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實用的美術教案錦集7篇

美術教案

實用的美術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重點:如何熟練地掌握五穀糧食畫的創新與製作。

  教學難點:讓學生們對民間藝術產生興趣,並經過加入創意設計用手工製作的方式直觀的表現出來。

  教具準備:鑷子尺子鉛筆橡皮白乳膠毛筆五穀雜糧(黑豆、紅豆、綠豆、黃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學過程

  一、

  1.認一認,老師帶來了一些種子,你來認一認,再說一說種子的樣子(種子的大小、顏色、形狀、質感)。

  嘗試發現:2.摸一摸、擺一擺利用種子的大小、顏色、形狀、質感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擺一擺,再擺的過程中你發現什麼了?

  探究形成:學生彙報展示:1.種子可以看成是一個個的點,排列成線和麵。2.種子的大小決定線的粗細3.可以利用顏色巧妙地排出圖案4.種子滾動要用膠水貼上。

  二、發展階段

  1、欣賞穀物畫,簡要介紹穀物畫。

  1、引導學生教材中每件作品。討論:三幅作品分別運用了五穀作畫的什麼方法?(因形造型、因色造型、因質造型)

  (因色造型)(因形造型)

  (因質造型)看看這些畫是怎樣做出來的?播放課件學生描述1.小熊的臉,卡通人物用的是豆子紅豆、黃豆、黑豆(因色造型同一種豆子不同顏色的組合)

  2.小魚、瓢蟲用的是小的玉米麥子粒等與各種豆子(用不同的米粒表現不同的質感)種子的大小對比(因質造型)

  3.蝴蝶根據種子的形狀來貼上(因形造型)

  4.小鳥你發現這幅畫有什麼特點?除了顏色的搭配種子的排列是這幅畫的最大特點,顯得作品有秩序美。

  欣賞書中作品,你還有什麼發現?背景的處理。

  你想不想也來貼上一幅種子貼畫啊?怎樣做呢?學生可以先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再出示課件,貼上的步驟1設計圖案2區域性刷膠水3貼上穀物,逐一完成學生能出什麼是因形造型、因質造型、因色造型,能夠粘貼出簡單的形象。種子給予人類的貢獻,象徵著生命的延續。

  2、幻燈片結合作品實物的展示,製作方法的講解。

  4、製作過程(主要時間交給學生)注:示範製作過程中的要領。構思主題;選擇材料;均勻塗膠;仔細貼上。

  三、動手實踐

  學生開始動手製作,過程中教師加入理論與技巧性的知識,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利於學生的掌握,和留出時間給學生製作。

  四、作品展評

  學生作品展示,與作者本人對自己作品的講解。

  五、學生互評,教師給與總結。

  六、引導學生整理好製作工具和材料,注意環境衛生。

  七、板書設計: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瞭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花葉的特徵及其前後關係,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3、在學習和觀察、植物的過程中,感受植物的美,瞭解植物和人類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重點:瞭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花葉的方法

  準備:課件、盆栽花卉、勾線筆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匯入新課:

  課件欣賞自然界中的各種植物。

  師:你喜歡哪些植物?

  師:你知道它們各叫什麼名字、有什麼作用嗎?

  師:你覺得這些植物給你哪些美感?

  生:有美化環境、淨化空氣、使用、陶冶情操。

  生:葉子的姿態自然、形態各異……

  板書課題:《植物寫生》

  二、探究式學習活動

  1.觀察植物。

  師:你們觀察到植物的葉子(花)有什麼不同?(結合書中的圖片)

  透過欣賞,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葉子有前後遮擋遮擋現象、有大小之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葉子的形狀也是不一樣的……讓學生站隊來演示植物的前後遮擋、疏密、方位關係。

  2.欣賞和感受畫家筆下的植物。

  欣賞賴少其的中國畫〈君子蘭〉,初步感受畫家如何用豐富的線條,(如疏密、長短、曲直、穿插等變化)表現出植物的形態特點及自己的情感。

  3.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教材上的幾幅學生作業。

  師:教材上的學生作業哪部分畫得好?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認識不同角度的植物的花和葉形狀各有不同。

  師:畫的哪部分對你感受最深?

  生:表現形式,顏色搭配,畫法技巧等等。

  生:畫的時候注意線條的前後穿插。

  生:……

  然後引導學生理解處理葉子的前後關係的方法和技巧:葉的前後關係可以用線條的虛實、大小、粗細、穿插變化來反映。

  教師在黑板上簡單演示植物的寫生方法:先展示畫兩幅植物寫生畫,一幅前後關係處理得當,另一幅前後關係混亂。然後讓學生觀察和感受,並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如何用線表現植物葉的前後關係和不同姿態。

  4.佈置作業,巡視輔導。

  教師組織學生小結,評價。

  要求:畫面佈局飽滿。認真觀察植物的特徵、姿態,用線描的方法寫生一種植物。

  注意線條的繁簡、疏密、長短、曲直、穿插等變化。作業完成後,同學之間相互介紹、評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5.作業展評:

  展示學生作品,先學生點評,然後教師點評。

  6.知識拓展:

  展示幾幅用其他方法表現植物的學生作業,引導學生回家可以進一步創新寫生。

美術教案 篇3

  教案目的:

  1、幼兒知道小魚是在水裡生活的。

  2、幼兒學會畫曲線。

  3、鍛鍊幼兒手部的肌肉組織。

  4、培養幼兒的愛心。

  教案准備:

  紙、水彩筆、小魚。

  教案過程:

  1、老師拿出小魚對幼兒說:“孩子們你們看,小魚哭了,它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知道它住在那裡嗎?我們幫助這條美麗的魚找到它的家好嗎?”

  2、幼兒回答:“魚是生活在水裡的。”

  3、老師:“可是沒有水怎麼辦呢?我們拿起水彩筆在紙上畫出水,給小魚找個家吧。”

  4、教師示範畫曲線。

  5、小朋友在自己的紙上畫上漂亮的水,然後把小魚送到水裡。

美術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記憶、想像,理解物體近大遠小的空間關係,表現出逛大街的熱鬧場景。

  2、能較好地掌握畫線的基本方法,並用線條較準確地描繪出物體的形狀和結構特徵。

  二、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熱愛家鄉的情感,養成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遊戲匯入

  1.教師設定一個“猜猜看”的遊戲環節,逐一出示四張範畫。

  (1)立式廣告牌的幾何形。

  (2)平面的立式廣告牌。

  (3)立體的立式廣告牌。

  (4)添畫了細節的立式廣告牌。最後出示這張立式廣告牌的攝影照片。

  2.讓學生在遊戲中感受從平面到立體,從簡略到細節的過程。

  二、師生交流

  師生之間交流所見街邊的小設施。在記憶和敘說中喚起學生對美麗街市的留戀,以及細緻觀察生活的能力。

  三、欣賞、發現與交流

  1.分小組欣賞各自帶來的街邊小設施的圖片(教師也可以為學生預備幾張)。能說出它們的出處及造型可愛之處。

  2.說一說所帶來的圖片哪一張你認為最難畫?難在哪裡?

  3.學生互相交流,再師生交流。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1.提出作業要求。

  (1)根據拍攝的照片或自己的記憶,畫一畫街頭的小設施,要求用線流暢,具有一定的立體感並能進行一些細節描繪,可以適當地填上一些色彩。

  (2)作業完成後沿輪廓剪下來貼在作業展示板上。

  2.學生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五、評議作業小節全課

  用線描的形式畫一條寬闊的大街,讓學生把所畫的小設施貼在合適的地方。

  (1)說一說哪一段街道“設施”最完善。

  (2)看一看這條“大街”,你有什麼感受?還可以增添什麼設施?使之更具人文性。

  第12課我們去旅行湘教?

  湘教版五年級下冊美術教案第2課逛大街

  第二課時

  一、聲音匯入

  1.聽聲音(人的喧譁聲)

  2.提問:

  (1)剛才你們聽到什麼聲音?(人的喧譁聲)

  (2)透過聽到的聲音,你想到了什麼地方?(大街上)

  (3)這些聲音會給你帶來什麼感受?(人多,非常熱鬧)

  (4)大街上,你能看到些什麼?(街頭小設施、建築物、人物)

  二、圖片欣賞

  1.欣賞圖片

  (1)街頭小設施

  (2)建築物

  (3)人物

  (4)街市圖片

  2.總結:街頭小設施

  街市:建築物、人物

  三、介紹相關知識

  1.認識不同視角及構圖型別

  2.透視知識

  (1)近大遠小

  (2)近清楚遠模糊

  (3)遮擋關係

  四、畫法指導

  1.確定內容:突出重點

  2.定好構圖:靈活、新穎

  3.大膽描繪:先畫近處的,再畫遠處的。近處的畫大一些。遠處的畫小一些,近處的物件總是遮擋遠處的一些物件。

  五、欣賞作品

  1.欣賞學生作品

  2.談感受

  六、學生作業

  1.提出作業要求

  2.學生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3.講評作業

  4.總結、拓展

美術教案 篇5

  課題:小朋友的畫

  課時:1課時

  型別:美術欣賞課

  教學內容:欣賞作品中的不同內容,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的:

  1.透過指導欣賞兒童美術作品小朋友的畫,啟發學生美術創造的願望,提高學習美術課小朋友的畫的興趣。

  2.利用作品使學生初步接受美的陶冶。

  3.透過作品不同內容的講解,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頑強意志和良好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小朋友的畫

  教學重點、難點:

  1講解兒童畫所表達的具體內容,使學生感受其生活情趣。

  2使學生認識和理解作品的創作過程和表現特點。

  教具準備:

  欣賞掛圖及幻燈片、幻燈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課本準備情況,穩定全班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

  二、講授新課

  (I)匯入課題:同學們一定在畫冊、書籍、雜誌上看到過一些畫家的作品,有的同學可能還跟家長一起參觀過畫家的作品展覽。畫家能創作出各種各樣那麼好的美術作品,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喜愛美術,並不斷地刻苦學習,才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們小朋友熱愛美術,勤學苦練,也能創作出很好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小朋友的畫,這些小朋友的畫,還在全國甚至國際上的兒童畫展覽中獲得過各種獎呢。(板書課題)

  (2)逐幅欣賞課本上小朋友的畫,有條件可出示掛圖或放幻燈。

  1.《孔廟的大龍柱》(板書)

  提問:有誰知道孔廟是什麼地方?誰去過孔廟?裡面有什麼?總結答案。

  2.《講衛生》(板書)

  提問:畫面上是什麼?誰見過小貓洗臉?能學學小貓洗臉的動作嗎?

  徐安安小朋友才六歲,她的畫畫的.很有趣。她抓住小花貓洗臉時的一個動作,用畫筆生動地表現了出來。著墨不多,形象簡潔,但看上去生動可愛。提示這幅畫所用的工具材料:毛筆、墨和少量的中國畫顏料、宣紙等。這是一幅中國畫。

  3.《新鮮空氣好》(板書)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這幅畫,然後提問:這幅畫怎樣表現了“新鮮空氣好”這一主題? 點明巧妙地表現了保護環境的主題。

  4.《沂蒙金秋》(板書)小朋友的畫

  秋天到了,田野裡的莊稼、果園裡的果樹,都到了收穫的季節。金黃色的果實、金黃色的麥田,在藍天、綠草地、紅房頂的襯托下,更加醒目,一派金色秋天的豐收景象。小朋友們採摘果實,放牧牛羊.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之情。小作者生活在沂蒙山區,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心情創作了這幅畫,並在畫中對生活中的所見所感作了深入細緻的描繪,使得這幅畫很有生活氣息。

  5.《百樂圖》(板書)

  面中的這個場面,是小朋友們熟悉的場面。請兩三名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這種場面和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找找畫面上的一百個形象中,哪些是曾見過的,哪些不曾見過。然後指出,畫中有許多形象是實際的耍龍燈隊伍中沒有的,是小作者于斌根據自己的想象新增的,他把平時從動畫片裡、畫書裡看到的許多形象加進畫面,發揮創造性,使畫面更有趣、更生動,加強了畫面所表達的節日氣氛。

  6.《營救》(板書)小朋友的畫

  讀一讀畫中的文字:

  “我們原來以為大海透明清潔,魚兒一直生活得很快樂。可是,不如道什麼時候,大海改變了顏色,魚兒忍受不了灰色的寂寞,它們哭了……紛紛撞到岸上,它們多麼想活!讓我們把碧藍碧藍的顏色都還給大海.給它們帶來幸福和歡樂。”

  提問學生誰在電視中看到過鯨?簡介鯨,游上岸“自殺”現象,並與海水汙染聯絡起來。指導學生觀察畫面表現的內容。劉立峻小朋友用畫筆表達了與世界各國小朋友一道為保護大海不受汙染而使海洋生物永遠生存下去的願望。畫面有主有次,人物動作千姿百態,很有童趣。

  7.《我的夢》(板書)小朋友的畫

  這幅畫是朱雀小朋友用彩紙剪貼而成的,叫作剪貼畫。它以兒童為主要物件,目的是引起兒童的興趣,所以,更透出一種兒童的天真爛漫,質樸無華的情趣。各種民間玩具,由於題材內容、風俗習慣、製作材料不同等原因,還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三、鞏固練習

  學生討論過程,教師輔導。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次的學習情況。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認識、瞭解橋的用途,感受橋樑建築造型多樣化的藝術風格,提高學生審美素養。

  2、訓練學生的觀察、記憶能力,發展形象思維,為學習風景積累素材。

  教學重點:

  瞭解家鄉的悠久歷史,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教育。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的觀察、記憶能力,發展形象思維。

  教學準備:

  放大範圖若干張。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啟發談話:橋是道路的組成部分,它能幫助我們跨越障礙。人類造橋有很悠久的歷史

  在我國有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儲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橋。在我們福建也有一座很著名曲橋,這就是泉州的洛陽古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幹米洛陽江人海處。該橋是粱式海港巨型石橋,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原長12oo米,闊5米許,橋墩46座,橋欄柱;石獅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規模宏偉,正藝卓越。橋建在江海交匯處,水闊浪急。古代勞動人民採用筏型基礎及種蠣固基,為我國乃至世界造橋史上的創舉。

  此外,歷史上橋的樣式還有多種多樣,如:索橋、石板橋、廊橋、亭橋、藤網橋…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橋也是一個重要審美物件,杜甫的詩"驅車石龕下,仲冬見彩虹",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成語也還有"煙柳畫橋",意思是說:在春的景色裡,有橋有樹的自然景界,就像畫一樣好看。

  2、讀畫:

  宋代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橋是裡面重點勾描的物件,圍繞橋發生的事情是畫面的最高潮。由此可見,歷代的中國人曾對橋作過多麼深人的審美髮掘。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具有悠久造橋歷史的我國,在現代橋樑建設方面,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今天的橋從樣式上花樣更多了,有預應力混凝土梁橋、拱橋、斜拉橋和懸索橋……從功能上看有公路橋、鐵路橋、立交橋、高架橋……各式各樣的橋不斷出現在我們身邊。這些橋不僅科技含量高,而且造型優美,不少還成為當地的一道著名風景。與傳統上的橋相比,現代的橋往往更宏偉、更有氣勢,用途也更廣泛。

  《公園裡的橋》以線描的手法畫了公園裡的石拱橋,雖有缺點,但基本上表現了石拱橋的結構和特徵。《閩江上的橋》作者則饒有興趣的畫出福州彩虹橋的特點,橋面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人群及穿梭於橋下的大大小小的船隻,一片繁華的都市景象。《我家村口的橋》則顯得平靜、安寧,讓人彷彿聽到橋頭那幾棵樹上的蟬鳴。

  三、作畫步驟:

  (1)先劃出橋的基本形,用簡筆畫方法對橋的基本結構作簡單概括。

  (2)添畫出鞘的結構,橋上的行人車輛,還有四周的環境和背景。

  (3)將整幅圖塗上鮮豔美麗的顏色。也可只用線描方式完成。

美術教案 篇7

  大班美術教案:樹葉貼上畫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並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徵。

  2.學習正確的貼上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讓幼兒透過和家長共同樹葉貼畫而感受親情的關愛。

  活動準備:

  1.引導幼兒認識並和家長收集各種不同的樹的葉子。

  2.幾種不同形狀的樹葉、彩筆、畫紙、膠布,剪刀。

  重點:學習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並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徵。 難點: 學習正確的貼上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活動,欣賞各種樹葉,知道它們有大有小、形狀不一,可以組合成各種圖形。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秋天嗎?為什麼?

  2.教師:〔出示樹葉〕,美麗的秋天到了,小朋友在路上拾到了很多的樹葉,別看這些小小的樹葉,它們的作用可大了。現在,老師要變一個魔術,看,把這樹葉剪成不同的圖形拼放在一起,你們看象什麼?

  "3.教師變化樹葉的形狀,問:"換一個形狀呢?看看它又像什麼?

  小結:樹葉形狀有桃形、扇形、柳葉形、圓形、……他們大小不同,形狀不

  一。每一片樹葉和不同的樹葉組合就會有不同的圖形。

  (二)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

  1.教師:那小朋友們現在看看你面前的材料包,試著拼擺一下,看看自己可以擺出什麼?

  2.說說自己是怎麼擺的,擺了些什麼?(幼兒大膽介紹:我擺的是……

  (三)介紹樹葉貼上畫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拼的畫都很棒,這麼漂亮的樹葉拼的圖畫我們要想保留下來你有什麼好辦法?(把樹葉粘在畫紙上。)

  2.教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那麼我們拼的時候需要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圖形,拼的時候要想好每個圖形的位置,要有疏有密,這樣才好看。

  ②圖形拼好後,在一片片的樹葉後面粘上膠布,貼在畫紙上,再用手輕輕壓一壓。 ③最後,可以用彩筆添畫和裝飾,但不能太多,不要塗在樹葉上,要突出樹葉拼圖的特點。

  (四)交代要求,親子操作完成。

  1.教師:今天老師還給你們請來了一些幫手,請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到小朋友的座位上和小朋友共同完成樹葉貼上畫,你們高興嗎?那就舉起我們的小手,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吧。

  2.親子操作,配輕音樂。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吧。

  (五)結束貼畫,引導幼兒展示作品並互相欣賞。

  1、教師:請完成的小朋友在畫紙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家長回到位置上就座,小朋友把貼上畫粘到黑板上,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你最喜歡拼的哪一幅圖,你看出來他們拼的是什麼?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好朋友。

  2、合影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