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歌> 歌蘇堤詩歌

歌蘇堤詩歌

歌蘇堤詩歌

歌蘇堤詩歌1

  當遊走在這條近千年的

  長堤之上

  心中最應感激的便是

  豪放一派的大家

  是他 當年管轄杭城 疏浚西湖之功

  令一湖碧水

  由萬民鑄成的長堤南北貫通

  一堤六橋 橋橋匠心獨運

  六橋一堤 處處精誠於行

  當新的一天開始

  承載了千百年積澱的腳步的長堤

  依舊無怨無悔地繼續迎接遊客足跡

  清晨到黃昏 黎明至夜幕

  它 靜靜地橫臥於西湖之上

  品著人文歷史

  昭示著它功績卓然的主人的豪氣

  又展現了湖水細膩的別緻情趣

  當金色的夕陽

  照在臉上

  我知道那是因為你而微笑

  因為你帶來的'波光鮮明的輝煌

  一堤南北兩重山,

  三公里長四海言。

  五湖遊客六橋上,

  七星斗轉八百年。

歌蘇堤詩歌2

  《蘇堤清明即事》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賞析

  這首詩對大好春光和遊春樂境並未作具體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點染,此詩的構思之絕,就體現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遊人的縱情、黃鶯的恣意,從側面措意,促人去展開聯想。遊子尋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歸,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見西湖勝景令人目不暇接,節日氣氛使人流連忘返。再看流鶯,當人們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時,它的世界被人類強佔。現在,遊人去而禽鳥樂也,被壓抑了一天的黃鶯,又受了遊人情緒的感染,當它重成了綠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難想象,黃鶯匿跡,是因人喧場面的熱烈;而它的再現,正說明宜人秀色的魅力。這樣,詩人敘節日情景,狀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繪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無情之鶯的快樂,由側面實現自己的創作目的。

  前兩句寫西湖春景和遊春的熱鬧場面。後兩句說日暮人散以後,景色更加幽美,那些愛趕熱鬧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賞,只好讓給飛回來的黃鶯享受去了。反映了清明時節郊遊踏青的樂趣: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江南三月正是梨花萬朵白如雪的季節,青年人結伴出城,踏青尋春,笙笛嗚咽,歌聲嫋嫋,微風拂面,楊柳依依,真是心曠神怡,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