就要放下書,站在窗前大口的呼吸。那種傷感讓人哭不出,愁不得,只是壓抑,壓抑,沒有爆發。

  昨天開始完成我的夢想,借到那本書,進入Echo的世界。第一篇文章《背影》,寫的是丈夫荷西去世以後。這一刻,我明白了為什麼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憂傷卻不得化解。文章的開篇是這樣寫的:

  那片墓園曾經是荷西與我常常經過的地方。

  過去,每當我們散步在這個新來離島上的高崗時,總喜歡俯視著那方方的純白的厚牆,看看墓園中特有的絲杉,還有那一扇古老的鑲花大鐵門。

  不知為什麼,總也不厭的悵望著那一片被圍起來的寂寂的土地,好似鄉愁般的依戀著它,而我們,是根本沒有進去過的。

  當時並不明白,不久以後,這竟是荷西要歸去的地方了。

  是的,荷西是永遠睡了下去。

  清晨的墓園,鳥聲如洗,有風吹過,帶來了樹葉的清香。不遠的山坡下,看得見荷西最後工作的地方,看得見古老的小鎮,自然也看得見那藍色的海。

  總是痴痴的一直坐到黃昏,坐到幽暗的夜慢慢的給四周帶來了死亡的陰影。

  也總是那個同樣的守墓人,拿著一個大銅環,環上吊著一把古老的大鑰匙向我走來,低低的勸慰著:"太太,回去吧!天暗了。"

  我向他道謝,默默的跟著他穿過一排又一排十字架,最後,看他鎖上了那扇分隔生死的鐵門,這才往萬家燈火的小鎮走去。

  讀到此時,我自覺心裡的傷感已是滿滿,放下手裡的書,開始靜靜的坐在黑暗裡,那種悲傷我便也體會的更加強烈起來。

  陡然發現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泰戈爾所言的愛情不得,鬱鬱寡歡。那種生與死的距離真的是最遙遠的距離。愛的人,永遠的離開,再也沒有那些溫柔的話語在耳畔,沒有溫暖的擁抱,沒有那回眸一笑,沒有了可以任性撒嬌的懷抱,也失去了心裡永遠的依賴。

  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我相信靈魂是契合的,彼此都將對方視作永恆。這就是那個天使的故事吧,有了愛人你才能飛翔是亙古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