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

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

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1

  活動過程:

  一、 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是什麼樣子的?(幼兒發現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麼玩的?

  二、 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遊戲

  1、教師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麼?

  2、 幼兒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

  3、 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4、 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 發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1、提出疑問:

  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出示幾根聽不清楚的傳聲筒)這是怎麼回事呢?

  2、出示小問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麼不同?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麼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個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麼符號嗎?這根傳聲筒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傳聲筒(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晰了,這是為什麼呢?幼兒自然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問號。

  四、 觀察比較 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

  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麼不同?讓他們發現有小問號的傳聲筒裡有紙團堵著。

  2、教師小結:原來有小問號的傳聲筒為什麼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裡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窗聲同裡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五、 延伸:

  1、幼兒自己動手製作小小的傳聲筒,進行連線傳聲筒,使之變成一個長長的傳聲筒。

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2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2、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3、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是什麼樣子的?(幼兒發現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麼玩的?

  二、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遊戲

  1、教師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麼?

  2、幼兒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4、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發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1、提出疑問: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出示幾根聽不清楚的傳聲筒)這是怎麼回事呢?

  2、出示小問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麼不同?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麼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個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麼符號嗎?這根傳聲筒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傳聲筒(傳聲筒換成實心的)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晰了,這是為什麼呢?幼兒自然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問號。

  四、觀察比較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麼不同?讓他們發現有小問號的傳聲筒裡有紙團堵著。

  2、教師小結:原來有小問號的傳聲筒為什麼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裡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窗聲同裡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五、延伸:

  幼兒自己動手製作小小的傳聲筒,進行連線傳聲筒,使之變成一個長長的傳聲筒。

  教學反思:

  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並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願意說、樂於說,而且效果較好。

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3

  【設計意圖】

  一天,孩子們好奇的問我“老師為什麼我在電話的這邊講話媽媽就會聽得見呢?”於是結合孩子們的好奇心設計此次活動。傳遞聲音的方式有多很多種方法,我想讓孩子們透過傳聲筒來了解,並且自己探索製作傳聲筒。孩子透過自己動手做,更容易瞭解它。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讓孩子瞭解聲音的由來,瞭解不一樣的管子傳出來的聲音是不一樣的,讓孩子在玩中感知這節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探索傳聲筒的傳聲現象,知道空心的管子傳出的聲音清楚。

  2、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增強與同伴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用紙捲成筒說話

  物質準備:空心、實心的管子、實驗記錄表、玩偶、自制傳聲筒、聽診器

  活動過程:

  一、神秘玩具匯入,激發興趣。

  1、大家猜一猜這是什麼,幼兒自由發揮

  二、引導幼兒用紙筒結伴說悄悄話。

  1、出示紙筒:這是什麼?是什麼樣的?

  2、老師用紙筒示範和幼兒說悄悄話,激發其他幼兒操作的慾望。

  3、幼兒用紙筒結伴說悄悄話,互相聽聽說說。

  4、你聽清楚好朋友的話了嗎?

  5、你感覺說話的聲音聽起來怎麼樣?

  要求:說話的幼兒必須小聲,一方面遊戲要求,另一方面保護耳朵

  小結:這個長長的、園園的、空心的紙筒真神奇,它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而且聲音還非常的清楚、響亮,我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傳聲筒。

  三、探索實心和空心傳聲筒的不同。

  1、出示兩種傳聲筒,幼兒認識。

  2、交待操作要求:給兩種聲音感覺不同的傳聲筒分別送上標記。

  3、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

  4、為什麼有的聽得清楚,有的聽不清楚?

  5、觀察比較兩種不同的傳聲筒。

  6、小結:有些傳聲筒是空心的,能夠傳出聲音;有些傳聲筒裡面塞了很多毛巾,這些毛巾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

  四、遊戲:悄悄話

  1、請5個幼兒來玩遊戲。

  2、出示自制傳聲筒。

  3、交代遊戲規則:教師先給第一個幼兒看玩偶並小聲告訴老師是什麼,然後用傳聲筒告訴第二個幼兒,然後第二個幼兒再用傳聲筒告訴第三個幼兒······最後一個幼兒大聲告訴全體幼兒他聽到的答案。

  五、拓展,瞭解其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聽診器:這是什麼?誰需要用它?

  2、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是根據傳聲筒的秘密發明的,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圖書上、網上找一找。

  活動延伸:將材料投放到科學區,讓幼兒自由操作探索。

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4

  活動設計背景

  好玩的傳聲筒是來自於幼兒生活中的探索內容,它來源於幼兒的遊戲活動,是幼兒既感到熟悉又有強烈的探索興趣的玩具。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透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現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科學活動的目的也是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觀,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以及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本次活動的開展我就是藉助這一生活化、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材料,在開放式的活動環境中來激發中班幼兒大膽提問的意識。讓幼兒在活動中真正體現到了玩中學、玩中樂、玩中獲發展。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實心的傳話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2、透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好奇心,從而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學習與同伴協作活動,增強與同伴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遊戲,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

  難點:透過操作,讓幼兒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實心的傳話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活動準備

  1、空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2、實心傳聲筒人手一個。

  3、擬人化的“小問號”符號一個。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2、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遊戲

  3、發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4、玩傳聲筒,觀察比較空心的與實心的不同之處,解決問題。

  5、遊戲“長長的傳聲筒”,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玩的樂趣。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透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就樂於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境體現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活動中的內容都是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內容。

  3、活動過程呈現輕鬆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鬆,打破了以往的教於學的模式。

  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

  5、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並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願意說、樂於說,而且效果較好。

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5

  教學目標:

  1、感受傳聲的秘密。

  2、對科學活動有興趣,願意探索。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教學過程:

  一、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是什麼樣子的?(幼兒發現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麼玩的?

  二、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遊戲

  1、教師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麼?

  2、幼兒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4、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發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1、提出疑問:

  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出示幾根聽不清楚的傳聲筒)這是怎麼回事呢?

  2、出示小問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麼不同?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麼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個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麼符號嗎?這根傳聲筒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傳聲筒(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晰了,這是為什麼呢?幼兒自然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問號。

  四、觀察比較,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麼不同?讓他們發現有小問號的傳聲筒裡有紙團堵著。

  2、教師小結:原來有小問號的傳聲筒為什麼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裡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傳聲筒裡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五、教學延伸

  幼兒自己動手製作小小的傳聲筒,進行連線傳聲筒,使之變成一個長長的傳聲筒。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透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就樂於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境體現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活動中的內容都是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內容。

  3、活動過程呈現輕鬆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鬆,打破了以往的教於學的模式。

  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

  5、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並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願意說、樂於說,而且效果較好。

中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傳聲筒6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好奇心。

  2、瞭解聲音傳播的媒介。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傳聲筒成品一個。

  2、圖片、紙杯兩個、毛線、牙籤。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發幼兒對傳聲筒的興趣。

  引導幼兒開啟幼兒用書相應的頁面,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圖中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說話)提問:他們是在說話嗎?用紙杯說話能聽見嗎?

  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提問: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請兩名幼兒先體驗一下玩傳聲筒的樂趣。

  2、製作傳聲筒。

  閒情幼兒仔細觀察傳聲筒的成品由哪些材料構成,再請幼兒根據幼兒用書上的步驟,兩名幼兒一組進行製作,教師指導。

  完成後,請幼兒兩人一組嘗試用傳聲筒進行對話。

  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教師小結:這個紙杯,透過小繩一連,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對著紙杯說話。振動被毛線傳送到另一個紙杯,於是另一邊的小朋友就聽到聲音了。

  3、鼓勵幼兒隨意玩傳聲筒。

  嘗試:往紙杯裡放東西。

  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楚了:傳聲筒裡塞的東西,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就聽不清楚了。

  教師小結:傳聲筒裡的東西越滿聲音越不清晰。

  教學反思:

  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並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願意說、樂於說,而且效果較好。